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渔寮景区总体规划文本(共4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渔寮景区总体规划文本(共4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渔寮景区总体规划文本(共48页).doc(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1-1条 总则 为了科学合理地保护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的风景名胜资源,抚育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强化风景名胜区的特色,创建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风景旅游环境,提高风景名胜区的形象品位,协调有序地搞好各方面建设,统筹兼顾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规文件,如有重大调整必须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第1-2条 规划依据 1、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213号文件)2、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设
2、部等九部委,建规2002204号文)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4、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发198576号文件)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年8月15日)6、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建城1993848号文件)7、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6年7月8日)8、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0、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3年版)11、其他有关法规、规范和现状基础资料。第1-3条 规划指导思想风景名胜区必须认真贯彻执
3、行“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正确处理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严格保护风景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以旅游促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正确处理好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其它行业与风景旅游的关系,保障风景区的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第1-4条 规划基本原则第1-4-1条 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严格保护好各类风景资源,保持自然风貌和自然特色,在风景资源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为提高风景资源的景观价值,可适度开发适合现代旅游要求的旅游项目。严禁大规模改变地形地貌,防止超出景区环境容量负荷的建设性破坏,并要求风景区内的一切活动以保护生态环
4、境为前提,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第1-4-2条 坚持地方特色的原则。风景区建设应从风景资源实际情况出发,以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优势和特色为规划建设的基本出发点,突出景区个性和特色。第1-4-3条 坚持远近结合、重点突出的原则。充分发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势,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先主后次,先易后难,扩大游览规模,完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第1-4-4条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加强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加强保护沙滩和海水及海洋生物的力度,制定详细的保护措施。要实行封山育林,切实加强山林植被和野生动物生态保护培育,加强溪岸绿化,减少水土流失,继续提高风景名胜区的森林覆盖率和生物多样
5、性。第1-4-5条 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风景旅游规划与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环卫、交通规划,旅游土特产品开发规划,渔村居民点发展规划等等要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审美、文化和科学价值,开展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促进风景区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第1-5条 风景名胜区范围根据景观资源和风景环境的完整性,按照有利于风景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景区的建设管理的原则,确定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为107.18平方公里,风景区外围影响地带面积为49.81平方公里。具体范围见规划图纸。第1-6条 风景名胜区性质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是一处山海溪瀑俱秀,以“碧海金沙之壮、山巅石海之怪、所城窑寨之古”为特色
