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备考计划(共14页).doc
《语文中考备考计划(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备考计划(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三班中文备考计划 一、学生在语文备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n 认为语文复习事倍功半,对复习语文缺乏兴趣,不重视,不主动。n 缺乏主动阅读和练笔的习惯,缺少语文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和语感。 学生在应考中表现出来的问题:n 阅读能力有待提高。(速度、理解)n 语言表达能力亟待增强。(准确、简明、得体;生动;流畅;全面;得分点)。n 审题不够仔细。n 书写马虎了草。(默写、作文)二、教师在复习备考应注重的问题n 加强对考纲、试题的研究,系统把握全部考点。n 充分用足课本资源。n 讲求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适合广东卷特点;重讲评,重方法、技能。)n 文段阅读与作文训练并
2、重。三、复习备考基本策略n 紧扣考点,精练精评,n 反复积累,提升能力。四、复习具体措施1、制定出从现在开始直至会考的详细复习计划,周密科学,目标明确。2、效率要高。深入研究中考命题思路。研究广东省近五年的中考题,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每堂课都有目标,每个环节都要有针对性。3、将试题进行题型整理,归类,明确考点经常呈现的形势。4、复习必须做到温故而知新。5、做好知识的前后联系,加深记忆,培养能力。如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意义,句式的用法,写作手法的理解,文学文化常识。6、训练题要精选,切忌滥用。 7、复习方法要多样化。要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复习过程中来,优化复习的各个环节。但不能搞成放羊
3、式,教师的引导、组织、点拨要到位。8、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整理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及时又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9、好习惯必须坚持,阅读积累,练习书法等。不可以时间紧为借口而松懈。10、在复习中,不要形成太多过于抽象的东西,要多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通过一定的语境去感受,这样认识才深刻。11、加强后期学习管理。每一阶段、每一天的学习任务,都得给学生明确,要有督促,有落实,力度要大,以确保复习效果12、复习课课堂结构要合理,处理好讲、学、练、评、补之间的关系。13、做好四轮系列复习:四轮复习是对初中语文六册课本及所有中学语文知识内容的有序复习。具体计划如下: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系统归
4、纳、重抓基础。(3月1日4月15日约50课时)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以考试说明确定的基本篇目为复习重点,特别是文言文篇目,要进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复习要点:课内古诗词过关:理解 背诵 默写。课内文言文过关:规定篇目的背诵、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包括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课内重点现代文过关,规定篇目的背诵、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挖掘课内文本的写作价值。第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分讲、精讲精练、提升能力。(4月16日5月25日约40课时)针对考试试题内容,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写作训练与创新运用六大块,进行体裁知识、语段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整体复习训
5、练。复习要点:积累与运用(默写、语言应用题的方法指导及训练)文言文阅读(文言阅读方法的指导及训练)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及训练)写作(各种文体的写作指导及训练) 专题复习阶段,即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顺序,将它们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在语文总复习中,我认为专题复习是最重要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可以使以前散见于课文中的基础知识系统化,使同学们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来俯视语文知识体系,消除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因此,我们都应该重视这一阶段的复习。根据历年语文考试说明中的所列考项,可以将复习内容归为四个专题:一是基础知识。包括1语音2汉字3词短语和句子4
6、标点5修辞方法6文体、文学常识。二是文言文阅读。三是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四是写作。在进行专题复习时,首先要明确每项专题的复习要点,然后再结合练习进行巩固。在复习过程中为了便于更好地记忆掌握一些知识,我们还可采取列表、再分类的形式。如复习文学常识时,可按作者姓名、时代(国籍)、对作者评价、篇目、体裁、出处列表归类记忆。复习文言文时,可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词义等类别列表归类掌握。根据近年来中考中古诗诗文积累默写部分开放题型的出现,可将古诗文分类整理记忆,如可分为壮志抱负、战争场面、爱国忧民、亲情乡愁、山水田园、边塞风光、春夏
7、秋冬、风花雪月、劝学惜时、乐观自信、富含哲理、咏史怀古、逆境磨砺篇等等。 第三轮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查缺补漏、巩固提高。(5月26日6月10日约20课时)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重点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模拟考试,通过这一轮的复习,进行查缺补漏,使学生积累考试经验,并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要点:吃透课标及中考说明,收集筛选中考信息,精选模拟试题。精练精讲,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通过模拟练习,反馈复习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方向和方式方法。这一轮复习重在进行模拟练习(或综合训练),可帮助同学们在完成专题复习后,检测学习的成效,同时又能起到进行中考实战的演习,
