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知识点(共6页).doc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文言文知识点(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八下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 霜林菊影 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材”通“才”,才能。 5、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 9、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1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11
2、、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 ,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 二、词类活用 1、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2、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8、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
3、词作状语。 10、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11、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2、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1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1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16、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 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19、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4、 20、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给命名。 2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22、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乐”,形容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乐 。 23、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汲泉水,取泉水。茗,名词作动词,煮茶。 24、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25、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妆。蹇,骑驴。 26、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三、古今异义 1、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经纶世务者) 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满腹经纶) 2、走: 古义:跑。(录毕,走送之) 今义:行走。 3、汤: 古义:热水。(媵
5、人持汤沃灌)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4、假: 古义: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趋: 古义:奔,快走。(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今义:趋向,归向。(大势所趋,日趋繁荣) 6、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7、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今义:前往,跟“来”相对。 8、微: 古义: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今义:细小,轻微。 9、披风: 古义:在风中散开。(柔梢披风) 今义:斗篷,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五、几种特殊句式 1、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在否
6、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经常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形成宾语前置的句式。如: 弗之怠 正常语序应为“弗怠之”。 城居者未之知也。 正常语序应为“未知之也”。 (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经常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形成宾语前置的句式。如: 吾谁与归? 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2)状语后置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于途” 是“歌”的状语,“于树” 是“树”的状语。“歌于途”即“于途歌”,行“休于树”即“于树休”。 冷光乍出于匣也。 “于匣”是“出”的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于山石草木之间”是“潇然”的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潇洒者。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
7、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其上”介宾短语作“刻”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多会于此 “于此”介宾短语作“会”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为“多于此会”。 (3)定语后置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是“庙堂”的定语,“远”是江湖的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2、判断句 (1)“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独用“者”或“也”也可表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
8、判断) 3、互文句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悲或喜。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士们的角弓被冻得拉不开,铁衣太冷,难以穿着。 4、省略句 (1)省主语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省略主语“五柳先生”,译为(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应为“(余)以其境过清 。” 斗折蛇行。省略主语“溪泉”,应为“(溪泉)斗折蛇行”。译为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爬行。 属予作文以记之。 省略主语“藤子京”,应为“(藤子京
9、)属予作文以记之。” (2)省宾语 因以为号焉。 应为“因以(之)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3)省介词 坐潭上。 “坐”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坐(于)潭上。”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两个“之”后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寓逆旅 “寓”字后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寓(于)逆旅 。”古典诗词赏析方法指要初中学生对古典诗词赏析方法,在现阶段还处在泛读,背诵阶段。而如何深读,精读,学生可能普遍感到一定难度,笔者就此作出一些探讨 。一调整语序法“诗词”是精练语言沉淀,是叙事,写景,抒情高度浓缩,因此,古典诗词字面形式往往是“跳跃式”。同时,也因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文言文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