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鉴赏(非常实用)(共6页).doc
《天净沙秋思鉴赏(非常实用)(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净沙秋思鉴赏(非常实用)(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天净沙秋思发微字数:2540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5期 字体:这首放在马致远名下的小令,在大量写游子心情的作品中几乎是最好的一首,它以独特的表现手段给人产生的深刻印象而被广为传颂。但我觉得,我们普遍感觉得到它的好,但却难以说出它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而对它的分析也还觉粗略,有很多细微的东西未必都已觉察到。故我想再一次细细品赏一下这首散曲。首先说题目“秋思”。好的题目是文学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没有它。少了它,作品的结构及意蕴就变了。在该曲中,“秋思”是对文本的一个升华。散曲的文本写的是人的外部世界,是一幅艺术图画,甚至连“断肠人”也是这幅画
2、的一部分,是秋天的一种景象;但“秋思”告诉我们,该曲写的不仅仅是外部世界,更有内部世界暮秋时节的一段情思。没有这个题目,我们极容易用什么什么图一类的话来概括它。有了这个题目,我们就不能停留在该散曲的表面特征上了。用现代的两个术语来说就是:它是表现的,而不是再现的。曲题“秋思”不但把散曲文本的外部世界的描写升华为内部世界的情绪表现,而且也把曲中的“断肠人”从全部画面中凸显了出来。就其画面的意义讲,他原本只是这整个画面的一部分,但“秋思”所提示的情感情绪表现的目的,把他上升到了整体性的地位上来了。他是全部画面中唯一的一个人物,唯一一个有情感情绪感受的人物,因而“秋思”就与他的感受等同起来。也就是说
3、,他不但是全曲的一部分,也是全曲的感受主体。透视他的心灵,体验他的情绪,便成了读者自然而然的趋向。但在这里却存在着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如何理解“断肠人”的问题。在现有的赏析文章中,大都把“断肠”当成了“秋思”的主体,亦即把该曲所表现的内容放在该游子的伤心之情上。实际上,这里的“断肠人”只是这个游子的代称,而不是说他现在才是“断肠人”,不是他在介入于该曲的特定画面之后才成为“断肠人”,因而“秋思”只是这样一个“断肠人”的“秋思”。“秋思”不完全等于“断肠”。“断肠人在天涯”有两层紧密相关的意思:一、现实处境。这个游子已经多年漂泊在外,长期流浪他乡,现在已经远远地离开了故乡。二、他现在不是在向故乡
4、的方向前进,不是在期待着故乡的临近,因而也绝无重返故乡的喜悦。他现在继续向远离故乡的方向走着,前路茫茫,不知所之,那将是更加遥远、更加荒凉的所在。了解这第二层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断肠人在天涯”在心理的事实上便不复存在,因为一旦他正在满怀信心地返回故乡,尽管现在还离故乡很远,但在心灵上却已有了归宿,游子之情也就随之消失了。但在这里,也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为什么如此长期地在外流浪而不返回故乡呢?他为什么还在继续向着更荒凉的远方浪游呢?显而易见,他之浪迹天涯、流离在外,不是在外求取什么,寻找什么,期待什么,实现什么预定的目的。倘若如此,他的精神就是振奋的,情绪就是紧张的,目标便是明确的,
5、而现在他分明是无情无绪、毫无目的地在远方流浪着。这说明,他之不归故乡的原因不在外地,而恰恰在故乡。这时我们再思考一下“断肠人”几个字,便会感到他之不归故里,是因为在故乡时发生了使他肝肠寸断的伤心事。什么断肠之事对我们并不重要,但我们却知道这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心灵,致使他决绝地离开了故乡,并且矢志永远不再返回到那令他触目心伤的地方。他离开故乡,在心理上就是想把令自己伤心之事、令自己伤心之人远远地抛在身后,从而使自己从痛苦的困扰中挣脱出来。这促使着他越来越远地离开故乡。他是不是已经抛下了那一段伤心往事了呢?显然是没有,不但从作者直称之为“断肠人”可以知道,而且从他继续向更荒凉的远方流浪也可以感觉出来
6、。正是这样一个人,在这暮秋时节,经过这荒凉的所在,产生了一种隐秘的情绪感受。该曲写的便是他这时的情思。现在我们更应感到,“秋思”不是“断肠人”的“断肠”,而是这“断肠人”的一种更特别的情感体验。该曲在表现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人们一眼便可看到的:它是由一连串独立的意象构成的意象群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意象各自独立,像九个大小相等的鹅卵石般分三组堆积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语言形式将其勾连在一起。显而易见,仅用“简练”并不足以说明它的审美效果,因为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这样的诗句也可以是极简练的。我们也不能仅用“独特
7、性”来概括其全部意义,因为独特性若不与独特的审美效果和意蕴发生关系,语言形式的独特性便是空洞的,因而也便等同于文字游戏。我认为,在我们把它与全曲的审美效果联系起来的时候,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现的是自我的痛苦心情,但我们绝不感到痛苦中的杜甫是孤独的,这两句诗使我们产生不了孤独的感觉。为什么呢?它的语言效果中就不存在孤独的事物。每一个单词都与另外的单词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构成的是完整的有机体,并且它们的结构异常紧密,紧密得能使人产生痛苦的揪心之感,但却并无孤立无援感。但在秋思中,我们却能从全曲中感到这个游子茕茕独立的那种极度的孤独感觉。这种语言形式起
8、到了暗示作用。在该曲中,好像任何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之间都是彼此分离、各自独处的,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把它们粘连在一起,甚至当各个意象输入到你的脑海中的时候,也只能刺激起你脑海中的各个孤立的点的兴奋感,连接不成一种兴奋区。孤独的感觉是与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密切相连的。因此之故,我认为评论家也不应以这样的想象代替曲中的语言形式,好像枯藤缠绕着老树,老树上面立着一只乌鸦。若如此,“枯藤”“老树”“昏鸦”便有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孤独的意味便淡薄了。第二,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痛苦心情的表现,但我们同时又可感到,他痛苦但不寂寞。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呢?也与它的语言形式有很大关系。在这两个诗句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净沙秋思 鉴赏 非常 实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