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31--邓中甲(共8页).doc
《方剂学-31--邓中甲(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31--邓中甲(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方剂学 31 邓中甲 上一节课讲到白虎汤。白虎汤是清热生津的一个基础方。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是常用方。性质来讲是个常用方,这个方是根据白虎汤加减变化而来的。是针对了白虎汤证这种气分大热,伤津耗气,同时引起胃气不和这个证候而设的。从竹叶石膏汤的证候分析来看,它一般用于暑病,或温热病,或者伤寒入里,入阳明以后,阳明经热,这类病到后期,气分之热还在,已经达到气阴两伤,从正气来说,气阴两伤的程度。所以从病机分析中间,有三个方面特点。气分热盛后期余热未清身热多汗气津两伤短气神疲,口干喜饮胃气不和气逆欲呕,舌红少苔,脉虚数余热未清。气分之热的后期。所以发热,用升热多汗,反映了比
2、大热要可能低一点。这个方在临床上运用,如果高热也能用。关键掌握石膏的一个用量。多汗可以伤津。心胸烦闷是热扰心神。有明显的气津两伤。短气神疲,这种神志疲乏,短气就气虚的表现。伤津多汗,伤津以后,形成口干喜饮。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胃气不和。反映在气逆欲呕。胃气上逆的现象。从舌红少苔,脉虚数,反应了热病后期气阴不足的左证, 清气分热的同时,考虑到气和津液受到损伤,同时兼顾胃气上逆。方解 君 臣佐 使竹叶生石膏人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这个方是在白虎汤基础上去掉知母,去掉知母的含义,是考虑到胃气不合,胃气上逆,因胃知母偏于苦寒,它和石膏不同,知母也能清热除烦,但苦寒容易伤胃。所以去掉知母以后,加竹
3、叶来协助透热,同时清心除烦。用人参、麦冬来益气养阴生津。用人参、麦冬可以气阴兼顾。这方里加了半夏为佐药,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半夏在仲景方中,经常和麦冬相配,还可以互相制约。半夏偏于温性,和麦冬相配,制约半夏的燥性,这种温燥的特点被制约了。而它降逆之用,就是说和胃降逆的作用还保持,所以这是一个佐药。半夏麦冬同用,还可以,比如说气机阻滞、胸闷,使的麦冬虽然养阴生津,但不会因滋腻而阻滞气机了。有个相互制约的作用。粳米甘草既能养胃气,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养胃气,生津液,既是佐药,又是使药。后世对于仲景方里用这个基础方,化裁以后便成这个常用方,竹叶石膏汤,治疗气分大热。到这种气氛热盛的后期。气阴两伤证,胃气
4、不和。这种化裁很推崇了,所以几乎所有教材都引用了医宗金鉴上这个话: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这概括了这个方的配伍特点。清补结合,是竹叶石膏汤的配伍特点。也是针对了这类气分热盛证,多数容易伤气伤津的需要。配伍特点清热益气养阴并用。邪正兼顾。它清而不寒,补而不滞。具体的方义分析里,刚才讨论了,整个清热药中间有少量的温燥药,清而不寒,用像麦冬这类偏于养阴生津之品,和半夏相配,补而不滞。所以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辨证要点:身热多汗,气短神疲,烦渴喜饮,气逆欲呕,舌红少津,脉虚数。有一组气阴不足的现象,在气分大热,发热基础上,气短神疲,多汗,烦渴喜饮,这是他的正气不足,气阴两伤的特点。而气逆欲呕,
5、胃气上逆,反应出它的兼证。加上舌像脉像左证,这是辨证要点。随证加减胃阴不足,胃火上炎,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加石斛、天花粉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加黄连、知母、天花粉临床上如果津伤严重,胃阴不足,刚是有麦冬这一类还不足,加天花粉、石斛一类。尤其再胃阴不足,胃火上炎,但如果说胃火炽盛,这时候胃热不是反映光是伤阴方面,本身胃热,胃火较重时候出现消谷善饥,用花粉这类养阴的,同时还加黄连、知母直接清泄胃热。使用注意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忌用。在使用当中,这方用了一些润的药,有痰湿不适合。这类发热,如果是阳虚型不适合了。第一节 清气分热是用两个,一个常用方,一个基础方,来做为代表。 第二节 清营凉
