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心理学笔记(共13页).doc





《沟通心理学笔记(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沟通心理学笔记(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沟通心理学绪言 * 心理学就是生活 把生活参透的人,本身就是心理学大师。 * 心身陷阱 心里会导致生理上的问题,生理上的问题反过来会加剧心理问题。 * 很多时候心理学就是来训练我们的思维的。 * 通过实战来验证你的理论,而不是通过理论来说明你的实战厉害。 * 不要变成野蛮分析家。心理学真正的目的是要合作。 事实上你是不是承认来找过我(心理咨询师)不是重要的,只要你自己能够找到你自己,这就最重要了。 * 人非经历百考而不能成才 * 一定要敢于提问题,提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 * 人可以自恋一点,没问题,不能以伤害他人的自由或权利为代价。第一章 沟通交流中的常见心理与行为
2、问题解析 团体中的攻击无意识与防御机制 1.1 见诸行动 * 攻击是一种无意识 攻击无意识就是有些时候攻击别人不是有意的。你和别人发生冲突目的是为了接近他,但是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有些人是不打不相识,有些人看起来貌似恨得咬牙切齿,最后还是成为了夫妻。越是攻击的无意识越是让你和他接触更加全面,或者更容易创造出很多很多碰撞的机会,一但你对他的印象突然改变。比如说他在你的心里一直是一无是处,至少他已经把你身上很多的方面都已经观察完了,形成了一无是处的印象。有一天,他和你说话的时候,发现你刚说上句,或者他刚想上句,你直接说出来就是他刚想说的下句。你刚给他想表达喜欢的东西,他就给了你,其实这不是神秘,这
3、恰恰是一种契合,但是也可能有一种认同在里面。当你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你对他的观念一转,那你最开始在他身上所有的点,所谓的那些不好的点,一无是处的点,彻底反转变成了优点,破茧成蝶,然后就成为恋人。 其实很多时候,攻击是一种无意识,不一定是想伤害对方,甚至可能在接触中找到进一步发展机会。 * 防御机制 我们处理我们自己焦虑的那套方式。焦虑,通俗一点,你明明知道或者说你知道这个事情会发生,什么时间会发生呢? 我们处理我们自己焦虑的那套方式 你知道这个事情会发生,不清楚什么时间会发生 你并不清楚。比如说,你将来一定会找到工作,但是呢又非常可能会被炒鱿鱼,什么时候会被炒鱿鱼,不知道。但是知道一定会被炒鱿
4、鱼,当有这样的想法什么时候会被炒鱿鱼呢?每天为这种事情而思考,就陷入一种杞人忧天的东西,这是一种焦虑的状态。 * 见诸行动(acting out) 见诸行动就是叫往事如昨,或者是昨日重现,或者当下回到过去。什么意思呢?你觉得莫名其妙的不喜欢一个人。比如说,我在路边看到几个人打架,打一个人。当然打得不是很厉害,但是我要过去拦他们,我说:为什么要打他呢?他们说:不为什么,就是看他不顺眼,就感觉他欠揍。这是什么理由。其实,任何一种攻击性的东西、行为背后都有它的理由。为什么?可能是这个人的形象和打他的这几个人的创伤经历有关系,形象、气质或者当时现场的环境,就非常想当年他们某些挫折的东西、环境等等。这就
5、类似于一种见诸行动。这种见诸行动只要是环境已具备,条件已具备,心中的的条件点瞬间被激活。而且,这样的一种攻击性行为一旦发生,是很难去悟反的。比如说,别人要去攻击你,你并不知道你是某个人的替代品,并不知道你正处于给其他人带来创伤的相似的环境下。进入到这个环境,你并不知道。你并不是要简单的认倒霉,而是你要明白,你莫名其妙遭到人攻击的时候,这种攻击方法是投射性的。其实,他真正想要攻击的不是你,而是某个场景、某个时间、某个当初给他带来创伤的人。当遇到这种场景的时候,你就问他:我让你想起了哪个人?你觉得这个场景和当年那个挫折的环境相似呢?你见到我的时候让你联想到那个人呢?等等。就直接点破他,不要胆怯,事
6、实上莫名其妙的想攻击你的人,往往他想攻击的不一定是你,而是他挫折环境到来的时候,他碰上谁就是谁。 * 我爱你也不是因为你,我恨你也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过去的情结。 * 对抗的最高境界 一 逻辑对逻辑;二 语言对语言;三 智慧对智慧; 而不是拳头对拳头。 1.2 内疚的强迫性重复 * 内疚感 有些人觉得自己亏欠别人的内心出现的一种反应。 觉得对不起别人,然后内心想补偿他的内心的一种反应或者行为表达。 中国人喜欢内疚吗? 中国人容易内疚吗? 中国人西方人谁更容易内疚? 男人和女人谁更容易内疚? * 内疚的强迫性重复? 比如说:你非常喜欢吃一个东西,你就可能多次去吃它。所以,当你有一个所谓的不是,不
