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期末复习(共13页).doc
《外国小说欣赏期末复习(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小说欣赏期末复习(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1课桥边的老人一、 开篇的场景(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1、为老人出场提供背景;或点明当时是战争来临前的逃难场面。2、营造忙乱、紧张的氛围。3、推动(或引出)下文“我”与老人对话的情节。二、 老人与“我”对话中蕴含的信息。(冰山原则、简约风格)1、对家乡的热爱,被迫离开家乡的痛苦、无奈、悲哀。2、对小动物的牵挂与关心,不得已丢下他们的辛酸、悲愤。3、对政治不关心,没有亲人,没有去处,只想平静度过晚年,但战争把一切都毁灭。三、 对35段的理解。1、“木然”“不再对我讲”的原因或是不再期待别人分担他的忧愁,或是疲惫得懒得再说,或是下决心不再逃亡了。2、最后多了一个“只是”
2、,交织出一种怨与冤的情感:我招惹谁了?我们(和动物)又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掉这一切?四、 结尾一段场景描写的作用。1、再次交代(点明)战争即将来临,此地就要成为战场。2、渲染阴森、抑郁的气氛,烘托人物凄凉、悲哀、无奈的心境。3、暗示老人凶多吉少(或死在战场上)的结局。五、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的作用。1、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切。2、使小说的情节一点点“显示”出来。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4、便于拉近与读者间的距离,有利于抒发感情。*5、其缺点是只能局限于叙述者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六、 本文采用对话方式的作用(目的)。1、用对话来推动叙述。2、用对话构成小说的张力。
3、3、逐步丰富老人的形象。4、激发读者的想像。七、 “我”的形象和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1、“我”是一个侦察兵,对老人有一定的同情,但更关心自己的任务,对老人也缺乏理解。2、 “我” 是故事的见证人,使之更真实可信。3、 “我”的活动使情节逐步展开。4、 “我” 与老人的对话,丰富了人物形象,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八、老人的形象和小说的主题。1、老人热爱家乡,不懂战争与政治,关爱动物,充满爱心即便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仍惦记着动物们的安危。其形象闪耀着普通人人性的光辉,与践踏生命的战争形成鲜明对比。2、小说选取了战争中的一个小角度、小片段,揭示出战争的残忍与罪恶,显示了战火纷飞年代里人性的善良,表达了对
4、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第2课炮兽一、 炮兽肆虐场景描写的作用。1、给全篇定下一个阴沉、抑郁、艰难的基调。2、渲染了恐怖、紧张的氛围。3、引出主要人物炮兵队长和老人。4、通过对比,揭示老人镇静勇敢的性格。5、为下文炮兵队长勇斗炮兽、老人智取炮兽作铺垫。二、全篇还描写了海上的暴虐天气,也是这支部队艰难命运、未知前途的象征。三、 全文的对照法以及作用。 1、 在第一部分,炮兽的强大、疯狂与人的渺小、怯懦; 船长大副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对照。炮兽越是凶猛、庞大、威力无穷越显得人的怯懦、渺小、无能,人越是怯懦、渺小、无能就越能显出下一场景中炮队队长的勇敢。面对“
5、炮兽”巨大的破坏能力,大家内心似乎都充满了恐怖,连“勇士”都犹豫不决,只有老人沉着冷静。这一对照暗示了老人作为一位领导人物所具有的临危不乱的优秀品格,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神秘的人物身上。 2、 在第二部分,船员的束手无策与炮队队长的英勇无畏,炮队队长的勇斗大炮与神秘老人的智取大炮对照。炮兽肆虐,与其他人的束手无策相比,炮队队长的勇敢无畏就脱颖而出了。突出炮队队长的勇气则是为了进一步衬托神秘老人的有勇有谋。这个场景通过船员、炮队队长、老人的层层对照,将重要人物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果敢、智勇双全作了第一次展示 。 3、 在第三部分,老人的赏功与罚罪,水手们的欢呼与惊惶形成对照。朗德纳克侯爵对炮队
6、队长两次截然相反的处置的对比,使他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性格跃然纸上。水手们神情的变化,则衬托了老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处置方式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也是相同的作用。第3课丹柯一、第一段场景描写的作用。1、渲染了黑森林的阴森恐怖,暗示着要走出黑森林的艰难。2、为下文族人的害怕和悲剧的发生做好铺垫。3、导引丹柯的出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4、将族人和丹柯面对困境时的行为进行了对照,反衬丹柯的勇敢、执着和坚定。二、为什么要强调“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1、突出黑森林的阴森可怕,给这些落难的人的以压迫感和恐惧感。2、对这些人的讽刺,突出他们外强中干的本质。3、抑此扬
