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述格雷欣定律(共12页).doc
《重述格雷欣定律(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述格雷欣定律(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重述格雷欣定律朱明宣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内容提要:经济学者对格雷欣定律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要考证其具体含义必须深入考察格雷欣爵士所处的经济社会背景。通过分析,本文的观点是该定律是指重量轻、成色差的劣币驱逐了重量足、成色好的良币。另外,本文对格雷欣定律成立的条件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以加洛林王朝的铸币体系在西欧国家的扩散来验证格雷欣定律的成立。关键词:格雷欣定律 铸币贬值 铸币体系一、格雷欣定律的提出格雷欣定律,又称“劣币驱逐良币定律”,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用来描述铸币流通时代货币替代现象的定律。托马斯格雷欣(Sir Thomas Gresham
2、)本人是没有对此进行过明确的表述,这个定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H.D.麦克劳德(H.D.Macleod)在政治经济学(1858)首先提出,并以托马斯格雷欣的名字命名:“伊丽莎白女王刚一登基,就把注意力转向通货问题。促使女王重视通货问题的人是格雷欣。就我们所知,正是这位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第一次洞察出有关通货的重大的基本规律:良币与劣币不能一起流通。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人反复观察到事实的存在,但是在托马斯格雷欣爵士之前,却没有人发现事实之间的必然联系。” 转引自蒙代尔格雷欣法则在货币史上的运用和滥用,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六卷),P72.不可否认,在格雷欣爵士本人之前,已有很多学者提出了相同观点。关于这一点
3、蒙代尔教授在格雷欣法则在货币史上的运用和滥用文章中已经详细论证,此处不再赘述。二、格雷欣定律的由来自麦克劳德提出格雷欣定律以后,经济学界对格雷欣定律的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该定律是指铸币流通时,不足值的劣币会将足值的良币驱逐出流通市场;二是认为该定律是指在金银复本位制下,相对市场价格而言,按照法定价格币值高估的劣币会将币值低估的良币驱逐出流通市场。那么,格雷欣定律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考察这一问题必须要深入分析格雷欣爵士提出这一观点的经济社会背景。托马斯格雷欣爵士(1519-1579)在剑桥的宫维勒学院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理查德格雷欣1537年获得伦敦市长勋爵,同时还拥有一家银行和商业
4、企业,他的叔父约翰格雷欣也是一位商人。可以推断,托马斯格雷欣应该熟悉货币流通及商业问题。这一点可以由他在1551-1574年间在安特卫普 安特卫普当时属荷兰,1460年成为欧洲第一大商业城市,与鹿特丹同为欧洲外贸中心。现为比利时第二大城市,是世界最大的钻石加工和贸易中心。担任皇家代理人或经纪人这一事件来证明。1、英格兰的铸币贬值本文先考察英格兰历史上的铸币活动。英格兰在13世纪中期商业革命时期之前一直只有一种流通硬币:银便士。 银便士的设计采用的是法兰克加洛林王朝的货币体系。详情参阅约翰F.乔恩货币史-从公元800起。在1257年,亨利三世(1216-1272) 君主后面的数字均表示该君主在位
5、时间。才第一次引入金币便士,但是因为金银比价失衡一直没有成功,直到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1346年才将金银比价调整到位。从此,英格兰金银币同时流通,以银便士为主。但这不足以证明格雷欣定律就是指双本位制下币值高估劣币驱逐币值低估良币。在格雷欣担任安特卫普皇家代理人这一要职期间,总共历经英格兰三代君主 不包括女王珍格雷,她只在1553年在位9天。:爱德华六世(1547-1553)、玛丽一世(1553-1558)、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但是这里不能忽略另一位重要的君主:爱德华六世的父亲亨利八世(1509-1547),同时也是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因为他在位38年共六次铸币,
6、除第一次铸币(包括金银币)继续保持货币币值外,从1526年第二次铸币开始到1546年4月的第六次铸币,不论金币还是银币都发生大幅贬值。铸币贬值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官方货币当局或铸币厂自己铸造不足值货币,即降低成色或重量; 西方国家最早降低铸币币值的当属古希腊人,如公元前8世纪由希腊城邦柯林斯所建立的叙拉古皇帝戴奥尼修斯为了偿付民众的债务曾将1德拉克马(古希腊货币单位)的金属量重铸为2个德拉克马。(彼得L.伯恩斯坦,2008)二是其他人造假,如在价值不高的金属硬币外层镀上一层金或银;三是打磨铸币,如将金银币装入口袋,然后抖动。 为了避免这种行为,常用的方法是在铸币边缘轧出印记。曾出现另一种方法
