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使用手册-全站仪说明书(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站仪使用手册-全站仪说明书(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41仪器部件名称水平制动微动手轮电池提柄固定螺丝 脚螺旋键盘光学对点器物镜粗瞄准器提柄 三角基座制动控制杆基座底板垂直制动微动手轮数据通讯插口望远镜调焦环显示窗长水准器望远镜目镜 7架设仪器注意:整平仪器前应先装上电池,因为装上电池后仪器会发生微小的倾斜。(1) 将三脚架打开,伸长到适当高度,拧紧三个固定螺丝。(2) 将仪器安装在三脚架上,然后拧紧连接螺丝。(3) 利用圆水准器粗略整平仪器旋转两个脚螺旋A、B,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到与上述两个脚螺旋连线垂直的水泡中心线上。 角螺旋B角螺旋C角螺旋A旋转脚螺旋C,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4) 利用长水准器精确整平仪器:松开水
2、平制动螺旋,水平旋转仪器使长水准器平行于某一对脚螺旋的连线AB,旋转A、B两个脚螺旋使长水准器气泡居中。将仪器绕竖轴旋转90(100g),旋转第三个脚螺旋C,使长水准器管气泡居中,再次旋转90(100g),重复、步骤,直至四个位置处的长水准器管气泡始终居中为止。(5) 利用光学对点器对中:调节光学对点器的目镜,看清对点器分划板。松开三角架上的中心手把,轻移仪器,使光学对点器的中心标志对准测站点。注意:尽量平移仪器,不要让仪器在架头上有转动,以尽量减少气泡的偏移。(6) 最后精确整平仪器按第(4)步精确整平仪器,直到仪器旋转到任何位置时,长水准器气泡始终居中为止,最后拧紧中心手把。8调焦与照准注
3、意:l 照准时如有强烈阳光直接进入物镜可能会造成仪器功能失灵,此时应使用物镜遮光罩。l 当改变盘位观测时,用十字丝同一位置照准目标。(1) 目镜调焦:用望远镜观察一明亮无地物的背景。将目镜顺时针旋到底,再逆时针慢慢旋转至十字丝成像最清晰(目镜调焦不需要经常进行)。(2) 照准目标:松开垂直和水平制动手轮,用粗瞄准器照准目标使其进入视场后固紧两制动手轮。(3) 物镜调焦:旋转望远镜调焦环至目标成像最清晰。用垂直和水平微动手轮使十字丝精确照准目标。(4) 再次调焦至无视差:再次进行调焦,直至使目标成像到十字丝间不存在视差。9开机(1) 按下开关键,听到一声鸣响,电源接通,仪器首先进行工作是否正常的
4、自检,随后显示仪器型号信息、版本号,并提示“转动望远镜,设置垂直角零位”。 (2) 旋转望远镜,听到一声鸣响,垂直角零位设置完毕,仪器进入测量模式。注意:l 如果屏幕显示“倾斜超差”提示,说明仪器尚未整平,需重新整平仪器。l 在受强风或振动影响的环境下观测而仪器无法保持稳定时,垂直角显示值可能发生不稳定现象。应在星键模式中关闭补偿器,或者在设置模式中将“观测条件”中的“倾斜改正”选项设置为“关”。11角度测量l 关于角度测量数据记录请参阅“22.2 记录角度测量数据”11.1两点间角度测量利用水平角置零功能“置零”测定两点间的夹角,该功能可将任何方向的水平角度值设置为零。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5、 示1按右图所示照准目标点1。2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置零】,在【置零】闪动时再次按下该键。此时目标点1方向值已设置为零。【置零】【置零】【测量】 HZA994313HAR00000 P2 置零坐标放样记录3照准目标点2,所显示的“HAR”即为两目标点间的夹角。【测量】 HZA994313HAR1202112 P2 置零坐标放样记录11.2将水平方向设置成所需方向值1.利用水平角设置功能“置角”,可将照准方向设置为所需值,然后进行角度测量。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1照准目标点1,在测量模式第一页菜单下按【置角】。【置角】【置水平角】 HAR: 120.0912 定向2输入已知方向值后,按
6、【】将照准方向设置为所需值。 【】【测量】 HZA994313HAR1200912 P1 测距切换置角改正3照准目标点2,所显示的“HAR”即为目标点2的方向值,该值与目标1的设置值之差为两目标点间的夹角。【测量】 HZA994313HAR1402010 P1 测距切换置角改正l 角度输入规则:度值和分值之间以以“.”间隔,分值和秒值之间不必间隔。当角度值为1200912,应 输 入 120.0912 。l 方位角计算: 按【定向】,详见“13.2 后视方位角设置”2.利用水平角锁定功能也可将照准方向设置为所需值。 进行此项操作之前,应首先按“23.3键功能定义”介绍的方法将水平角锁定功能【锁
7、定】键定义到测量模式下。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1用水平制动钮和微动手轮使显示窗内显示出所需的方向值。【测量】 HZA994313HAR1202112 P1 测距切换锁定改正2按【锁定】,在【锁定】闪动时再次按下该键。此时水平角显示为HAh并被锁定。【锁定】【锁定】【测量】 HZA994313HAh1202112 P1 测距切换锁定改正3照准目标点后按【锁定】,将照准方向设为所需方向值,同时水平角解锁。 【锁定】【测量】 HZA994313HAR1202112 P1 测距切换锁定改正11.3水平方向显示选择(左角/右角)水平角显示具有两种形式供选择,即左角(逆时针角)和右角(顺时针角)。进行
