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共7页).docx
《感染性休克(共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休克(共7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感染性休克概述性(septic shock)也称性休克或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引起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导致组织缺氧、细胞损害、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综合征。是微生物因子与宿主防御机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微生物的毒力和数量以及机体的内环境与应答是决定休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疾病、长期、免疫功能缺陷及恶性肿瘤患者或较大手术后患者尤易发生。【病因学】(一)致病微生物感染性休克的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细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
2、克雷伯菌、肠杆菌等);不发酵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球菌;类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等)和病毒(如引起的汉坦病毒等)也可引起感染性休克。临床上常见的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疾病有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暴发性流脑、中毒性肺炎、化脓性胆管炎、腹腔感染、中毒性菌痢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等。(二)宿主因素原有慢性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器官移植以及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抗代谢药物、细胞毒类药物和放射治疗、广谱抗菌药物免疫防御功能低下者,或留置导尿管或静脉导管等,在继发细菌感染后易并发感染性休克。因此感染性休克也常见于患者,老年人、婴幼儿、分娩妇女、大手术后体
3、力恢复较差者尤易发生。(三)特殊类型的感染性休克 (toxic shock syndrome, TSS),TSS是由细菌毒素引起的严重感染性中毒休克一系列表现。最初报道的TSS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近年来发现类似综合征也链球菌引起。 1金黄色葡萄球菌TSS 是由非侵袭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首例报道于1978年。早年多见于应用阴道塞的经期妇女,有明显地区性分布,主要见于美国、其次为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某些国家。随着阴道塞的改进,停止使用高吸水性阴道塞后,金黄色葡萄球菌TSS发病率已明显下降;而非经期TSS增多,其感染灶以皮肤和皮下组织、伤口居多,其次为等,无性别、种族和地区差异特
4、点。国内所见病例几乎均属非经期TSS。从患者的阴道、宫颈局部感染灶中可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但血培养则阴性。从该非侵袭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分离到致热原性外毒素C和肠毒素F、统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被认为与TSS发病有关。用提纯的TSST-1注入动物,可引起类似人类TSS的症状。TS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神志模糊,皮疹,12周后皮肤脱屑(足底尤为显著)、严重低血压或直立性。常有多系统受累现象,包括:胃肠道(呕吐、腹泻、弥漫性腹痛);肌肉(肌痛、血CPK增高);黏膜(结膜、咽、阴道)充血;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定向力障碍、神志改变等);肝脏(、ALT和AST值增高等);肾
5、脏(少尿或无尿、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增高等);心脏(可出现、心包炎和等);血液(血小板降低等)。经期TSS患者阴道常有排出物,宫颈充血、糜烂,附件可有压痛。约3%复发。 2链球菌TSS(STSS) 又称链球菌TSS样综合征(TSLS)。自1983年起北美及欧洲相继报道A组链球菌所致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主要致病物质为致热性外毒素A,其作为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刺激单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1),并可直接抑制心肌,引起毛细血管渗漏而导致休克。国内于1990年秋至1991年春长江三角洲某些地区发现猩红热样疾病爆发流行,为近数十年来所罕见。起病
6、急骤,有畏寒、发热、头痛、咽痛(40%)、咽部充血、呕吐(60%)、腹泻(30%)。发热第二天出现猩红热样皮疹,恢复期脱屑、脱皮。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近半数有不同程度低血压,甚至出现。少数有多器官功能损害。从多数患者咽拭培养中分离得毒力较强的缓症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个别病例血中亦检出相同致病菌,但未分离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从恢复期患者血清中检出相应抗体。将分离得的菌株注入兔或豚鼠皮下可引起局部肿胀及化脓性损害,伴体温升高。经及时抗菌(用青霉素、或克林霉素等)以及抗体休克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康复。 病理暂无该项数据。 临床表现(一)早期机体应激产生大量儿茶酚胺,除少数
