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不同气候类型区气候要素与玉米产量的关系---中国气象学会(共16页).docx
《东北不同气候类型区气候要素与玉米产量的关系---中国气象学会(共1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不同气候类型区气候要素与玉米产量的关系---中国气象学会(共16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东北不同气候类型区气候要素与玉米产量的关系李辉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摘要:选取1981-2009年东北地区具有连续可用的气象资料和玉米产量资料的站点,按照各站点的气温高低、日照时数长短和降水量多少将其分为四个气候类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981-2009年东北地区玉米实际产量增加,但是因为气候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气候产量降低。玉米生长季内的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积温都显著上升,降雨量有所下降,日照时数和日较差变化不明显。类型一和类型二的降水量较少,玉米产量受降水的影响就不明显,而是对日较差和日照时数的影响较敏感。类型一中日照时数与平均气温
2、和降水量的值均适中,即光、热和温度三者的配合较好,日照时数的回归系数为正,即日照时数增加有利于玉米产量增产;而类型二中虽然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较高,降水量不足,光、热和温度之间的相互配合不好,所以在此气候类型中日照时数的回归系数为负,即日照时数增加不利于玉米产量增产。类型三和类型四的降水较多,玉米产量受降水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因此类型三和类型四中,玉米产量对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影响较为敏感,而且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都有利于玉米产量的形成,相反,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降低则会使玉米减产。关键字:东北地区 气候类型 气候因子 玉米产量1.引言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
3、一。其中根据不同地区光温水等自然资源特点及玉米生长发育对资源条件的要求,将东北地区划为春播玉米区,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900-1000万公顷,正常年份玉米产量为5000-6000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商品粮产地。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很多地区的粮食产量受到影响(Fulu Taoet al.,2006; Liangzhi You et al. 2009)。近期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五十年中,东北地区每十年增温0.38,所以这一地区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Zhijuan Liu et al.2012)。有关研究表明,1980年以来的气候变暖对作物产量会有消极影响(Yua
4、n Liu et al. 2010)。但也有相关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情景下东北玉米产量是增长的。总之,气候变化对我国玉米产量的影响的研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确保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玉米的稳产高产,迫切需要弄清我国玉米产量与气候间的关系。 总体上看,玉米产量会随着气温、光照和降水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水热条件的不同组合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表现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何奇瑾,2011)。为了更好的了解,不同水热环境下,玉米产量的变化,可以根据不同量的温度光照降水划分气候类型,再在不同气候类型背景下,研究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近年来,关于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的研究有很多,主要分为三类:(1)统计方
5、法,分析玉米产量变化与气温、光照和降水等因子的关系,构建线性或非线性的回归方程,然后分析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2)经验模型,根据经验和玉米生态学理论构建出经验模型,再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3)模拟实验,模拟一定的气候变化情形,观测气温、水分和日照变化时玉米产量的变化情况(何奇瑾,2011)。基于经验模型的模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包括(1)背景不确定性(2)初值的不确定性;(3)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4)参数不确定性;(5)模拟技术的不确定性(张建平,2006; 姚凤梅,2011)。鉴于以上复杂的不确定性,较难分析判定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早期的研究使用
6、了很多不同的统计方法(房世波,2011; 郝立生,2009;),但是由于全球气候显著变化的时期也正是农业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的时期,技术的发展会掩盖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一些影响,而这些简单的统计方法很少考虑到这一事实(蔺涛,2008)。在对气候变化和粮食产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很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尽量减少农业技术、管理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而可以正确地计算出气候产量(王媛,2004)。一些研究中,为了区分自然和非自然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将作物产量分解为趋势产量、气候产量和随机误差三部分。一般随机误差部分很小,忽略不计(方修琦,2004)。考虑到将两者分开的统计方法有一阶差分法和分离趋势法。
7、Liu et al.使用分离趋势的方法(Zhijuan Liu,2012),研究东北玉米产量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到与模型模拟相同的结论。Sanai Li et al.( Sanai Li,2010)使用分离趋势的方法,研究不同尺度上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但分离趋势时,趋势产量可能包含了气候趋势变化影响的信息,这样计算出的“气候产量”并不能正确反映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而差分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确定性信息提取方法。Cramer分解定理在理论上保证了适当阶数的差分一定可以充分提取确定性信息。序列蕴含着显著的线性趋势,一阶差分就可以实现趋势平稳。David B. Lobell在研究气
8、候变化对玉米,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12,13时,使用了一阶差分法;张天一也使用一阶差分法,对中国20个站点水稻的气象数据和产量数据进行了研究(Tianyi Zhang,2010)。所以本研究中使用统计方法的一阶差分法,去除非气象因子的影响后,分析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造成的影响。在对气候因子和玉米产量进行一阶差分后,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时,考虑到作物生长因子的多样性及相互间的复杂性,以及玉米产量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气候系统多个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又鉴于之前的研究中缺乏因子贡献率的评估,只是基于经验的选取指标(何奇瑾,2011),所以本研究中在对各气候要素以及玉米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后,又进行了两次多元回归