7、,铸币厂将铸币装入缝好的袋子里,然后注明面额,流通中不得打开袋子。亨利八世的铸币过程参见表1:表1:亨利八世的铸币铸币批次日期银币金币重量(格令/便士)成色铸币收益税率(%)重量(格令/沙弗林)成色铸币收益税率(%)第二次铸币1526年10.670.9252.271.100.9700.5第三次铸币1542年5月10.000.83316.680.000.9580.5第四次铸币1544年4月10.000.75018.180.000.9584.2第五次铸币1545年4月10.000.50041.7192.000.9178.3第六次铸币1546年4月10.000.33361.1192.000.8331
8、5.0表格来源:约翰F.乔恩货币史-从公元800起,P88-91.说明:铸币收益税率的计算是一磅贵金属的铸币等价(可以铸造的劣币数量)减去铸币价格(可以换取的劣币数量)后再除以铸币等价。金币贬值较小的原因是金币主要由商人使用,他们的套利行为限制了金币的进一步贬值。另外,从第五次铸币开始,金币的标准重量发生了调整。从表1可以看出,亨利八世没有改变铸币的重量,主要是通过降低铸币成色实现货币贬值的,因此用等量的贵金属可以铸造更多的贬值货币,从而获得了高额的铸币收益。 Gould,J.D.(1970)曾根据铸币资料计算出亨利八世铸币时获得的高额收益。2、铸币贬值的原因及铸币的持续贬值本节将讨论亨利八世
9、降低铸币成色的动机。为什么英格兰王国抛弃了从法兰克加洛林王朝继承的稳定而优秀的货币体系呢?对于铸币贬值的动机,一种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君主为了获得财政收益并用于其他支付,比如战争。考察一下中世纪欧洲历史,1521-1559年正值法国同西班牙战争, 战争的起因是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即神圣罗马帝国国王查理五世),法国与西班牙为了瓜分意大利领地而进行战争。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与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结盟,英军曾侵入法国境内并以法国战败告终。因此,可以推断亨利八世是急需大量货币用于军费支出。这位君主先是因为与教皇关系破裂而没收了教会在英格兰的所有财产, 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
10、球史,P441。另外,根据罗马帝国衰亡史可以认为,亨利八世是在偷学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君士坦丁大帝上位后即铸造“索里德”金币,即后来的拜占庭金币,而且使这一货币一直在以后的700年内保持重量和成色,不啻为一种奇迹。这一改革需要大量黄金,君士坦丁获取黄金的办法是改信基督教,同时掠夺了帝国内所有异教徒教堂的黄金及其他珠宝财富。但这显然没有满足都铎王朝的欲望,所以亨利八世通过不断降低铸币成色来为政府筹资是可信的。在格雷欣爵士前往安特卫普之前,当时的英格兰君主是年幼的爱德华六世。爱德华六世也进行了六次铸币,其中前五次铸币都在不断降低铸币重量和成色,所以他(严格来讲是当时的摄政王爱德
11、华六世的舅父萨摩赛特公爵爱德华西摩)的铸币贬值比其先王亨利八世更加严重,当然也获得了更多的铸币税收入,具体铸币过程参考表2。表2:爱德华六世的铸币铸币批次日期银币金币重量(格令/便士)成色铸币收益税率(%)重量(格令/沙弗林)成色铸币收益税率(%)第一次铸币1547年4月10.000.33355.5192.000.8333.3第二次铸币1549年1月10.000.33355.5169.410.9172.9第三次铸币1549年4月6.670.50052.8169.4100.9172.9第四次铸币1550年7月6.670. 50052.8169.410.9172.9第五次铸币1551年4月6.67
12、0.25058.3240.000.9705.7第六次铸币1551年10月8.000.9241.7240.000.9950.5表格来源:约翰F.乔恩货币史-从公元800起,P88-91.从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542到1551年4月前后历经9次货币重铸后,银便士的重量减少为原来的2/3,而且成色最低降至25%,其中75%的金属是铜,所以银便士的银含量价值变为原来的1/6,稍加计算便知便士的年贬值率为22%。根据当时的资料显示,铸币的正常使用磨损率,每10年大概为2%到2.75%之间。 约翰F.乔恩货币史-从公元800起,P67.很明显,22%的年货币贬值率是不能用正常磨损来解释的,更加
13、证明政府为了获得铸币收益而刻意贬值。3、格雷欣定律的真正含义爱德华六世在1551年10月最后一次铸币时(参见表2),为了恢复铸币的信誉, 恢复铸币信誉的原因无法考究,可能是为了皇家的尊严或迫于民众的压力。这次铸币几乎用纯金或纯银制造,同时稍微增加了铸币的重量。这次货币升值重铸却因爱德华六世的夭折而失败,但是市场里还流通有用贱金属铸造的印着爱德华的名字但没有国王肖像的便士、半便士和法寻(1/4便士)。玛丽一世女王继位后基本坚持了爱德华六世的恢复铸币信誉的做法,但是一直到伊丽莎白一世货币改革时期,贬值的贱金属货币还一直在流通中发挥着作用。与此同时,贱金属便士、半便士和法寻还在铸造。 约翰F.乔恩货