8、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训练时可选近五年的中考题或选难度、容量与近年中考题相近的题目练习,真正起到模拟的作用。第四轮复习:自主学习(考前一星期约5课时)复习要点:学生自主学习,查漏补缺,整理消化知识点,梳理知识结构。做好考前学生心理辅导,缓解紧张情绪,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考场,考出最佳成绩。 五、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3月1日4月15日)内容:现代文阅读,课外文言文,作文指导,课内文言文,名著阅读,基础积累。 第二轮复习(4月16日5月25日) 内容:现代文阅读技法梳理,作文升格技法指导及素材整理,基础强化,综合练习,查漏补缺。第三轮复习(5月26日6月10日)第四
9、轮复习(6月11日6月18日)附复习进度表:复习内容复习时间备注第一轮复习:教材过关、打好基础(3月1日4月15日)七年级语文上、下册3月1日3月16日八年级语文上、下册3月17日3月30日九年级语文上册4月1日4月7日九年级语文下册4月7日4月15日第二轮复习:专题讲练、提升能力。(4月16日5月25日)专题一:积累与运用4月16日4月30日语音和汉字4月16日4月17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4月18日4月19日识别、修改病句4月20日4月21日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4月22日4月24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月25日4月25日修辞的运用和仿写句式4月26日4月26日古诗文默写4月27日4月28日文学常识
10、与名著阅读4月29日4月30日专题二:语文综合性学习5月8日5月9日探究性题目训练5月8日5月9日专题三:阅读训练5月10日5月20日文言文阅读及诗词鉴赏5月10日5月11日散文阅读5月12日5月13日小说阅读5月14日5月15日说明文阅读5月16日5月17日议论文阅读5月18日5月19日戏剧阅读5月20日5月20日专题四:写作训练5月21日5月25日命题作文5月21日5月21日半命题作文5月22日5月22日材料作文5月23日5月23日话题作文5月24日5月25日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查缺补漏、考前指导(5月26日6月10日)考前仿真模拟考试方法指导5月26日6月10日第四轮复习:自主学习(6
11、月11日6月18日)查漏补缺,整理消化知识点,梳理知识结构。做好考前学生心理辅导,缓解紧张情绪6月11日6月18日复习板块:第一板块:基础一、古诗文默写1、考查内容 要能背诵新课标及广东省中考语文大纲中规定的初中必背古诗词50首和24篇必背文言文。2、中考考查题型 (1)、直接型默写题:写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的文句,或是出上句对下句,出下句对上句,或是出两头写中间。近年来广东省中考保留了默写或补充整诗这一题型。 (2)、理解型默写题:根据有关情境或提示默写相应内容。考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原文,还要对诗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06年以前语文中考多考这一题型。 (3)、运用型默写题:多设置具体的语境,
12、需要考生借助联想,在积累的仓库中搜索出恰如其分的语句填入其中。广东省07年2010年语文中考都考这一题型。3、题量、分值及评分要求 题量为5个小题,共10分 评分要求:每小题,错、漏、多l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4、复习策略 没有更好的方法,概括就是八个字:死记硬背、灵活运用。二、字词积累1、考查题型:在具体语境中能给拼音注汉字。2、命题新动向:字词积累还是以拼音写词的形式出现,但变成了要求在四句话中拼写出四个词语,这四句话主要出自课文,拼写的词语主要是课文后面要求掌握的(读一读,写一写),或者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这体现了对于课本的回归。3、复习策略:功夫在平时,但可要求学生将六册书
13、中的词语整理在一本本子上,抽空读背。三、病句的辨析与修改1、命题新动向(1)题量为一个小题。(2)以选择题出现的病句辨析与修改题。(3)主要考查常用的搭配不当、成分多余与残缺、语序不当、否定不当等语病。2、复习策略 由于学生欠缺必要的语法知识作为支撑,一要加强语感,二要进行强化训练。四、联词成句1、考查题型:按特定的要求联词成句。(所提供的词语主要出自课文内。)2、命题新动向(1)必须是写成一段话,最少要有三句话。(2)选用合适的修辞方法或指定的关联词。(3)内容上会做出限制,围绕提供的话题进行拓展。3、复习策略(1)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的意思。(2)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加以运用,如比喻、拟
14、人、排比、夸张等。(3)积累并正确使用关联词,注意关联词的配对。五、综合性学习1、考查题型(1)材料探究题。一般以一个材料或一则新闻事件作为题材,或者提供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材料(呈现方式有文字、表格、漫画、徽标等),通过问题带动探究。(2)专题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同或不同材料的观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归纳提炼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把探究的观点或规律等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3)探究题内容涉及社会热点、人物、成长体验、传统文化、节日、读书等。2、命题新动向:综合性学习的题量由原来的3道题调整为1道题。调整后的题型更强调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和综合性,探究性更强,答题时更突出了分析与综合
15、的能力要求,突出了组织语言完整表述的重要性。3、解答探究题一般应遵循的步骤(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2)阅读材料,捕捉信息。(3)比较归类,整合信息。(4)依据题干,规范表达。第二板块:阅读理解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考查内容(1)常见的实词,特别是下列4类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2)理解并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3)理解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基本内容。(4)领悟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5)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2、考查题型(共考查4道)(1)文言词汇积累题。以选择题出现,但不再是四选二,而是四选一。要求理解的词语出自文段中,但将联系到其他课文中的句
