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环卫规划成果(成果稿)(共88页).doc
《杭州环卫规划成果(成果稿)(共8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环卫规划成果(成果稿)(共88页).doc(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 城市基本概况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015,东经12010,总面积16596平方千米,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78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1万人。户籍人口672.35万人,其中非农人口323.75万人,农业人口348.6万人,除市区外,辖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富阳市、临安市五个县(市)。民族多数为汉族,有少数回、满、蒙、藏、畲、朝鲜等民族。杭州市区总面积3068平方千米,辖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和余杭区等八个城区,2006年底市区户籍人口414.1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6.42
2、万人,农业人口157.75万人。一、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市区地貌属堆积平原区、低山丘陵区和山区。堆积平原从成因和形态来分,除钱塘江和杭州湾北岸属钱塘江河口冲海积平原区外,均属太湖堆积平原区。钱塘江河口冲海积平原区,为本区平原地势最高区,地面标高一般为710米,而太湖湖沼积平原亚区,为本区平原地势最低区,地面标高一般为23米。在平原内北有半山、独山、大观山、方山等区多为低山丘陵地形,并有孤山和丘陵零星分布。区内山区为中小型山区,主要分布于区内西北部及萧山区的南部,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2001000米以上,山间溪涧深切,林木葱郁。2、水系杭州的河湖水系分属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太湖流域水系又由
3、以京杭运河为干流的河渠湖荡系统和西湖溪流系统组成。运河水系流域面积较广,分布在整个城区和市区北部,除运河外,还有苕溪、北塘河、上塘河、贴沙河、东河、余杭塘河、西溪河、新开河等,具有航运、灌溉、养殖之利;西湖溪流系统主要有金沙涧、龙泓涧、花港、长桥溪等,发源于环湖山地,归诸于西湖。钱塘江水系流域主要分布在市区西部,有九溪、云栖溪、灵山溪、横山溪、虎跑溪等,均发源于西湖群山外侧,汇合于钱塘江,水流曲折而落差较大。3、工程地质杭州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三迭系、第三系外,自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第四系最为发育。广泛分布于钱塘江及杭州湾南北两岸平原地区,约占本区总面积的75%以上,由于第四系松散沉
4、积物的大面积覆盖及基岩区受多次构造运动破坏,大多数地层单元零碎分布,出露不完整。根据出露的地层、岩性分为基岩地层与第四系地层。杭州位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的南段,在长期朵次地壳运动中,形成了目前格骨型,即构造体系,有华夏系、新华夏系构造的骨架,但其中以华夏系构造带规模最大。整个构造形迹以北东为主,即有形成北东向的复式向斜构造和北东向主要断裂。其中断裂构造以北东向断裂为主,且往东延伸时都有向东偏转现象,而北西向断裂有少量发育,其性质以压性和压扭性断裂为主。4、水文地质杭州市由于不同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而形成了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即形成了西部、南部边缘丘陵山区与广大的滨海平原不同的水文地质条
5、件。丘陵山区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水、溶洞水及基岩裂隙水。滨海平原区为新构造沉降地带,第四纪以来,堆积了厚40200余米的松散沉积物。地下水的赋存主要受古地理环境及沉积物的成因类型所控制,并形成了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5、气侯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交替明显,光照充足,降雨量充沛。全年均气温18.3C,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4.3C,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9.4C,气温年温差较大,年日照时数1422.8小时。全年降霜日数120 天,初霜日11月份,终霜日3月份。全年降水总量1164.3毫米,全年降雨日数134天。雷雨为本区降水主要类型之一,约占全年降雨量的三分之
6、一,在79月受台风影响,台风过境夹带大量降水,易成水涝。杭州地区受季风影响大,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两季风向多变,常风向为东北风,全年大于8级风日数63天,平均风速2.2米/秒,最大风速18.0米/秒。二、城市发展概况、历史沿革杭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47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在今天的杭、嘉、湖一带,就创造了以玉器、黑陶为特征的“良诸文化”。杭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200多年。秦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22年在灵隐山麓设治,称钱塘县,是最早的建制。公元923年,改钱唐为皋亭县,东汉时恢复旧名钱唐县,县治从灵隐山迁至宝石山东面。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钱唐郡
7、,置杭州,杭州之名始于此。开皇十一年,州治迁至凤凰山下,依山筑城,建成杭州历史上第一州城。隋炀帝建成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后,杭州作为大运河南端的起点,经济、文化、交通大为发展,为以后的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到唐代,已成为东南名郡和重要贸易港口。 公元908年,我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之一吴越国建都杭州,这是杭州作为国都的开始,从此,杭州一跃成为我国东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二月,宋高宗赵构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元代改临安府为杭州路。明改杭州路为杭州府,清承明制之旧,为浙江省省会。1911年11月5日,杭州结束了清廷的封建统治,1912年2月,以原钱塘、仁和
