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教学案(共5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教学案(共5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教学案(共54页).doc(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1)班级姓名学号复习内容:空气的成分,污染和防治考纲要求: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各自的体积分数。2、知道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意义。3、理解探究空气组成的原理。教学过程: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 2、研究空气成分的的相关科学家瑞典,英国,法国。3、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二、例题分析及规律总结例1、把1升空气按顺序通过灼热的铜网、石灰水、无水CuSO4,最后出来的气体主要是_(化学式),体积约为_升。例2、实验桌上放置了一个带胶塞的,体积为1升的烧瓶。(1)一个同学说瓶内没有东西;(2)另一个同学说瓶内盛的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3)第三个
2、同学说把它放在天平上称出来的质量正好是一升空气的质量;(4)第四位同学说烧瓶内盛的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你认为正确的是叙述是( )A、2和3 B、只有1 C、3和4 D、只有4例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集气瓶用导管连接。玻璃管A的下端紧系一只气球。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_。例4、用下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并将塞子塞紧。回答下列问题:(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待红磷燃烧结束并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可以看到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并
3、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其原因是。此实验中,瓶中水面往往上升不到空气体积的1/5,试分析可能的原因。(3)上述实验和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将汞与空气封闭在一起,加热,生成氧化汞)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填“酸”、“碱”、“盐”、“单质”或“氧化物”)。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4)使用上述装置,用木炭代替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可行?(填“是”或“否”)。若可行,说明理由,若不可行,应怎样改进?答:例5、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
4、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条件?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空气中的含量(%)呼出气体中的含理(%)氧气2115.7二氧化碳0033.6水0.036.2例6、通常状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 表所示(含量指各组分的体积分数):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设计实验:验证其中的一
5、种气体成分在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的不同,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可以任选,实验室备有刚收集好的呼出气体250mL两瓶)取其中一瓶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一瓶空气,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例7、据报道,从2005年1月1日起,贵州省各地环保部门将对实验室类污染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由于学校化学实验室类污染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由于学校化学实验室要排放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所以也被列为环境监管范围。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甲实验 室中进行了氧气分别与碳、硫、铁反应的实验后,为了解
6、该实验产生的气体对空气成分造成的影响,接着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在没有受污染的乙实验室中进行,取出适量的甲实验室中空气样品的方法是。(2)将取得的空气样品按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装置A的作用是,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B中的现象是;装置C的作用是。(3)若通入空气样品100mL,实验结束后,量简中液体的体积为99mL(导管内液体忽略不汁),说明装置中吸收了1mL气体。若这些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因产生,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4)请写出你在做化学实验时,减少实验对环境污染的一种做法
7、。规律总结: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这一考点,开放性试题较多。一般围绕着三点展开:(1)沿袭化学家探究空气组成的原理、方法,设计实验,测定空气组成中氧气的含量,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原理、方法。(2)科学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空气成分含量不同。三、巩固练习:1、2002是飞机事故多发之年北航客机在韩国釜山撞山燃烧爆炸 乌克兰飞机空中表演失去控制坠地燃烧爆炸 俄罗斯军用飞机在车臣被恐怖分子导弹击中爆炸华航客机在万米高空因金属疲劳而解体。分析上述事故,只因物理变化而失事的是( )A、B、C、D、 2、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山体滑坡B、冰川融化C、发生沙尘暴天气D、酸雨形成3、下列
8、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用来裁玻璃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乙醇被用作内燃机中的燃料D、铝用于制造电线4、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我国南方某地区所降酸雨主要是由居民和工厂燃烧含硫的煤以及某些化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有许多植物如广玉兰、枫树、夹竹桃等,在它们能忍受的浓度下,可以吸收这种有害气体。(1)你认为该有害气体是(填名称)。(2)请写出测定该地区雨水的pH的实验操作。(3)为减少酸雨对该地区环境的危害,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2)班级姓名学号复习内容: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考纲要
9、求:1、了解燃烧的涵义及燃烧条件2、知道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定义.教学过程: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1、燃烧和缓慢氧化2、燃烧的条件(1)(2)3、灭火的原理:4、易燃易爆物知识及标志二、例题分析及规律总结例1、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现象的相同点是( )A、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B、都会发光 C、都是剧烈反应 D、都是氧化反应例2、下列变化中,不存在缓慢氧化过程的是( )A、运动员正在进行百米冲刺跑B、蔬菜场上的青菜都发出腐臭味了C、暴露在空气中的白磷自燃起来了D、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了例3、下列气体和空气混合后点燃,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CO2 B、H2 C、CO D、CH4
