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接受论(一):欣赏(共1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文学接受论(一):欣赏(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接受论(一):欣赏(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艺学概论第15讲:文学接受论(一):文学欣赏文学接受有广义与狭义两个层次的含义。狭义的文学接受仅指阅读与欣赏对文学作品的感知、理解、想象与审美体验等;广义的文学接受既包括阅读与欣赏(可以说是文学接受的初级阶段),也包括批评对文学作品及相关事物的理性分析和评价(可以说是文学接受的高级阶段)。 一、文学接受的主体条件 1、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心理能力文学作为语言文化和语言艺术,其形象和意蕴必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和理解才能在读者脑海中重新构造出来。由此,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相当程度的相关心理能力感知、理解、同情(自居/移情)、想象和情感反应能力等,是不可能从事文学接受活动的
2、。正如鲁迅所说:“读者也应该有相当的程度,首先的识字,其次是有普通的大体的知识,而思想与情感,也须达到相当的水平。否则,和文艺即不能发生关系。”(鲁迅文艺的大众化,鲁迅全集v7p579)2、一定的文学修养(指文学接受经验和文学理论知识)。 出于不同的需要,人类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语言文化,它们各有自身的特点。由此,对于不同的语言文化,接受者应以对于接受某种语言文化来说是合适的态度和模式去接受它,否则就会因为态度和模式的不合适而不能产生好的接受效果,甚至无法接受。例如:对于杜甫在古柏行一诗中对古柏的描写“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曾以科学家的眼光责怪道:四十围是径七尺,高二千尺
3、,“无乃太细长乎”。再如:对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中的“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我校编写大学语文教材的教师中居然也有人对其中的“三十年”作如此考证和解释:“疑当为十三年。陶渊明从初仕到辞归前后约十三年。”这种现象表明:如果缺乏对文学这种语言文化的特点(如常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了解,那么,即使是文化水平高的人也可能不能以合适的态度和模式进行文学接受活动从而也无法产生良好的接受效果。 3、一定的人生经验人对于事物的理解都是以一定的相关经验和原有看法为基础的,对于完全没有相关经验的(初次接触的)事物,人是无法理解的。对于文学接受来说,没有或者缺乏相关的人生经验,人同样不能或不能很好地理解作
4、者表现在作品中的内容的意义。关于人生经验对语言作品的接受的影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同样一句格言,在完全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在阅历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那样的作用和范围,要在这种成年人的阅历中,那句格言里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才会表达出来。”文学接受同样如此。明代诗文家、书画家陈继儒在谈及自己读杜甫诗的体会时说:“少年莫漫轻吟味,五十方能读杜诗。”这些事例都表明:没有一定的人生经验,人是无法或至少不能很好地接受文学作品中的相应内容、尤其是深层次的人生体验的。 二、文学接受的心理机制文学接受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接受活动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主体的相关能力、知识与经验及客体对主体是否有意义与
5、吸引力外,读者的接受动机与期待视野对文学接受也有很大影响,它们决定着读者对作品的接受角度和接受深度及效果。1、接受动机生命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文学接受活动同样如此。常见的文学接受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1)审美或娱乐动机,即希望通过文学接受获得审美或愉快体验或得到放松和休息的动机。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接受动机。(2)求知与受教动机,即试图通过文学接受探求社会人生的真相和真理并从作品中受到相关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的动机。对于这类动机,不同职业、志向和生存状态的人又会有不同的偏向,如政治家会希望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政治斗争的经验;史学家会希望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有史料价值的内容;文化(人类)学家会关注一
6、个社会或时代的制度、习俗和风土人情;处于成长期或逆境中的人会希望从文学作品中找到能够激励自己、值得自己仿效的榜样。(3)替代与补偿动机,即试图通过文学接受获得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或不便得到满足的欲望的替代性满足从而补偿现实生活的不足的动机。如阅读爱情或色情小说者常有借助想象来替代满足相应欲望的动机。(4)批评与研究动机,是在其他较为基础和常见的动机之外试图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细致的解读把握和揭示作品的深层意蕴、艺术特色以及成就和缺陷等的动机。这种动机通常发生在职业批评家和文学研究者的身上。(5)借鉴动机,即希望通过文学接受学习和借鉴他人(作品中)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技法的动机。这种动机通常发生在初学写
7、作者和作家身上。2、期待视野“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是德国接受美学(Reception Aesthetics)家姚斯(Hans Robert Jauss)提出的重要概念。期待视野是指在阅读之前或阅读过程中,读者基于以往的接受经验、自己的审美理想与当前的接受动机而形成的对于将被接受的作品或作品部分在内容与形式以及接受效果上的预期和接受视角的预置。文学接受期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即:形象期待、意蕴期待、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是指读者对于可能从作品中看到的符合自己的需要或审美趣味的人或物的形象的期待。例如:一位准备看武打或战争小说的人通常都会希望在书中看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8、一位少女看言情小说通常都会有想要在书中发现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的欲望。这种想要在作品中寻找自己所需要、喜欢或效法的人物或其他事物的期待就是形象期待。意蕴期待是指读者对于可能从作品中接受到的思想、情感、理想等非感性意识内容的期待。例如:正在思考人生问题的人在阅读作品时通常都会期待着能在作品中看到有关人生的哲理;一个正在经历或期待着爱情的人在阅读作品时通常都会期待着能在作品中看到并体验别人的相关体验。文体期待是指读者对于可能从作品中读出的与文体有关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技巧等方面的期待(希望通过阅读学习写作的人经常抱有这种期待)。例如,面对一部小说,读者一般总是期待着能看到曲折动人的故事和丰满的人
9、物形象以及结构和表现技巧等;面对一首诗歌,读者一般总是希望读到自己所喜爱的或优美或崇高或富于哲理等的意象和具有情感表现力的韵律及表现技巧等。 3、接受方式:同化与顺应 接受美学家姚斯认为:阅读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期待视野的引导下进行的。读者带着一定期待视野进行的文学接受活动有两种方式,即“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读者在接受过程中接受到的作品信息正好与自己的期待相符合,因而,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期待顺利地接受作品中的信息并由此使自己的期待得到巩固和强化。在以这种方式进行的接受活动中,被接受的作品信息是主体按自己原有的接受模式来吸收和接纳的,因而,对于接受主体来说,这是一种主体按自己原有的接受模式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接受 欣赏 1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