8、县地并置杭县,并为浙江省省会。1927年5月置杭州市,直属浙江省,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仍为浙江省省会,杭州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1996年4月30日,将萧山市、余杭市的六个乡镇划入杭州市区,市区面积由原来的430平方千米扩大到683平方千米。2001年3月,杭州市区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萧山、余杭撤市设区,市区面积由原来的683平方千米扩大到3068平方千米。建国以来,在历次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杭州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先后获得“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国际花园城市” “
9、全国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先进城市”等称号。(二) 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7年杭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连续1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59.1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77.1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6、14.4和16.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550.445.1调整为4.150.245.7。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5263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1313元,分别增长12和13.6,按国家公布的2007年平均汇率计算,分别达到6922美
10、元和8063美元。财政总收入788.42亿元,增长2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1. 62亿元,增长2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84.13亿元,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49元,分别增长14%和12.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减少5%和4.6%。三、城市总体规划概况1、城市性质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2、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2007年市区常住人口为547.52万人,2010年为570万人,2020年为650万人;2007年
11、市区城市人口为334万人,2010年为362万人,2020年为445万人。(2)用地规模:2007年市区城市建设用地为306.39平方千米,人均91.7平方米;近期规划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327.68平方千米,人均90.52平方米;远期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400.90平方千米,人均90.09平方米。3、城市布局结构(1)城市发展方向: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实施“南拓、北调、东扩、西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形成“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格局。(2)城市布局形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
12、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一主三副:即主城和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三个副城。双心双轴:双心即湖滨、武林广场地区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临江地区钱江北岸城市新中心,钱江南岸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双轴即东西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城市生态轴,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为轴线的城市发展轴。六大组团:即塘栖、余杭、良渚、义蓬、瓜沥、临浦组团。六条生态带:即灵龙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径山风景区西溪风景区,超山半山、皋亭山、黄鹤山风景区彭埠交通生态走廊,石牛山风景区湘湖旅游度假区,青化山风景区航坞山新街绿化产业区,东部沿江湿地和生态农业区。4、城
13、市综合交通(1)对外交通铁路:编组站按“一主一辅”设置,乔司编组站为主要编组站,按二级四场进行建设,预留三级四场站型规模,办理枢纽各方向的改编作业;预留萧山辅助编组站,一级二场站型。杭州站是以始发终到为主的客站,维持现有规模;杭州东站办理大部分通过性列车及部分始发终到列车,为杭州市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杭州南站(萧山站)主要办理南向客车作业;最终形成以杭州东站、杭州站、杭州南站组成的客运枢纽格局。公路:强化城市对外交通,完成绕城公路及十七条对外公路拓宽沪杭、杭甬高速公路,建成杭金衢、杭宁、杭徽、杭新景、杭浦(沪杭复线)、杭绍甬(杭甬复线)、杭长、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加强320国道、104
14、国道、01省道、02省道、03省道改造及建设;建设钱江通道。水路:建设“一港五线四支”的骨干航运网,形成以500吨级航道为主骨架, 100300吨级航道为基础,干支直达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现代化内河航道网。航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国内干线机场和国际定期航班机场,飞行区指标为4E,远期年旅客吞吐量约3000万人次,远景用地控制规模约10平方千米。严格保护好机场净空及电磁环境,严格控制机场周边地区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设。(2)城市道路交通快速路:由一环三纵五横组成联系城市各组团,具有较高通行能力的城市快速路系统。一环:即绕城公路,全长123千米,采用高速公路标准,主要疏解过境车流并对入城交通起分配
15、作用。三纵:由南北向的上塘路中河路时代大道,石桥路秋涛路风情大道,东湖路通惠路组成三纵。五横:由东西向的石祥路及延伸线、德胜路及延伸线、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路、江南大道、彩虹大道组成五横。快速路总长约254千米(绕城公路以内),主要起到联系各城区和外围组团,疏解中心区交通密集区域道路交通流的作用。下沙沪杭甬高速公路第二通道及杭州湾乍浦通道建成后,绕城公路以内的沪杭甬高速公路转变为城市道路,利用其及三纵五横快速路组织城市快速环路。轨道交通:2020年建成1至5号线,总长约171千米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2011年建成1号线的一、二期工程和2号线的东南段及4号线的钱江新城段,线路总长约68千米。5、
