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5页).doc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类别2001年5月 第一批表演艺术2003年11月 第二批传统音乐009年9月 第四批(共3个,涉及4个项目)礼仪与节庆活动传统知识技艺传统知识技艺传统知识技艺第一批国家级项目名称类别2001年5月 第一批表演艺术2003年11月 第二批传统音乐009年9月 第四批(共3个,涉及4个项目)礼仪与节庆活动传统知识技艺传统知识技艺传统知识技艺第二批国家级项目名称类别编号传统医药-4传统美术-50传统美术-47民间音乐-34传统技艺-124传统美术-59传统美术-57第三批国家级项目名称类别编号传统技艺-148传统技艺-136传统美术-94传统技
2、艺-198传统戏剧IV-156第一批省级项目名称类别编号民间舞蹈JS-12民间美术JS-15民间美术JS-16民间美术JS-16民间美术JS-17民间美术JS-20民间美术JS-22传统手工技艺JS-18传统手工技艺JS-19传统手工技艺JS-22传统医药JS-1民俗JS-1民俗JS-3传统手工技艺JS-7传统手工技艺JS-6民间音乐JS-8民间音乐JS-11传统手工技艺JS-14民间文学JS-6民间美术JS-7第二批省级项目名称类别编号民间文学JS-8民间文学JS-28传统舞蹈JS-27传统戏剧JS-13传统美术JS-32传统技艺JS-40传统技艺JS-41传统技艺JS-42传统技艺JS-4
3、8传统技艺JS-49传统技艺JS-50传统技艺JS-53传统技艺JS-58传统技艺JS-59传统技艺JS-63传统技艺JS-67民俗JS-8民间文学JS-6民间文学JS-7传统音乐JS-14第三批省级项目名称类别编号传统美术JSVI-35传统技艺JSV-82传统技艺JSV-83传统技艺JSV-87传统技艺JSV-90传统医药JSV-9传统医药JSV-9民俗JSX-14民俗JSX-15传统戏剧JSIV-4传统美术JSVI-24传统技艺JSV-21传统技艺JSV-28传统技艺JSV-50民俗苏州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年份:2007作者:高福民吴国良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吴王阖闾使伍子胥相
4、土尝水,造作大城”揭开苏州的历史序幕后,苏州在开放和创新中不断发展,春秋时吴国崛起,苏州初露锋芒;两汉六朝间,苏州成“江南一大都会”;唐宋以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让世人称羡;明清两代,领时代风骚,在文化领域形成了苏州称其为“雅者,四方必以之为雅”的社会风尚。保护和利用苏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典型例证,是苏州建设文化强市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一苏州文化遗产的资源构成1.苏州古城是中国仅存的春秋古城。苏州古城2500多年城址未变,宋代平江图碑上“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至今清晰可见;古城区的五个历史街区,是最能体现苏州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鲜明特色的代表街
5、区;兼具民居特色和文化记忆的苏州小巷,处处透着苏州历史悠久、人文昌盛的气息,是苏州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古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苏州古典园林。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的吴王离宫别苑,六朝时在佛老思想影响下,从第宅园林向“文人山水写意园”方向发展;唐代将诗人王维“诗中有?,?中有诗”的理论运用于造园艺术,提升了苏州园林的意境;宋元两代中国山水?和文人?走向成熟,“文人山水写意园”成中国造园主流;明清时期,繁荣昌盛的苏州经济、层出不穷的能工巧匠、领时代风骚的吴门?派推动苏州的造园技艺和理论走向高峰。苏州古典园林据记载共有271处,现尚存69处。目前拙
6、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狮子林、沧浪亭、艺圃、耦园、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见证历史、体现人文特色的名人故居和古宅会馆。受苏州文化环境的影响,历朝历代有许多官宦退隐吴门,他们大都如苏子美所说:“吴中渚茶野酝足以消忧,莼鲈稻蟹足以适口,又多高僧隐君子,佛庙胜绝,家有园林,珍花奇石,曲池高台,鱼鸟相连不觉日暮,遂终此不去。”这使苏州保存下大量的名人故居。长期以来,苏州一直是长江下游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特别是隋唐以来,苏州更是中央政府重要的财税来源,明清时期的苏州已成为“江南首郡,财富奥区”与京师、汉口、佛山并称“天下四聚”。由于商业贸易的需要,各方人士在苏建造会馆
7、,用作存储货物、安顿乡亲士子。目前苏州尚存潮州、安徽、全晋、武安、汀州、汕州、嘉应等会馆。4.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寺观庙宇、古塔。汉代道教兴起,佛教传入中国后,苏州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道观、佛寺。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的真庆道观(今玄妙观),是全国著名的道教正一丛林。因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名扬海外的寒山寺、存有唐塑圣杨惠之九尊罗汉塑像的甪直保圣寺、“天下罗汉二堂半”唐塑中之一堂的东山紫金庵,也都闻名遐迩。苏州西南山水间,从东晋名僧支遁在支硎山修庵始,历代高僧与名士便不断出入此间,使苏州的山水积淀了厚重的文化气息。如今苏州修复保存的道观和佛寺还有报恩寺、灵岩寺、西园寺、城隍庙、定慧寺、文庙、春
8、申君庙、伍相祠庙、圣恩寺、兰凤寺、凤凰寺、中峰寺、白鹤寺、云泉寺、莲华寺、万佛寺、小茅山道院等。苏州旧有“七塔八幢”之说,虎丘云岩寺塔是闻名世界的中国斜塔。瑞光寺塔、报恩寺塔、罗汉院双塔属保存较完整的宋塔。此外还有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楞伽寺塔、灵岩寺塔、光福寺塔、甲辰巷砖塔等。5.体现江南水乡典型特征的历史文化名镇和古村落。苏州目前拥有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包括东山镇的陆巷、杨湾、三山岛,西山镇的明月湾、东村、堂里、甪里、植里、徐湾、后埠和东、西蔡,张家港市港口镇的恬庄、妙桥镇的金村,吴江市松陵镇的南厍在内的苏州市第一批控制保护古村落14处。河荡密集、桥梁星布、水产丰
