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页).doc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2)会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归纳“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基因的物质基础。(2)参与讨论、探究、分享,形成合作、交流的能力。(3)认识科学的本质,认同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完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之后,对遗传规律、遗传图解等知识已经比较熟悉,而学习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
2、用之后,对于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也已经了解,通过“类比推理”方法的介绍,只要稍加点拨即可得出两种存在平行关系,因此此块内容不存在太大难点。而对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学生存在的难点是白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或Y上?抑或是两者都有?此内容正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遗传图解自己探究,既可以突破难点,又可加深印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辅为主,顺利地完成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学习。三、教学策略本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假说演绎法”为主线,根据“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几个环节,分别解决“萨顿的假说”、“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孟德尔遗传规
3、律的现代解释”等几个主要问题。其中涉及到与旧知识的联系较多,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用任务驱动、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列表比较、探究、分组合作等方法展开学习,辅以一定的讲解和课件展示,适时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过度和理解。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已有知识的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导入问题:在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假说演绎法”,同学们能说明其中的科学程序吗?思考,回答:“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等程序。复习导入新课,引出本节课的主线。问题探讨类比
4、推理一、萨顿的假说思考与讨论师:善于发现问题是科学发现很重要的基础。比如本文开篇的“问题探讨”提示的,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你能联想到什么?师:这种“联想”其实是科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类比推理”。举例:由“我们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珠,我们都讲中国话”等,能推测出“我们都是中国人”。问题:1类比推理有科学的必然性么?2推理的正确性取决于什么?师:1903年,美国的遗传学家萨顿在研究蝗虫生殖细胞形成过程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他所用的方法即“类比推理”法。同学们能不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参考课本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呈现萨顿假说的依据?师:如果你也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请
5、在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答案各式各样,如“遗传因子就是染色体”、“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等。阅读课本“类比推理”的概念及例子,思考回答:1没有。2取决于两者共同属性的多少。阅读课本,分析孟德尔的假说中基因(遗传因子)的动态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尝试列出表格(从“在体细胞中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的来源”、“配子中的数目”、“形成配子时的组合方式”等方面分别比较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填图,尝试解释。以“问题探讨”引入萨顿的假说。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垫定基础。通过自行设计表格、整理等过程,尝试运用“类比推理”法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 染色体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