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河灌区规划设计书(共19页).doc





《贡河灌区规划设计书(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贡河灌区规划设计书(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某灌区规划初步设计报告 班级:水工142组员: 目 录第一章 基本资料一、灌区基本情况 3二、河流情况 3三、灌溉资料 3第二章 灌区总体规划一、骨干灌排系统布置 4二、典型支渠的选择与布置 4三、渠系建筑物的规划设计 4四、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5第三章 灌溉渠道设计一、干支渠长度及控制面积 5二、渠道工作制度 5三、典型支渠设计流量计算 6四、计算一、三、四支渠的设计流量 8五、推求干渠各段设计流量 8六、推求典型支渠及其他各级渠道的最小流量 9七、推求典型支渠、其他支渠及干渠加大流量 9八、渠道水位流量推算 10九、干渠横断面设计 11十、干渠纵断面设计 14第四章
2、 灌溉水源及取水方式一、取水方式的选择 15二、修建溢流坝取水 16附图1、附图2。第一章 基本资料一、灌区基本情况某灌区位于长江南岸,介于荣山以南,贡河以北地区。西起码头山,东至龙尾河,灌区内人口约八万人。灌区地形属山簏河谷阶地,地形比较平坦(见地形图)。区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平均为天,年降雨量,年蒸发量 。虽然年降雨量大于蒸发量,但降雨在年内的分配与作物需水要求不相适应。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现象。区内河道虽较畅通,但内排水沟稀少,遇到集中暴雨,便使大片农田受涝,尤其在春季,雨量较多,雨日较长,三麦常受渍害危胁。 开发前该灌区主要作物是小麦和水稻,但由于缺少水利设施,旱
3、、涝、渍害影响较大,因此产量较低。二、河流情况灌区内主要河道为贡河,贡河可作为灌区灌溉水源及排水容泄区。区内有申溪、吴家沟及龙尾河等河道,均属贡河支流。贡河在马头站处底宽为米,边坡约为:,河底高程为米,马头站下游公里范围内,河道纵坡,再向下游逐渐变为。贡河为清水河道最大含沙量不超过,其含盐量也满足国家规定的灌溉水源含盐量标准,河床岩性较好。 贡河水位流量关系见表。表 贡河水位流量关系表(马头站)Q(m3/s)01020406080100H(m)17.0018.3219.1020.1020.8121.3321.73 Q(m3/s)120140 160 180 200 220 240H(m)22.
4、0622.3522.59 22.82 23.01 23.15 23.30 三、灌溉资料该灌区设计保证率为,经历年降雨资料的频率分析计算,得出其设计代表年为年。贡河年月平均流量(马头站)见表。根据该年的降雨、蒸发、作物品种、作物生育期等资料进行计算,得出该灌区设计灌水模数0.553s万亩。灌区内土质为粘土/重粘壤土/中粘壤土/轻粘壤土/砂壤土(分五个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土质)。 灌区内土地利用率为75。渠道的工作制度为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表 贡河年月平均流量表(马头站)月份Q(m3/s)22.5 49.3 57.5 69.080.5 94.1 月份789101112Q(m3/s)104.5
5、88.5 84.0 62.5 45.5 34.0 第二章 灌区总体规划1. 骨干灌排系统布置在规划时,考虑到需要灌溉20米等高线以下的区域,所以控制干渠基本沿略高于20米等高线布置,取水口取在马头站附近,干渠沿20米等高线布置,以实现灌区整体自流灌溉。其中总干渠分为4段,干渠在穿越吴家沟和申溪时,由于天然河道高程较低,所以采用渡槽作为过水建筑物。干渠渠身需要建设若干节制闸,分水闸,泄水闸,合理控制和调节各级渠道的配水流量。将支渠共为4条,分别为支渠1,支渠2,支渠3,支渠4。支渠垂直于干渠布置,便于顺利得进行自流灌溉。各支渠控制面积基本一致。排水承泄区主要为天然河沟,另外龙尾河、丁沟、沙溪和贡
6、河围成的低洼地区也可作为排水容泄区。吴家沟、申溪和龙尾河三条天然河道作为支渠的排水沟,在支3和支4间新开挖一条渠道作为排水沟。2. 典型支渠的选择与布置典型支渠选择支渠2,垂直于干渠布置,支渠2的长度为4500m,控制面积约为2.3万亩。在支渠2上布置16条斗渠,左右两侧各为一个轮灌组,每组8条斗渠。每条斗渠共有20条农渠,分两组轮灌,每组6条农渠同时灌溉。斗渠长约2000米,农渠长约625米,间距约100米。3. 渠系建筑物的规划设计(1)干支渠渠系建筑物统计情况见下表。干支渠渠系建筑物统计干渠OA段支渠1干渠AB段支渠2干渠BC段支渠3干渠CD段支渠4干渠末端合计干渠进水闸1 1支渠分水闸
