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共6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共6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共62页).doc(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教学重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家乡。教学难点: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学生讨论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2、教师介绍歌曲。简要介绍:歌曲主要描写了达斡尔族姑娘傲蕾一兰不畏强暴,誓死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动人故事,热情歌颂了她的民族主义精神。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歌曲为两段体,C大调,四二拍。3、播放范唱录音,学生聆听。4.学生朗读歌词部分。5、让学生跟着录音伴奏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
2、专心-专注-专业教师强调: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符号的运用位置。6、教师简单教唱,唱熟第一段曲谱。7、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竖笛吹奏两个声部。8、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注意: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9、播放伴奏带,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旋律。10、播放伴奏带,学生完整地演唱歌词。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驯鹿、冬猎。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乐曲所描绘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教学重点:感受北方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教学难点:了解月琴、柳琴的音色、演奏特点和表现手法。
3、教学过程:1、观看书本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2、欣赏驯鹿。教师介绍作品的出处、作者:驯鹿是描写我国东北边疆的鄂温克族人驯鹿的情景。月琴奏出极富民族特色、优美欢乐的主题,巧妙地运用装饰音和推拉滑音,使旋律显得温柔可爱,表现了鄂温克人驯鹿时的喜悦心情和鹿群的驯良、柔顺。(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观看月琴图片,向学生介绍月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3)再次播放录音,并播放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4)请学生拍手或拍腿,用 0 的节奏为A段音乐伴奏。3、欣赏冬猎教师介绍作品的出处、作者:冬猎也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了
4、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1)播放录音,让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观看柳琴图片,向学生介绍柳琴的音色、演奏方式以及表现手法。(3)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情绪。(4)学生谈谈书上两首音乐主题分别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情绪演奏的,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乐曲速度情绪表现情景乐器演奏驯鹿欢快喜悦驯鹿月琴冬猎中速优美狩猎柳琴4、 将这两首作品连起来欣赏,请学生谈谈这两首作品有何异同,并比较月琴与柳琴的演奏方式有何不同。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歌曲长城放鸽。教学目标:1、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
5、音演唱歌曲。2、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歌曲教学。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教学过程:一、简介歌曲长城放鸽是一首现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曲,属于100首爱国主义歌曲之一。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改编为合唱曲谱后,被广泛选取为合唱比赛的演唱曲目。本课歌曲开始第一乐句运用了合唱的形式,来模仿鸽子发出的声音。歌曲抒情而豪迈,节奏中有很多弱起小节,歌曲表现了祖国经济国力的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二、教学歌曲(一)常规练习:1、以聆听前奏导入。学生聆听歌曲前奏。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学生聆听歌曲录音范唱。3、教师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4、学生讨
6、论并回答问题。(二)歌曲教学1、出示曲谱。2、听琴试唱歌谱。3、有感情的读歌词。4、学唱歌曲。5、完整演唱。6、用竖笛吹奏。7、师生小结。三、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目标: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目标:1、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唱歌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用多种艺术形式体验冬天在雪地里锻炼的欢乐情景。2、在听赏与跟唱歌曲踏雪寻梅时,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冬天的情景,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重点:学会快乐演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教学难点:感受与理解音乐,大胆地进行演唱与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音乐诗歌雪花的快乐。雪花蕴含着我们的热情与渴望,浓缩着人类艺术的精华
7、。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诗人 徐志摩的音乐诗歌雪花的快乐吧!2、板书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它像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师板书)二、学唱歌曲1、听赏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想一想冬爷爷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歌曲的情绪怎样?2、朗诵歌词你们喜欢冬爷爷送的礼物吗?冬爷爷为什么要送礼物给你们呢?他有什么愿望?请大家一起朗诵歌词吧。3、师热情范唱4、掌握节奏你们发现旋律中,那种节奏用得最多?(学生讨论)2/4 X - X X X X X X_ -师生拍手练习节奏节奏模仿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模仿了马车上的铃铛声,表现力小朋友收到冬爷爷的礼物后,高兴的心情
8、。5、学生听唱歌曲两遍,自己试着学唱歌曲第一段让我们音乐声中感受一下收到礼物后的快乐心情吧!6、师生分析旋律的特点第一段旋律共有两乐句,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同头异尾。大家发现第二段旋律的音区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旋律有这样变化?要表现什么?请同学们再唱一遍,然后回答。音区变高,表现了小朋友勇敢、坚定、不畏严寒的意志,旋律的舒展表现了小朋友洁白无瑕的情怀。太棒了,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念和纯洁的情怀去迎接小雪花吧!7、学生随琴齐唱歌曲。8、学生以多种方式表演唱歌曲师生接唱小组唱 男女比赛 领唱 学生个人上台展示并演唱。教师激情鼓励,并评价,让学生之间评价。同学们不但收到了冬爷爷的礼物,还记住了冬爷爷的叮
9、嘱。老师也被你们的歌声给打动了,让我也和你们一起去迎接小雪花吧。9、师生一起走进儿歌,再次感受歌曲的快乐。纷纷扬扬小雪花姿态万千好潇洒。不辞辛苦为大家,勇敢锻炼意志发。三、总结全课。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3、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国有56个民族,他们中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
10、其音乐、舞蹈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应学习、了解它并热爱它。今天我们学习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歌中唱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也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二、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2、集体有感情朗读歌词。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4、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5、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三、学习歌曲旋律1、教师简单教唱歌曲旋律。2、学生自己练习。3、跟伴奏带练习歌
