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共4页).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共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共4页).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评析】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这首诗的作者是 刘禹锡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首联抒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典故)一是“闻笛赋”,一是“烂柯人”通过对受害战友的
2、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承颔联比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偶)。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 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练习】(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答: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
3、前有千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一派生机景象。(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答案:“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后人将之引申为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这一自然规律,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慨之情。(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
4、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7)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5、 身。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二、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评析】本篇是一首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前两句记叙。后两句是议论,也是一种假设,如果没有东风相助,那么周瑜就不会战败曹操,“二乔”就会成为曹操的战利品,深锁铜雀楼。换言之,就是说因为老天作美,为周瑜提供了风向之便(机遇)。表
6、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要有机遇。【练习】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答案: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小:折戟;大:赤壁之战;国家的命运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3、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答案: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别出心裁地以“二乔”象征国家命运,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7、。4、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D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错),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三、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评析】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8、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练习】1.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请结合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的分析,来体会他的爱国情感。答案: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沉浮紧系着祖国的安危,体现出深厚的爱国之情。2.诗中颔联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答案: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风飘絮”比喻国家支离破碎、无可挽回,把“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漂泊无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与遭遇,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
9、密相连,表现出深厚的爱国之情。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答案:自古以来谁能不死呢,我要为拯救国家而死,让自己的一片忠心永留史册。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六、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评析】诗的前四句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 后几句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浑然天成,不工而工,达到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古诗词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