7、 1 1 1 1 4节制闸111111 1 7泄水闸1 1111 1 6渡槽 1 1 2公路桥 1 2 2 2 7合计33353504027(2)斗农渠渠系建筑物统计以支渠2为典型,共有16条斗渠,192条农渠。每条斗渠上布置一个斗门,每条农渠上布置一个农门,共有16个斗门,192个农门。4. 灌区总体规划布置贡河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图见附图1。第三章 灌溉渠道设计1. 干支渠长度及控制面积表4.1 干渠长度及控制面积干渠干渠OA段干渠AB段干渠BC段干渠CD段长度(KM)1.6254.7504.1254.125表4.2 支渠长度及控制面积支渠长度(KM)面积(万亩)灌溉面积(万亩)支渠14.75
8、0 1.67 1.34支渠24.500 3.00 2.40支渠34.750 3.30 2.64支渠45.625 3.60 2.88合计19.625 11.57 9.262. 渠道工作制度渠道工作采用轮灌方式,并采用集中编组的分组轮灌方式,以支渠2为例,在其灌溉面积内,共有16条斗渠,每8条为一组,每条斗渠上有12条农渠,每6条农渠为一组。(轮灌分组如下图所示)图4.1 渠道轮灌分组示意图3. 典型支渠设计流量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图4.2 支渠设计流量计算简图取支渠2为典型支渠推算支渠设计流量,由灌水率图可知设计灌水率=0.55m3/(s*万亩)。(1) 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支渠2的田间净流
9、量为: =2.40*0.55=1.32 m3/s因为斗渠分两组轮灌,同时工作的斗渠有8条;农渠也分为两个轮灌组,同时工作的农渠有6条,所以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为:=/()=1.32/(86)=0.0275 m3/s取田间水利用系数=0.95,则农渠的净流量为:=/=0.0275/0.95=0.0289 m3/s灌区土壤为中粘壤土,查表可得相应的土壤透水性系数:K=3.4,m=0.4. 据此可计算农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3.4/=0.14农渠的毛流量或设计流量为:=(1+) =0.0289*(1+0.140.313)=0.0302 m3/s(2) 计算斗渠的设计流量 因为同时工作的农渠有6条,所以
10、斗渠的净流量为: =6*0.0302=0.18 m3/s。农渠分两组轮灌,各组要求斗渠供给的净流量相等。但是,第二轮灌组斗渠进水口较远,输水损失水量较多,据此求得的斗渠毛流量较大,因此,以第二轮灌组灌水时需要的斗渠毛流量作为斗渠的设计流量。斗渠的平均工作长度=1.35km.斗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3.4/=0.0675斗渠的毛流量或设计流量为:=() =0.18*(1+0.06751.35)=0.196 m3/s(3) 计算支渠2的设计流量。 斗渠分两组轮灌,以第二轮灌组要求的支渠毛流量作为支渠的设计流量。支渠的平均工作长度=3.75km.支渠的净流量为:=8=80.196=1.568 m
11、3/s支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3.4/=0.0284 支渠毛流量为:=()=1.568(1+0.02843.75)=1.735 m3/s(4) 计算支渠2的灌溉水利用系数=/=1.568/1.735=0.904. 计算一、三、四支渠的设计流量(1) 计算一、三、四支渠的田间净流量 =1.340.55=0.737 m3/s =2.640.55=1.452 m3/s =2.880.55=1.584 m3/s(2) 计算一、三、四支渠的设计流量 以典型支渠(支渠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作为扩大指标,用来计算其他支渠的设计流量。=/=0.737/0.90=0.819 m3/s=/=1.452/0.90=
12、1.613 m3/s=/=1.584/0.90=1.760 m3/s5. 推求干渠各段设计流量(1) CD段的设计流量 =1.760 m3/s=3.4/=0.0271= (1+) =1.760(1+0.02714.125)=1.957 m3/s(2) BC段设计流量 =+=1.957+1.613=3.57 m3/s =3.4/=0.0204 = (1+) =3.57(1+0.02044.125)=3.870 m3/s(3) AB段设计流量 =+=3.870+1.735=5.575 m3/s =3.4/=0.0171 = (1+) =5.575(1+0.01714.750)=6.028 m3/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灌区 规划 设计 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