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生态学作业(共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景观生态学作业(共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程名称:城市景观生态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学位课 考核方式: 考查 学科专业: 建筑学 年 级: XXXXXX 姓 名: XX 学 号: XXXXXXX 河北工程大学2016 2017 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课程论文评语:成 绩评阅教师签名评阅日期 年 月 日中国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方向-以鹿鸣公园为例中国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方向-以鹿鸣公园为例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Chinese City - Luming Park as an example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邯郸,)
2、【摘要】景观生态学期初发源于欧洲,90年代中国景观生态学逐渐发展,现也经历了30余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景观生态学在跟踪国际前沿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研究,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简述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成立与发展过程,通过系统综述中国景观生态学文献,重点从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尺度效应、城市生态用地与景观安全格局构建、景观生态规划与自然保护区网络优化、绿洲景观演变与生态水文过程、等方而系统分析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特点。然后结合了衢州鹿鸣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公园的作用,最后从学科发展与理论研究、重点研究地区和应用实践三个方而分析了中国景观生态学未来
3、发展的重点方向。【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学 鹿鸣公园AbstractModern Landscape ecology started in Europ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mester. In 90s, landscape ecology in China developed gradually and experienced more than 30 year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hinas landscape ecology has made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on the ba
4、sis of following the international frontier research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and has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in many fields of study.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rough a systematic review Chinese land
5、scape ecology literature, mainly from the pattern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 scale effects of land use,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land use and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nature reserve network optimization, oasis landscape evolution and eco hydrological
6、 processes, and system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ecology research China. An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city park ecological landscape park in Quzhou Luming design, the focus of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China landscape ecology and analysis
7、from the three disciplines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ractice area.Key words:Urban landscape ecology Luming park专心-专注-专业0引言景观生态学最早起源于欧洲主要研究宏观尺度上景观类型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 一词首先由德国Troll 于 1939 年提出; 从其诞生到现在,已经历了 70 余年。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从
8、基本概念引入、发展壮大,到逐渐成熟也经历了30 余年。在这个发展历程中,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更多时候是跟踪国际前沿研究动态,但在吸收、消化基础上也逐渐开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本文通过综述 30 余年来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的历史,系统分析了中国在景观生态学研究方面的特点并结合实例分析,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1国外景观生态学的发展1980 年以前,德国、捷克、荷兰等中欧一些国家开展了景观生态学探索性研究。针对土地利用与管理、自然保护区规划、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景观生态学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景观生态学并先后召开了几次区域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直接推动了国际
9、景观生态学发展和国际景观生态学会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Landscape Ecology,IALE) 的成立。随着欧洲一些国家对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成立一个国际组织,统领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十分必要。在荷兰I. S. Zonneveld教授倡议下,国际景观生态学会1982年于捷克正式成立。自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成立以来,共举办了九届。其中2011年第八届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在北京召开。2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在老一辈景观生态学家积极推动下,1989年于沈阳召开了第1届全国景观生态学术研讨会,并在这次会议上酝酿成立领导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的组织。1
10、992年,中国生态学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成为之后几年内领导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和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学术团体。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 - China)于1995年开始筹备,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成立。从此以后,中国生态学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和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 IALE-China)作为领导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的两个核心组织,在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89年在沈阳召开第1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以来,先后在国内召开了8次全国性的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和4次国际性的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这些会议的召开,不仅
