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1)(定义与性质)导学案(共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菱形》(1)(定义与性质)导学案(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菱形》(1)(定义与性质)导学案(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初中数学导学案18.2.2菱形(1)(定义与性质)导学案 唐县镇中心学校:李海霞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5页18.2.2菱形的第一课时.本节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性质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通过证明菱形的基本性质,从而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二、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轴对称图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图形有了较为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经历菱形概念的抽象分
2、类、性质探讨、归纳总结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菱形的定义和特殊性质并能进行证明。2、参与实践活动,了解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利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菱形的面积公式,会用菱形的面积公式求菱形的面积。(2)数学思考:在参与观察、试验猜想、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中探索得到菱形的特殊性质,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3)问题解决: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会进行适度的评价和反思。(4)情感态度: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
3、务于生活,认识菱形的美,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菱形性质的探求.难点:菱形性质的探求和应用.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长方形纸片、剪刀、三角板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剪刀 六、教学过程活动1:定标自学: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我们通常通过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预习课本完成以下题目(1)什么样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在平行四边形中,如果内角大小保持不变仅改变边的长度,能否得到一个菱形形?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3)观察课本中的图片,想想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菱形?(4)思考: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
4、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的性质,由于它的一组邻边相等,它是否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呢?结合下图尝试一下归纳和证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学情预设】回答问题1时可能会较乱,教师启发学生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活动2:交流展示:解决活动1中的问题。运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将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的过程,让学生的观察.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保持角的度数不变,改变边的长度能否得到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小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看到的菱形吗?学生回答,并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菱形学生展示活动1的第4小题,并在活动3
5、中师生互动交流。活动3、师生合作,教师点拨:1、探究菱形的性质师生互动:将一个矩形的纸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就得到一个菱形.观察得到的菱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你能看出图中哪些线段或角相等?【学情预设】学生容易发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而且有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根据图形的轴对称性让学生口头表述出探究的结果.在此过程中要深入学生,了解、观察学生的探究方法,接受学生的质疑,并及时的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学生动手操作时,是否能恰当的质疑,探究的方向是否正确、合理,能否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合理的研究,并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菱形 定义 性质 导学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