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共7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统计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共71页).doc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卫生统计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一章 绪论【教学要求】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发展史;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熟悉:统计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变量的类型、参数与统计量。【重点难点】第一节 医学中统计思维的进化第二节 统计学与公共卫生互动推动一、 统计学是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得力工具公共卫生是群体科学,应用统计探索群体规律。统计抽样技术;设计群体调查,掌握人群的卫生状况和需求;统计描述:反映疾病和卫生资源的分布特征;统计推断:偶然性的背景中识别危险因素、评价卫生措施、进行科学决策。二、 现代公共卫生领域对统计学的挑战公共卫生不仅应用统计学,而
2、且不断提出新要求和新问题,是现代统计学研究和发展的巨大功力。第三节 统计学的若干概念一、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按研究对象来源又有目标总体和研究总体。 样本是指从研究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抽样研究的目的是用样本推断总体。二、 同质与变异同质是指同一总体中个体的性质、影响条件或背景相同或非常相近。 变异是指同质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统计学的任务是在变异的背景上描述同一总体的同质性,揭示不同总体的异质性。分类变量三、 变量的类型定性变量有序变量定量变量变量 定量变量可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变量类型可以转化:定量有序分类二值。注意转化方向只能由信息
3、量多向信息量少。四、 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指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五、 设计与分析统计设计是医药卫生设计科研不可或缺的部分。统计设计包括抽样方法、统计学原则、统计方法数据如何收集、样本量多大等统计学内容。设计决定了统计分析的方法。统计设计和统计分析是不可分割的两项内容。六、 因果与联系探究因果关系首先考虑是否存在联系。但存在联系未必有因果联系,因为存在大量的混杂因素。单靠统计学分析大多只能考虑变量之间的联系,难于证明因果联系。第四节 目标与方法一、 基本概念方法与技能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设计和经典的分析方法、学会用统计软件完成有关计算。二、 教与学的方法应用是根本目的,理解概念与动手实
4、践才是根本。要结合生活经验、医学实际来教与学。借助统计学实验理解统计现象与理论,借助案例讨论从反面吸取教训。【补充习题】一、 选择题(一) A1题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被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B)A.脉搏B.血型C.肺活量D.红细胞计数E.血压2. 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B)A.性别B.体重C.血型D.职业E.民族3.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的13人,介于50kg和70kg间的20人,大于70kg的17人,此种资料属于(A)A.定量资料B.分类资料C.有序资料D.二分类资料E.名义变量资料4.上述资
5、料可以转换为(C)A.定量资料B.分类资料C.有序资料D.二分类资料E.名义变量资料5.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C)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总体中任一部分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6.统计量(E)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C.是根据总体中的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D.是用参数估计出来的E.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7.因果关系(C)A.就是变量间数量上的联系B.可以用统计方法证明C.必定表现为数量间的联系D.可以通过单独考察两个变量间关系得出E.可以通过变量间数量上的联系来证明(二)A2型每一道题以一
6、个小案例出现,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 教材中提及美国人1954年实施了旨在评价Salk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或死于脊髓灰质炎效果的临床试验。有180万儿童参与,约有1/4参与者得到了随机化。这180万儿童是(C)A.目标总体B.研究总体C.1份样本D.1份随机样本E.180万份样本2.上述试验最终肯定了索尔克疫苗的效果。请问此结论是针对(C)而言。A.180万儿童B.每个儿童C.所有使用索菲克疫苗的儿童D.所有儿童E.180万儿童中随机化的1/4二、是非题1.定量变量、分类变量和有序变量可以相互转换。()2.假变量可以参与计算,所以假变量是定量变量。(
