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降水专项方案(共13页).doc





《市政道路降水专项方案(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降水专项方案(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1.1.管线施工降水专项方案一、 工程概况1.1气候条件路线所在地区中牟县位于北温带南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侯,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干燥多旱,夏季炎热,多雨易涝,秋季天气多变,旱涝交错,冬季寒冷多风,干燥少雨雪,冬旱频繁。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约 2400 小时,全年 7、8 月日照最多,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 30;1、2 月最少,仅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 10。 年均降水量 640.9mm,多集中于夏季 6、7 月份,12、1 月的降水量相对较少。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 14.4,高温天气集中于 67 月份,极端温度达 4245;低温天气主要集中在 1 月份,最低气温可达在-
2、17.9。全年日平均气温在 0以上达 293312 天。全年风速平均3m/s,最大达18m/s。施工时需做好地表排水,包括截排水沟等设施,防止降雨对施工造成不利影响。1.2.水文条件本工程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主要含水组有第四系全新统砂层和粉土层孔隙潜水,以及运粮河河水下渗形成的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含水组的水位埋深6.57.20米。该含水组以底部粉土、砂层含水层为主,砂层厚度大,层位稳定,富水性强,地下水流向受黄河河水侧向渗流影响,由西北向东南,水力坡度小,径流弱,主要受大气降水,河渠渗入补给,以蒸发和人工开采取水方式排泄。上层滞水仅在靠近河流地段存在,水位埋深在0.20.5m之间,主要受运粮河河水
3、水位影响。本项目路线走经范围内地貌单元属于黄河冲击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汛期时地下水位接近地面。本场地近35年的地下水最高水位可按自然地面下1.0米考虑。1.3.地质条件本项目属黄河冲击平原工程地质区,根据勘察资料,综合项目各工点土层情况将勘探深度内的土层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各层分述如下:第1层素填土(Q4m1):黄色,稍密中密,稍湿,为黄河大堤堤身填土。地基承载力为基本容许值fa090-100kpa。第2层淤泥质分粘土(Q41):浅灰色,软塑,为鱼塘沉积层,有腥味,见少量暗色斑点。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040kpa。第3层粉土(Q4a1):黄褐色,松散稍密,湿
4、,为黄河沉积层,砂质感稍强,见少量暗色斑点。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080-100kpa。第4层粉砂(Q4a1):黄褐色,松散稍密,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上部夹薄层粉土、粉质黏土透镜体。地基承载力为基本容许值fa090-110kpa。第5层淤泥质粉土(Q4a1):黄灰浅灰色,软塑,为黄河沉积层,有腥味,见少量暗色斑点。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80-90kpa。跨区不良地质主要为地基土地震液化,特殊性岩土为软弱土,分述如下:(1)软弱土本项目路线范围存在十余处鱼塘,部分已废弃干涸,鱼塘一般水深在1m以内,其下存在1m左右的淤泥质粉土,天然含水量24%,液限含水量24.9%,标贯击数平
5、均值3.9,综合评定该层为软土。(2)可液化土项目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层时代较新,土质较为松散,地下水位较高,在地面以下20.0m深度范围内存在第四系全新统饱和状态的粉土和砂土,土质松散,标贯击数很低,为可液化土层。经计算综合分析,判定本场运粮河地段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严重液化,其他地段地基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液化。1.4.地理条件本工程位于*,道路范围内的主要村庄包括:*等村庄,另有*。二、 方案提出背景根据图纸设计和我项目部对现场实际水位的调查探测,在本工程鱼塘部位,沟槽开挖深度超过50cm就会有地下水渗出;在非鱼塘地段,开挖超过2m就会有地下水渗出,而本段工程的污水和部分地段的雨水管线深度超
6、过4m。因此,为了将来不影响正常的沟槽开挖和管道安装施工工作,根据规范要求,管道施工时应保证干槽施工,地下水应降至沟槽底面0.51米以下。因此本段施工需采取施工降水措施,将地下水降至沟槽开挖面底部高程以下0.51.0m处再进行沟槽开挖和管道安装工作。三、方案编制的依据1本工程的岩土勘察报告2本工程的施工图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111-98)四、降水方案选择针对地下水的情况,我处根据下表及施工现场实际水位制定了以下几种降水方案(降水方案按地下水位降至沟槽开挖面底部高程以下约0.8m处设计降水方案)表4-1 地下水控制方法与使用条件方法名称土类渗透系数(m/d)降水深度(m)水文地质
7、特征集水明排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砂土7205上层滞水或水量不大的潜水降水真空井点0.120.0单极6合级20喷射井点0.120.05管 井1.0200 5含水丰富的潜水、承压水截 水粉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岩溶土不限不限回 灌填土、粉土、砂土、碎石土不限不限1、明沟、集水井排水1.1、明沟、集水井工艺流程当沟槽开挖不是很深,沟槽涌水量不大时,集水明排法是应用最广泛,亦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明沟、集水井排水多是在沟槽的两侧设置排水明沟,在沟槽两侧每隔20m设置一个集水井,使沟槽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沟槽外。明沟、集水井排水示意图如下:1.2、明沟及集水井
