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共2页).doc
《让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共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共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让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板桥镇竹坪中心小学 温传奎鲁洁教授指出:品德课程改革最根本的体现是回归生活,即反对教育脱离生活、背离生活的倾向。因此,德育生活化理论成为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理论支撑。德育生活化理论认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于生活的孤立的道德。品德的培养与学习应该遵循一种生活的逻辑,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逻辑。鲁洁教授认为“回归生活”包含了以下思想:以生活为本,把生活作为课程的本源;课程是为了生活,为了让儿童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服务。通过生活学习生活,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学习生活。让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生活要素,生活要素是课
2、程实施的基础,生活要素作为教学的核心要素将以儿童有意义的生活为主要表现形式。二是活动要素,活动要素是课程实施的形式,教师创设生活化的主题活动,学生经历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呈现形态。三是综合要素,综合要素是课程实施的内容,课程资源综合化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四是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课程实施的中介,在教学中将生活情感化有助于发挥情感的价值和作用,使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明白生活的真谛,获得认识的超越。让品德教学回归儿童生活,教师可从以下路径进行探索:1、分析生活素材,确定教育基点。从教育目标、单元话题、教材与资源、教师与学生、教育环境与手段等多角度分析有教育意义的儿童生活素材,为教学回归
3、有意义的儿童生活奠基。2、创设生活情境,设计主题活动。通过对有意义的生活素材的提炼、组合来创设有效的生活化教育情境,为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经历生活打基础。3、展开多向对话,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有效的主体活动,如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在活动中实现与文本、教师、伙伴的多向、互动式对话,经历生活,体验道德,探究问题,获得发展。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二课我是好样的时我设计了五项活动。活动一:“超级猜猜猜”感知每个人都有优点以说镜中自己的特长和优点,让全班同学一起猜这一游戏为切入点让学生初步感知自己身上的长处。这一游戏活动,有些出乎学生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德 教学 回归 儿童 生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