8、此项操作之前,应首先按照“23.3键功能定义”介绍的方法将【左右】键定义到测量模式下。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1按【左右】,水平角显示由右角(HAR)形式转换成左角(HAL)。 【左右】【测量】 HZA994313HAL2393848 P1 测距切换左右改正2再按【左右】,重新转换成右角形式。【左右】【测量】 HZA994313HAR1202112 P1 测距切换左右改正l 左角与右角的关系为:HAL=360- H A R11.4 坡度 MTS-800可按%形式显示坡度。进行此项操作之前,应首先按“23.3键功能定义”介绍的方法将【A/%】键定义到测量模式下。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1按【
9、A/%】,垂直角读数显示由角度转换成坡度。 【A/%】【测量】 HZA-17.128 %HAL2393848 P1 测距切换A/%改正2再按【A/%】,恢复垂直角显示。【A/%】【测量】 HZA994313HAR2393848 P1 测距切换A/%改正l 坡度显示范围: 300以内l 当垂直角格式设置为“水平0”时,“ZA”显示为“VA”。11.5水平角重复测量水平角重复测量可获得更高精度的水平角测量结果。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1在测量模式第三页菜单下按【菜单】,上下按动光标操纵键将光标移至“8.角度复测”。【菜单】【5】【6】【菜单模式】 5悬高测量6面积计算7偏心测量8角度复测2按【】
10、进入角度复测模式,照准目标点1后按【确定】。【】【确定】累计:00000 次数: 0平均:00000 照准目标点1取消确定3照准目标点2后,按【确定】。【确定】角度累计:300000 测角次数: 1角度平均:300000 照准目标点2取消确定4第二次照准目标点1后,按【确定】。【确定】角度累计:300000 测角次数: 1角度平均:300000 照准目标点1取消确定5第二次照准目标点2后,按【确定】,重复测量角度值之和与角度均值分别在“角度累计”和“角度平均”中给出。【确定】角度累计:600002 测角次数: 2角度平均:300001 照准目标点2取消确定6重复步骤4至5继续后面的测量。7完成
11、测量后按【ESC】结束。【ESC】l 除了在菜单下进行重复测量外,也可以将【角复】(角度复测)功能定义到测量模式下后选取进行。【角复】功能定义见“23.3键功能定义”。l 按【取消】取消当前测量结果重新测量。l 重复测量最大重复次数为10次。11.6角度测量数据输出1. 用通讯电缆连接MTS-800至计算机串口。2. 将【输出】功能定义至测量模式的软键上(参见“23.3键功能定义”),并正确设置通讯波特率(参见“23.2仪器设置”)。3. 照准目标点。4. 按【输出】将当前角度观测值向计算机输出。12距离测量12.1距离测量设置进行距离测量前应首先完成以下设置:l 气象改正l 棱镜常数l 测距
12、模式1.气象改正值在进行高精度距离测量时,应使用精确的量测设备测定温度和气压值,以对测量结果施加气象改正。MTS电子全站仪通过发射光束进行距离测量,光束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因大气折射率不同而变化,而大气折射率与大气的温度和气压有密切的关系。在通常的温度和气压环境下,当气压保持不变,而温度变化1;或者当温度保持不变,而气压变3.6ha,都将引起所测距离1mm的变化,即每公里变化1mm(1ppm)。因此,为了精确计算出气象改正数,需要求取光束传播路径上的气温和气压平均值。在山区测量作业时尤其要注意,不同高程的点上其气象条件会有差异。l 仪器是按温度为15、气压为1013hPa时,气象改正数为“0”
13、设计的。l 仪器可根据输入的温度和气压值计算出相应的气象改正数并存储在内存中,计算公式如下:0.2904气压值(hPa)1+0.温度值(C) ppm = 278.96-l 不需进行气象改正时,请将ppm值设为零。l 气象改正还可以从气象改正表中查取改正数ppm值后直接输入来进行。2.棱镜常数改正不同棱镜具有不同的棱镜常数改正值,测量前应将所用棱镜的常数改正值设置好。本仪器出厂前,棱镜常数设置为“0”3距离测量模式可选择如下几种距离测量模式l 单次精测l 重复精测l 精测均值l 单次快测l 重复快测l 跟踪测量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1测量模式第1页菜单。【测量】 HZA994313HAR12
14、02112 P1 测距切换左右改正2按【改正】进入测距参数设置。【改正】【测距条件设置】 测距模式 单次精测折光改正无 棱镜常数0 P1 确定3按【3】、【4】设置测距模式为重复快测。【3】【4】【测距条件设置】 测距模式 重复快测折光改正无 棱镜常数0 P1 确定4按【5】【6】或直接按【PAGE】至测距参数设置第二页温度输入行,输入温度为25度。 【5】 【6】【测距条件设置】 温度25气压1013 改正值0 P2 0PPM确定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5按【5】【6】移动光标至气压输入行,此时仪器自动显示: 大气改正值为9PPM。【5】 【6】【测距条件设置】 温度25气压1013 改正
