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共14页).doc





《2017-2018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1.1 希望你喜爱物理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第一位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的人,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牛顿:英国科学家,创立了经典力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三大运动定律。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之父”。创立了相对论。1.2 测量长度和时间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2、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
2、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和纳米(nm)。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4、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 1km=103m=106mm=109m=1012nm; 1m=10dm=102cm=103mm(2)时间单位:1h=60min;1min=60s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
3、并注明单位。6、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7、学会估测长度和时间:(1)知道1m的长度:会估常见物体的长度。(走两步约1m,一层楼高约3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2)用脉搏估测时间: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例:测量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化曲为直法(例:测一段曲线长度、从地图上测京广线的长度)(3)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例: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a、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 先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沓纸的厚度为D,数出这沓纸的张数为
4、n(注:张数不等于页数,一张纸等于两页),一张纸的厚度d=D/n。b、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的方法:用两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配合可直接测量出硬币直径。(图11) ( 图12)C、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方法: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用刻度尺量出N圈细铜丝的长度为L ,细铜丝的直径为d=L/N。2、体积(V)的测量:(1)体积单位:1m3=103dm3=106cm3 ;1升(L)=1dm3;1毫升(mL)=1cm3(2)测量工具:量筒使用前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的下凹面或上凸面相平。(3)测液体体积: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观察液面到达的刻度,即为液体的体积。(4)测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5、:采用排水法如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用细线拴好小石块,把它轻轻浸没水中,记下体积V2 ;小石块的体积V= V2-V1 。注:不沉于水的物质可采用压入法或坠入法(配重法)。吸水物质可采用让其吸水充分或用保鲜膜包起来,或采用排沙法。1.4 尝试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重和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越长。3、影响一个物理量的因素有两个以上时要用控制变量法(物理学最重要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一个物理量跟几个因素
6、有关时,要探究它们的的关系时:(1)先弄清这个物理量到底与哪几个因素有关,然后一个一个因素分开探究。(2)探究其中一个因素进行多次实验时,每次实验要注意:A、探究因素要不同,B、其它因素要相同 会写实验结论。写结论时要利用控制变量,先说条件,再说结论:常说的关系有:(物理量A和B,条件是C)A与B有关;C一定时,B越大,A越小(大);C一定时,A与B成正(反)比。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1声音的产生:(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人说话时靠声带振动发声的;清脆的
7、蟋蟀叫声和蜜蜂的嗡嗡声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乐器中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2、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均可作传声的介质。(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可以通过示波器显示出来。(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时间差o.1s以上才能听到回声。(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4)真空不能传声。注: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5)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时间
8、之比叫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6)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慢些,气体中最慢;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还跟温度和气压有关。3、人耳听到声音:声源 介质(空气) 鼓膜 听小骨 听觉神经2.2-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声音的三要素(三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可用波形来比较频率,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多,频率高,音调高。 音调低 音调高注: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横截面积、松紧程度有关。当弦的横截面积、松紧程度相
9、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当弦的横截面积、长短相同时,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当弦的松紧程度、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2、响度:声音的强弱(即大小)。响度跟声源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响度通常用分贝(dB)来计量声音的强弱。0分贝是听觉下限。用波形来比较振幅,振幅小,响度小。3、音色(音品):声音的品质。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我们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就是利用音色不同。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1、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2、超声: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应用:
10、定位、通信、勘察、检测、诊疗。3、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应用:定位、预报台风、火山和地震活动等。注:超声、次声还是声音,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4、噪声污染控制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消声:改造噪声源、加防护罩或消声器;吸声:植树种草、使用吸音材料(吸音棉、吸声板);隔声:隔音墙、隔音板、带耳罩、塞棉花、捂住耳朵。注:(1)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叫乐音,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叫噪声;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凡是有规律地振动发出的声音叫乐音,杂乱无章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声。5、
1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和能量(超声波粉碎肾结石、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等)。第三章 光和眼睛3.1 光世界巡行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注:月亮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注:光线是假想的线,实际上不存在)(4)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5)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队看直;木工检查木板的棱是否直。3、光的传播速度:(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其大小为c=3.0108m/s=3.0
12、105km/s。(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变慢,在玻璃中更慢。(3)光年(符号为l.y.)是长度单位,表示光在1年里传播的距离,通常表示天体间的距离。4、光的色散(牛顿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从上到下)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色光。七种色光都是单色光。复色光: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太阳光就是复色光。5、光的三基色:红、绿、蓝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2、几个名词: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注:法线是指过入射点垂直反射面的直线;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
13、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光的反射规律:(三线两角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4、光的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这两类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2)漫反射使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2、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简记为“等距、等大、对称、虚像”)。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可以用眼睛看到,
14、又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呈现在光屏上。4、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梳妆镜;改变光路:潜望镜、牙医用的反光镜5、球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成正立、缩小、虚像;应用:汽车观后镜、马路边的反光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成倒立实像(只是其中一种情况);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光镜。6、平面镜的作图: 根据对称性作出物体的像点,从像点按光的直线传播作图。辅助线要画虚线,平面镜后面的线也要画虚线。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如:筷子在水面处发生弯折、水底变浅、海市蜃楼、雨后彩虹、早上的太阳2、几个名词:折射光线、折射角
15、3、光的折射规律:(三线两角关系)(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注:空气中的角大)当光垂直射入水(或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当折射角增大时,入射角随着增大。(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光路可逆”)。 4、光的折射现象中看到的像的规律:无论是人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的像,还是在水中看到岸上物体的像,像的位置都在实际物体的上方,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35 奇妙的透镜1、透镜的
16、种类及几个名词(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几个名词:光心(O)、主光轴、焦点(F)、焦距(f):2、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测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在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平行光测焦距。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几个名词:物距(u)、像距(v)、焦距(f)、二倍焦距(2f)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
17、验:(1)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2)摆放顺序:蜡烛、凸透镜、光屏。(注: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物距(u)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像距(v)应用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fu2f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机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与物同侧放大镜注:一倍焦距分虚实(uf成实像、u=f不成像);二倍焦距分大小(u2f成缩小的像);凡实像必倒立且物像异侧、凡虚像必正立且物像同侧);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成虚像时物距越远,像距越远,像越小。37 眼睛与光学仪器1、眼睛的结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
18、网膜相当于光屏。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自动调焦。2、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实像。3、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1)近视眼:成像落在视网膜前,戴凹透镜来矫正。(2)远视眼(老花眼):成像落在视网膜后面,戴凸透镜来矫正。4、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原理:u2f,成倒立、缩小、实像。5、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有物镜和目镜组成,都是凸透镜的应用。补充:1、正立与倒立的含义:像与物体对比,是否反了。(倒立的像与物的关系是:上与下、左与右都对换了。)2、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像与物体对比,是大了还是小了。3、实像与虚像注:虚像是正立的,实像是倒立的。实像:可以用眼睛看到,又能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2018 沪粤版八 年级 物理 上册 复习 提纲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