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教案(共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启蒙教案(共12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月光启蒙教案一、 教学目标:1、 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2、 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3、 通过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体会月色的美与母亲对孩子的无尽的爱。4、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与感激之情。二、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体会月色的美与母亲对孩子的无尽的爱2、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与感激之情。三、 课时:二课时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1、 同学们关于母爱的诗歌、散文你们已经阅读了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共同阅读一篇关于母
2、爱的散文月光启蒙。这是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孙友田先生,多年后回到故土,看望年老生病的母亲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散文。当时的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了,这使作者的内心非常沉痛。他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启迪,不禁内心伤悲,于是写下了往事如歌月光启蒙这篇文章。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文章,就是根据其改编的。2、 看老师写课题月光启蒙。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蒙字,不要忘记上面的一小短横。3、 来齐读课题。4、 有谁知道,启蒙是什么意思?生:初学者学到入门的基本知识。师:看来你预习得不错。“启蒙”:“启”:开导;“蒙”:蒙昧无知。“启蒙”:使初学者学到入门的基本知识。5、 “月光”与“启蒙”
3、有什么关系?这不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散文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二) 初读质疑1、 请默读课文,想一想母亲在这月光下为我做过些什么?生:讲故事、唱歌谣,猜谜语、唱童谣2、 谁愿意来读母亲给我唱歌谣的部分?生朗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师:不仅读好了,而且有感情。有一些词语的读音要注意,出示:亮堂堂(“亮tngtng ”)莲花落(是指民间的一种曲艺)落:(lu)掉落,落下 (lo)落枕,莲花落 (l)落下,落后面混沌:(hn)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混合、混为一谈,混淆是非(掺杂在一起);鱼目混珠(蒙混)。 (hn)混蛋,混球
4、。3、 母亲讲故事、唱童谣的部分谁来读一读?生:母亲累了,就给我讲4、 谁来读母亲给我猜谜语的部分。谁来读母亲的话,读来读我的话,谁来读旁白。指读。师:读得真有情趣,看来大家课前预习得非常认真,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夏夜。最后一个小节,我们一起读。(三) 精读品味1、 咱们来看课文的插图。给你的感觉怎样?想说点什么?温馨;亲切;美妙2、 是呀,这是一个温馨的画面:月色下,作者依偎在母亲怀里听着动听的歌谣。那是甜蜜的时刻。无论是母亲还是孩子。所以,在作者的印象里“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生一起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3、 童年的夏夜为什么是美妙的呢?默读第1-3段,请你从书
5、上找找句子来回答。 生:“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很美?生:星星全都出来了,皎洁的月亮也出来了。师:把你的话也说得美些。学生再说。再指名读“暑热散去了最美的时辰。”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很美?生:我想告诉大家月色洒满我们的篱笆小院很美。师:我们一起来告诉大家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候,读-“暑热散去了”4、 师:除了这个,还有什么也让作者感到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生: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5、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母亲忙了一天了,这时终于可以歇一歇了。生:母亲搂着我给我唱歌谣,她很爱我。 生:画面很温馨,很幸
6、福。师:是呀,一个“搂”字传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意。在这恬静的夏夜,月色柔和,满天星光,再听着妈妈动听的歌谣,是多么美妙啊!6、 妈妈是怎样吟唱这些歌谣的呢? 生:母亲是用甜甜的嗓音为我深情地吟唱。师:是啊。(板书:深情)母亲深情地唱着。谁来读第四小节? 生朗读“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短语,一起来读一读。示:“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师:三月的和风吹来时感觉怎么样?舒服的。柔柔的。凉爽的。师:小溪的流水又是怎样的?流畅的。清清的。清凉的。师:潺潺的。师:是什么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生:母亲的嗓音。作者这样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母亲的嗓音是那么的轻柔,那么的
7、舒服,充满了深情。师:这深情就是母亲对儿子的爱,这深情就是一个动作,你发现了吗?生:“搂”。师:这深情就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生读“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师:原来,母亲在唱歌谣中还包含着浓浓的爱意,暖暖的柔情啊!师:那就让我们轻轻的,柔柔的,缓缓的读读母亲唱的歌谣。齐读两首歌谣。7、 师:这两首歌谣都与月亮有关,它还与什么有关?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一首。指名一个学生读。提醒读得轻柔一些。生:还与洗衣裳有关。师:什么时候洗衣裳。生:月亮出来了。师:可见-生:母亲很勤劳。师:还有一首。指名读另一首。生:与美好的生活有关。师:是啊,这是母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母亲用甜甜的嗓音为我深情的吟
8、唱,这时候,引读- 示: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8、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师:“音韵”:和谐的声音。母亲的嗓音甜润、深情,有如三月的和风轻抚;有如消息的流水淙淙作响,在儿时的“我”听来,那柔和的音韵是那么沁人心脾,仿佛芳香四溢,令人陶醉,从而在作者的心中升腾起一种美好的感受。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母亲用甜甜的嗓音为你深情吟唱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生:我会觉得幸福极了。师:所以作者觉得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读师:这句话里有两个相同的字,是什么?生:“长”师:第一个“长”指什么?生:生长。师:第二