6、,适宜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攀登探险和浙南风情体验的综合型省级风景名胜区。第1-7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7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1-8条 规划目标1、总目标在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和风景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风景资源,使该风景区成为一处景观优美、生态平衡、环境洁净、设施齐全、服务配套,具有鲜明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旅游胜地。从而达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展。2、近期目标(1)进一步健全风景区管理机构,加强专业管理人员培养,加强对全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依法行政,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2)在保护整个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生态环境的基础
7、上提高景区品位。(3)加强风景区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的建设,形成显著的风景入口标志。(4)搞好旅游项目策划,积极引导,多渠道投入风景区旅游度假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能力。(5)加强风景区森林植被抚育,重点栽培和丰富林下观赏植被,保护古树名木,建立健全古树名木的档案资料。3、中期目标(1)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风景资源保护,进一步对已有重点景点充实提高,对一般景点进行调整完善。(2)风景区建设向纵深发展,有步骤地开发建设景区服务基地。(3)加强陆岸山林景区的林相改造,加快风景林和生态林的构建,形成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特色的森林生态环境。4、远期目标(1)继续保护好风景名胜区的风景旅游资源,
8、加强对森林景观的培育。(2)完善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网络,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游览观光、旅游度假和休闲娱乐活动。(3)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旅游服务设施一流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第1-9条 环境容量为确保游客容量不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确保游客有一个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避免拥挤、混乱等情况,为景区的内外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境卫生、游览服务供应等规划建设提供充足的依据。规划确定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日游人容量约为50000人次,全年游人容量为1189万人次。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环境容量一览表景区面积(平方公里)瞬时容量(人次)日容量(人次)年容量(人次)炎亭景区1497735010290231
9、5万渔寮景区229634735243005468万玉苍山景区2489720050001333万玉龙湖景区205547206600176万莒溪景区2224 38402688717万蒲城(独立景点)157800112030万合计10718586454999811893万第二章 总体布局、功能结构与分区控制第2-1条 总体布局依托灵溪镇和龙港镇,以104国道、环海公路、78省道和灵溪至炎亭公路为联系纽带,风景资源以滨海和山岳两大类型分为两片,五景区,一个独立景点的总体布局形态。两片为滨海片和玉苍山片。五大景区为炎亭、渔寮、玉苍山、玉龙湖和莒溪景区。独立景点为蒲城。第2-2条 功能结构功能结构体系是总
10、体布局的核心,是保证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相互运作和协调统一的基础。包括景观体系、居民社会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三大部分。第2-2-1条 景观体系景观体系为游赏对象和内容,按其结构繁简,规模大小、景象特征可分为景区(景群)、景点、景物景观三个层次。第2-2-2条本居民社会体系居民点体系是风景区内间接为旅游服务的经营管理及社会组织系统,包括了居民社会,行政体制,经济团体等因素,按其规模、性质、职能可以分为镇、中心村、自然村三个层次。第2-2-3条 管理服务体系管理服务体系设置对应于各级旅游服务基地。根据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的特点,旅游服务设施一方面要依托苍南县城灵溪镇和龙港镇,另外根据各
11、景区的不同情况和旅游发展需要,设置四级服务基地,即旅游镇、旅游村、旅游点和服务部,配置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等各项游览设施,为游客提供游、购、娱等一系列服务,以及为景区提供后勤服务和农副食品供应,为风景区内职工提供住宿条件,还可以考虑安排景区内需要搬迁的村民用地。风景名胜区的各级管理机构和各级服务基地结合设置。第2-3条 分区控制第2-3-1条 分区目的及原则1通过定性、定位、定量的分区,明确各分区的保护和利用强度,统筹协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指导进一步的详细规划设计,便于分类分区管理和规划的分期实施,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2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确定更具体的分区,包括风景资源集中区域
12、:景区、景群区、史迹保护区和非资源区域:生态培育区、发展控制区,难以具体确定用地边界的区域,主要通过定性、定量、定位给予控制,在以后的详细规划设计中要进一步的明确。3根据各分区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保护要求和主要的设施建设和旅游与社会经济活动控制要点。第2-3-2条 分区控制内容1规划将风景名胜区划分为43个大小不同的区域,并分别明确了各分区的位置、类别、功能、用地范围和保护与利用要点,具体见“分区控制与管理一览表”。专心-专注-专业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分区控制与管理一览表景区编号分区名称面积(公顷)保护分类保育级别用地类型兼容性功能与控制要求要点炎亭景区1金沙滩景区471497风景游览区二级风景
