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复习提纲(共10页).doc
《环境地质学复习提纲(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地质学复习提纲(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绪论1、 环境:狭义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事物大气、水、土地、岩石、矿产、森林、山脉、动物和植物等的总称;广义指人类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条件和情况,也包括影响自然界性质的条件和物质。2、 环境地质学的定义:研究人地质环境系统之间的反馈机制及其环境地质问题的发展、演化和分布规律,从而全面评价环境地质质量,探明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实现人类与地质环境之间和谐发张的一门综合性学科3、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对象是人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内容为(1)主要由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原生地质环境 (地震、火山等)(2)主要由人
2、类活动造成的次生地质环境 (地下水、大气污染 ),其包括环境地质理论学、灾害地质学、城市环境地质学、矿山环境地质学、医学地质学、废物处置环境地质学、海岸环境地质学、工程环境地质学、国土环境地质学、旅游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法规学、军事环境地质学4、 环境地质学研究方法:(1)野外地质调查研究法(2)综合法(3)分析测试法(4)环境地质制图法(5)系统分析法(6)综合评价预测法(7)环境地质监测法思考题1、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的区别有哪些?答:(1)环境地质是研究人类技术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科,是以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的,而环境地质没有空间概念2、
3、环境地质问题正确分类的重要性在哪里?答:环境地质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环境地质问题的正确分类可以进行不同的模拟研究,确定定性、半定量和定量评价指标,有利于加快问题的解决3、 人类与地球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答:人类的技术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导致地球上地质环境的变化,当人类活动不大时,通过地质环境内部调节进行调整,维持地质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当超过地质环境的所承受的负荷,地质环境会对人类的各种活动进行反馈,重新建立新的动态平衡,此过程中可能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人类与地球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并且循环的过程4、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我们必须认识到,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
4、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与平衡。因此,要逐步树立起一种全新的观点,即自然不是我们随意盘剥的对象,不是我们无止境地汲取财富的源泉,而是与我们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对自然,我们不能虚妄地去“征服”和“战胜”,而要精心地加以保护和照拂,否则,我们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科学技术是我们了解自然、开发自然、保护自然的一把金钥匙,科学技术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能发挥巨大威力,同时,在改善环境方面也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社会各阶层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以建立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来的。今天
5、的青少年将是明天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不仅取决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而且也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奋斗。因此,加强环境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培育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尚情操,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5、我国环境地质学的发展趋势:见另稿第二章 活断层1、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与诱发下形成,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直接或间接损失的现象2、 活断层: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曾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3、 预防活断层破坏作用的重要意义:对地区的地壳稳定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故当今重大的工程,如水利水电,核电站,重要的铁路、城市中重
6、大建筑物的规划、选址,都需要进行稳定性评价及地震稳定性4、 活断层的影响:(1)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断层错动突发错动和缓慢错动 (2)活断层快速滑动常引起地震5、 活断层与地震的关系:绝大多数强震震中分布于活断层带内 世界上著名的破坏性地震所产生的地表新断层与原来存在的断层走向一致或完全重合 在许多活动断层上都发现了古地震(指有仪器记录以前的地震)及其重复现象 大多数强震的极震区和等震线的延长方向和当地断层走向一致。大地震的前震和余震也沿断层线性分布 震源力学分析(震源机制)得出,震源错动面的产状大部分和地表断层一致;总之,这些自然现象说明:地震带与活断层有着成因上的密切联系。
