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练习大集合(一)(共10页).docx
《2017年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练习大集合(一)(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练习大集合(一)(共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鉴赏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2、。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诗人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迁至蒲州(今),遂为河东人。公元721年(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一,累官至给事中。安史乱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齐名,并称“”。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兼通音乐,工书画。存
3、诗约四百首,有。(1) 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参考答案】(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答: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
4、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3、“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4、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答: 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5、 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 :宁静、淡泊的心情。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4.诗歌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答案:4.本
5、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5.“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完成第8、第9两题(10分)竹(梁刘孝先)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注】篁:竹子。湘妃: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上宫:宫殿名8.
6、刘孝先的竹是怎样利用“竹”这一形象来表情达意的?(5分)9王维的竹里馆又是怎样利用“竹”这一形象来表情达意的?(5分)8在张诗中,作者托物言志,将竹拟人化,借竹表达持守清高气节、不慕权贵的心志,表现寻觅同道知音的意愿。(答及手法“托物言志”或“拟人化”或“借物言情”意1分。效果方面能答出作者“清高气节、不慕权贵”意即得3分,答出作者“寻觅知音”意得1分。意思对即可)9. 在王诗中,竹形成一种幽深宁静的环境氛围,烘托了主人公特立独行、清高脱俗、醉心自然的形象。(答及手法“烘托”意1分,答及环境特征1分,能较准确具体地答出主人公形象特征3分。若“主人公形象”不具体,扣2分。意思对即可。)2、苏东坡
7、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夜深人静的时侯,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长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此诗句描写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但不是为写音乐的美妙,更不为赞美吹笛者的演技的高超,这与李贺诗李凭箜篌引
8、 以及白居易琵琶行不同。它是为下文诗人静听笛声,听到“折柳”勾起许多游子的思乡之情伏笔铺垫。第二句,采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笛声的悠扬、美妙动听。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听到“折柳”曲后的思乡之情。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分)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请圈出句中物象)(分)3.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分)5.关于本诗的“关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玉笛 B.春风C.折柳D.此夜6.对这首诗
9、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7.一个字写出吹笛人吹笛似乎是不经意地吹,却让诗人静听遐思。(1分)8.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分)9.“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二、艺术手法赏析练习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
10、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三、内容艺术赏析练习 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参考答案】1.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方法:抓物象:折柳曲+诗眼“故园情”)2.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3.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4.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乡思名曲,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 5C,6C 7.暗8.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
11、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1分);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1分)游子思乡之苦。9.“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二、答: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三、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逢入京使 【唐】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文:
12、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使者)相遇但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新教材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课外 古诗 练习 集合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