7、)3.离散变量在数值很大时。单位为“千”或“万”时可以取小数值,此时可接近地视为连续型变量()4.同质的个体间不存在差异。()5.如果个体间有变异,则它们一定不是来自同一总体。()第二章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重点难点】第一节 频率分布表与频率分布图一、离散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对离散型定量变量,变量值的取值是不连续的。直接清点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即为频率分布表。离散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图可用直方图表达,以各等宽矩形直条的高度表示各频率的多少。二、连续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对连续型定量变量,变量值的取值是连续的,将数据适当分组,清点各组的频数,即为频率分布表。连续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图可用直方图表达
8、。即纵坐标为频率密度,即频率/组距,直方图的面积之和等于1.三、频率分布表(图)的用途频率分布表(图)可以揭示资料的分布类型,如对称分布或偏峰分布;也可以描述资料的分布特征,即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便于发现某些特大和特小的可疑值;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统计分析。第二节 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对于连续型定量变量,平均数是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体系,它常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常用的平均数有3种:算数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一、算术均数意义:算术均数简称均数,常用表示总体均数,X表示样本均数。反映全部数量观察值的平均数量水平。适用条件: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尤其
9、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计算:1.直接法(基于原始数据)X=X1+X2+Xnn=Xn其中,n为样本含量,X1+X2+Xn为观察值。2. 频率表法(也叫加权法,基于频率表资料)X= fx0 f= fx0n 其中, f为组段的频数,x0为组段的中值,x0=(组段上限+组段下限)/2。二、几何均数意义:几何均数以符号G表示,常用来反映一组含多个数量级数据的集中位置。适用条件:适用于原始观察值分布不对称,但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资料,如对数正态分布资料。观察值间常呈倍数关系,或变化范围跨越多个数量级。计算:1.直接法(基于原始数据)G=nX1X2Xn 或 G=log-1logXn2.频率表法(也称加
10、权法,基于频率表资料)G=log-1flogXn三、中位数意义:中位数常用符号M表示,是指将原始观察值从小到大排序后,位次居中的那个数,即理论上有一半的观察值低于中位数,一般都观察值高于中位数。适用条件:中位数适用于各种分布的资料,特别是偏峰分布资料、分布末端无确定值的资料等。计算:1.直接法(基于原始数据)将n例观察值从小到大排列,第i个数据用XI*表示。n为奇数时,M=Xn+12*n为偶数时,M=12(Xn2*+Xn2+1*)2.百分位数法(基于频率表资料)百分位数常用符号Px表示,是排序后的全部实测值的某百等份分割值,即在全部实测值中有x%个体观察值比它小,有1-x%个体观察值比它大。中
11、位数就是一个特定的百分位数,即M=P50。Px=L+iFL+i-FL(n*x%-FL)其中L为欲求的百分位数所在组段的下限,i为该组段的组距,FL为截止至L的累计频数,FL+i-FL为该组段内的频数,n为总频数。四、众数意义:全部实测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即为众数。第三节 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同一总体中不同个体存在的差异称为变异。为比较全面地把握资料的分布特征,不仅需要了解数据的集中位置,而且需要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常用的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量包括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一、极差意义:极差,也称全距。样本量接近的同类资料比较,极差越大意味着数据间变异越大。极差只考虑数据的最
12、大值和最小值,所以用极差反映数据的变异程度常常比较粗略和不稳定。计算:R=最大值最小值适用条件:资料不限。二、四分位数间距意义: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百分位数P75和百分位数P25之差,理论上P25与P75之间恰好包括总体中间50%的个体观察值。同类资料比较,Q越大意味着数据间变异越大。用四分位数间距反映数据的变异程度比极差稳定。计算:Q=P75P25其中,P75和P25的求法参见前述百分位数求法。适用条件:四分位数间距可用于各种分布资料,特别对偏峰分布资料,常把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结合起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三、方差意义:方差考虑了全部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总体方差用2表示,定义为观察值离均