7、是太合适的一种心理的时候,你可能会强迫性的多次重复。 内疚,如果,硬性去比较的话,男性的内疚感略强于女性。男性喜欢冒险,在冒险过程中培养空间知觉。 * 空间知觉(space perception)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的特性反应,包括大小、形状、距离、立体、方位等知觉。 内疚潜藏在你的母亲给你安排做家务的事情上。 内疚的强迫性重复是什么?他把可能引发男人内疚的一种强迫性运作机制已经提前设定好了。心里中的剧本已经写好,大家只能无意识的按照他来演。你里里外外一把手,男人什么都不会做的话,就会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的话就会内疚,一内疚了就会感觉亏欠你,亏欠你了就可能会听你的话,你有可能把他控制在
8、股掌之中。这仅仅是一种自由联想方式,或者是一种假设。 因为你付出了,因为做家务的这种先天条件,你反倒反而可能激发男人的内疚情结。 一种观点:男性的内疚感略强于女性。 另一种观点:男性的空间知觉强于女性。 1.3 自运行系统 自运行系统还有一个说法小宇宙。一旦一个挫折的环境出现时,心中的某一个运行系统会被激活来应对它。 * 运动口腔可以缓解焦虑自运行系统。比如说,女性的语言系统比男性发达。女性在培养孩子中交流中培养孩子的语言系统的慢慢发展,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运动口腔缓解自己压力。心理学家认为,女性说话的总量比男性大很多。女性说话的量是足够的,同时她的资料也是足够的,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压力,这样一种方
9、式还是比较科学的、省钱的。男人压力大会抽烟、喝酒、打麻将等等,这都非常伤身体的。女人正常情况下通过唠唠叨叨、说很多话来缓解压力,那一种更健康呢?很明显只是运动口腔、唠叨几句来缓解焦虑,这其实是非常非常有意思,非常实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虽然女性通过唠叨的方式,的确可以通过运动口腔缓解压力,也是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健康的方式,尽管可能有些男人会不胜其烦。但是,假如男人过多的来干涉女人的唠叨,或者说去来阻挠女性的方式,他就会反向形成一种另外一种东西替代性心理购物。 女性的自运行系统运动口腔缓解焦虑、缓解压力,这是她一种天然的本能,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社会化的一种功能。只要有压力,自运行系统就会自动运行。男
10、人的表达方式和女人不一样,你要和我为难,你为难我,我就为难你,你要想肢体冲突,我就一定回应你。女性因为她会有很多的顾虑,所以,你要为难我,一不留神,我就为难我自己。这是女性自运行系统形成的一个重要动机或者机制。 运动口腔缓解压力的这样一种方式其实还是比较简单、实用、科学的。 自运行系统(小宇宙)男人也有,但是,男人的表达方式和女人不太一样。男人压力大的时候,他的小宇宙就是喝酒、抽烟、玩、熬夜等等方式。这些跟男人本身社会的角色有关系,或者也和某种文化暗示有关系。男人非常经典的小宇宙,拿捏得非常准。父爱貌似看起来很严厉。男人的小宇宙我会对你很严厉,但是我绝对拿捏到位。 1.4 心身陷阱 * 貌似看
11、起来有时候会有一些生理疾病,事实上它背后有者一系列的心理基础,或者称之为躯体化。比如说,有些家长说:孩子总是和他撒谎。孩子小(一、二年级),总是说肚子疼,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上学。结果,他明明知道是骗局,但是一到医院检查,真的就是肠炎。事实上,在你的脏器底部的肌肉里有周围神经系统,你情绪一变化周围神经系统就会起作用,而这个周围神经系统本身就会影响到肌肉的分泌,肌肉的蠕动,就会影响到脏器底部的胃液分泌,继而影响到胃液健康,影响到胃的健康。这说明:心理的确可能影响生理上,这种欲望是暗潮汹涌在下面。 心理疾病都有一系列心理基础。比如:父母一要离婚,孩子就会非常及时的得病。 如果让一个人的心里更加健康,他