15、值9 P2 0PPM确定6按【确定】接受测距参数设置,退出至测量模式第一页。 【确定】【测量】 HZA994313HAR1202112 P1 测距切换左右改正l 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此时显示的温度、气压值将被清除。l 按【0PPM】,将大气改正值设为0PPM(即不进行大气改正),同时将温度置为15,气压置为1013hPa。l 折光改正:即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改正,可选项为:无、0.14、0.20 。当在长距离高精度 测量平距及高差时,需顾及此项改正。12.2回光信号检测l 回光信号检测功能用于检查经棱镜反射回来的光信号强度是否足以进行距离测量,这对远距离测量尤为适用。l 在短距离测量时,即使照准
16、稍稍偏离棱镜中心,返回的光信号也足够强并显示“”号,但这种情况下的测距结果精度难以保证,因此测量时必须精确照准棱镜中心。l 回光信号检测除了仪器处于星键功能界面外,可在任何情况下进行。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1按【SFT】再按【-】,进入回光检测。返回信号强弱由右图所示的计量条表示。l 计量条中的黑色部分越长表示返回信号越强。l 显示“*”号表示返回信号足以测距。l 无“*”号显示,表示返回信号不足以测距,需重新照准目标,或重新设站。l 当检测到目标返回信号时,仪器发出蜂鸣声,按【声关】可关闭蜂鸣器,开启蜂鸣器按【声开】。【SFT】【-】【瞄准】 * 回光信号 声关2按【ESC】结束回光信号
17、检测返回前一状态。【ESC】12.3距离和角度测量仪器可同时对距离和角度进行测量。l 关于距离和角度测量数据的记录请参阅“22.1 记录距离测量数据”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1. 照准目标。l 对不易照准目标可按【SFT】、【-】借助回光信号精确照准目标。2在测量模式第一页菜单下按【测距】开始距离测量。 测距开始后,仪器闪动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改正值PC,气象改正值PPM等信息。【测距】【测距】 测距 pc = 0ppm = 0模式: 重复精测DA停止3. 距离测量完成时,仪器发出一声短声响后屏幕上显示出距离“H”,垂直角“ZA”和水平角“HAR”的测量值,并不断重复测量,更新测量结果。
18、按【停止】,停止重复测距,返回至测量模式下。【停止】【测距】 H 265.437m*ZA994313HAR1202112 停止4.测量模式下显示出最新距离测量结果 【测量】 H265.437m ZA994313HAR1202112 P1测距切换置角改正5按【切换】可使距离值的显示在同时显示斜距“S”、平距“H”及高差“V”与单一显示之间转换。【切换】【测量】 S 269.303mH 265.437mV -45.469m P1测距切换置角改正l 若将测距模式设置为单次测量,则每次测距完成后测量自动停止。l 若将测距模式后设置为精测均值,则显示的距离值为H_1, H_2, H_9,测量完成后在H行
19、上显示距离的平均值。12.4距离测量数据输出1. 用通讯电缆连接MTS-800及计算机串口。2. 将【输出】功能定义至测量模式的软键上(参见“23.3键功能定义”),并正确设置通讯波特率(参见“23.2仪器设置”)。3. 照准目标点。4. 按【输出】将距离角度观测值向计算机输出。13坐标测量在输入测站点坐标、仪器高、目标高和后视方位角后,用坐标测量功能可以测定目标点的三维坐标。l 坐标测量前应首先进行电子测距的有关设置(参阅12.1距离测量设置)。13.1输入测站坐标13.1.1 键盘输入测站数据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1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坐标】进入坐标测量菜单屏幕。l 也可在菜单模
20、式下选取“1.坐标测量”完成同样功能。【坐标】【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2测站设置3置方位角4仪器棱镜高2选取“2.测站设置”后按【】确认,进入测站坐标输入屏,输入测站坐标。l 若需调用仪器内存中已知坐标数据,按【查找】。l 存储测站数据按【记录】。参见“在记录模式下进行数据记录”。【5】【6】【】【测站设置】 N0m:0.000E0m:0.000Z0m:0.000查找记录确定3按【确定】确认输入的测站坐标值,并返回上级菜单。【确定】【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2测站设置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13.1.2 调用内存中已知坐标数据若希望使用预先存入的坐标数据作为测站点的数据,可在测站数据输入屏下按【