13、差平方和的算术均数;样本方差用S2表示,是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同类资料比较时,方差越大意味着数据间变异度越大。计算:总体方差2=(X-)2N 样本方差S2=(X-X)2n-1适用条件:见标准差。四、标准差意义: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总体标准差用表示,样本标准差用S表示。标准差的量纲与原变量一致,故实际应用中常使用标准差。同类资料比较时,标准差越大意味着观察值间变异度越大。计算:总体标准差=(X-)2N 样本标准差S=(X-X)2n-1其中,n-1称为自由度。适用条件:方差和标准差都适用于对称分布的资料,特别对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常把均数和标准差结合起来,全面描述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
14、势。五、变异系数意义:变异系数用CV表示,为标准差与算术均数之比,是一个不带量纲的相对数。计算:CV=SX100%适用条件:方差和标准差都适用于对称分布的资料,特别对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常把均数和标准差结合起来,全面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第四节 描述分布形态的统计指标一、偏度系数意义:理论上总体偏度系数为0时,分布是对称的;取正值时,分布为正偏峰;取负值时分布为负偏峰。计算:SKEW=n(n-1)(n-2)(X-XS)3二、峰度系数意义:理论上正态分布的总体峰度系数为0;取负值时,其分布较正态分布的峰平阔取正值时,其分布较正态分布的峰尖峭。计算:KURT=n(n+1)(n-1)
15、(n-2)(n-3)(X-XS)4-3(n-1)2(n-2)(n-3)【补充练习题】选择题(一)A1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用频率表计算平均数时各组的组中值应为(E)A本组段变量值的平均数B.本组段变量值的中位数C.本组段的上限值D.本组段的下限值E.(本组段上限值+本组段下限值)/22.离散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图可以用(B)表达。A.直方图B.直条图 C.百分条图D.箱式图E.复式条图3.变异系数越大说明(E)。A.标准差越大B.平均数越大C.标准差、平均数都大D.平均数小E.以均数为准变异程度大4.均数和标准差的关系是(D)A.均数越大,
16、标准差越小B.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C.标准差越大,均数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越好D.标准差越小,均数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越好E.均数和标准差都可以描述资料的离散趋势5.把P25, P50, P75标在一个数轴上,则(E)A. P50一定在P25和P75的中间B. P50一定不在P25和P75的中间 C.P50一定靠近P25一些 D.P50一定靠近P75一些E.以上都不是(二)A2型每一道题以一个小案例出现,其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已知某疾病患者10人的潜伏期(天)分别为:6,13,5,9,12,10,8,11,8,20,其潜伏期的平均为(B)天。A.9B.
17、9.5C.10D.10.2E.112.已知某地一群7岁男童身高均数为100cm,标准差为5cm;体重均数为20kg,标准差为3kg,则身高和体重的变异程度有(C)A.身高的变异程度大于体重的变异程度B.身高的变异程度等于体重的变异程度C.身高的变异程度小于体重的变异程度D.身高的变异程度与体重的变异程度之比为5:3E.因单位不同,无法比较3.测定10名正常人的脉搏(次/分),结果为68,79,75,74,80,79,71,75,73,84.则10名正常人的脉搏标准差为(B)A.4.73B.22.4C.75.8D.75.0E.1.504.测定5人的血清滴度为1:2,1:4,1:16,1:32,则
18、5人血清滴度的平均水平为(D)A.1:4B.1:8C.1:11.6D.1:6.96E.1:165.测得200名正常成年男子的血清胆固醇值(mmol/L),为进行统计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E)A.可用频率表法计算均数B.可用直接法计算均数C.可用直接法计算标准差D.可用加权法计算标准差E.可用直条图表示频率分布图(三)A3/A4型以下提供若干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题目。请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第12题共用题干)调查测定某地107名正常人尿铅含量(mg/L)如下:尿铅含量0 4 8 12 16. 20 24 28 合计例数
19、14 22 29 18 15 6 1 2 107 1描述该资料的集中趋势,宜用 (B) 。 A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众数 E极差 2描述该资料的离散趋势,宜用(C)。 A极差 B方差 C四分位数间距 D标准差 E变异系数 (四)B1型 以下提供若干组题目,每一组题目前列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为每一道题目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极差 B四分位数间距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E中位数 1比较7岁男童与17岁青年身高的变异程度,宜用(D)。 2描述近似正态分布资料个体观察值的离散趋势,宜用(C)。 3描述偏峰分
