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七下数学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教学设计(共5页).doc
《新北师大版七下数学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教学设计(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七下数学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教学设计(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 王乃越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和相交,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2、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4、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教学重难点重点: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及其应用。难点:通过简单的推
2、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教学准备实物图片、ppt课件。我的思考本节内容首先介绍平行线、相交线,在初中数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小学,学生已对平行、相交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在形象上知晓了,本节内容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探索平行、相交的概念,为即将要学习的“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等打基础。本课又是继“角”及“角的大小比较”之后的内容,是进一步认识角,并认识两角之间的关系,并为寻找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从知识的准备上,学生已认识了角,有了这个基础,对于本课认识做好了铺垫;从难度上,难度不大,学生也能学会;从知识
3、呈现体系,也是很恰当地;从应用上,学生经常找角的数量关系,应用价值很大.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向同学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双杠、铁轨、比萨斜塔等,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片,不但可以体会到几何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为下面的分类提供依据,为了解平行线、相交线的概念打下基础。】二、建立模型,探索新知互动探究一、平行线、相交线的概念:师生活动:1、请各组同学每人拿出两支笔,用它们代表两条直线,随意移动笔,观察笔与笔有几种位置关系?各种位置关系,分别叫做什么?(选取一个小组的代表上黑板上演示给大家看)(板书:平行、相
4、交、重合,并给出相交线的定义)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2、凡未作特别说明,我们只研究不重合的情形,则去掉重合这种情况,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板书:去掉重合,并总结出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3、若两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什么位置关系?图1板书:(留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4、出示立方体框架,谁能指出立方体框架中哪些棱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呢?为什么? 5、在留空之处用彩色粉笔填上“在同一平面内。”6、那么理解平行线时,必须注意什么? 重点给学生强调平行线的三层意思: (1)“在同
5、一平面”是前提条件; (2)“不相交”是指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有时我们也说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平行,这实际上市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两支笔动手操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到平行线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互动探究二、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教师活动:进入七年级学习以来,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在请各位同学看一组生活中的图片,你们觉得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吗?(多媒体展示X型晾衣架、栅栏、剪刀、小孔成像原理等图片)(教师板书,给出对顶角定义) 两个角的两
6、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则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教师应关注:(1)对顶角只有在两条直线相交时才出现。 (2)对顶角是指两个角的位置关系。学生活动: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度量所成的四个角的大小,你发现形成对顶角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图2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牛刀小试:1、如图2,图中共有_对对顶角.答案:4.互动探究三、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学生活动:(教师演示ppt)计算:(1)44+ 46= ; (2)302034+ 593926= ;(3)10+ 25+ 55= ; (4)96+ 84= ;(5)5845+ 12115= ; (6)50+ 7
7、5+ 55= 。答案:都填90。学生计算并回答,总结它们的特点.教师判断对错.教师应关注:(1)计算的准确性(2)学生是否认真观察并思考【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进一步促使渴望尽快的寻求到答案,同时也为判断余角和补角做铺垫。】师生活动:A:出示一组互余角 B:出示一组互补角教师演示ppt互为余角.学生通过观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总结互为余角的概念.然后,类比互为余角学习互为补角的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教师应关注:(1)学生的语言表达.(2)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并积极参与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版七下 数学 2.1 直线 位置 关系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