9、个呢?生:流传。产生。比喻义。师:第二个“长”字给你什么感觉?生:对歌谣的爱。师:两个“长”字用在一个句子里,形成了前后对比,不长庄家,却长歌谣,表明黄河故道这篇土地黄沙沉积,十分贫瘠,张不出旺盛的庄家,所以上句说“日子清苦”,承上启下。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正是一样一块土地,孕育出了那么多民间艺人。这种精神文化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外婆传给母亲,母亲再传给我。引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师:这歌谣里包含着什么?对故乡的爱;勤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豁然开朗”怎么理解?一下子开阔明亮了或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你是怎么理解“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
10、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的?” 生:母亲的勤劳,母亲的智慧,母亲对故乡的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通过这歌谣,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受到熏陶,从而使蒙昧无知的我豁然开朗了。总结: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开启了我的智慧,使原本糊涂的心明朗了起来,让我爱上了歌谣,理解了勤劳的意义,并对生活充满了美好向往。所以,谁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引读 “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这位启蒙老师,除了用歌谣启迪我的智慧之外,还做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板书:月光启蒙唱歌谣开启了智慧(勤劳;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豁然开朗讲故事唱童谣说
11、谜语第二课时一、 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母亲通过歌谣,开启了我的智慧,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那么在月光下,母亲除了为了吟唱了歌谣外,还做了什么?生: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二、 精读品味。1、 默读第6-9自然段,想一想母亲讲的神话故事、唱的童谣又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请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句来回答。 请用我从这句话看出,作者受到了怎样的影响来回答。生:母亲所讲的神话故事,使我对高深莫测的夜空产生了遐想,开启了我的想象。生:童谣是幽默风趣的,使我对民间文学产生了兴趣,为我以后飞向诗歌的王国打下了基础。2、 下面小组合作,任选择一种方式来读一读这些童谣。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你
12、们想用什么方式都行。可以用快板,可以用吟唱,也可以用方言,也可以对唱。3、 第6段有一句描写母亲形象的话,不是特别理解,想请同学们来为我解答下。“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此时此刻,母亲在作者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明月中天,清光似水,母亲侵染在如水月色里,显得晶莹白皙,庄严肃穆,有如一尊玉石雕像,多么圣洁啊!不禁令“我”从心底里升起一股仰慕之感、敬佩之情。说明“我”完全陶醉在母亲美丽的形象中,陶醉在母亲所讲的故事里。4、 歌谣听完了,童谣也唱过了,神话故事也听过了,可是我还不想睡,还缠着妈妈给我说谜语。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13、10-13小节。 生:母亲唱的童谣很好听。生:我想和母亲多待一会。生:我对母亲唱的歌谣、童谣,讲的神话故事很感兴趣。我感到很快乐,认为这样的时光很美妙。5、 是啊!母亲的歌谣、故事、童谣、谜语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美妙,使我的心明朗起来。所以,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6、 作者为什么说母亲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呢?请一起把这几句话有感情地读出来。生朗读“是母亲用飞向诗歌的王国。”7、 作者把内心的感受,把想对母亲说的话都浓缩在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作者想对母亲说什么吗? 生:母亲,我要感谢您。 生;母亲给了我很多,我十分感激母亲。 生:母亲,我爱您。师:下面我想为大家介绍一篇文章。题目叫月光母亲
14、,是这篇文章的原文。读完后我还想听听大家的感觉。但因为幻灯片上打不下,所以老师只带来了最经典的两个段落。自由读一读。示:月光母亲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师:现在的母亲怎么样了?生: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师:作者面对现在这样的母亲,心里会是怎样的呀,请你再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生:我十分感激母亲。生:母亲是您让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生:母亲
15、是您用智慧启迪了我的想象,感谢您。师:带着这份感激来读读这首小诗:多媒体出示: 感谢您,母亲是你(用一双勤劳的双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感谢您,母亲是您(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感谢您,母亲是你(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感谢您,母亲是你(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感谢您,母亲是你(让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8、 师:现在让我们回到课题,想想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生:是母亲在月光下对“我”的启蒙教育。生:月光能营造美好的意境,月光下的启蒙便充满了诗意,能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以此为题,与全文的情境相吻合。9、现在让我们再次随同作者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怀着对母亲的感激读课题。生读。 师:怀着对母亲的感激深情的读课题。 生读。师:其实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和关爱,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布置作业:请你写一写,母亲,我想对你说:板书: 月光启蒙唱歌谣开启了智慧(勤劳;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讲故事 打开民间文学宝库唱童谣 启迪了想象,送来诗情 说谜语 飞向诗歌王国教学反思: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