20、布资料个体观察值的变异程度,宜用(B)。4描述分布末端无确定值资料的离散程度,宜用(B)。 (58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中位数 B均数 C几何均数 D极差 E众数5反映一组等比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宜用(C) 。6反映一组偏峰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宜用(A)。7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观察值称为(E)。8描述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位置,宜用(B)。第三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教学要求】掌握:常用相对数指标,相对数应用的注意事项;动态数列及其指标;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直接法的计算及间接法中SMR的意义,标准化法的注意事项。熟悉:医学人口统计和疾病统计中常用指标的意义。【重点难点】第一节 三类相对数一、频率
21、与频率分布定性资料经过分类汇总整理的频数表称为频率分布表。定性资料的变量形式有多分类变量和二分类变量,均可以通过频率分布表描述其分布特征。定性资料的分布特征通常可以描述为某一类别的频数在总频数中所占比重。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定性资料频率分布表的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例如可以将某一事物的所有类别的频率列在同一张表中;也可以将某事物的其中一个类别的频率与其他事物相同类别的频率列在同一张表中。二、常用的相对数指标常用相对数有三种,计算公式不同,其意义也不同。表3-1列出常用三种相对数的公式和意义。三、应用相对数应注意的事项1理解相对数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三种相对数的定义有明确的区别,但在实际应用中,常错误解
22、释相对数的计算结果,尤其,频率型指标和强度型指标常被混淆。对于相对数的统计指标,读者必须认真思考其定义,辨别其性质,切不可望文生义。表3-1 常用相对数的公式和意义相对数指标公式意义频率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可能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k指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事物内部某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强度某事件发生的观察单位数(可能发生某事件的观察单位数时间)K指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相对比AB100%两个有关联的指标A与B之比2频率型指标的解释要紧扣总体与属性 本实习指导的配套教材的第三章中的表1至表3的数据均属于频率型指标,但由于表达的总体和属性不同,结果的解释亦不同。 3计算相对数时分母应
23、有足够数量确保研究结果的稳定性。4正确地合并估计频率(或强度)型指标 分别合计各组的分子和分母后再计算合计的指标,不可将分组的频率或强度取平均数作为合并的频率或速率。5相对数间的比较要具备可比性 主要应注意观察的对象是否同质,研究的方法(如检测手段、抽样方法)是否相同,观察的时间是否一致等;在被比较的总体之间与研究指标有关的其他因素是否一致或接近。6对相对数的统计推断从样本估计值推断总体的相对数也应当考虑抽样误差,需要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第二节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一、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 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为日常工作记录(报告单、卡、册)、统计报表和人口调查三个方面,见表3-2。
24、表3-2医学人口统计资料的来源资料来源意义和内容日常工作记录指人口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按常规报告制度所做的原始记录,从公安部门、卫生部门、计划生育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均可得到。特别是对出生,死亡、胎儿死亡等生命事件的法定登记,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推算人口数以及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础资料统计报表是从原始报告单、卡、册上的数据过录整理后的一种汇总表,也可以作为较好的原始记录用于医学人口统计关系较为密切的统计报表有出生统计报表、死因统计报表、妇幼卫生统计报表人口调查根据统计需要和目的,做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调查。调查的方法通常有普查和抽样调查。其中,人口普查为计算许多人口学指标提供了最基本的人口数资料
25、。抽样调查是对人口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二、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主要指人口总数和人口构成指标,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列于表3-3。表3-3人口学特征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常用指标意 义人口总数根据资料整理的特点,人口总数分为时点人口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的人口数;时期人口数:指某一时期(或某一年)的平均人口数。平均人口数常用作计算出生率、死亡率、发病率等指标的分母人口金字塔是将人口的性别和年龄资料结合起来,以图形的方式表达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它以年龄为纵轴,人口构成作为横轴,左侧为男,右侧为女而绘制的两个相对应的直方图。人口金字塔形象直观地反