7、高排低阻型休克(暖休克)病例外,患者大多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神志尚清,但烦躁、焦虑,面色和皮肤苍白、口唇和甲床轻度发绀、肢端湿冷。可有恶心、呕吐、心率增快、呼吸深而快,血压尚正常或偏低,脉压小。眼底和甲皱微循环检查可见动脉痉挛。尿量减少。(二)休克中期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收缩压下降至80mmHg以下,脉压小,呼吸表浅且快,心率快心音低钝,脉搏细速,按压稍重即消失,皮肤湿冷可见花斑,烦躁不安或嗜睡或意识不清,尿量更少或无尿,表浅静脉萎陷,抽取的血液极易凝固。(三)休克晚期可出现DIC和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表现为:顽固性低血压、广泛出血(皮肤黏膜、内脏)、少尿或无尿、呼吸增快、发绀、心率加速、心音低
8、钝或有奔马律、,亦有心率不快或呈相对缓脉,出现面色灰暗,中心静脉压和(或)肺动脉楔压升高,心电图可示心肌损害、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等改变。(ARDS)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发绀,吸氧亦不能使之缓解,无节律不整;肺底可闻湿啰音,呼吸音减低,X线摄片示散在小片状浸润影,逐渐扩展、融合;血气分析PaO260mmHg,重者50mmHg,脑功能障碍可引起、一过性抽搐、肢体瘫痪及瞳孔、呼吸改变等。肝功能衰竭引起、等。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腹中胀气、出血等。休克为一种严重、动态的病理过程,其临床表现随病理过程进展而有不同。但上述分期基本包括绝大多数病人的临床过程。近年来报告的中毒休克综合征是性休
9、克的特殊类型,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以高热、休克、多脏器功能损害(重者可出现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恢复期可出现皮肤脱屑。诊断必须具备及综合征这两个条件。(一)感染依据大多数可找到感染病灶。、暴发性流脑、型菌痢及重症肝病并发原发性腹膜炎等均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个别病人不易找到明确的感染部位,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相鉴别。(二)休克的诊断临床上出现血压下降,脉压小,心率加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或花斑,唇指发绀,尿量减少,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时可以诊断为休克综合征。休克晚期可见皮肤瘀斑、出血不止、甚至抽搐等症。对易于诱发休克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下列
10、征象的出现预示休克发生的可能:1体温骤升或骤降 突然高热寒战,体温40.5者;唇指发绀者;或大汗淋漓,体温不升36者。2神志的改变 非神经系统感染而出现神志改变,经过初期的躁动不安后转为抑郁而淡漠、迟钝或嗜睡,大小便失禁。3皮肤与甲皱微循环的改变 皮肤苍白、湿冷发绀或出现花斑,肢端与躯干皮肤温差增大。可见甲皱毛细血管数减少,往往痉挛、缩短、呈现断线状,血流迟缓失去均匀性。眼底可见小动脉痉挛,提示外周血管收缩,微循环灌流不足。呼吸加快伴低氧血症,和(或)出现代谢性,而胸部X线摄片无异常发现。4血压变化 低于80/50mmHg,心率明显增快(与体温升高不平行)或出现。休克早期可能血压正常,仅脉压减
11、小,也有血压下降等症状出现在及中毒性脑病之后。对严重感染的老年或儿童要密切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不能仅凭血压是否下降来诊断。某些时候感染性休克的早期症状是尿量减少。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和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清乳酸值增高、不明原因的肝肾功能损害等。休克晚期除临床有瘀斑出血倾向外,3P实验等检查有助于DIC的诊断。治疗休克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包括积极控制感染和抗休克治疗两方面。(一)病因治疗应积极迅速控制感染。在病原菌未明前,可根据临床表现、原发病灶等推断最可能的致病菌进行治疗,致病菌确定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抗生素使用原则是:选用强有力、抗菌谱广、对病原微生物敏感的抗生素,剂量
12、要足,首次可用加倍量,联合用药(一般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静脉给药。为减轻中毒症状,在有效抗菌治疗下,可短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肾功能受损者慎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在使用强有力抗菌的同时,应及时处理化脓病灶。近来国外提出革兰阴性菌感染性休克,在使用抗生素后,血液和组织中的敏感菌被杀死,释放出大量的内毒素循环于血流,加剧了患者的临床表现,从而提出了选择用药时机的重要性。(二)抗休克治疗1补充血容量 感染性休克时由于缺氧及毒素的影响,致使病人血管床容量加大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容量不足(据估计休克时毛细血管的总容积较正常大24倍),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是感染性休克的突出矛盾,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染性 休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