16、城市园林绿地至2010年规划近期,人均绿地达到1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内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8%。至2020年规划期末,人均绿地达25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内绿地率达到3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1%。6、城市基础设施(1)给水工程总用水量:350万立方米/日,其中江北230万立方米/日,江南120万立方米/日。给水工程:江北新建抗咸二期工程,规模为230万立方米/日;南星水厂扩建至40万立方米/日;九溪水厂扩建至90万立方米/日,并预留发展用地;临平给水工程扩建至30万立方米/日。江南新建滨江水厂,规模为20万立方米
17、/日;萧山三水厂扩建至60万立方米/日;新建萧山南片水厂,近期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远期规模为20万立方米/日;新建江东水厂。(2)污水工程总污水量:260万立方米/日,其中江北140万立方米/日,江南(包括各镇工业废水)120万立方米/日。重大基础设施分布图污水工程:分主城、下沙城、江南城、临平城、江北外围组团、江南外围组团六大污水系统。江北扩建七格污水处理厂至90万立方米/日,控制150万立方米/日规模的发展用地;新建蒋村污水处理厂,控制20万立方米/日规模的发展用地;新建仓前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新建塘栖污水处理厂,规模为5万立方米/日;新建良渚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立
18、方米/日;新建崇贤污水处理厂,控制6万立方米/日规模的发展用地。江南扩建萧山污水处理厂至60万立方米/日;新建江东污水处理厂和萧山东片污水处理厂。(3)能源工程电力工程:建成各级电网容量充足、接线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调度灵活、运行安全、经济技术指标先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电网。燃气工程:优化燃气气源结构,形成以天然气为主的城市燃气系统,加速燃气供应管道化,完善燃气输配、储备和供应、服务保障系统。至2020年,市区居民燃气气化率达97%,城市基本实现燃气化,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供热工程:合理布局、以热定电、咽气净化、经济可行、发展热电联产。新建下沙第二热电
19、厂,向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热;新建临平北热电厂,向余杭、钱江经济开发区供热;扩建位于义蓬组团的富丽达和钱江热电厂,新建临江第二热电厂,向江东、临江工业园区用户供热。在靖江镇、衙前镇、党山镇分别新建智兴、萧越和翔盛三座区域热电厂。第二章 规划背景一、历次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回顾1、1992年由杭州市规划院、杭州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杭州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该规划对指导杭州市的环境卫生建设,实现环卫设施的现代化起到一定作用。2、1996年4月杭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市区面积由原来的430平方千米扩大到683平方千米,1996年9月,杭州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杭州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99
20、6-2010年),该规划于1996年12月7日获得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杭政发1996198号),规划成果纳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3、1999年12月,杭州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杭州市城市公共厕所规划,该规划对指导杭州市规划期内的公共厕所建设起了重要作用,解决了旧城区、重要地段公共厕所配套不足的矛盾,为杭州市创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增光添彩。4、2000年4月,杭州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杭州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5、2004年受杭州市规划局委托,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4年7月编制完成杭州主城及下沙城大中型垃圾中转站布点规划(20042020年),该规划于2004年7
21、月29日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杭政函2004108号),指导规划范围内垃圾转运站的建设,确定垃圾转运体系:近期以大中型转运站为主,小型转运站为辅;远期待大中型中转体系完善后,根据运转情况,合理、科学地取消小型转运站。6、2005年受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城市管理办公室委托,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5年12月编制完成杭州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05-2020年),该规划于2006年1月10日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杭政函20064号),经过近两年的实施,规划取得一定的成效,杭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原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二期工程于2007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萧山区锦江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
22、007年底投入使用;萧山顺坝垃圾填埋场于2006年底填满封场后停止使用,萧山区围垦外六工段垃圾处理场(填埋)于2007年初投入使用;杭州大地环保有限公司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厂(乔司)已完成搬迁,新址正在建设过程中等。规划的实施也碰到各种问题,特别是大中型垃圾转运站,在规划已经完成红线审批(勘测红线或用地红线)的情况下,甚至建设单位已经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环评或投入一定建设资金等,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大中型垃圾转运站还是不能实施,规划原来确定的选址布点必须进行相应调整。7、考虑到杭州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05-2020年)中确定的大中型垃圾转运站必须作出较大调整,且小型垃圾转运站面临新建选址和更新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杭州 环卫 规划 成果 8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