6、血适用病症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每一节实际上它反映了一些基本的配伍结构。第一节它的本质就是一个基础方。考虑清热生津为主。然后这个方运用过程当中,证候发展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一个伤气伤阴,一个兼夹证候,引起胃气上逆。用药益气养阴而不滋腻,和胃降逆不温燥。同时像竹叶石膏汤这类方里,还体现了什么?竹叶石膏汤是汉代的。银翘散是清代了。但是里面给病邪出路。清营凉血包括清营分为主,和凉血为主两类。各有一个代表性方剂。一方面邪热传营,温热病邪由气分进入营分,这时候以清营汤作为代表。而入血分以后,血分往往是涉及到一个心主血,热扰心神比较突出。第二个呢,热入血分,热迫血妄行,出血是个重点。以犀角地黄汤为
7、代表。这个适用病宙这两类。分别以一个分作为治法和配伍结构方面的一个代表。清营汤 一类方 温病条辨热邪初入营分热初入营身热夜甚,口不渴热扰心神神烦少寐,时有谵语轻伤血络斑疹隐隐气热未尽口渴营热阴伤舌绛而干,脉细数阴阳失和目常喜开或喜闭病机分析要抓住邪热初入营分,初,由气分传入营分。按照温病学派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治法体系的理论,到气分是清气为主;清热生津,是它的基本治法。到营分,入营尤可透热转气,所以既要清营分的热,又要使病邪从初入营分,透出气分而解。这是治法上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初入营分,在气分有些热邪,热证开始变化,初入营分的基本热型,身热夜甚,身热夜甚是由于发热,到晚上加重。是由进入晚上,人体
8、卫阳之气开始入里,卫气日行于阳25度,夜行于阴25度。所以卫气整个属于阳,营血整个属于阴。初入营分,就开始进入阴分了。到晚上,人体的卫阳之气入里,病邪已经在阴分,到晚上两阳相争,温热病邪和人体的卫扬,这两阳相争,发热就明显。到白天,卫阳之气出表,邪正脱离接触,相对的发热较低,到晚上身热夜甚。口不渴是由于在气分阶段,气分大热伤津,所以口渴饮冷。到营分,营分属于阴分,营分之热熏蒸营阴上潮,反而口干而不渴。这是初入营分热型的特点。因为营分有热,往往身热夜甚是它很突出的特点。卫气怎么由表入里呢?其很重要的一个标志,是眼睛睁开不睁开。眼睛一闭,他不是单纯一个时候到晚上,眼睛一闭,卫气入里,眼睛睁开,卫气
9、出表,所以正常情况下,人体白天都是活动的,醒的,那样子卫气出表,可以防御外邪,维护体表体温。当你睡了,哪怕是白天睡觉,他都要盖被子呢!因为眼睛一闭,卫气入阴分、入里了。作为体表一个维护体表体温这个能力就下降了。所以有些小孩子抱在怀里,白天你看他要睡,拍拍他,不要他睡。睡了要感冒,道理就是要他卫阳之气在表,不要入里了。所以晚上入里,正好这时候温热病邪也进入了阴分,这时候两阳相争就剧烈了。是这个道理。而热扰心神是导致神烦少寐,时有谵语。这是指的营气通于心,心主血属营,肺主气属卫,热邪扰乱心神,营分之热扰乱心神,可以导致神志症状的出现。涉及到心神病变。时有谵语,并不是神昏谵语,也就是说在心神病变还比
10、较轻,谵语时有发生。这是跟初入营分的特点有关。营分是血分的浅层,所以热邪作用在血分浅层,也可以有早期的动血现象,斑疹隐隐。但是这和典型的发斑发疹不同,热入血分有发斑发疹。从清营汤的主治里面经常写到,口渴或不渴,前面我们说热在营分典型的情况是口干不欲饮,不渴,但如果说它的尾巴还在气分,温热病邪初入营分,气分还没完全脱离,横跨气、营两个阶段,这个时候,根据气分热的程度,可以有一定的口渴,口渴越多,气分余热越多。至于营分有热伤阴,舌质绛而干,脉来细数。目常喜开或喜闭,这是由于温热病邪初入营分,营分这个阶段,初入营分,是种阴和阳交界的地方,热邪在这里阻滞气机,卫阳之气出入不利,阴阳,在阳方到阴分,或者
11、阴分出阳分,这个过程受气机阻滞,人的正常阳气出入不利,睁开,那就卫阳之气向外,该要进去,该要闭的时候进去,进不去。如果闭上,不睁开,那就是阳气在阴分,出入不利。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君水牛角清营分热,清热、解毒、凉血,开窍臣生地常配的清热养阴药增液汤麦冬玄参滋阴,清热解毒佐银花透邪达外连翘透邪达外竹叶透邪达外,清心除烦黄连增强解毒作用丹参补益阴血,凉血使全方凉而不瘀全方以清营分热毒为主。透热转气结合。用水牛角,过去用犀角,犀角清营分热,清热力量非常大。水牛角一般要用量较大。这种方里一配,水牛角镑片,先煎,一般一顿一两二两的用。如果犀角就要很少,小儿的话,一厘效果都很好。说笑话了,我们捡到过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剂学 31 邓中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