11、曲旋律。4、竖笛吹奏歌曲旋律。四、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1、根据图片,随教师学会一两个锅庄舞的动作。2、随录音做动作。3、男女同学各站一排,随歌声起舞,男女同学动作可以不同。五、教师小结我们感受到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了解羌族,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羌族和锅庄舞的有关资料并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教学目标: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3、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教学重点: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教学难点:乐器演
12、奏瑶族舞曲主题。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瑶族在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与外人交往时,都用汉语。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让我们来看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图片)。二、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1、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今天我们欣赏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我们学唱
13、主题A。教师教唱,学生随教师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X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轻柔舞曲,学生自己划三拍子的手势。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
14、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5、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可轻声哼唱旋律。三、声势练习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 跺脚、 捻指、 拍手、 摇手。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敲击铅笔盒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4、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四、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
15、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歌曲木鼓歌。教学目标:1、了解认识木鼓,能准确演唱歌曲。2、在四分休止符处能为歌曲加一定的节奏伴奏。3、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了解木鼓,准确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旋律音准,多种节奏型准确。教具准备:木鼓图片、钢琴、木鼓舞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木鼓舞的录象。人民在做什么?人民聚在一起边敲鼓边跳舞,这是云南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佤族人民能歌善舞。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人民祖辈相传的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被视为本民族繁衍之源头。木鼓一般有三个用途:一是用来祭祀,祈祷木鼓保佑山寨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二是用
16、来报警,山寨放手火灾或外来侵略事件,敲响木鼓报警,召集寨人应急;三是用于歌舞娱乐。在云南的西盟、沧源等佤族聚居的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或几个建在寨中高地上的竹制木鼓房。房中放一对木鼓,左边是母木鼓,右边是公木鼓,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的日子当作盛大的节日,称为“拉木鼓”,(展示木鼓图片),人们不仅跳木鼓舞,而且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闹。我们今天要学的“木鼓歌”就是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面。教师播放歌曲(出示课题)录音。二、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2、练习节奏:XXXX/ X 0 / X 0 /XXXX/XXX /XXXX/X 0/3、学习歌曲第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
17、曲中的休止符用听唱法慢速练习。学习第9-12小节的旋律。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反复练习第9-18小节。学习第19-21小节,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第23-28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6-2,2-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播放第二段歌曲。学生听录音,加深印象。分组练习展示。4、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师:请大家尝试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设计伴奏的方式。5、小组汇报展示。三、拓展知识资料观看一段木鼓舞让学生更加进一步感受佤族人的粗犷、豪放之情。激发学生用更加兴奋激动的心情表现歌曲。四、 课堂总结: 这节音乐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18、歌曲阿喽喽。教学目标: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教学重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教学难点: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大家看阿喽喽的歌词,“流水上山坡”!流水为什么会上山坡呢?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电,就能引水上山了。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二、学唱歌曲阿喽喽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中“我”字的含义,指整个
19、彝乡的人民。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4、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5、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控制好声音,防止大声喊唱。(教师提示速度和强弱)三、学唱歌谱1、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2、要求学生边唱谱边划拍。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应划三拍子。3、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学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四、课堂总结。 第三单元 唱大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歌看大戏。教学目标: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教学重点:会唱歌曲看
20、大戏。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教学过程:1、 导入: 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2、学习歌曲看大戏(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2)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戏曲的音乐?(3)学生自己读歌词,体会歌曲情绪。(4)跟范唱带哼唱歌词: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5)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例1: 例2:(6)完整演唱歌曲。3、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后欣赏舞蹈姥姥门前看大戏。4、总结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豫剧花木兰。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2、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
21、乐特点。 3、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教学重点:欣赏豫剧花木兰。教学难点: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教学过程:1、教师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戏剧?今天向大家介绍其他的学习内容?3、教师介绍剧种:豫剧(1)发展历史: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传于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2)艺术特点: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3)音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人教版五 年级 下册 音乐 教案 6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