11、促进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一大批景观生态学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快速成长。3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与特色自景观生态学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学者结合中国国情,在跟踪国际研究前沿的同时,开展了许多具有特色的工作,其重点领域与特色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尺度效应、城市景观演变的环境效应与景观安全格局构建、景观生态规划与自然保护区网络优化、绿洲景观演变与生态水文过程、等方面。3. 1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尺度效应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尺度效应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傅伯杰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地区将尺度格局p过程有机结合,从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坡面和小流域及区域尺度,
12、通过定位观测、景观样带调查和遥感与模型相结合,系统开展了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评估。3. 1城市景观演变的环境效应与景观安全格局构建城市化进程突出表现在不透水地面增加、绿地和水体景观减少、景观破碎和离散化等同,由此引起了景观格局变化。中国学者针对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环境效应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网,主要集中以下方面:(1)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空间扩展模式. (2)城市景观格局与地表热环境的定量关系;(3)城市不透水面与城市水文过程;(4)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服务效应。在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城市空间扩展模式研究中,通过将两者相结合,根据城市扩展和道路、建设用地的
13、邻接关系,可以将城市扩展归纳为填充型、外延型和独立型三种发展模式。在城市景观格局与地表热环境的定量关系研究中发现,在绿地覆盖率相当情况下,大斑块绿地降温效应明显高于小斑块绿地,但绿地和水体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往往存在一个闽值,只有在该闽值范围内的景观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气温调节功能,绿地和水体斑块的形状也会影响热岛效应的强弱;同时,城市景观的空间位置及其空间邻接关系也会对热岛效应产生显著影响网,通过定义力景观、建立热力景观空间格局的评价体系网,能区成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密度的低值区。因此,城市绿地景观的演变特征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尤其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城市景观安全格局构建过
14、程中,设置生态用地对于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约束城市空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俞孔坚等借助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方法,从土地地表属性和空间属性两个方面,界定了生态用地的内涵,将其定义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维护关键生态过程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系统(土地单元)及其空间部位。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通过对水文、地质灾害、生物、文化遗产和游憩过程的模拟和动态分析,判别维护上述过程安全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构建了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特别是界定最低安全标准下的景观格局;并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刚性框架,模拟了北京城镇格局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指出了北京基于“低水平生态安全格局”的城镇发展格局所需要
15、的生态用地底线。此外,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设计,也需要通过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来加强生态网络的空间联系,在保障生态安全基础上优化城市合理的扩展趋势和空间布局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合理扩展城市空间、协调城市景观功能、实施生态调控策略,对于实现城市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3. 3景观生态规划与自然保护区网络优化景观生态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直是景观生态学关注的内容,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以及景观多样性和物种保护往往是关注的重点。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区设计固然重要,但研究发现建立独立的自然保护区有时并未能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16、反而隔断了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联系,增加了物种濒危灭绝的风险。如何通过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与格局优化,真正起到保护濒危物种的作用?对此,中国学者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区域物种保护角度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性研究。3. 5绿洲景观演变与生态水文过程绿洲景观格局演变对区域生态环境、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绿洲景观成为支撑中国广大西北地区国民经济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但由于受到水资源供给限制,直接制约了绿洲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针对该科学问题,景观生态学科技工作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4案例分析4.1衢州鹿鸣公园衢州鹿鸣公园位于衢州市西区石梁溪西岸,处于拥有250万
17、人口的衢州市的新城中心(商业、行政中心)之核心地段,是高密度城市建筑之中的一片“绿洲”。鹿鸣公园的设计团队由俞孔坚教授带领的北京大学和“土人设计”设计,并获得2016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荣誉奖。设计师将具有生产性的农业景观与低维护的乡土植物融于景观设计之中,创造出一个丰产而美丽的城市公园。图1场地原状图:场地地形复杂,有高地的红砂岩丘陵地貌、河滩沙洲,还有平坦的农田,灌丛和荒草,沿河岸的枫杨林带。图2改造后的景观:挑空的步道下,是笼罩在晨曦薄雾中的花海,丰富多样的多年生花卉正灿烂地盛开。图3景观建成鸟瞰4.1.1 项目概述衢州鹿鸣公园位于衢州市西区石梁溪西岸,处于拥有250万人口的衢州
18、市的新城中心(商业、行政中心)之核心地段,是高密度城市建筑之中的一片“绿洲”。设计师将具有生产性的农业景观与低维护的乡土植物融于景观设计之中,创造出一个丰产而美丽的城市公园。一系列漂浮于植被和溪水之上的步行道、栈桥和亭台等构成一个游憩网络,让人悠游于山水自然之中,而又不给自然过程造成过度的干扰。城市遗弃地由此转变成丰产而美丽的景观,同时保留了场地的生态特色与文化遗产。通过探索人工建设与自然元素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图4 鹿鸣公园总平面4.1.2 场地特征与挑战衢州市拥有超过1800年的悠久历史,曾因位于中国东海岸的重要战略位置而著称于世。在二战期间,美军在1942年4月18日实施了针
