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共6页).doc
《高中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二三单元知识点归纳(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三单元文言常识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君子生非异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合从缔交。 威振四海。 陈利兵而谁何。始皇既没。 而倔起阡陌之中。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赢粮而景从。 或师焉,或不焉。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弃甲曳兵而走。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
2、无可寄托者。 流血漂橹。以为桂林、象郡。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小学而大遗。 弟子不必不如师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数罟不入洿池(密)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百发百中(发射)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穷兵黩武(军事力量)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兵士)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于此)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横渡)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以为绝妙(到了极点)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读qing,竭力,勉强)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利
4、用)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假装)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制: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指挥) 博闻强志(见闻、知识)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伏)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秦无亡矢遗鏃之费(丢失)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河曲智叟以应(通
5、“无”,没有)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汝心固之,固不可彻(固执)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 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揣度)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相当“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语气)从:惑而不从师(跟随)所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引出比较对象)于其
6、身也,则耻师焉(从师)而耻学于师(向,引出动作对象)吾师道也(学习)不拘于时(被,引出动作主动者)师必退(军队)其皆出于此乎(在,引出动作的处所)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填然鼓之(鼓: 树之以桑(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谨庠序之教(谨: 然而不王者(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非能水也(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日: 輮以为轮(輮: 用心一也(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序八州而朝同列(序: 朝: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 内立法度(内: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牖: 绳、枢: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席、包、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7、固:尊贤而重土(重: 天下云集响应(云、响: 赢粮而景从(景: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 外连衡而斗诸侯(外: 斗: 流血漂橹(漂:吞二周而亡诸侯(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 以愚黔首(愚: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 会盟而谋弱秦(弱: 约从离衡(离: 以弱天下之民(弱: 吾师道也(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 传道受业解惑也(惑: 是故圣益圣(圣: 愚益愚(愚: 则耻师焉(耻: 吾从而师之(师: 孔子师郯子(师: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
8、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不必贤于弟子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六、课文要点分析1、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它不仅文采华赡,清畅流利,而且善于雄辩,气势磅礴。2、寡人之于国也:文章记述梁惠王向孟子请教自己尽心于民,但民并没有增多的原因,孟子以战争中士卒逃跑,五十步笑百步为喻,对他进行驳斥。然后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役使农民不要违农时,使百姓有吃有穿,受到教化。写作特色:结构严谨:每部分结尾的一句话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
9、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善用比喻:全文从设喻开始,又以设喻结束,前后呼应,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战,请以战喻”的范围内,手法高超。气势宏伟,节奏感很强: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和对偶,文章读起来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琅琅上口。3、荀子: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尊称他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与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主张“性恶论”、“明礼义而化之”,强调教育的作用。荀子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帖,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凝练。劝学为代表作。4、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
10、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论证艺术。文中一共有20个形式多样的比喻句,从不同角度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启人思考。(1)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青出于蓝”、“輮以为轮”等;正反设喻:“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等;反复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2)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1)从学习的意义方面论述,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必修 三二三 单元 知识点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