21、查找】读取所需的坐标数据。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1在输入测站数据时按【查找】,屏幕上显示出当前内存中用于读取坐标数据的文件。按【文件】可重新选择坐标数据文件。【文件】【查找坐标数据】 文件 已知点 点号: 文件列表2按【5】、【6】可使光标上下移动选取测站数据所在的位置(已知点、当前文件或选取内存中其他文件),按【】。例如:选择“当前文件”。【5】【6】【】【选取文件】 1.已知点 2.当前文件3.文件列表读取的既可以是内存已知点中的坐标数据,也可以是所选定的工作文件中的坐标数据及内存任意文件中的坐标数据。3输入已知坐标数据的点号,按【】 也可按【列表】,对文件中的坐标数据记录列表,选取需
22、要的坐标数据【】【查找坐标数据】 文件 当前文件 点号:2 文件列表4.仪器显示从当前文件中查找到坐标数据。 按【确定】将该数据设置为仪器测站点坐标,并返回坐标测量菜单。【确定】【测站设置】 N0m:353.636 E0m:237.358Z0m:0000查找记录确定数据列表时:l 按【】或【】光标按行移动。l 按【切换】屏幕显示“”光标按页移l 按【第一】光标移动至数据列表开始处,按【最后】光标移动至数据列表结束处。l 按【查找】输入点号查阅数据。13.2后视方位角设置在输入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后,便可计算并设置后视点方向的方位角。照准后视点,通过按键操作,仪器便根据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自动
23、完成后视方位角的设置。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1在坐标测量菜单屏幕下选取“3.置方位角”后按【】,进入方位角设置。【】【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2测站设置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2.此时可直接输入后视点的方位角,并照准后视点,按【】确定后完成定向,并返回坐标测量菜单,参见“11.2将水平方向设置成所需方向”l 按【定向】,通过输入后视点坐标,计算并设置方位角【定向】【置方位角】 HAR:定向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3. 输入后视点坐标,按【确定】。l 如需调用内存坐标数据按【查找】。(参阅13.1.2调用内存中已知坐标数据)。l 按【测站】输入测站坐标.参阅“13.1输入测站数据”【确定】【
24、置角/输入后视点】 N:248.695 E:176.254Z:查找测站确定4. 仪器自动计算出后视方位角,并提示照准后视点。 照准后视点后,按【确定】,设置方位角完毕,返回坐标测量菜单。【确定】【置水平角】 方位角:994313 照准后视点?取消确定13.3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如要测定目标的Z坐标,还需要量取棱镜高及仪器高,输入仪器中。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1在坐标测量菜单中选取“4.仪器棱镜高”后按【】。l 在测量模式第三页下,按【高程】完成同样功能。【5】【6】【】【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2测站设置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2.输入棱镜高和仪器高,按【确定】,返回坐标测量菜单。【确定】【仪
25、器及棱镜高】 棱镜高:1.50仪器高:1.35确定13.4三维坐标测量在测站及其后视方位角设置完成后便可测定目标点的三维坐标。目标点三维坐标计算公式:N1=N0+SsinZcosAzE1=E0+SsinZsinAzZ1=Z0+ScosZ+ih-fh式中: N0:测站点N坐标 S:斜距ih:仪器高E0:测站点E坐标Z:天顶距fh:目标高Z0:测站点Z坐标Az:坐标方位角操 作 过 程操作键显 示1.照准目标点上的棱镜,在坐标测量菜单屏幕下选取“1.坐标测量”后按【】,开始坐标测量【】【坐标测量】1坐标测量2测站设置3置方位角4仪器棱镜高2.测量完成,屏幕上显示出所测目标点的坐标值。l 当待测观测目标点的目标高不同时,开始观测前先按【高程】将目标高输入(参阅“13.3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l 按【记录】可记录该测量结果(参阅 “22.在记录模式下进行数据记录”)。l 按【改正】可更改测距条件设置(参阅“12.1距离测量设置”)。【坐标测量】 N:156.760mE:148.540mZ:12.345m记录改正 高程 测量3照准下一目标点后按【测量】开始测量。用同样的方法对所有目标点进行测量。【测量】4按【ESC】结束坐标测量返回坐标测量菜单屏幕。【ESC】【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2测站设置3置方位角4仪器棱镜高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