26、映了现有男女性别人口的年龄构成,而且也可以分析过去人口的出生死亡情况以及今后人口的发展趋势老年人口系数指65岁(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用于反映人口是否老化及老化的程度。可作为划分人口类型的尺度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指14岁及以下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另一侧面反映人口老化程度的指标。其大小主要受生育水平的影响负担系数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所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之问的关系。一般以1564岁者为劳动人口,014岁和65岁及以上者为非劳动人口或被抚养人口老少比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人口之比,表示每100名少年儿童对应多少老年
27、人,是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之一性别比指以女性人口为100,男性人口与女性的比值。如果性别比大于100表示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小于100表示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常用的有出生性别比、年龄别性别比及全人口性别比。出生性别比一般在104107之间三、生育和人口死亡的常用指标(一)生育的常用指标测量生育的指标可以分为出生率、生育率和人口再生产三类,其中常用的生育率指标有3个,人口再生产指标有3个,将这些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列于表3-4。表3.4有关生育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常用指标意 义粗出生率也称普通出生率。表示某年某地平均每千人口的活产数,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变动的基本指标。受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
28、影响总生育率也称普通生育率表示某年某地平均每千名育龄妇女的活产数,它反映育龄妇女总的生育水平。该指标受育龄妇女内部年龄构成的影响年龄别生育率表示平均每千名某年龄组育龄妇女的活产数可以直接比较不同地区的年龄别生育率,但不能概括一个地区的整体生育水平总和生育率当年龄分组为1岁一组时,将年龄别生育率从15岁累加到49岁止,得到1549岁年龄别生育率的总和,即称总和生育率。若年龄分组为5岁一组时,则年龄别生育率之和再乘5,即得总和生育率。表示每1000名妇女一生平均生多少个孩子,或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多少个孩子。总和生育率是用某年横断面的年龄别生育率资料计算的,因此消除了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对生育水平的影
29、响,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可以直接进行比较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的情况,常被用来粗略的估计人口增长趋势。它的计算为粗出生率(CBR)与粗死亡率(CDR)之差粗再生育率计算与总和生育率极为近似,不同的地方是活产数特指女婴数,故粗再生育率实际是只计算女婴的总和生育率。表示按某时的生育模式生育,一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女儿数,用来评价人口再生产趋势净再生育率在粗再生育率的基础上扣除了049岁的死亡。即扣除了母亲一代所生的女儿中049岁的死亡数,剩下的即为真正能取代母亲一代的女儿数。NRR-1,说明母亲二代所生的女儿数恰能取代母亲数,未来人口数将保持恒定r NRR1,表示母亲一代所生的女儿敷
30、大于母亲数,未来人口数将增加;NRR1,则未来人口数将减少(二)死亡统计指标死亡统计指标有测量死亡水平及死因分析两类,将一些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列于表3-5.表3-5 常用死亡统计指标及其意义常用指标意 义粗死亡率称普通死亡率、总死亡率,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巾的死亡数,说明人群中总的死亡水平。粗死亡率的水平受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影响。比较各国家或地区间死亡率水平时,可以用年龄别死亡率,或按年龄标化计算标准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指某年某年龄别平均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数婴儿死亡率指某年某地每1000名活产中未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文化水平较敏感的指标新生儿死亡率指某年某地每1000名
31、活产中未满28天的新生儿死亡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某年某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与同年出生活产数之比,综合反映儿童健康水平和变化的主要指标孕产妇死亡率指某年中由于怀孕和分娩及并发症造成的孕产妇死亡人数与同年出生活产数之比,以万分率或十万分率表示。孕产妇死亡率也是一个反映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卫生保健状况的敏感指标死因别死亡率某年平均每10万人口中死于某病的人数,说明某种疾病对居民健糜危害程度,是死因分析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标准化死因别死亡率进行各国家或地区间比较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指死于某类死因的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百分比,说明各种死因的相对重要性。死因顺位是将各类死因按死因构成比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顺