10、例4、关于着火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是由于水和易燃物质接触后,吸收大量的热,从而把易燃物着火点升高了B、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两者缺一不可C、在夏天,可燃物易着火是由于可燃物在夏天的着火点降低了D、浸在沸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例5、荒野坟场上,有时出现的“鬼火”,实际上是人骨骼中的磷生成磷化氢后与空气中的氧气所发生的( )A、自燃B、燃烧C、爆炸D、缓慢氧化例6、通过化学学习,我们懂得了一些消防安全知识。请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个灭火事例,并说明其中的来火原理。(灭火原理不要重复)灭火事例灭火原理例7、小明用如图(见
11、书)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勺,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物条件是、;(2)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3)实验完毕,小明将燃烧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规律总结:(课后完成)三、巩固练习1、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C、拨打急救电话120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2、既包含有缓慢氧化又包含有剧烈氧化的变化是( )A、食物腐败B、稻草自燃C、铁生锈D
12、、汽油遇火燃烧3、下图表示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4、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高压水喷射5、如图所示,表示可燃物易着火的点是( )A、a B、b C、c D、d四、家庭作业1、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这是为了( )A、增加空气O2的体积分数B、使煤燃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C、增加煤和O2的接触面积D、延缓煤的燃烧时间,节约能源2、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
13、B、夜晚发现液化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C、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盖锅盖灭火3、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 A B C D4、2004年,美国科学家通过“勇气”号太空车探测出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tang)(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已知硫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化羰可用作灭火剂B、相同条件下硫化羰的密度比空气大C、硫化羰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是CO2和SO2D、硫化羰是酸性氧化物5、有五种变化:铁生锈 把灼热铁丝伸入氧气瓶 中农家肥料腐熟 给浸渍了液氧的木屑、木炭粉密封点火;动物的呼吸作用。其中属于爆炸
14、的是;属于一般燃烧的是;属于缓慢氧化的是,它的共同点是6、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反应中起作用。某学生误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制氧气,发生了爆炸事故;其原因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加热制氧气,发生了爆炸事故;其原因是。由此可以得以结论,应严禁在氯酸钾中混入固体。7、如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8、如图所示,将5根火柴头朝下放在塞有橡皮塞的试管中加热(火柴头上主要含有KClO3、MnO2、硫粉和粘合剂),一段时间后可
15、观察到火柴,试管口的橡皮塞。请写出火柴头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9、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米。根据图中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木船燃烧的条件是;。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3)3月9日 编写:吴兴伟班级姓名学号复习内容:物质的变化、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考纲要求: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会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2、了解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能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3、理解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了解中和反应概念.教学过程: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置换反应有:(1
16、)(2)(3)(4)条件复分解反应有(1)(2)(3)(4)(5)条件二、例题分析例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变色 B、导电 C、燃烧 D、爆炸 E、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F、风化 G、潮解例2、下列各为什么变化:A、木炭放入盛有红棕色NO2的集气瓶中,瓶中红棕色裉去;B、山体滑坡;C、计算机CPU运行;D、分离液态空气;E、燃放烟花;F、铜丝导电;G、车胎爆炸;H、磨制石器;I、烧制陶器;J、西瓜榨成汁;K、铁杵磨成针;L、生米煮成熟饭;M、煤气中毒;N、小麦磨成面粉例3、将Fe、H2SO4、CuCl2、NaOH、Fe2O3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种,所属反应类型有。例4、有X
17、、Y、Z三种金属,将X、Y和Z分别浸入稀硫酸中,Z溶解,X、Y不溶解:将X浸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Y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Z、Y、XB、Y、Z、XC、Z、X、YD、Y、X、Z例5、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题后填空。(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类型(2)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伴随热现象。(3)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工厂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4)向已滴加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变成无色为止反应类型:,此时溶液的pH为。方法序号所用试剂方法序号所用试剂(1)(4)
18、(2)(5)(3)(6)例6、请用六种不同的方法区别氢氧化钙和稀硫酸两瓶无色溶液,只需写出试剂名称。错误观点否定例证(化学方程式)示例: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H42O2 CO22H2O(1)化合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3)分解反应生成物都是单质(4)置换反应的反应物中一定有金属单质(5)复分解反应不可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7、下表中的四个观点都是错误的。请你仿照表中示例各找出一个化学方程式来否定相应的错误观点。例8、(2004广西柳州)初中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和关系可用右图所示,从中可找出许多规律。例如,有些化学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 中考 复习 教学 5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