19、对东京的空袭计划(Doolittle Raid),而衢州小机场曾被计划作为美轰炸机完成任务后的降落地。整个公园占地约32公顷,被高强度开发的城镇所环绕,西临石梁溪,东临城市交通要道。现场地形复杂,有高地的红砂岩丘陵地貌、河滩沙洲,还有平坦的农田,灌丛和荒草,沿河岸有枫杨林带。场地中还分布着一些乡土景观遗产,如乡间卵石驿道和凉亭,灌溉用的水渠和提水站。此外,场地中一处红砂岩丘陵临水,与河面的最大高差有近20米。在当下的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此类场地被视为杂乱丑陋而毫无价值,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更无从谈起。面对此类场地,为了简化设计施工过程,便于修建道路、安装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最惯常的工程处理方式便是
20、粗暴的铲平。设计师被委托将公园打造成集休闲、运动、游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型滨水公园。设计探索新的景观理念,让城市公园不仅仅是绿色公共空间,同时作为生态基础设施为整个城市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从宏观来讲,该项目旨在应对当下的危机,包括气候变化、食品安全、能源安全、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又让景观具备生产性和低维护性的景观新美学。项目中运用的理念包括“与洪水为友”、“都市农业”、“最小干预”等,在利用山水格局和自然植被的基础上,通过“覆被”(Quiting)和利用栈道及游憩网络来“框架”(Framing)山水和植被,来实现景观的改造。图5高架的亭台让游客将夏季绚丽绽放的向日葵花海尽收眼底4.1.3设计策略
21、:拼接地形地形变革的策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1保护景观遗产:原有碎裂的拼接景观格局以及自然的进化过程保持基本不变:裸露的岩石、悬崖、灌木与草被,自然的排水系统、水流波动、农田、河岸边的成排树木保留完整。文化景观元素包括村庄的小路与老旧亭子、灌溉水渠的泵房等被视为场地历史文化元素。这些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特征的保留让设计师设计出符合当地历史文脉的富有意义肌理丰富的景观画布。2“拼接”有效的植被地形:保护现有栖息地的同时, 在空的土地上种植生产农作物。每年根据季节轮作不同的庄稼:春季种植油菜花儿,夏季和秋季种植向日葵,初冬种植荞麦。有些地块的草地种植着不同种类的花卉同时与其他生产作物种植在一起
22、。低维护的斑块种植的常年生菊花, 收获以后可作为中药药材,也可形成丰富的花卉景观。两块的绿色草坪作为帐篷露营、运动场地、儿童娱乐的场地等等。或是作为全年动态事件或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用地并被日常生活使用的公园。图6在河漫滩的废弃农地之上,修建了水适应性的亭台和步道。 3水源的适应过程和恢复:场地上预先存在的排水系统被保留,新增的生物沼泽池和倾斜的地区用来收集和过滤雨水(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被用于灌溉)。透水材料用于所有道路表面。混凝土坝被拆除让河流和湿地的水自由流动。设置了好似“浮”在河上的木板路使游客能够从这里去欣赏到有着红色岩石的悬崖,否则就会被忽视掉。并再这里创建了能够适应洪水的展馆。4.地形
23、、水的路径和网络结构:栈道、桥梁、平台、展馆和观看塔形成一个闭合游线,为游客提供了一组丰富的与拼贴景观交互的景观格局。展馆的设计是受到那些散布在当地景观中的简单庇护所的启发,为在亚热带气候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提供午餐和休息空间。这个网络逐渐脱离“破碎”景观镶嵌在它下面的“画布”,有效地改变了生产性的和“混乱的”自然视觉框架转变成一系列令人愉悦的互动体验。图7观景亭为游客提供凉爽的休憩空间,其位置巧妙地坐落于河漫滩之上这个公园非常成功地成为当地居民放松娱乐的地方。它已成为一个庆祝动态活动和各种各样的事件(如社交媒体在应季节鲜花盛开的时节为当地人自发组织的集会)的城市绿洲。这些事件鼓励居民留意季节变化
24、,缓和城市生活的喧嚣。亲近自然帮助村民回归记忆 (80%的城市居民,与一般的中国城市人口,在二三十年前都是农民)。在一个好天气,公园里能看到易于感动的场景:不同年龄的孩子跳着、兴奋地大喊大叫,展馆漂浮在郁郁葱葱的植被中,坠入爱河的年轻人在鲜花丛中相互拥抱,新婚夫妇在这里以田野作背景拍摄婚礼照片;夫妻们照顾着婴儿车里婴儿;老年伴侣们手挽着手在平台上散步和休息俯瞰着新城市。地形从河里的倾斜,景观与生产性作物和丰富的植被拼接。这些由栈道结构和构筑架框出的生动的碧绿景色为城市密不透气的生活提供喘息的机会,人们站在这里可以回忆过去、可以翘首未来的希望和梦想。图8在俯瞰这片都市田园的高架平台上,每天有三组
25、瑜伽习练者在此锻炼。5结论与展望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已经走上影响和引领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的前沿舞台。在新形势下,如何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展独创性的研究,是目前需要亚待解决的问题。(l)在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方面,应紧密结合景观生态学国际发展动向,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景观生态学学科领域的拓展,如研究景观格局对基因遗传多样性影响的景观遗传学;探讨城市景观格局对人居环境健康影响的宜居景观生态学;探讨景观格局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可持续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不同功能协调与综合利用的功能景观生态学;格局书过程的定量识别与研究方法:基于格局书过程祸合的生态服务评价模型:探讨和建立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景
26、观格局指数,为此需要结合具体的生态学过程,揭示不同景观类型对特定生态过程的影响,发展景观格局指数。(2)在研究地区选择上,尤其需要重视以下地区的景观生态学问题研究: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地区;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城乡过渡带;传统文化长期影响下的文化遗产景观区;农业发展与乡村景观地区;自然背景下形成的生态脆弱地区;具有高度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生态功能区。(3)在实践应用方面,需要紧密结合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需求,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关系:快速城镇化过程对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生态安全的影响;城市生态用地流失对城市生态安全的影响:城市生态
27、服务效应与人居环境健康之间的定量关系;景观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景观可持续性。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形成、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何更好地将景观生态理论和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目前仍然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十分困惑的问题。尽管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在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土生态安全方面仍然缺乏有效实用的手段,这正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参考文献1朱春阳,李树华,纪鹏,任斌斌,李晓艳.城市带状绿地宽度与温湿效益的关系.生态学报,2011. 31 (2) : 383 394.2俞孔坚.景观:生态、义化与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3陈利顶,刘洋,吕一河,冯晓明,傅伯杰.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现状、困境与未来.生态学报,2008. 28 (11 )5521-5531.4李锋,叶亚平,宋博文,工如松.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结构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动态演变以常州市为例.生态学报,2011,31 (19):5623-5631.5周忠学,仇立慧.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西安市南郊为例.卜旱区研究,2011. 28 ( 6 )674-67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