32、位,可以反映主要死因及各类死因的相对重要性第三节疾病统计常用指标疾病统计是从数量方面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分布的特点与规律,为病因学研究、防治疾病和评价防治工作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一、疾病统计资料的来源疾病报告和报表资料:包括国家规定的疾病报告和报表以及某些部门规定的一些重要慢性病报告。这些表格规范,内容标准统一。医疗卫生工作记录:包括各种医疗记录(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等)。疾病专题调查资料:包括健康检查、疾病普查和疾病抽样调查等获得的资料。二、疾病和死因分类疾病命名是要对每一种法定疾病情况给以确切的名称,即标准化的术语,并使其对另外的疾病具有不可混淆的、明确的位置,以便于全世界的医务
33、工作者具有共同的医学语言。疾病分类是在疾病命名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对疾病的认识及防治需要,将一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疾病归纳在一起,加以分类。1853年国际统计学会着手编制了统一的疾病名称和死因分类,先是在欧洲使用。1893年开始建立国际疾病和死因分类(ICD),以后每10年修订一次。现在国际上使用的是ICD的第十次修订本(简称ICD-10)(共三卷),自1993年1月1日起生效。三、疾病统计指标疾病统计的单位可以用病人,也可以用病例。前者反映在观察期内一个人是否转变为病人;后者,一个人每发生一次疾病就算一个病例。一个病人可以先后患数次同一种疾病或同时患数种不同的疾病。疾病统计常用指标见教材表3-8。
34、发病率与患病率: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在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强度。分子中的新发病例数是指新发生某种疾病,以第一次就诊为准。由于该病未愈继续就诊者称为“旧病例”,不再算作新病例。患病率是指某时点上受检人数中现患某种疾病的频率,其分子包括新、旧病例。通常用于描述病程较长或发病时间不易明确的疾病的患病情况,如慢性病在某一时问横断面的患病情况。因此患病率与发病率要注意分子的区别。在一定的人群和时问内,发病率(IR)、患病率(PR)和病程(D)的关系是:PR= IRD。第四节粗率的标准化法一、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标准化法只适用于两组粗率进行比较时,由于某因素在两组的内部构成不同并有可
35、能影响到粗率的情况。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是:采用统一标准构成以消除某因素的内部构成不同对粗率的影响,使通过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二、标准化率的计算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现以死亡率的年龄构成标准化为例说明标准化率的计算,见表36。表3-6直接标准化率与间接标准化率的计算直接法间接法计算公式p=NipiN 或 p=(NIN)pip=PrniPi=PSMR算法特点实际上是pi的加权均数,权重是标准人口年龄的频率分布实际上是对原粗死亡率的校正,校正系数为标准化死亡比SMR选择标准年龄别人口数,或年龄别人口构成比作标准年龄别死亡率作标准适用资料已知:各年龄组死亡率已知:总死亡数和年龄别人口数(
36、r及ni);或各年龄组人口数较小,年龄别死亡率不稳定时三、应用标准化的注意事项1标准化法的应用范围很广。标准化法适用于“某事件的发生率”可以是治愈率,也可以是患病率,还可以是发病率、病死率等。当某个分类变量在两组中分布不同时,这个分类变量就成为两组频率比较的混杂因素,标准化法的目的就是消除这个混杂因素的影响。2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已经不再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水平,它只是表示相互比较的资料间的相对水平。3由于选择的标准人口不同,算出的标准化率也不同,比较的结果也未必相同,因此报告比较结果时必须说明所选用的“标准”和理由。4两样本标准化率是样本值,存在抽样误差。比较两样本的标准化率,当样本含量较小时
37、,还应作假设检验。第五节 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动态数列(dynamic series)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以说明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动态数列分析建立在相对比基础上,采用定基比和环比两种方式;不仅可分析过去某事物的发生规律,而且可以为预测将来的发生情况提供参考。一、绝对增长量绝对增长量是说明事物在一定时期增长的绝对值。其中累积增长量是指报告年的指标与某一固定年(基期水平)指标之差;逐年增长量是指报告年的指标与前一年指标之差。二、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意义: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均可按照定基比和环比的方式进行计算。定基比发展速度是用报告期的指标
