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斯曼国际中心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共56页).doc





《帝斯曼国际中心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共5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帝斯曼国际中心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共56页).doc(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前 言拟建项目(帝斯曼国际中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21号(长江大道),属城内新区控制性规划的居住用地。占地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220m,南北宽150m,北高南低。东侧靠中国建设银行大楼,南侧靠规划的武昌武珞路大道(长江大道),西侧靠武昌五月花大酒店,北侧靠武珞路中学,武汉幼师学校。征地范围内原有是武汉机械厅,无成片林地及大型树木、古树,植被稀疏。拟建项目总投资为10.00亿元,占地面积8619.26m2,帝斯曼国际中心用地总面积21404.96m2,总建筑面积.38m2,地上.33 m2,地下室71296.05 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63502.95m
2、2,金融商业总建筑面积89690.38m2,开闭所217m2,车库位1359个,社区用房320 m2 ,物业用房320m2)。其选址已经武汉市规划局鄂规设2003鄂字第0050号文批准,项目建设符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武昌区城市规划。项目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破坏地表植被,成倍增加水土流失量,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丰泰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所承担帝斯曼国际中心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接受委托后,我所即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踏勘,收集有关资料,对工程的建设方案进行分析,结合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编制完成了帝
3、斯曼国际中心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考虑本工程属武昌区区域性水土保持工程,因此本次水土保持方案的重点在于对工程施工和工程自身所采取的防治水土流失措施的设计和论证。在本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武昌区农机水利局、武汉丰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大力支持和协助配合,谨此表示感谢!对报告中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及专家批评指正。第一章 方案编制总则1.1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于人为的开发活动,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致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对水利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加剧江河湖泊的洪涝灾害,破坏生态环境,制约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改
4、变原有地貌,破坏沿线的地表植被,扰动地表,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来防止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编制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目的就是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的“谁开发,谁保持,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基础上,对工程占地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调查,查清工程占地现有的水土流失状况及水土保持设施,针对工程的建设特点,编制水保方案,确定工程水土流失的直接影响范围、建设区周边的水土流失敏感区域以及工程建设水土保持重点防护地段,对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效果分析和论证,并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预测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水土流失
5、的措施,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所需的资金,以达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同时,通过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编制,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施工及管理的依据和建议。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依据及有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保1994513号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
6、1995年5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规定武汉市计委、水电局、环保局19982号文关于印发武汉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200225号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2002118号文件武汉市武昌区城市总体规划图1996-2020武汉市物价局、武汉市财政局鄂价2002578号文关于武汉市水利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委托合同书1.2.2技术规范及主要技术资料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441995)水土