16、子或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语等。(2)翻译题型。(3)理解型题。对重点句、关键句、难句的分析理解。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对全文内容的整体理解、个性化感悟。(4)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选项涉及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内涵,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和表达技巧等。3、复习策略:(1)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最好能背诵一些经典课文并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2)中考前最好能把文言文过两遍,特别是对于新增文言文,复习不仅要实,更要细。(3)要有足够的练习量,练习设置能围绕考纲,涵盖考点。二、实用类文本之说明文阅读1、考查题型(保持3题,其中一道选择题)(1)整体把握:概括提取说明对象及特征,或是给本文
17、取一个标题。(2)语言分析: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征的理解,如常用的副词之类。(3)拓展延伸:了解文中的科学原理与我们身边生活的联系,用本文的科学理论去解释我们身边的现象等。2、命题动向(1)所选文本大都涉及社会热点、科学前沿、环保、新能源开发、自然生态、文化民俗及科技与生活等。贴近生活是广东省题说明文选文的一大趋势。(2)越来越淡化文体,一般不把名词术语作为考查对象。重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3)今年题量还是保持3题,题型将增加一个选择题。主要涉及内容的理解,如关键信息的筛选、要点的归纳概括、关键语句的理解、语言特点的体会等。3、各类题型答题要领1、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标题。拟标题关键
18、句中的关键词或者被说明对象特征。2、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寻找段落中心句,注意开头和结尾。、抓住关键句加以概括。、利用提示性语言标志,如“因此”、“综上所述”等。3、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观点解释分析用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结合文章的内容,解释某种现象或问题。结合实际,结合原文,发散思维,大胆想象。根据思维库存,克服思维定势,注重思维创新,发表独到见解,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三、实用类文本之议论文阅读1、考查题型 、对标题内涵的理解。 、对文章分论点的理解和归纳。 、要求具体分析某一个文段是怎样论证的,也就是要理清作者是如何灵活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来达到有效论证这个目的的。 、思维拓展
19、2、命题动向及答题思路提取论点: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推断、归纳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思路:一般按照“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去把握。答题模式为“先,接着,最后。” 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引出论点,论证论点。 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有力地证明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通过和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将比作,有力地证明了,有力地证明了,使论证更生动形象,浅显易懂。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引用论证:通过引用,有力地证明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补充论据(事实):人物事件结果 体
20、会辨证的思想以及人生的感悟:围绕原文,联系实际(自身),适当拓展。四、文学类文本阅读(特别留意小小说阅读)1、考查题型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主旨。理清行文思路,包括找出行文的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故事情节紧扣语境,品析语言 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涵义。对其表达效果做出恰当的评价。领会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 品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先以后仰、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并能指出这些表现手法的效果 体会结构特色,如烘托铺垫、前后呼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承上启下等,并指出这些表达技巧的作用。 延伸探究,体验感悟。 感悟题:谈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感受
21、、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谈相关的思考和人生启迪。 想像题:补写相关内容,描绘动人画面,续写文章结尾等。 探究题:能从多角度去理解,自主地探究发现,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2、命题动向及答题思路概括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准确,简洁)理清行文思路。(找出线索,划分层次,概括情节)品味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的词语具有比喻义,有的词语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的词语具有特殊含义和深层意义。)品味句子。(从哲理角度,从句式角度,从修辞角度,或综合以上几点进行拓展。)分析人物形象。(查找勾画人物描写句子性格特点分析归纳、合并。)品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中考 备考 计划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