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复习重点(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复习重点(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短期成本函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投资乘数、资源的稀缺性、生产的经济区域和非经济区域、完全竞争短期、长期均衡条件、完全垄断短期、投资、消费、货币供给量、货币需求量、收入和利率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价格管制、销售成本、生产成本、寡头垄断模型、总需求曲线、基础货币、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停止营业点、垄断利润、要素市场特征、需求价格弹性、预期需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论、财政政策、均衡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核算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均衡分析 最
2、高限价 市场机制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供给交叉价格弹性 边际物质产品 边际要素成本 边际收益产品 价格歧视 范围经济 恩格尔系数 流动性陷阱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拉弗曲线 五、问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含论述题)1试述不同职业间工资差异的原因。2试述厂商的差别定价。3对贫困人群的救济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放衣物和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另一种是按照救济物品的市场价格发放现金。哪一种方法会给被救济的人群带来更大的效用。4试述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5绘制短期成本曲线族并分析各个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6为什么说“政府只能提供公共物品,而不能直接生产经营公共物品”。7试述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
3、术替代率的区别与联系。8画图解释消费者剩余。9试述何谓潜在GDP,如何区分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10凯恩斯认为,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是贫富差距过大,因此政府应该进行从富人向穷人的转移支付一增加有效需求和避免经济衰退。其理由何在?11试述凯恩斯需求管理与供给学派在财政政策方面的分歧。12试述瓦格纳定律的基本内容。六、计算题(共29分)第二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十一章、十二章、十三章课后习题。七、论述题(共10分)潜在GDP也称潜在产出或潜在国名收入、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
4、国内生产总值。这里的GDP就反映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宏观经济理论中的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该书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轰动。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作经济理论的“凯恩斯革命”,这场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以总量分析为工具的宏观经济学。1.凯恩斯的短期与比较静态分析凯恩斯在通论中采用的分析方法除了总量分析之外,主要运用了比较静态的分析法。汉森指出:“凯恩斯在本书中许多地方所用的方法其实可以称之为比较静态论。”比较静态分析法的主题是“从一个均衡状态到另一个均衡状态的变化”,而把变化所需要的时间跳跃了过去。凯恩斯在通论中的整个分
5、析是建立在“现有劳力之技巧与数量,现有资本设备之质与量,现有生产技术,竞争程序,消费者之嗜尚与习惯,各种各类劳力活动(包括监督组织等劳心活动)之负效用,以及社会结构”假定不变的基础上的。很显然,上述假定不变因素在短期内是可以成立的,但在长期内则不成立。因此,这种方法其实也是一种不涉及时间因素的短期分析方法。2.预期的两种形式虽然凯恩斯在通论中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短期分析,但这并不是说根本就没有涉及到长期分析。希克斯指出,在凯恩斯的通论中“运用预期方法也许是本书最富有革命性的事”。实际上,凯恩斯是在通论的第五章开始引入时间因素,提出了预期理论。凯恩斯说:“从生产者付出成本开销,一直到最后消费者购买此
6、产品,其间要经过一段时间,往往是很长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等到生产者已经可以供给消费者时,那时消费者所愿付代价为何,雇主(包括生产者与投资者二类)无从确知,只能尽其能力作若干预期而已。雇主不从事生产而己,假使要从事生产,而此生产又占据时间,则雇主除以此预期为依据外,另无他法。”凯恩斯把预期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期预期,也就是对于价格的预期,而“制造者在开始一生产过程,以生产某产品时预测此产品制成时,其售价为何”。第二类预期是长期预期,是关于未来报酬之预期。凯恩斯在第十二章对长期预期又作了进一步分析,研究了长期预期状态。他认为人们用以推测未来收益者,一部分为现有事实,这一部分容易为人们确知;另
7、一部分为未来发展,未来发展只能预测,作此预测的信心也有大小不同。而长期预期状态系指这样一些心理预期状态的总称:“未来资本之类型与数量、消费者之嗜尚、有效需求之强度、工资单位(以货币计算)之大小这种种因素,在目前考虑中的投资品之寿命这段时间以内,可能有些什么变化”。由以上我们可知,凯恩斯在通论中虽然主要采用短期分析法,但在其预期理论中也涉及到了长期分析。3.总供给曲线中的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宏观经济学中的总供给曲线表示在任一价格水平上,社会上所有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出的数量。如果引入时期因素,长期分析中的总供给曲线和短期分析中的总供给曲线将会有很大的差别。长期分析中的总供给曲线,简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8、,又叫古典总供给曲线。因为这种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依赖于古典学派的如下基本观点:市场机制是达到市场均衡的有效手段,具体地说,价格的可伸缩性使资本市场的供求趋于一致。工资的可伸缩性使劳动市场的供求趋于一致,利率的可伸缩性使产品市场的供求趋于一致。古典学派相信,“供给总是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这就是古典学派有名的萨伊定律。这样古典学派就得出了一条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它表示了一个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量水平。虽然在短期内古典总供给曲线常常不能被现实经验数据所检验,但在长期内它还是较好地反映了宏观经济的运行。短期分析中的总供给曲线,简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又叫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因为它是由凯恩斯首
9、先关注并研究的。在凯恩斯的短期分析中,他根据工资刚性、价格刚性和流动偏好陷阱等假设,否定了古典学派价格、工资、利率可自由伸缩性的假设,论证了“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凯恩斯得出了一条和古典学派完全相反的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就是短期总供给曲线。应该说,在短期内,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萧条的短期内,凯恩斯水平的总供给曲线也比较好地反映了宏观经济的运行。凯恩斯以后的凯恩斯主义者们就用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来说明长期,用水平的凯恩斯短期总供给曲线来说明短期,并且进一步认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一定是水平的,而更有可能是稍稍向右上方倾斜的。三、菲利普斯曲线争论与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考虑到经济学