13、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观光游览、文体娱乐,游览设施建设,沙滩海水等自然景观保护2前屿岛景区28风景游览区二级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 观光游览、度假住宿、野营等3炎亭镇区35城镇建设区三级居民社会用地游览设施用地 城镇建设区,建设旅游镇,包括金沙滩旅游服务区、游客中心、美食街等4海口景区81风景游览区二级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观光游览、服务接待、度假住宿、文体娱乐、餐饮美食,规划旅游村、度假村,搬迁居民点5果林带生态休闲园52风景游览区三级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观光游览、休闲、采摘品尝等活动区,设旅游服务点6其他地区1254发展控制区三级林地、耕地、园地、水域等植被恢复、风景恢复培育、生态农
14、林业、风景区工程及设施建设渔寮景区7雾城岙景区1242296风景游览区二级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观光游览、文体娱乐,游览设施建设,沙滩海水等自然景观保护8壮士所城23史迹保护区二级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史迹保护、观光游览,设旅游服务部9渔寮岙景区215风景游览区一级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沙滩海水等自然景观保护、监控,观光游览、文体娱乐、度假住宿、餐饮美食等10渔寮度假村68发展控制区三级游览设施用地中高档旅游度假基地11顶草屿景区311风景游览区二级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观光游览、度假住宿、野餐,规划旅游服务点,沙滩海水、岛礁等自然景观保护12老君岛景区34风景游览区二级风景游赏用地游
15、览设施用地观光游览、自然景观保护、规划旅游服务点13雾城村(含叠石村)所在地16发展控制区三级居民社会用地游览设施用地控制村居发展,规划渔家风情旅游村14渔寮乡所在地15发展控制区三级居民社会用地游览设施用地控制村居发展,规划旅游镇,包括服务接待中心、景区入口、管理咨询、停车场等15王孙村所在地8发展控制区三级居民社会用地游览设施用地控制村居发展,规划渔家风情旅游村16其他地区1482发展控制区三级林地、耕地、园地等植被恢复、风景恢复培育、生态农林业、风景区工程及设施建设玉苍山景区17法云寺景区222489风景游览区一级风景游赏用地观光游览、朝佛敬香,史迹保护18沧海遗珠景群区175风景游览区
16、二级风景游赏用地观光游览,自然景观保护、监控19摩天岭景群区59风景游览区一级风景游赏用地观光游览,自然景观保护、监控20东天门景群区254风景游览区一级、二级风景游赏用地观光游览,自然景观保护、监控21北天门景群区398风景游览区二级风景游赏用地观光游览,自然景观保护22西天门景群区86风景游览区二级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观光游览,自然景观保护,建设旅游服务点23田寮隔景区183风景游览区三级风景游赏用地居民社会用地观光游览,控制村居民发展,规划旅游服务点24天湖景区98风景游览区三级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 观光游览、服务接待、管理咨询、风景区入口、停车场等,规划天湖旅游服务区(休疗养园
17、)25西隐寺景区278风景游览区三级风景游赏用地观光游览,朝佛敬香、史迹保护、规划旅游服务点26其他地区936发展控制区三级林地、耕地、园地等植被恢复、风景恢复培育、生态农林业、风景区工程及设施建设玉龙湖景区27桥墩水库外围景区465.72055风景游览区、风景恢复区二级风景游赏用地观光游览、文体娱乐、水源地保护28桥墩水库景区25.3风景游览区一级风景游赏用地观光游览、文体娱乐、水源地保护29西山旅游服务区4.7发展控制区三级游览设施用地 服务接待中心、文体娱乐、管理咨询、住宿、餐饮、景区入口、停车30碗窑12.3史迹保护区一级、二级风景游赏用地居民社会用地游览设施用地观光游览、史迹保护,规
18、划旅游村,控制村居发展31凤岭村(包括库区村)所在地13.2发展控制区三级居民社会用地游览设施用地控制村居发展、开发凤岭马蹄笋基地特色观光休闲园区32三叠瀑景区46风景游览区二级风景游赏用地观光游览、自然景观保护33桥墩镇小沿沙10.8发展控制区居民社会用地游览设施用地城镇建设区,规划旅游镇、游客服务接待中心34其他地区1477发展控制区三级林地、耕地、园地等植被恢复、风景恢复培育、生态农林业、风景区工程及设施建设莒溪景区35莒溪镇(含西厅、田寮、大峨)53.12224发展控制区三级居民社会用地游览设施用地 村镇控制建设区,规划旅游镇,游客服务接待中心36龙湖景区240风景游览区三级风景游赏用
19、地游览设施用地 观光游览,规划旅游服务区,安排服务接待、管理咨询、风景区入口、停车场等游览设施37三折潭景区269风景游览区二级风景游赏用地观光游览、自然景观保护,规划旅游服务点38龙潭景区21风景游览区一级风景游赏用地观光浏览、自然景观保护39龙瀑景区27.6自然景观保护区特级风景游赏用地自然景观保护监控,控制游人进入40千丈岩、蜡烛峰景区301生态保护区特级风景游赏用地生态环境保护监控,禁止游人进入,不得搞任何建筑设施41通天洞景区90风景游览区二级风景游赏用地观光游览,自然景观保护42其他地区1222.3发展控制区三级林地、耕地、园地等植被恢复、景观培育、生态农林业、风景区工程及设施建设
20、独立景点43蒲城所城60157史迹保护区一级、二级风景游赏用地居民社会用地观光游览、史迹保护,镇区控制建设发展,建设旅游村44其他地区97发展控制区三级林地、耕地、园地等植被恢复、风景恢复培育、生态农林业、风景区工程及设施建设第三章 专项规划第3-1条 核心景区规划核心景区是指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的,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第3-1-1条 核心景区的范围和保护重点根据滨海玉苍山风景区的资源性质、特点和管理条件,确定核心景区的具体范围和保护重点,核心景区总面积997.2公顷,占风景区总面积的9.3%。炎亭景区的金沙滩景区,面积为47公顷,保护重点是海湾沙滩,同时保
21、护陆岸礁岩、海域水质和鱼、贝、藻等生物类群及其生态和自然环境。渔寮景区的渔寮岙景区,面积为215公顷,保护重点是是海湾沙滩,同时保护陆岸礁岩、山林生态环境及海域水质和鱼、贝、藻等生物类群及其生态和自然环境。玉苍山景区的摩天岭景群区、法云寺景区和东天门景群区,面积为335公顷。重点保护摩天岭的独特花岗岩地形地貌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法云寺,包括摩天岭、仙人晒被、黛玉葬花、剑洞、关公刀、济公鞋、玉兔石、八卦巷、幽洞、金鸡、摇动石、东天门、蘑菇岩、佛指戏珠等景点景物,法云寺佛寺古刹及建筑格局、清代“奉宪勒”碑、浮杉井、玉云桥、十方普同塔等景物。玉龙湖景区的桥墩水库景区、碗窑史迹保护区,面积为37.6公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滨海 苍山 风景名胜 区渔寮 景区 总体规划 文本 4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