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无奈读书报告(共5页).doc
《交流的无奈读书报告(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流的无奈读书报告(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Speaking into the air:向着天空说话 读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 在交流的无奈这本书里,彼得斯告诉我们说,交流的观念是我们难以摆脱的困境,确实,正是由于一直改变不了化被动为主动的观念,因而打开一个新的人脉圈于个人而言,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事情。读书可以看做是读者与作者的交流,在译作里,交流多了一个参与者,那就是译者。在译者的帮助下,我们得以近距离地接触与我们语言不通的作者。在本书中,译者发挥的作用不仅仅于此,不仅仅是翻译了文章,更是对如何与作者进行交流提供了建议。本书的译者建议先读“译者后记”然后是译者前言,接着是作者绪论,正文,最后才是作者结语。按
2、照这个顺序读起来,整本书变得通畅许多。跟着译者的建议,尝试着与习惯不同的读书顺序,慢慢地梳理了一些作者的观点。 一、交流的问题从何而来? 彼得斯的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他独特的视角和广博的视野。与一般的所谓建构理论的著作不同,他并未试图建构一般性的理论,而是追溯西方文化中重要的传统,厘清其中关于传播和交流的观念。同时按照人类媒介发展的历史,结合社会思潮的流变,把“交流”当作人类的一种终极处境进行探索。这本书的中文名虽然叫作传播思想史,其实本书的内容更确切的应当是“交流”思想史,因为中文里“传播”的意思是大规模的散播,对应的涵义似乎与“dissemination”更为接近,而“交流”和“共享”的
3、内涵成分则较弱。而作者论证的作为人类终极处境的“交流”,其实和现代的主流传播观念有一定距离。为说明作者的思路,我们可以先大致看一下作者论证的过程以及方法。 在序论中,作者首先将自己的论题进行了说明,即为什么交流的问题如此重要。“弄清交流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显的答案,以便解决我与他,私密与公共,内心思想与外在词语的分裂所引起的痛苦。” 要探索交流的问题必然会与人类交流失败的处境直面相遇,作者的方法是从交流的历史真实性出发,在哲学,宗教,文学,神秘主义以及媒介技术中寻找有关交流观念的源流和沿革。 交流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从心理和生理上说,这是因为人类的感知和感情都是每个人独特的
4、东西,人类的神经末梢是以自己的大脑为终端,而不能与另一个人的头脑直接相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的隔绝,是人类最根本的特征之一。“这样的思想之间的隔裂,是自然界中最绝对的隔裂” 于是人类的历史就充斥着交流失败的例子,交流失败的悲剧,喜剧和荒诞剧比比皆是。20世纪的传播学的诞生,是在大众媒介出现之后,理论家们对大众媒介的社会控制的相关思考中产生的,关注的更多地是大规模的社会传播。而人类关于交流的思考,其实古已有之,只不过那时的媒介不同,而人们思考和关注的问题略有不同而已。 二、交流主题的二重变奏:“对话”与“撒播” 作者关于“交流”这一概念的论述,只涉及了“对话”和“撒播”。至于现代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各
5、种交流形式的融合,他并未论及,这也许是出于立论的需要,这里暂且不提。在第一章中,作者首先比较了苏格拉底和耶稣这两位西方传统源头的重要人物。作者把柏拉图的斐德罗篇当作人们对交流观念进行反思的起点。 作者认为,斐德罗篇不仅论述了技术怎样影响交流,还分析了心灵与欲望的沟壑。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认为,交流的规范形式的条件包括心灵和欲望的匹配,以及一种“互惠”的爱欲,即哲人的相爱。在苏格拉底看来,“哲学就是爱“爱智之爱”;这人之爱,爱智之爱,只能够和自己相爱的另一个人一道去追求。” 只有两个人才能产生哲人之爱,爱智之爱。在这里,作者强调苏格拉底开启了关于交流观念的一个悠久传统:和另一个人互惠的接触,是回
