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试题(生物)天津卷解析讲解(共9页).doc





《2016年高考试题(生物)天津卷解析讲解(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试题(生物)天津卷解析讲解(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生物1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试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中的细胞大小和标尺,可以判断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变,故A项错误;由甲到乙可以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由乙到丙可以表示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故B项正确;据图可知,
2、乙所示细胞质壁分离程度比甲大,说明乙细胞失水较多,细胞液浓度较高,C项错误;由乙转变为丙是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结果,该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由胞外扩散到胞内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胞内扩散到胞外的水分子数,故D项错误。学优高考网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分析和显微镜使用的相关知识。来源:学优高考网【名师点睛】本题以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为素材,考查显微镜使用方法和对渗透作用的理解。属于容易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细胞大小和标尺判断实验过程中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变。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即使增大放大倍数,一般也不调换目镜,而是调换物镜。本题易错选D,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发生渗透作用时溶剂
3、分子是可以双向通过半透膜的。2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A.红光,ATP下降 B.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B.绿光,H下降 D.绿光,C5上升 【答案】C【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利用红光和蓝紫光。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则可利用的光增加,光反应增强,ATP含量增加,未被还原的C3减少,故A、B项错误;叶绿体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可导致光反应速率减慢,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而短时间内暗反应仍以原来的速率进行,消
4、耗H和ATP,故短时间内H含量会下降,C项正确;同理,绿光下由于H和ATP含量下降,导致C3被还原为C5的速率减慢,而暗反应中CO2的固定仍以原来的速率消耗C5,故短时间内C5的含量会下降,D项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色素的吸收光谱、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考查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考查二者的关系。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根据一种物质来源和去路的增减判断其含量变化。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来源:学优高考网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
5、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答案】D来源:学优高考网【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群、食物链、生态系统的功能。【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效率的概念和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变化。属于容易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效率的概念。本题易错选B,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种群概念。4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该实验证明了A.该胞质杂种细胞具
6、有全能性 B.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C.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D.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答案】C【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题干不涉及该杂种细胞可以发育为完整个体,不能证明其具有全能性,A项错误;题干仅涉及抗性基因,不能证明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B项错误;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A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B融合,胞质杂种细胞具有A细胞的细胞质和B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同时具有M、N两种抗性,证明抗M基因均位于A细胞的细胞质中,但不能证明抗N基因位于B的细胞核中,故C项正确,D项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
7、查细胞的全能性、核基因与质基因的判断。【名师点睛】本题通过细胞融合实验考查核基因和质基因的判断,考查实验分析能力,属于中档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胞质杂种细胞的组成。本题易错选A,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细胞全能性的含义。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是S12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的,突变型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说明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故
8、A项正确;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所以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项错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56位氨基酸)有差异,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项错误;枯草杆菌对链霉素的抗性突变不是链霉素诱发的,链霉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起选择作用,D项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表达等的相关知识。【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图表分析考查基因突变的种类、链霉素抑菌功能的原理、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关系。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根据突变性和野生型核糖体S1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碱基变化的种类。本题容易
9、错选D项。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关系。6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B.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试验D.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癌变、凋亡等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细胞癌变、凋亡等知识,考查实验设计的对照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年高 考试题 生物 天津 解析 讲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