14、币史-从公元800起,P82.一个可信的解释是一些未经官方许可的私人铸币厂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而造假带来的,另外还有可能是由国外流入英格兰的。据此,有理由相信,格雷欣爵士1558年向伊丽莎白女王上书陈述货币流通问题时,论述的应该是英格兰女王面临的铸币贬值问题,而不是金银比价失衡问题。这一点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文献中来佐证:第一个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货币、信用和商业中用好砖和次砖来解释格雷欣定律的例子;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货币、信用和商业,P63.第二个是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在西欧金融史中分析指出:“格雷欣并没有发现存在两种或更多种货币所固有的不稳定性。麦克劳德误解了格雷欣的话,认为亨利八世对英镑的贬值降低
15、了英镑在安特卫普的汇率。格雷欣说的不是两种货币,而是一价定律,即一种特定的货币在相互联系的所有市场上的价格是一样的。”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P65.第三个是约翰乔恩在货币史中指出:“伊丽莎白一世在托马斯格雷欣爵士的辅佐下,成功地恢复了铸币的信用,而且持续了一个世纪,直到1696年牛顿时期的货币重铸。” 约翰F.乔恩货币史-从公元800起,p82.三、格雷欣定律成立的条件上一节讨论了格雷欣定律的含义,本节将分析格雷欣定律成立的条件。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文献并不多,总结其观点大致如下:一是市场上存在良、劣币的信息不对称,即交易者一方无法辨认劣币或劣到什么程度。这样劣币被用于支付时,对方由于无
16、法辨认而接受,从而良币被保留。有些学者还以乔治阿克洛夫的“二手车市场”的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二是良、劣币具有价值,这样劣币可以代替良币进入流通领域,从而良币被贮藏或转为商业用途。有些学者认为良劣币的区别是良币具有贮藏功能,而劣币只能进入流通起支付或流通手段,所以只要劣币有价值就可以将良币驱逐出流通领域。三是劣币的量要足够多,程度要达到流通中基本没有良币。在这种情况下,交易者由于缺乏良币而不得不接受劣币,从而实现劣币驱逐良币。四是良、劣币交换价格相等或劣币可以按照面值流通。这也是蒙代尔教授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劣币和良币等价用于偿还债务或用于买卖支付,那么将实现劣币驱逐良币。1、对各格雷欣定
17、律成立条件的分析首先来分析第一种观点:信息不对称,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因为信息不对称会随时间自动消失。在交易者当中有金银匠和商人,他们可以轻松检验出铸币的成色, 商人大多都有试金石,可以非常方便地检验铸币成色。详情查阅彼得伯恩斯坦黄金简史,P97-98.自然不会按照面值接受劣币,唯一的可能是按照贵金属实际含量打折接受。这样通过交易者的相互传播很快会消除信息不对称。比如,在英格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为了方便交易而必须引入小面额铸币,有人建议用铜作币材,但女王认为此举有损皇家威严而采用银。流通过程中这些小面额的银铸币很快出现短缺。所以政府允许一些商人发行铜质贸易凭证来弥补小面额的银铸币的不足。由于疏
18、于管理,一些发行商发行了贬值的劣质贸易凭证,但是发行者却拒绝接受这些伪劣贸易凭证。这一行为足以消除劣质贸易凭证上的不对称信息。第二种观点认为良币具有一种劣币所不具备的贮藏功能,因此劣币进入流通而良币被收藏或熔化后出口。此观点并不充分,因为良币能否实现贮藏职能取决于市场上货币的供求是否均衡。首先,要实现劣币替代良币、良币仅仅被本国居民收藏,前提条件是流通中由良劣币组成的货币供给量要大于货币需求量, 蒙代尔在格雷欣法则在货币史上的运用和滥用中指出:“新旧两种铸币的外部价值不同并不意味着在 均衡状态下二者不能一起流通。只要磨损的旧币无法满足总的货币需求,新旧铸币就能够且必然一起流 通。”P83.良币
19、才有机会退出流通领域,否则良币既使退出流通也会重新进入市场或引起通货紧缩;其次,如果被劣币驱逐出流通领域的良币是熔化出口或对外支付,也需满足上述条件,否则本国市场可能会由于货币供给的不足导致物价下降, 良币流出国境不一定必然带来物价的下降,还要考察劣币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的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最终物价的变化要由两者来决定。从而本国出口会增加,贵金属重新流入国境,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有可能刚好相反即良币驱逐劣币;再次,当使用劣币对外支付时,不论是否满足上述前提条件,只要国外交易者拒绝接受劣币,则劣币被退回、良币流出国境,有可能实现劣币驱逐良币。如在1521-1559年的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述 格雷欣 定律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