8、设置排水明沟布置在管道基础边0.5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4m。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40.5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1.0m左右,并随沟槽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1.3、槽壁土质复杂情况处理当沟槽开挖的土层由多种土组成,中部夹有透水性能的砂类土,沟槽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可在沟槽边坡上按不同高程分层设置明沟和集水井构成明排水系统,分层阻截和排除上部土层中的地下水,避免上层地下水冲刷沟槽下部边坡造成塌方。1.4、降水时间明沟、集水井排水,视水量多少连续或间断抽水,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为止。1.5、集水排放从沟槽内集水井中抽出的水通过管道排至附近鱼塘或者小雁河中。
9、1.6、明沟和集水井回填管道安装完毕后,明沟和集水井采用碎石回填,其他部位按正常的管沟回填。1.7、排水不良地基处理排水不良造成地基土扰动时,扰动深度在100mm以内,宜填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处理;扰动深度在300mm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宜填卵石或块石,并用砾石填充空隙并找平表面。1.8、人员及主要设备配置表4-2 明沟、集水井降水施工主要设备配置表序 号机械名称型 号单位数量备注1柴油发电机50KW台12电缆橡胶套3*25+2米15004污水泵2.5KW台205水管2.5cm米10006运输车皮卡车辆1表4-3 明沟、集水井降水施工主要人员配置表序号人员配置单位数量备注1现场管理人员个22电工
10、个23操作人员个104司机个12、井点降水2.1、井点降水适用情况当采用明沟、集水井不能满足现场降水要求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当基坑开挖较深,基坑涌水量大),应选择井点降水方法。即用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用不断抽水方式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同时使土体产生固结以方便土方开挖。本工程在沟槽开挖过程中遇到明沟、集水井降水措施不能满足现场降水要求时,降水方案拟采用轻型井点降水。2.2、轻型井点降水布置原则2.2.1、井点布置应根据基槽断面形状与底部宽度、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
11、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2.2.2、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 01. 5m,距离太小,易漏气。井点间距一般为0.81.6m。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井点管的入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有位置决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0.91.2m,井点管的埋置深度应经计算确定。2.3、轻型井点降水工艺原理及特点轻
12、型井点降水工艺原理: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沟槽开挖前,在沟槽四周的土层中成孔,埋入带有过滤装置的井点支管,并在支管四周填砂,通过水平集水总管,将所有井点支管和置于地面的真空抽水机组连通,使地下水被真空抽水机组吸至地面而排除。此种方法具有降水速度快,施工简便,安全可靠,水位方便控制等特点。2.4、轻型井点设计2.4.1、平面布置道路管线工程施工图设计中,以污水管线开挖深度最深,地下水涌水量最大,故以污水管沟槽开挖做为本次轻型井点设计的对象。由污水管道纵断面图可知,污水槽管沟槽最大开挖深度约为4.0m,开挖单元长度按照100m考虑,井点管布置在离污水沟槽开口线1m处的位置上,以防砂井露气,井点管的间距为
13、1.5m,集水总管按抽水水流方向的0.25%0.5%上仰坡度。根据沟槽的深度不同,每台射流泵接总管长度为40m。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结构布置示意图如下:2.4.2、井点管埋设深度的确定井点埋设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含水层所在位置决定,一般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开挖沟槽底深1.2m以上。井点管埋设深度按下式计算:HH1+h+iL+I式中: H井点管的埋设深度(m); H1井点管埋设面至沟槽底边距离; h沟槽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最高点的安全距离(m);一般为0.51.0m,人工开挖取上限,机械开挖取下限; L井点管中心至沟槽中心短边距离(m); i降水曲线坡度,单排环状降水取0.1; I
14、滤水管长度(m),取1.0m。则:H(1+2+0.8+3)+0.5+0.1(1+2+0.8+3+0.66)+1.09.0m。为安全起见,再增加1/2滤管长度0.5m,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0.2m,则井点管埋设深度应为9.7m。2.4.3、沟槽涌水量计算沟槽涌水量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1.366K(2H-S)S/lg(R+r0)-lgr0式中: Q沟槽涌水量; K土壤的渗透系数,本次设计取110-4cm/s,即0.15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约为8.0m; S沟槽水位降深, S=5.0+0.5=5.5m; R降水影响半径,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R=1.95SKH =1.955.50.22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政道路 降水 专项 方案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