7、保持综合治理 规范通则(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GB/T157731995)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武汉市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2003);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200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帝斯曼国际中心环境影响报告书1.3方案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本工程
8、水土保持方案为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水平年为工程验收后第一年,即2012年。第二章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2.1工程概况2.1.1项目名称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2.1.2项目建设位置拟建项目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场地基本为场地平整型,用地南侧为武汉长江大道,东靠中国建设银行;西侧靠武汉武昌五月花大酒店。用地北侧为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中学。该用地为丘陵地貌,北高南低,沟梁交错,其间有原武汉机械厅用地,其周边交通便捷,市政设施完善。2.1.3建设性质及建设期工程为新建项目,拟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2015年10月完成,总工期约为3年。2.1.4工程总投资2.1.5工程建设概况2.1.5.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拟建
9、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1表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占地面积m2含城市公园用地2总用地面积m297526其中建筑占地面积m224618道路广场占地m235466绿化占地m231183其它占地m262593总建筑面积m2其中居住占地面积m2商业建筑面积m29774车库建筑面积m217398会所、幼儿园建筑面积m22629设备用房面积m210484城市公园面积m2184005建筑密度%25.26容积率1:2.17绿地率(不含城市公园)%31.98居住总户数户1601普:1148户;跃:153户9总居住人数人51233.2人/户10停车位(室内外)个660室98个11总投资
10、亿元2.292.1.5.2工程概况1、设计总体说明根据场区周围情况,拟建项目住宅区将沿东南、西南、西北及东北布置,形成梯形合围,在东南(金华路)侧布置1幢18层、2幢11+1层高层住宅及4幢6层住宅、地下停车场、1幢3层的会所、污水处理站一座、垃圾收集站一个;西南侧布置2幢11+1层高层住宅及1幢3层的幼儿园、游泳池、网球场、垃圾收集站一个;西北侧布置3幢11+1层高层住宅和5幢6+1层、2幢4层住宅、垃圾收集站一个,东北侧布置2幢11+1层高层住宅和2幢9、10、11层住宅、城市公园(内设垃圾收集站一个);在住宅区中心地带布置中心花园、景观设施,在沿住宅楼周围建立绿化林带。拟建项目功能分为四
11、大区:城中村建设还建楼住宅区、城中村建设公寓楼住宅区;临街门面商业区;配套服务写字楼;居住区。2、土石方工程根据拟建项目地形,场区系一次规划,一次平整,整体建设,预计项目挖方量为40万m3,填方量为1.4万m3,大部分场区内外运。3、公用工程(1)给水系统拟建项目给水水源为市政给水干管,拟从武昌武珞路下市政给水管接入。根据建筑设施、水源条件、节能和安全供水原则,采用生活和消防合一制供水,进水管一条,室外管网呈环状形敷设,管径DN200。(2)排水系统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制。污水经生化处理站处理达标后进行排放。雨水排放方式:屋面设置雨水斗,采取有组织排放,通过主管排入室外。室外场地雨水利用水管与排
12、水沟收集经沉沙后排出。2.2工程占地及防治责任范围2.2.1工程占地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1.59hm2,其中占用旱地约4.45hm2,水田2.58hm2,鱼塘0.17hm2,经果林0.19hm2,菜地0.12hm2,其它4.08hm2。环境影响评价认为,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很小,且利远大于弊。对工程建设期间扰动地表部分进行适当的水土保持和环境恢复后,没有影响工程建设的环境控制因素,工程建设完全可行。2.2.2防治责任范围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项目直接影响区。(1)项目建设区:包括主体工程占地、临时施工用地。其中主体工程占地11.59hm2;临时施工用地0.58hm2;共计12.17hm
13、2。(2)项目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影响的范围。包括工程施工范围外扩5m的范围。据估算,本工程直接影响区约为0.65m2。表2-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区划分序号名 称项目建设区(hm2)直接影响区(hm2)一主体工程占地11.59二临时工程占地0.58三直接影响区0.65合计12.170.652.3项目区自然概况2.3.1地形、地貌、地质武汉位于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区内的分布地层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粘土、粉细砂、
14、砾卵石、强风化泥岩砂岩、中风化泥岩砂岩等。拟建工程区地段,地质结构简单,岩层产状平缓,区内无断层、滑坡,基岩较完整,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适宜修建项目区。2.3.2气候、气象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 武汉市地理位置优越,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于此,将武汉市区天然分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武汉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控长江中游之咽喉,扼南北交通之要冲,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现全市货运吞吐量达亿吨以上。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三国时,武汉东湖附近曾是刘备、孙权、曹操进行军事、政治活动的场所,现在留下的
15、有刘备郊天台、吴王庙、曹操庙、洪山宝塔等古建筑。武汉现已发展为中国中部地区工业、金融、商业、科学、文化教育中心。 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景观:武当山、长江三峡、神农架等。2.3.3水文武汉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港汊塘堰和沟渠星罗棋布,构成水资源丰富、水域辽阔的稠密水网地区。主要河流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从市境中央横贯东下,江北有汉水纵向来汇,分割市区为武昌、汉阳、汉口三部分,形成武
