《2022年七级文言文训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级文言文训练.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补充 去月 上月。1.解词(1) 晓雾将歇(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仆去月谢病 (4)岂徒语哉2 翻译(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3 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
2、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二】【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 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3、-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3)怀民亦未寝 (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 相与步于中庭。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 ”和 “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
4、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 ”的语句中。【附答案】【一】 1. 辞官。只。 2.3. 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4. 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怀,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二】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1) 消散 (2
5、)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3 (1) 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 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4(1)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 山川。月色 (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 意思对即可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 题。湖心亭看雪张 岱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6、,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关材料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一一柳宗元江雪 1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以为妙绝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13.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7、是 ( )(2 分) A.选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B.选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C.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 崇侦” 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D.“ 独往湖心亭看雪 ” 中的“ 独” 字与江雪一诗 “ 独钓寒江雪 ” 中的“ 独” 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56 永春县( 09 福建省)(一)阅读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回答59 题。( 15分)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
8、- - - - - - - - -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下列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 分)湖中 人鸟声 俱绝一童子 烧酒湖中 焉得更有此人余拏 一小舟6下列 “ 而” 的用法与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9、相同的是()( 2 分)杂然而前陈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邻有敝舆而欲窃之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分)是日,更定矣()与余舟一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是金陵人,客此()8翻译下列句子。( 6 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9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是()(3 分)“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中 “ 绝” 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
10、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本文作者张岱观察雪景,从“ 大雪三日 ” 到“ 上下一白 ” ,最后看到 “ 舟中人两三粒 ” ,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方法。本文写景句采用了夸张、 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形象、更富有魅力。文章写景句语言自然质朴, 不事雕琢, 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场景,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一)( 15 分)5.(2 分)D 6.(2 分)B 7.(2 分。每个 0.5 分)这小草酒杯客居8.(6 分)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雪,西湖中人、鸟、声音都没有了。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9.(3 分)B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12分
11、)【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12、,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7解释加点的词。( 4 分)陶后鲜有闻鲜:濯清涟而不妖濯:亭亭净植植:相与步于庭中步:8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9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心情。( 4 分)7答案 (1)少(2)洗涤(3)竖立(4)走评分4 分。每小题 1 分。8答案 (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2)庭院地面,沐浴在
13、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 水” 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评分 4 分,每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托物言志壮志未酬的苦闷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一)文言文阅读( 10分)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 题。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
14、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注释:椟: d ,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觌:d ,相见。10.解释加点的词语。( 2 分)(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11.翻译下面句子。( 4 分)(1)孔子云: “ 何陋之有? ”精品资料 - - - 欢迎
15、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2)辄自笑曰: “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 4 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来表达。(一)文言文阅读( 10分)10(2 分。每题 1 分)( 1)出名(著名)( 2)妻子和儿女(子女)11.翻译下面句子。( 4 分)(1)孔子云: “ 何陋之有? ”11(4 分。每题
16、 2 分)( 1)孔子说: “ 有什么简陋的呢? ”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 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12(4 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 分)信乎其似巢也( 1 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 分)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14 分)【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
17、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
18、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 则抚而和之, 曰:“ 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声! ” (节选自晋书)【注释】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 “ 蓄”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6丙文中加点的 “ 适” 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A符合B恰好C满足D舒服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为号焉自号曰醉翁也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曳屋许许声C期在必醉与友期行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上 3 篇选文中,甲文和乙
19、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 3 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宋濂尝与客饮”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阅读文言文答题(12 分
20、)【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问起大臣们的好坏),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
21、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1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 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援( )疑质理(3)宋濂尝 ( ) 与客饮 (4)濂具 ( ) 以实对1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5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2 分)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参考答案:12 担心 引
22、、提出曾经 都,全14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 色恭 礼至 。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15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原文】(宋濂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 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 ;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 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 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23、-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学优网 http:/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言以复 14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 分)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3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15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2 分)参考答案:12 担心 引、提出曾经 都,全14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 色恭 礼至 。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15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4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