9、富是苏州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最为突出的自然资源特征;古文化遗址、古民居建筑、古街古巷、古桥古塔古井、古寺观古墓葬和历史名人影响、传统民间手工艺、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水乡民俗等是这些名镇名村最重要的人文资源特征。6.独具特色、多彩多姿的民间艺术。两晋以来,苏州古老的民间艺术,灿若晨星,2006年昆曲、古琴艺术、吴歌、江南丝竹、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苏剧,苏州评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桃花坞木刻年?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南桃北柳”之称;苏绣以“精细雅洁”的风格列全国四大名绣之首;苏州制玉讲究“空、细、飘”的传统风格,明代有“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吴郡”的美称;苏州石雕以造型古朴、雕刻深厚而
10、著称。如今,它们和光福核雕、泥塑、灯彩等一起,被列入了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苏州微雕多在橄榄核和桃核上雕作,另有竹刻、象牙刻,分别称核刻和细刻。今藏书为“雕刻之乡”、木渎为“石雕之乡”、光福为“玉雕之乡”、“核雕之乡”。苏州传统制作技艺门类齐全、影响深远,被称为“苏作”、“苏州样”。历史上有“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器”的盛誉。苏州的宋锦织造技艺、缂丝织造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御窑金砖制作技艺、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制扇技艺、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和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碑刻技艺、花边制作技艺、雷允上六神
11、丸制药技艺,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苏州的装裱技艺、姜序堂国?颜料制作技艺、仿古制作技艺、刻、沙洲哨口板式风筝制作技艺、渭塘水珍珠加工工艺也于2007年被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具有水乡文化特色的苏州民间习俗 。苏州民俗以丰富多样和独特的水乡文化特点闻名。2006年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苏州端午习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进入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习俗有苏州“轧神仙”庙会、太仓七夕节、周庄的摇快船、古胥门元宵灯会、湖甸龙舟会、东山三月会、寒山拾得传说及寒山寺听钟声等。8.独具风味、流传至今的饮食文化。苏州
12、菜肴讲究色、香、味、形、器,形成了清、精细,以水产鱼馔为主的风味特色,并且拥有自己独特的食品制作技艺,2007年苏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洞庭碧螺春、采芝斋苏式糖果、黄天源苏式糕团、陆稿荐苏式卤菜、稻香村苏式月饼、苏式卤?豆腐干、昆山奥灶面、叶受和苏式糕点、乾生元枣泥麻饼、王四叫花鸡等传统产品的制作技艺名列其中。9.星光灿烂、泽被古今的历史名人。周朝太伯、仲雍奔吴,建立“句吴”。伍子胥筑阖闾城。“兵圣”孙武著孙子兵法传世。秦末项梁、项籍在此起义反秦。魏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家张僧繇影响至今绵延;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任苏州刺史,留下了大量歌咏苏州山水风物的诗歌。陆龟蒙在甪直
13、留下了大量遗迹,石湖居士范成大的田园诗至今仍广为流传。宋以后苏州出进士两千四百人、状元三十六人。明代绘?有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派。毛宗岗评三国演义、金圣叹评水浒开晚明清初小说评点之风气;冯梦龙的“三言” 创市井小说之先;魏良辅、梁辰鱼等人革新的昆曲风靡全国,李玉、沈Z是昆曲苏州派和吴江派的代表人物。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为世人概叹,还有明代宰相王鏊、香山派建筑鼻祖蒯祥、明代书法家?其昌、“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反抗暴政的葛贤、两朝帝师翁同龢、状元门第四朝重臣潘世恩等,举不胜举。他们或诗?传世,或名言留声,或为民请命,或家学渊远,其中有许多人的故居、墓葬都在苏州城乡
14、。二苏州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了推动苏州文化遗产的保护,苏州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申报促进保护,以保护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开创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格局。1.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体系。根据国家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基本方针,近几年全市加快了各级各类文物的申报和公布,并将保护的范围向控制保护建筑、历史街区、古建筑物方面延伸。全市现有苏州、常熟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甪直、同里、周庄、千灯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陆巷和明月湾村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东山、西山、木渎、光福、震泽、沙溪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苏州古城区拥有平江、拙政园、怡园、山塘、阊门五个历史街区及