9、,旨在研究玉米产量对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由于玉米生长主要受生长季内气候而不是全年气候的影响,所以本文将会使用玉米生长季内气象因子进行分析(Liangzhi You,2009; Changqing Chen,2011)。为进一步研究近三十年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计算分析了不同气候类型中气象因子对玉米的累积贡献量。2. 研究资料和方法 2.1研究站点和资料 研究站点位于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这一地区大部分属于湿润或亚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500-800mm,年均温1-9,比较适合农业的发展。自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的气温升高了1,冬季升温高于夏季,夜间升温高于日间,气温日较
10、差减小。这一地区的降水在1940-1960年降水较多,1960年后见水减少,其中夏季减少明显,特别是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降水量急剧下降。根据中国1951-200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东北是中国增温最快,范围最大的地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土地肥沃,作物生长季节的光、水、热资源匹配较好,适宜作物的生长。近年来气候变暖增加了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对1965-1990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尽管粮食总产的增加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热量资源的增加是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的气象资料来自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的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月值数据集。在综合考虑站点的时间序列长度、完整
11、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从研究区域选出11个站点,时间序列为1981-2010年,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日较差、积温、日照时数和降水。玉米产量数据资料使用东北三省统计的1981-2010年单产数据。图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2研究方法2.21气候类型分类海伦、富锦分布在东北北部,远离海洋,纬度高,温度低,降水少,日照时数长。泰来、通榆、长岭、双辽位于东北中部,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都较高。蛟河、敦化、桦甸位于东北东南部,靠近海洋,温度和日照时数都较低,降水高。黑山、本溪,位于东北南部,靠近海洋,温度高,降水充沛,日照时数较低。玉米产量会随着气温、光照和降水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水热
12、条件的不同组合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表现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本研究按照生长季内温度、降水和日照的高、中、低将所有研究站点分成4个气候类型。每个气候类型中选择一个站点可以代表每个相应的气候类型。首先选取了东北67个气象站点,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到东北三省的气象因子分布图。为进一步研究对比所选站点的气候类型,在进行空间插值时,将气象因子值分为三段,得到第二组气象因子空间插值图。根据第二组空间插值图,得到四种气候类型,分别称为,类型一(海伦,富锦),类型二(泰来,通榆,长岭,双辽),类型三(蛟河、敦化和桦甸)和类型四(黑山、本溪)。图2 东北地区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表1.根据站点地理背
13、景和气候资源得到的四种不同组合气候要素类型TPSH类型一中中中类型二高低高类型三低高低类型四高高中2.22产量与气候的关系 本文中使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各站点的气候和产量变化趋势。在研究玉米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时主要采用一阶差分的方法。即先将每年生长季以及生长季内各月的气象要素和产量分别进行一阶差分,将得到的气象要素的差分值和产量的差分值再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从而得出玉米产量主要受生长季哪个阶段以及哪个气象要素的影响,为提出更好的玉米生长适应性政策提供有力依据。一阶差分一阶差分就是中连续相邻两项之差即,Xdiff(t)= X(t) X(t1),Xdiff(t)表示时间t与时间t-1的
14、一阶差分值。差分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确定性信息提取方法。Cramer分解定理在理论上保证了适当阶数的差分一定可以充分提取确定性信息。序列蕴含着显著的线性趋势,一阶差分就可以实现趋势平稳。 在分析气候产量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时,使用了标准化多元回归,标准化多元回归方程中各气候因子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的大小表示该气候因子对产量的贡献的相对大小,正负表示该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 多元回归是指一个(预报对象),多个自变量(预报因子)的回归模型。如果变量y与x1,x2,,xp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的,那么进行n次试验,则可得n组数据:(yi,xi1,xi2,xip),i=1,2,n它们之间的关系
15、可表示为:y1=b0+b1x11+b2x12+bpx1p+1y2=b0+b1x21+b2x22+bpx2p+2yn=b0+b1xn1+b2xn2+bpxnp+n为了求出中的参数b0,b1,b2,bp,可采用,即在其数学模型所属的类中找一个近似的函数,使得这个近似函数在已知的对应数据上尽可能和真实函数接近。设c0,c1,c2,cp分别是b0,b1,b2,bp的最小二乘估计,则多元为:y=c0+c1x1+c1x2+cpxp其中c0,c1,c2,cp叫做的。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气候要素变量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将多元回归系数标准化,得到标准化回归方程。对,即将原始数据减去相应变量的后再除以该变量的标准差,
16、计算得到的称为标准化回归方程,相应得回归系数为标准化回归系数。标准化回归系数,无论自变量和因变量采用什么单位都不会改变。所以当需要比较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相对作用大小时,可采用标准化回归系数。但是标准化是去除量纲的,因而标准化的系数是相对的,而非标准化的系数则是绝对的。 所以计算各个气候因子对气候产量的贡献量时需要使用非标准化系数。3.结果3.1气候因子和产量变化趋势本文中根据表3得到的四种不同类型,分别用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和类型四表示。 图2为各站点气候因子变化趋势,从此图中可以看出,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都呈升高的趋势,降水呈降低的趋势。日照时数在不同组内呈现出没有规律的增加或减少
17、。图3.不同气候类型的各气候因子变化趋势图4为各气候类型的产量和一阶差分后的产量的年际变化,由此图可以看出,产量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差分产量显示出小的降低趋势。可以说明整体气候变化给玉米产量带来的负的影响。图4.不同气候类型的实际产量和气候产量的年际变化3.2气候产量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分析为探索气候产量与气候因子的敏感性,本研究对气候产量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因为同一生物学意义可以用不同因子表达,所以选择的7个潜在气候因子间会存在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会干扰对主导气象因子的选择,所以首先对潜在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表2.海伦潜在气候因子以及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北 不同 气候 类型 要素 玉米 产量 关系 中国 气象 学会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