12、的生理上的疾病也可能会相对减少,所以,心身陷阱貌似是一个陷阱,其实也可能是一个机会。知道这个道理的人要明白,为什么很多的心理科叫心身科。明白心里对生理的影响,心理导致生理的疾病影响,已经得到世界公认。心身合一对我们有多重要。 1.5 研究本能 研究搞清楚现象背后本质的东西,真正地里面的含义是什么。 本能来自于生物性。 生物性包括攻击性、破坏性、等等,侵犯性很多时候和动物的本能有关系。攻击的无意识,攻击是怎么表达出来,如何去分析,如何去规避攻击无意识当中所带来的风险,研究本能就是其中之一。研究本能很大程度上可能来自于高职群体。比如,家庭暴力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知识层次相对高一点,为什么?知识层相对
13、高一点的人,他的心中会有一种叫做合理化。心理学里叫归因。迅速把自己的内疚感消失的无影无踪,变得心安理得。人不可能永远彻底满足别人的需求,同样别人的需求你也不可能彻底满足。怎样避免尴尬、内疚或者歉疚感,就要形成合理化模式,自己内心才能够平和。研究本能的攻击性,打着所谓研究事物的机理的目的,去破坏东西。你研究它的同时你就把它破坏掉。你打着研究它的幌子,事实上满足了你的破坏欲,攻击性。这些可能是有挫折心理的人,也可能是没有挫折心理,或者说心态比较健康的,你的心理只是研究一下。 拥有它清楚相信真正的拥有 研究本能潜力意识里的攻击性、破坏性、合理化 你研究它的同时,其实就把它破坏掉了第二章 沟通交流中的
14、常见心理与行为问题解析社会禁忌与沟通主体 2.1 拖沓情结 * 情结是指如果我们有些心理问题没有解决,或者是有些经历,一些体验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就像纠结在一起的绳子,一层一层编制,一层一层叠加下去,就像海绵组织一样压在一起,这是个情结。情结你一拉,就拉出来,想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者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情结往往不是一个事情,是一系列事情。不管是处女情结、恋父情结、恋母情结等等,这都跟他的过去的经历有关系,而且情结也跟情境有关系,特等的情境,特定的环境,特定的经历,特定的家族、特定的种族、特定的职业等等都可以形成情结。拖沓和拖延有什么区别?拖延是在行动上,拖沓加入了认知在里面。拖沓虽然是拖延,但
15、是本身它有一系列的建构系统对它进行解释。比如说:就行泼妇一样,泼妇骂街,你为什么骂不过她?本身她有一套非常厉害的逻辑系统,而且它是万能的,她会在各个方面企图堵,你没有地方能够超越,能够直接放到她的核心的东西。如果不从道德上来说,泼妇本身反应速度、逻辑系统、建构系统是非常厉害的。拖沓不仅仅是慢,而且思考也相对慢。拖沓的人思维可能慢,或者不排除他的思维快,过于快,快到一下想到结果,他就可能不做了,所以说有些拖沓的人他的认知系统是顾虑重重,或者叫思考过多,不利于行动。理智化,过度的理智,过度调动理智的成分,其实看起来貌似很理性,归跟节点还是你不懂。你只是用理性的理由去包装自己,给自己找借口。人类制造
16、借口方法太多,甚至有时候天衣无缝。如果你非常相信那些借口,你就不可能洞悉自己内心的东西。我们真的想能够洞察对方内心的话,首先你必须能够真正接纳对方内心很攻击性、破坏性,甚至一些非常重要的合理化的东西。 如果要是想真正地把问题解决,得有定格,定格拖沓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第一种可能冒险情结,我前面就是不做,到最后一刻才做。还有一种追求完美,我总想把最好的东西弄完,然后再交上去,而且会找到一个非常合理化的借口慢工出细活。在内心里始终在追求完美,有很多构想,但是就是不动手,这才叫追求完美。所谓的为了追求完美,并不是每天都在做,每天都在积累,跟心中追求完美结合,这就不是拖沓了。心中个每天都在想着万一做成会
17、是什么样,有很多憧憬,有很多构想、构建,但是行动上就是不做这就是所谓的追求完美。这个拖沓是什么呢?拖沓本身我们自己在和他保持一种隔离,什么是隔离呢?隔离或许这个事情你真正做成了,可能对于你不并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如果有拖沓的情结,最好是自己重新有一个规划,不要找那么多借口,最好的方式是直接。所以说:没有被修改得东西,永远不可能是真实的,没有被经常修改的东西,它是不可能真正成为可操作性东西。挑战的是你是否有真正的勇气和真实的价值相通。 2.2 容器 社会禁忌 今天演变为社会规则 沟通主体 人、组织等 * 沟通最主要指的是组织或者群体,因为在群体当中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互动当中慢慢地清