15、苏州市控制保护古村落14处。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39处,其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23处。250处控制保护建筑,790余处古桥、古井、古牌坊等古代建筑物。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本方针,苏州抓住国家加强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机遇,以2004年被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地区”为动力,全面展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市现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60个,其中国家级18个、省级11个、市级31个。在申报和公布名录的同时,还建立了项目传承人制度,有11人被列为首批公布的国家非物质遗产代
16、表性传承人,15人列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迄今为止,苏州还有9个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昆曲、古琴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苏州早在1986年就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5年以后,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步伐加快,先后出台了一批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物质遗产方面主要有苏州市城市规划条例、苏州园林保护管理条例、苏州市区河道保护条例、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苏州市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试行)、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苏州市古村落保护办法等;非物质遗产方面主要有苏州市民族
17、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办法、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等;制定颁布了备受关注的国内第一部非遗专项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目前,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等一批法规性文件正在抓紧制定之中。此外,政府为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古建筑保护,出台了苏州市区依靠社会力量抢修保护直管公房古民居实施意见和苏州市区古建筑抢修贷款贴息和奖励办法等。2005年6月首次政府奖励金18万发放给葑湄草堂的维修者,2007年又有4个民资维修项目获得政府奖励高达百万元。这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为苏州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3.形成了文化遗产保
18、护的工作机制、活动品牌和保护基地。为了体现国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要求,苏州在全国率先确定每年6月28日为“文化遗产日”,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资金,建立了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为了扩大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影响,形成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全市普遍开展了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和新年“寒山寺听钟声”活动,常熟的尚湖国际文化艺术节、中国古琴艺术节,太仓的郑和航海节、江南丝竹节,张家港的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金阊区的“轧神仙”,沧浪区的“端午节”及苏州古镇组织的各种旅游文化活动,为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气氛,吸引社会参与,起到
19、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全市先后建成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中医博物馆、桃花坞木刻年?博物馆、昆山昆曲博物馆、顾坚昆曲纪念馆、常熟古琴艺术馆、评弹艺术馆、白茆山歌馆、张家港河阳山歌馆、太仓江南丝竹馆、吴江丝绸馆、芦墟山歌馆等一批非物质遗产保护基地。这些基地集传承、保护、弘扬为一体,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载体。4.形成了一批文化遗产的抢救资料和研究成果。2005年,昆曲遗产保护、继承、弘扬工程课题获文化部首届创新奖特等奖。多年来,苏州市先后抢救、整理了40余个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达6000余万字。出版了苏州戏曲志、苏州文化丛书三?21册,中国昆曲论坛、苏剧前滩、苏
20、州评弹史稿、书坛口述历史、苏州评弹旧闻钞、弹词目录汇3弹词经眼录、吴歌遗产集粹、中国白茆山歌集、中国芦墟山歌集、中国河阳山歌集、姑苏竹枝词、苏州水乡情歌、中国吴歌论坛、苏州民间器乐曲集成、苏州民间舞蹈志、苏州民间音乐集成、桃花坞木刻年?、中国木版年?集成桃花坞卷、苏州古版?、昆曲与苏州、苏州端午节、苏州民间工艺美术、苏州传统礼仪节令、苏州民间故事大全等一批文化遗产研究性成果以及各种音像制品、光盘、?册等。三苏州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重要因素的时代背景中,开发利用苏州的文化遗产资源,对建设和谐社会,优化经济结构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州 物质文化 遗产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