16、汉三镇隔水相峙的格局。长江武汉段有8条支流,依其流向分别从南北注入长江。这些河流港汉又与诸多湖泊串联,不仅是武汉市水运网络的主干,又为武汉市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水域面积有1 37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676。武汉市的地下水具有水量丰富、水质较好、埋藏浅、易开采等优点,其分布与类型受地质结构、岩情和地貌等控制。水文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武汉市地下水有孔隙承压水、岩溶水、裂隙水和泉水等类型。在正常年景的浅层淡水(矿化物小于2克升)资源约15亿立方米;在不考虑江河两侧补给水的情况下,地下水静储量(即历年各江、河、湖泊最低水位以下的水体)约为1279亿立方米。市区内,
17、以松散堆积层孔隙承压水为主。目前武汉市区可开采的储量约4亿立方米年,其中汉口唐家墩、易家墩和北湖一带约有163亿立方米,汉阳鹦鹉大道两侧约有0.28亿立方米,武昌余家头、白沙洲和武钢东部约有198亿立方米。 2.3.4土壤植被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北纬29583047,东经1134111437之间,行政区域11个区,区域总面积约4843.92 K,总人口超过600万人。武汉属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m以下,地形属于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低洼,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交错。平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平坦部分,位于长江、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植被以农作物
18、为主,自然植被较少;垄岗部分,位于湖泊周围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有面积广大的草地和灌丛。丘陵两列:中列横穿城区,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均被林木覆盖,周边有低矮灌丛和草地,还有部分园地。武汉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良好,利于植物生长。武昌土壤资源多样,大多数土壤都富含钾、钙等矿物养分,理化性质好,宜种性广,供肥力强,适合种植果树、水稻、粮食和蔬菜作物。武汉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区内主要为人工林,有阔叶林、针叶林、竹林、草丛等植被类型。乔木主要有松、杉、柏、银杏、栎等,灌木有黄荆等,竹类有慈竹、绵竹等,经济林木有柑桔、茶、桑、桐棕等。全区境内有林地面
19、积15816.6hm2,森林覆盖率为23.8%。2.4社会经济武汉发展历程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3个台阶,2010年达到5515.8亿元,是2005年的2.4倍,五年年均增长14.8%。财政收入跃上千亿元平台,2010年达到1416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2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倍。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23亿元,是2005年的2.2倍。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806元和8295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3.9%和13.8%。2.5水土流失现状武汉市地质结构以新华夏构
20、造体系为主,几乎控制全市地质构造轮廓。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长江、汉水汇合于武汉市境中央。长江在武汉市境内的流程为145km,汉水在武汉市境内的流程为62km。武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21mm,南多北少,雨量等值线呈纬向分布。降水在年度内分布不均匀,大暴雨多半发生在67月,少数年份发生在8月,6月份是全年降雨量的高峰时期。武汉市土壤成土母质多样,土壤种类繁多。资料显示,武汉市共有8个土类、17个亚类、56个土属
21、、323个土种。土壤类型包括:红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草甸土、沼泽土,其中以水稻土面积最大,占45.5%,其次是黄棕壤,占24.8%,潮土占17.0%,红壤占11.2%其他有石灰土、紫色土、草甸土、沼泽土等共占1.5%。武汉市林地面积共有12.93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3%,林地主要分布在黄陂区的低山丘陵区,江夏区和新洲区的丘岗上也有分布。武汉市草地面积很小,仅0.85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集中分布在黄陂区的低山丘陵区。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区占地范围为武昌区规划的城市用地,属中部丘陵中强度侵蚀区,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以大气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
22、,对土壤及其母质进行剥蚀、搬运和沉积为主。第三章 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预测帝斯曼国际中心工程扰动地面面积较大,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拟建工程建设分为建设施工期和生产运营期两个时段。工程建设施工将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在建设中地面填挖、边坡施工、弃渣转移等,有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受雨水的冲刷,不可避免地产生水土流失。工程完工后,永久性挡护工程建成,水土流失量将受到有效控制。3.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本工程建设区原地貌年侵蚀模数4489.6t/km2a,属中度侵蚀。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地面填挖、场地平整、人为践踏等因子将破坏原地貌及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帝斯曼 国际 中心 水土保持 方案 报告书 报批 5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