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考试复习重点(共7页).doc
《景观生态学考试复习重点(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考试复习重点(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第一章 绪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等级理论 任何系统都属于一定的等级,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等级结构是一个由若干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对于任何等级的生物系统,它们都是由低一等级水平上的组分(亚系统)组成。同时本身又是高一等级水平上的组成成分。2.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物种-面积”关系、均衡理论、聚合种群理论)(1)“物种面积”关系:S = CAz(S:物种丰富度;A:物种存在的空间面积;C:物种
2、的分布密度;z:一个统计指数,理论值为0.263,通常为0.18-0.35)(2)均衡理论:岛屿物种数目的多少,应当由“新物种”向区域中的迁入和“老物种”的消亡或迁出之间的动态变化所决定,它们遵循着一种动态均衡的规律。 当迁入率和灭绝率相等时,岛屿物种数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物种的数目相对稳定。(3)聚合种群理论: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3.复合种群持续生存的必要条件离散的局部繁殖种群。所有的亚种群均有绝灭的风险。即使是最大的亚种群也有绝灭的可能。亚种群有重建的可能。重建率随斑块间距离的增大
3、而锐减,也与物种的迁移能力有关。局域动态的非同步性。4.渗透理论(临界阈现象,渗透阈值0.5928)(1)临界阈现象:某一事件或过程在影响因子或环境条件到达某一阈值而发生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2)渗透阈值0.59285.源汇系统理论(“源”种群与“汇”种群,源斑块与汇斑块)(1)所谓“源”种群是那些在条件较好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较高增长率的局部种群。(2)所谓“汇”种群是指那些在条件较差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负的种群增长率的局部种群。(3)包含源种群的生境视为源斑块,而将汇种群所占据的生境作为汇斑块。物种总是从源斑块向汇斑块迁移。6.尺度的定义和表达(1)定义:指在所
4、研究的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空间尺度),或者指所研究的生态系统动态的时间间隔(即时间尺度)。(2)表达:粒度和幅度第三章 景观结构1.斑块(概念,起源)(1)概念: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2)起源: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进斑块(种植斑块、聚集地斑块)2.残存斑块和干扰斑块之间的相似之处二者都起源于自然或人为干扰。二者都具有较高的物种周转率。种群大小、迁入和灭绝的速度都在干扰发生之初变化较大,随后进入平稳的演替阶段。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两者都将消失。3.大斑块的生态学意义,小斑块的生态学意义(1)大斑块:有
5、利于生境敏感物种的生存;为大型脊椎动物提供核心生境和躲避所;为景观中其它组成部分提供种源;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对物种绝灭过程有缓冲作用。(2)小斑块:作为物种传播的生境以及物种局部灭绝后重新定居的生境和“踏脚石”,从而增加了景观的连接度;为许多边缘种、小型生物类群以及一些稀有种提供生境。4.斑块形状(内缘比概念)(1)斑块形状:圆形和扁长斑块;环状斑块;半岛状(2)内缘比概念:指斑块内部和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较大的圆形或正方形斑块属于等径斑块,内缘比较高,而相同面积的矩形斑块内缘比则较低,甚至有等于零的情况。)5.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斑块的形状和走向对穿越景观的动植物的扩散和觅食有很大影响;
6、较宽阔的公路在局部上可视为长形斑块,它对垂直于公路方向迁移的动物来说往往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而对平行于公路方向的影响不大;形状不同,生态效应不同;内缘比大的斑块有利于能量、生物养合;而内缘比小的斑块易于促进斑块内部6.廊道(概念、起源、连接度)(1)概念: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2)起源:环境资源廊道:由环境资源在空间上的异质性线性分布形成干扰廊道:由带状干扰所致残存廊道:是周围基质受到干扰后的结果种植廊道:由于人类种植形成再生廊道:受干扰区内的再生带状植被(3)连接度:指廊道如何连接或在空间上怎样连续的量度,可用廊道单位长度上间断点的数量表示7.基质(概念、判定标准、孔隙度概念及
7、生态学意义)(1)概念: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的背景地域)。(2)判定标准:相对面积上的优势;空间上的连接度;对景观总体动态的控制程度(3)孔隙度概念:指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是景观内斑块密度的量度。(4)孔隙度的生态学意义:一般地说,孔隙度与边缘效应密切相关,对能流、物流和物种流有重要影响。景观的孔隙度与动物觅食密切相关。(多孔,跳跃)。8.景观的空间格局主要格局:镶嵌格局、带状格局、交替格局、散斑格局、散点格局、点阵格局、网状格局9.景观对比度概念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10网络概念包括由廊道相互连接形成的廊道网络,以及由同质和(或)异
8、质性景观斑块通过廊道的空间联系形成的斑块网络。通常是指廊道网络11 边缘效应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板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12 生态交错带 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环境或区域相接触形成的具有一定宽度而直接受边缘效应作用的交叉地带或两类生态系统的过渡带第四章 景观生态过程1.干扰(1)概念: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发生的自然现象。(2)性质:干扰具有多重性,对生态系统影响表现为多方面干扰具有较大的相对性干扰具有明显的尺度性干扰可以看作是对生态系统演替过程的再调节干扰经常是不协调的干扰在时空尺度上具有广泛性(3)生态学意义:干扰与景观异质性:一般认为
9、,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异质性,而中高强度干扰则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如山林的不同程度的火灾。干扰与景观破碎化:一些规模较小的干扰可以导致景观破碎化,如经常发生的林火、砍伐;大规模的干扰可能导致景观的均质化,而不是进一步的破碎化。往往不是人们期望发生的。干扰与景观稳定性:干扰与景观稳定性是相矛盾的。景观对干扰的反应存在一个阈值,只有在干扰的规模和强度高于这个阈值时,景观格局才会发生质的变化,而在较小的干扰作用下,干扰不会对景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干扰与物种多样性:适度干扰下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较低和较高频率的干扰作用下,生态系统 中的物种多样性均趋于下降。(4)与景观异质性、破碎化
10、、景观稳定性、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2.景观连接度与连通性(1)景观连接度: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2)景观连通性:描述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3)两者关系:具有较高的连通性,不一定有较高的景观连接度;连通性较差的景观,景观连接度不一定较小。3.景观中物种的运动方式、动物的主动运动方式(1)景观中物种的运动方式:主动运动、被动运动、连续运动、间歇运动(2)动物的主动运动方式:巢域、疏散、迁徙4.狭管效应狭窄地带的存在对流动较为重要,可以加大或降低物体运动的速度第五章 景观动态变化1.景观稳定性概念 一般来说,稳定性包括了两方面的含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观生态学 考试 复习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