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教学设计(共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观刈麦》教学设计(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刈麦》教学设计(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观刈麦教学设计绥宁县瓦屋学校 杨华波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2.整体理解诗歌思想含义,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3.写作训练,片断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感悟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掌握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增强社会责任感,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法 以播放动画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学生的情绪在演示的动画情节中感知诗韵,理解课文。 2朗读点拨法 读说结合,读出诗韵、分层次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赏析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 、新课导入。梁
2、衡的夏一文中引用了诗句“田家少闲日,五月人倍忙”,这句诗出自何处?白居易,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经常描写老百姓生活,关心百姓疾苦。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观刈麦(板书)“刈”是“割”的意思。白居易看割麦子都看到了什么呢?又想到了什么呢? 、作者介绍。点击课件“知诗人”按钮进入作者介绍页面。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
3、的一个方面。讽喻诗反映了中唐社会广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写讽喻诗的目的:呕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3、解题。这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讽喻诗。诗歌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的“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二、诗欣赏。 1、点击课件“诗欣赏”按钮,欣赏课文内容的动画演示。2、请一名学生说说看过动画后的感受。三、读诗句。1、点名朗读课文观刈麦。请二至三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正音。注意句读 。注意一下字词的读音:刈 荷 箪 童稚 携 饷 灼 秉穗 禄
4、 石 晏 邽、学生齐读、概括内容。 整理归纳:农忙季节-送水送粮-南冈刈麦-贫妇诉苦-惭愧不已 四、明诗意。1、大家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注释翻译课文,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或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上台操作课件,点击“明诗意”按钮共同学习。2、教师检查学生翻译情况。请学生举手回答,教师适当指导纠正。(1)刈(y):割。(本诗为古体诗)(2)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箪(dn)食(sh):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肩挑。箪食:竹篮盛的食物。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浆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刈麦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