38、与某一时期(固定为基期)指标之比;环比发展速度是用报告期的指标与其上一期指标之比。 计算公式:定基比发展速度= ana0式中an为报告期指标,a0为基期指标。 环比发展速度=anan-1 式中an为报告期指标,an-1,为报告期的上一期的指标。 定基比(环比)增长速度=定基比(环比)发展速度% -100% =定基比(环比)发展速度-1应用:发展速度表示报告期指标的水平相当于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多少或若干倍;增长速度表示的是净增加量。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意义:平均发展速度是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说明某事物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年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平均增长速度是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均数,
39、说明某事物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中逐年平均增长的程度。计算公式:平均发展速度=nana0式中:a0为基期指标;an为第n年指标。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1)频率型指标与强度型指标的主要区别:指标的解释不同,频率型指标是表示事物内部某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或指某现象发生的频率。强度型指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两种指标计算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含义不同。 (2)人口金字塔:是将人口的性别和年龄资料结合起来,以图形的方式表达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它以年龄为纵轴,人口数构成为横轴,左侧为男,右侧为女而绘制的两个相对应的直方图,可以分析过去人口
40、的出生死亡情况以及今后人口的发展趋势。 ,(3)婴儿死亡率是何种类型的相对数指标:是频率型的指标。(4)总和生育率:假定同时出生的一代妇女,按照某年的年龄别生育水平度过其一生的生育历程,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乘以年龄组组距,就是这一代妇支平均每人可能生育的子女数。(5)比较发病率与患病率,死亡率与病死率: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在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活过的总人年中,新发生的某病病例数,其分子是新病例数,分母是总人年数;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指某时点上受检人数中现患某种疾病的人数,通常用于描述病程较长或发病时间不易明确的疾病的患病情况,其分子包括新旧病例数,分母是受检总人数6在一定的人群和时间内,发病
41、率和患病率有密切关系,两者与病程(D)的关系是:PR=IRD,粗死亡率与发病率及粗病死率的关系是:CDR=IRCFR。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分子是一样的,均表示因某病死亡的人数,但死亡率的分母是总人年数,侧重反映死亡发生的强度,或单位时间内死亡的概率;病死率的分母是患某病的人数,反映疾病死亡的概率。(6)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采用统一标准构成以消除某因素的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的影响,使通过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7)动态数列:按时间顺序将一系列统计指标(可以为绝对效,相对数或平均数)排列起来,用以观察和比较该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2计算思考题表3-8某地人口构成情况年龄组(岁)男(%)女
42、(%)性别比年龄组(岁)男(%)女(%)性别比04.24.01.05452.42.70.8953.23.11.03502.12.40.78104.44.21.05551.22.20.55155.55.31.04601.32.40.54205.15.20.98651.11.40.79256.06.10.98700.81.20.67304.34.50.96750.50.90.56353.23.31.00800.20.50.40402.32.50.92850.10.20.50(1)各年龄组性别比见表3-8,该地19岁以前男性多于女性,但从20岁以后则女性比男性多。(2)育龄妇女(1549岁)占总人口
43、的百分比:29. 6%。(3)总负担系数:42. 86%。 (4)老年人口系数:6.9%。 【补充练习题】选择题 (一)Al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某医院某年住院病人中胃癌患者占5%,则(B)。 A5%是强度指标 B. 5%是颇率指标 C5%是相对比指标 D5%是绝对数 E5%说明胃癌在人群中的严重性2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C) 。 A麻疹易感人群 B.麻疹患者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3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别占95%与5%,则结论为(D)。 A该病男性易得 B该病女性易得 C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程度相等 D尚不能得出结论 E根据该资料可计算出男女性的患病率4某地区某种疾病在某年的发病人数为a0,以后历年为a1,a2,an,则该疾病发病人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D)。 A.a0+a1+ann+1Bn+1a0a1anC.nana0 D. nana0 1E. nanan-15某部队夏季拉练,发生中暑21例,其中北方籍战士为南方籍战士的2.5倍,则结论为(C)。 A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