7、彼,用他们反衬丹柯的坚强勇敢。三、对丹柯形象的塑造手法1、直接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 特别是丹柯捧出自己的心,举在头顶带领族人走出森林的行为。体现了丹柯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勇于实践的精神,以及为理想英勇献身,不计得失的品格。小说至此,对丹柯的赞颂也达到高潮。2、用恶劣的环境来烘托(衬托)。3、抑此扬彼。和族人进行对比。(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四、结尾“人们没有注意到他的死拿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有何深刻含义?1、使小说更有悲剧意味。无私奉献、自我牺牲却被遗忘,连心也被践踏,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悲剧色彩更浓烈。2、对照中使丹柯形象更丰富饱满。丹柯和族人的对比越发鲜明,作者的情感倾向也越
8、发明显而强烈。3、调动读者的阅读情绪,为小说增加感人的艺术力量。五、对主题的理解。1、讴歌为理想而献身、不计较个人得失、大公无私的精神,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于实践的态度。2、批判群众的无知、麻木、懦弱、自私自利、不觉悟,警告人们不要变成“兽”。3、从抑此扬彼(对比、衬托)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讴歌与赞美。4、从小说浓厚的悲剧色彩(悲壮美)来看,用先驱者的悲剧命运引发读者深沉的思考。5、从时代背景看,丹柯与俄国19世纪末革命者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是一致的。他们有革命精神,但往往脱离群众,不被群众理解。第4课娜塔莎一、第一部分描写中,娜塔莎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1、一个初次参加大型舞会,怀着
9、热情、兴奋、焦急、激动等心态的天真活泼的少女。2、最主要的是语言动作描写。(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内容)3、还有心理描写。4、和上述人物描写交叉的细节描写。二、第二部分中,娜塔莎的形象及表现手法。1、 “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为什么没有跳第一圈华姿舞,娜塔莎“几乎要哭”呢?答:一位妙龄少女急切希望得到别人的、特别是异性肯定的心情没有得到实现。这既是人之常情,也反映出娜塔莎特有的少女情怀。 二、第二部分中,娜塔莎的形象及表现手法。2、小说为什么还要用整整一大段来描述正在跳舞的别素号娃伯爵夫人?答:作者将笔墨放在正在跳舞的伯爵夫人身上,越是写出她的舞姿曼妙诱人,越是反
10、衬出娜塔莎的焦急不安。少女渴望关注,争强好胜,希望在别人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的美丽的心态一览无遗。 二、第二部分中,娜塔莎的形象及表现手法。3、见到见到安德莱公爵后的心情。答:“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等语句。通过对娜塔莎神情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写出了一位急切盼望异性肯定的少女形象。 “我等你好久了”,脱口而出的话语既表现出娜塔莎直率的性格,也表现出她喜悦的心情。二、第二部分描写中,娜塔莎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4、作者还怎样来塑造娜塔莎形象?答: 间接描写(侧面烘托
11、)。借安德莱公爵之眼,丰富娜塔莎形象。 对比衬托。将娜塔莎与爱伦进行比较,突出娜塔莎一位没有浮华之气的清纯少女。三、第三部分描写中,娜塔莎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1、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阿那托尔的诱惑而背叛了安德莱,自以为找到了真正的爱情,并与好友索尼亚发生争执,体现出她性格中有热情冲动,爱慕虚荣的一面。2、最主要的是语言描写。(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内容)3、语言描写中还有心理描写。四、从全文看,娜塔莎的人物形象。1、娜塔莎的形象:纯真活泼,涉世未深,具有浓郁的少女情怀和直率爽朗的性格。争强好胜,比较冲动,往往不辨是非而陷入自己的幻想。2、注意在不同的语段选择不同的内容回答。3、最突出的人物描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 小说 欣赏 期末 复习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