10、方法中的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有助于我们得到这样的事实:如果引入时间因素,对同一问题不同的经济学家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而且引入时间因素的方式不同,结论也可能不同。如果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围绕菲利普斯曲线所引起的争论,更能说明这一点。1.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菲利普斯曲线是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1958年研究英国失业率与名义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时创立的。他通过研究发现英国从1861-1957年间,失业率与名义工资变化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凯恩斯主义者们则把它进一步发展为用这条曲线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在凯恩斯主义者手里成了一种有用的决策
11、工具,应用于“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关系,决策人就可以用较高的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或者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这样决策人所面临的只是“一个在不同失业水平和价格决定之间的选择菜单”。因此不论是短期还是在长期,凯恩斯主义者深信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种有用的工具。2.货币主义者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中出现了“滞胀”,菲利普斯曲线不断“恶化”,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经济学者首先对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挑战。他们提出了“自然失业率”与“适应性预期”的概念。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贡献也许就在于他们区分了长期与短期中菲利普斯曲
12、线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货币主义者认为,在短期中,由于存在货币幻觉,工人和雇主都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因而存在着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但在长期中,由于人们可以不断地修改自己的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的提高并不能导致失业率的下降,因此,在长期中不存在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交替交系,在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就变成了一条垂线。3.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不同于货币学派的“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理性预期”的概念。理性预期的假说认为,“一个理性的经济当事人会从他所犯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根据理性预期的假说,卢卡斯建立了一个模型,在模型中卢卡斯表明: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
13、是规则的,公众可以完全预期到,那么货币供给的增加将提高通货膨胀预期,使实际通货膨胀率上升不会导致失业率降低,因此,预期到的货币存量的变化无论在短期和长期中都是中性的。如果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变动是不规则的,公众无法正确预期到,那么这就属于影响失业率变动的随机因素之一。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的结合导致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不仅在长期中不存在,而且短期中也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宏观经济政策也就被宣布是无效的。4.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他们把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与市场不完全性结合起来分析宏观经济行为。新凯恩斯主义采用孤岛比喻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他们认为经济是由许
14、多孤岛组成,这些弧岛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需要费用的,即获取信息要付出代价。当总需求的下降引起货币工资的非预期下降,预期和实际货币工资的差异结果将引起失业的增加,即货币工资率的下降会引起失业率的增加。同样,总需求增加会使某个岛的货币工资发生非预期的增加,处于寻找性失业状态的人得到了未预料到的高工资,失业就会减少,即货币工资率上升使失业下降。这种孤岛的比喻说明了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的交替关系是存在的,但在长期内,预期是正确的,就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从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新凯恩斯主义者对长期和短斯中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了和货币主义相同的结论,但他们所作的具体分析又不同于货币主义者。围绕
15、菲利普斯曲线引起的上述争论又一次表明,在经济学方法中区分长期与短期分析的重要性。四、制度变量与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在以上所论述的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中,涉及到的不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在经济分析中都将既定的制度视为经济分析的前提,没有考虑到制度因素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或者最多只将制度因素视为外生的变量。近年来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一反过去经济学把制度视为外生变量的传统,把制度变量内生于经济发展的模型中,分析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方面有很大影响的诺思教授指出,经济增长会使一个经济中某些原来有效的制度安排变得不是最有效的,当预期新制度安排代替旧制度安排的净收益会超过制度变迁成本时,新的制度就会被创新。然而,制度变迁相对于其他经济变量而言,其变化一般比较漫长和分散。正如林毅夫指出的那样:“制度和技术的变迁通常过程漫长,因此,统计资料一般不完备,难以进行严谨的计量分析。”而且,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存在着很大的路径依赖,今天迈出的每一步,必然影响到以后的长远发展;昨天走过每一步,也必然对今天的情形发挥作用。另外,制度供给又是一种外部性极大的供给,因此很少有人能积极支付建设成本。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制度分析中,经济学方法中的短期分析是无用武之地的,新制度学派的方法必然是那种长期分析的方法。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