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一课内阅读题(共228页).doc
《2018年初一课内阅读题(共22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初一课内阅读题(共228页).doc(2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邓稼先阅读理解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1、段中的“那”改为“这”好不好?为什么?_2、段如果改为“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哪句效果好?说说你的理由。_3、段中“今天”与“一个世纪以后”似有重复,如果去掉“一个世纪以后”,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_4
2、、文段表现邓稼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析这样写的作用。_5、简析文段在语言上的特点。_邓稼先参考答案1、不好。“那”是远指,表追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作为表现邓稼先的历史背景。2、原句效果好。原句运用反复,渲染、突出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有强烈的艺术效果。3、“一个世纪以后”既表现了中华民族屈辱史时间之长,更突出了结束这种屈辱史的艰辛奋斗历程。4、主要运用了对比。把邓稼先伟大的历史贡献与其默默无闻的品格作对比,从而突出了邓稼先高尚的情操和博大、深沉、谦逊的品格形象。5、文段以饱含激情的短句为主,多以独句成段,运用排比段结构,高度凝练、简洁地概括了邓稼先的伟大历史贡献和主要形象特点,在“大舞
3、台”中把人物写得气势磅礴,以设悬念开头,富有吸引力。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理解题第一部分阅读赏析(一)1.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做了再说,做了不说。2.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什么了?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3.分析段中两处划线字的含义。(1)“诗兴不作”:这是文言说法,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4.选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描写?试分析这些
4、描写的作用。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5.选文最后一段,在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过渡。仅。(二)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1给加粗的字注音。锲而不舍(qi)硕果硕(shu)目不窥园(ku)2概括本段叙述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15字)。闻一多潜心钻研写成唐诗杂论3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答:不是“不动”,而是
5、在“动”,在废寝忘食地“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动。这个“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4选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对前文作了总结。第二部分阅读赏析、这几段文字主要写了闻一多哪些方面的“说”和“做”?答: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解释下列词语。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_。一反既往:改变过去一贯的做法。、“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和“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特点?答:义正辞严,声震天地,蔑视敌人。、“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
6、神?答:英勇无畏,视死如归_。、“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请问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答:“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语文阅读:孙权劝学的阅读题及答案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
7、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一:填空题: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
8、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二:解释下列词语1权谓吕蒙曰(对-说)2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权、当道)3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事务)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哪里、怎么)(研究)(通耶,语气词)5但当涉猎(粗略的阅读)6见往事耳(了解)(指历史)7孰若孤(谁)(像)8蒙乃始就学(于是、就)9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到)10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11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12即更刮目相待(重新)(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认清事物)14肃遂拜蒙
9、母(于是)四解释成语1吴下阿蒙-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2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五问答题1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2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4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5课文怎样表现
10、吕蒙的学习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6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其可行性。7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8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9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
11、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10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使人感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11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开卷有益12文中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13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见往事耳但当涉猎14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示?五黄河颂阅读我站在高山之巅-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1.这节
12、歌词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层,请在原文上用“|”划出层次,并写出层意。2.歌词中三次出现的“啊!黄河!”,作者是从三个角度来抒写的,请根据作者的思路把它表达出来。3.作者为什么称黄河为“摇篮”,是“屏障”?4.你是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5.这段歌词在押韵上有_的特点,在风格上有_的特点。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_的图画,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带有_的情感。【参考答案】1.第二层:望黄河 第二层:颂黄河2.一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二是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三是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精神源远流长。3.比作“摇篮”,是因为黄河哺育滋养了
13、世代的炎黄子孙,它又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把它比作屏障是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位置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制胜法宝,突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4.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黄河的主流比作巨人的躯干,把支流比作臂膀,以写出黄河的伟大力量.5.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美联社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刻划出黄河的豪迈形象波澜雄伟宏大工业豪迈雄健,壮怀激越。六 最后一课最后一课一、依据课文,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2、这可怜的人好像恨
14、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装进、送进)我们的脑子里去。3、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敬佩、敬仰)。二、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B、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C、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好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答三、选出下面文字中的“”中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15、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A、!?!,B、?,。,C、!?。,D、!,。答四、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许多人站在镇公所最近两年发出坏消息的布告牌前。1、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A、以上三段文字是对小弗郎士上学路上所见所闻的描写。B、以上三段文字是自然景物的描写。C、以上三段文字是对社会背景的交待。D、以上三段文字是对
16、小弗郎士心情的描写。答2、以上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种说法,选出正确的几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A、表现小弗郎士是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B、说明课外的生活是那么有趣,小弗郎士因此不愿上学。C、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法国战败,阿尔萨斯成了沦陷区。D、表现小弗郎士上学路上心情愉快。E、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社会环境形成对比,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答五、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
17、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1、这段文字是对教室什么的描写,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A、是对教室里在座的人的学习态度的描写。B、是对教室气氛的描写。C、是对先生讲课情况的描写。D、是对教室里在座的人的介绍。答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C、动作描写D、肖像描写答3、“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一句表达了小弗郎士怎样的感情
18、?答:六、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1、这段文字开头写钟声和号声有何作用?答:2、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答:3、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答:最后一课阅读理解题答案:一、1、喧闹2、塞进3、敬意二、B三、
19、A四、1、A2、ACE五、1、B2、B3、痛恨侵略者,嘲笑他们的愚蠢。六、1、这种声和号声交待了背景,渲染了气氛,标志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使韩麦尔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激愤,为其后人物形象的点晴之笔和中心思想的升华做了最后的烘托和铺垫。2、表现了韩麦尔内心的凄苦愤懑已到了难以言状的境界。3、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失去祖国的悲愤、痛苦的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不仅是一位法语老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所以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七土地的誓言土地的誓言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积累感知】一、给下面粗体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喷涌_ 山涧_ 默契_ 田垄_污hu_ 泛ln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初 一课内 阅读 22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