6、归灵魂,徜徉故乡的必由之路。这个观念成为后世衡量理想交流的尺度。 随即苏格拉底又提出了对书写的批评,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正是纸质媒介大规模出现的时代,口语时代的哲人苏格拉底对文字奇怪的繁殖功能始终抱有怀疑。他认为不分对象的书写没有人性,缺乏内在的灵魂。“文字不知接受者的心灵为何物。” 因为真正的交流必须是亲切、自由、鲜活、互动的,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要在有形体的人之间进行。这里,作者认为苏格拉底已经预言到未来媒介批评的基本规范。苏格拉底所推崇的交流方式,是口头传授,是可以在论辩中捍卫,可以在学生心上扎根的更有生命力的“书写”。 作者接着又论述了与此截然相反的一种西方传统,即耶稣的对观福音书中
7、的散播。对观福音书中把广泛的散播看作公平的交流形式,它把意义的收获交给接受者的意志和能力。并认为强求互惠性是有问题的。一个公正的社会既依靠针锋相对,又依靠引而不发。“如果每一个问题都非回答不可,每一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都附带了一个要求回答的问题,那后果是多么无聊,多么霸道啊。” 因此作者认为如果没有因人而异的互动(对话),生活中就缺少爱;得不到一般的互动(撒播),生活中就缺少正义。“福音书里的寓言要我们去拥抱脆弱的人,而不是逃离脆弱的人。柏拉图的爱欲受到的是美的吸引;福音书里的爱受到的却是需求的吸引。”三、中世纪以来的交流梦想 这一部分作者分三个时期探讨了中世纪以来关于交流观念的视野:早期基督
8、教,英国经验主义及19世纪各种招魂术。 基督教中提出的“天使般的交流”确立了心灵对接是关于交流的“规范”视野。圣奥古斯丁认为:心灵重于文字。不要过分依赖符号,不要把手段和目的混为一谈。陷入技术困境就是当文字的奴役,而不是求精神的自由。用肉体和灵魂来解释符号和意义。作者还提出:巴别塔和天使是西方传统中伟大的原形,一个是交流失败的原形,一个是交流完美的原形。 而在对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洛克的论述中,作者认为,洛克将政治和语义互相纠结。而这都捍卫个人的私有财产权,无论个人意识的财产(观念)还是实在的财产(生命,自由和不动产)。洛克对语言的描述,就是他对财产的描述颠倒过来:世界经验的私有者团结起来,
9、求得对世界的共同理解。交流就是把个人的东西变成共同的东西。洛克使用的交流观念是以下三者的结合,圣奥古斯丁内在和外在的符号学,个人自由的政治纲领,清晰传送过程的科学想象。最后作者评述说:洛克强调语言的个人意义的正面影响是强调了个人的尊严。潜在的负面影响则是:个人成为决定意义的上帝,而公共意义被模糊甚至妖魔化,这管束了交流,又造成混乱。作者又接着评点了19世纪的招魂术,从催眠术到心灵研究,这个时代交流观念的主导话语是浪漫主义。19世纪孤独的痛苦和众生一致的渴求引出了宇宙和心理世界混为一谈的思想。作者认为,催眠师先驱梅斯梅尔的催眠术所描绘的与他人的一致,不仅可能是心灵和谐的景象,也可能是失去自我,屈
10、从他人意志的噩梦。自我既因自主而封闭,又因开放而危险。浪漫的精神交流可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浪漫的幸福,又是心灵伤害的恐怖。同时作者还提到了所谓的催眠术这一传统对19世纪欧洲和美国文学的影响。 三、近代哲学的交流观:黑格尔,马克思和克尔凯郭尔 这一章作者重点分析了这三位哲学家关于交流的思想。对黑格尔而言,交流与其说是个体间的接触,不如说是建立一套富有活力的社会关系,以便于建立共同的世界交流不是思想运输,而是组织生活状况的危险,有时甚至是悲惨的努力,交流的目的是所有的人都互相承认。 而马克思对货币的分析,则说明了他对交流观念的一些思考。和苏格拉底一样,马克思对具有撒播能力的媒介持批评态度,作者认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流 无奈 读书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