18、楚自己的角色,或者社会对我们角色的期待,以及在角色中体会到的冲突。 * 容器。什么叫容器?比昂认为:可能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个容器一样,这容器可以是瓷的。陶瓷的容器在里面看不到外面。玻璃器皿可以称之为容器,或者说称之为设施,这些东西貌似看起来和心理治疗,或者建构心理学的事件,事实上它也是非常生活化心理事件。你和任何人去接触的时候,最终你们要形成一种关系,或者说叫设置。什么是设置?我们如何在这样一个场景之下自由的沟通和交流,自由的互换信息,同时最好是安全的,或者至少在那个现场觉得双方是讲信誉的,能形成一种信息的积累。 但是,最理想的容器是什么?人与人这样一种关系一种交流的平台是玻璃器皿,就是人与人
19、之间一边沟通的时候却可以看到外面的东西,但是外面会和我们形成一种隔离,就是外面的东西不能打扰我们,但是我们却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存在的。也就是说透过玻璃窗我们看到外面阳光,当然不是说阳光不是属于我们,只要开门出去,阳光非常清晰的直接照在身上,透过玻璃照在身上也可以,或者间接照在身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个世界,跟世界有一种沟通,但是我们要保留一种自我,一种安全,一种有限的隔离。心理学绝对不单纯从伦理上看,而是要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去适应这个社会?为什么不能去适应这个组织?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不喜欢一个人?事实上他也可能就是你不喜欢的那种人格类型。不喜欢就是要躲起来吗?很奇怪,越是不喜欢
20、的人就是在身边存在。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面对才可以。在你身边的某个恶人或者和你经常作对的人,是你建构出来的,这是从建构心理学来说,或者说是你需要他。因为如果你不建构出来这种关系,你会碰到所谓的死敌,你并不知道原来机子的胸量那么小。原来碰到这么样的人,你其实没有办法把所有的智慧都表达出来,而且经常还会怒火万丈,没有办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其实,这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你建构出来的这样关系,建构出来这样一个和你作对的人,事实上把你的底线看出来。好处是:你可以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边界,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这是容器。 如果你有一个错觉,就是你在一个玻璃器皿里,隔着玻璃一样可以享受阳光的温暖,可能有时候就
21、不愿出去,感觉这样很好,外面的世界其实也是我的。你可以堂而皇之的藏在玻璃器皿里。这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所有的关系必须真正的接触,必须还要走出去,无论它是玻璃的,还是搪瓷陶瓷等等做的完全封闭的,看不见的外面光线的东西,其实都可能变成一种主动地自我封闭。自我封闭有的时候是人的一种本能。 被规定的自我,被约定的自我,其实并不是他所需要。躲起来会有一种自我隐私感。隐私感比隐私本身更重要。父母更想要知道孩子的隐私 更容易加剧孩子的一种自我封闭,或者把自己的隐私藏起来,甚至可以埋下冲突的隐患。甚至有些时候父母眼里看到的这个容器,能够看到孩子在里面,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或者在保护自己的隐私的
22、时候,或者想形成这样一种自我隐私感的时候,他就需要这样一个安全的空间。一旦有了创伤,尤其有了心理承受,他就真的藏在里面,变成自我封闭。 比昂发现了容器的问题,说:生活当中的设置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设置不是完全一样的。心理咨询设置和心理治疗设置一定要让,感觉到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但是在这一刻在里面说的任何话,外面的人都不可能看到,环境是透明的,但是秘密就是秘密。之后,结束了,你要推门出去,体验到再多的东西,如果不在空气当中受到那一种滋养的话,还会慢慢的消失。 * 最理想的容器玻璃器皿 外面的东西不能打扰我们,外面的世界是存在的。清楚自己的角色,社会对我们角色的期待,角色中体会到的冲突。心理学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沟通 心理学 笔记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