7、因此可通过地震带发现和研究活动断层带,而活动断层带的存在和断层作用又是产生地震和地震分布的根本原因6、 地震断层: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又称地震断裂7、 活断层的判别及其研究意义:标志(1)地貌标志,地貌上的标志有,断层崖、三角面、洪积扇叠置、河流裂点等;河流、山脊或冲沟的水平位错;(2)地震活动标志,一个是1M3级地震频繁发生,且震中线性分布良好,另一个是沿断层发生两个或更多个中强以上地震,都是活断层的标志(3)地层错动标志,一方面表现错断层形成断层泥土,另一方面在断层陡坎前的第四纪堆积厚度大,且常见小褶曲和小断层(4)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标志,活断层上断层气和放
8、射性异常,重力、磁性、地温异常 研究意义:(1)活断层的地面错动及其附近伴生的地面变形,和地震同时出现的地震断层,对工程设施具有不可抗拒的破坏力,常常会直接损害跨断层修建或建于其附近的建筑物 (2)活断层快速滑动常引起地震,地震又反过来对工程设施产生各种各样的破坏作用,会使建于活断层附近的较大范围内的建筑物受到剧烈损害第三章 地震1、 地震:地壳任何一部分的快速颤动;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按成因分类: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是自然界发生的地震;诱发地震(矿山冒顶、水库蓄水等)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是人类的
9、工程活动而引起的地震2、 我国地震地质的基本特征:地震空间分布不均一性,基本上沿活动断裂带分布,有一定的方向性。中国东部为NNE向,西部为NW向,中部为近SN向和EW向具明显的西强东弱、西多东少的分布规律地震常发生在断裂带应力集中的特定部位绝大多数强震往往发生于活动性深大断裂带和断陷盆地边缘地带,而断块内部基本上没有强震分布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呈现出成群分布、活跃高潮与低潮相互交替的活动格局3、 我国地震活动的特点: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和震源浅4、 地震灾害效应:在地震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称之为地震效应;其包括有:(1)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2)地表
10、变形(3)地震引起山崩、滑坡和泥石流(4)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因地震而受到强烈震动,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而丧失强度、地基失效的现象(5)核设施泄漏(6)火灾和水灾(7)人体健康影响(8)其他,例如水质恶化、泉水断流、矿井涌水量暴增5、 地震效应的影响因素:(1)震中距,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2)岩土类型和性质(3)发震断层(4)地形地貌(5)地下水(6)建筑物结构和质地,钢结构和低矮轻质建筑物受破坏最小6、 地震预报依据主要:地震的预兆形式和发生频率、地球物理异常(重力场、电磁场、地温场、地震波穿过岩石时速率的变化、沿活动断层的地震空隙,地球电阻率、地应力的变化) ,地球化学异常(
11、氢气、氡气等),地下水中溶解的放射性气体(氧)数量的变化,以及可能的动物异常行为等7、 地震灾害的“围空性”:在过去曾发生过地震的地区之间,常存在后期相对宁静的无震区(围空区),根据资料绘制该区域地震震中分布图可预测将来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8、 “免疫性”:一次大地震后,该地段在一定时间内不再发生类似强度的地震,以及一断裂系上发生地震,相邻的平行断裂系将长期无大震发生,得到免疫范围和进行地震预报9、 地震空区是沿断裂带分布的区域,是能产生大地震而在最近没有产生大地震的地区10、 地震防护:第一是结构防护,大建筑的结构起码要经得住中级地震的袭击。第二是土地使用规划大的建筑设施、学校、医院、灾难救济
12、设施以及通讯系统不要建在活动断层上或其附近,或位于敏感地区、未固结的粘土沉积区或饱水的粉砂(岩)或砂岩地区之上。这些起地区有可能增强地震波,因此是高危险的地区。第三是保险和救援措11、 “安全岛”:由于地壳表层介质、结构不均一性和地貌形态的差异,在地震高烈度地区出现低烈度异常区,可以认为是相对稳定的“安全岛”12、 “危险区”:反之,在低烈度地区出现高烈度异常,称之为危险区13、 汶川地震特征:(1)震中位于30.94N, 103.47E ;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主中央大断裂即北川-映秀大断裂上(2)汶川地震是逆冲为主,伴有顺时针走向滑动(右旋)的挤压型断层地震,属薄皮逆冲地震(3)汶川地震是浅
13、源地震(4)地震带扩展效应范围大与扩展速度大(5)地震发生断裂及破裂延伸的断层带是死亡与毁灭的走廊14、 汶川地震震源参数: 震中位置: 30.94N, 103.47E 震源深度:南段较深20km;北段较浅10km震源机制:走向230,倾向西北,倾角40,逆冲兼右旋走滑断层长度:300km断层宽度:南端30km,北端15km破裂方式:向北东方向的单侧破裂破裂速度:2.83.1km/s破裂持续时间:总持续时间约120s,但主要的能量释放时间约70s滑动分布:5个块体(映秀镇汶川两个,北川,青川,康定南50km)15、 汶川地震成因: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惹的祸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
14、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第四章 崩塌和滑坡1、 崩塌是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的地质现象2、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3、 崩塌滑坡的差异性和共同点:差异性:(1)滑坡沿滑动面滑动,滑体的整体较好,有一定外部形态。而崩塌则无滑动面,堆积物结构零乱,多呈
15、锥形(2)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动为主(3)崩塌的破坏作用都是急剧的,短促的和强烈的。滑坡作用多数也很急剧、短促、猛烈,有的则相对较缓慢(4)崩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 共同点:(1)崩塌滑坡均为斜坡上的岩土体遭受破坏而失稳向坡脚方向的运动(2)常在相同的或近似的地质环境条件下伴生(3)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缘的崩塌和崩塌堆载而形成的滑坡4、 滑坡阶段: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残余变形或渐趋稳定阶段5、 滑坡形态要素示意图:6、 滑坡形成的条件:(1)地形条件,易
16、于形成的地形坡度多在1035,尤其以2035的坡度以及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最利于滑坡的发生(2)地层岩性条件,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比较容易发生滑坡(3)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4)水文地质条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5)其他外部条件,人类活动、地震、降雨等会促使滑坡的发生7、 滑坡的野外识别:(1)地形地物标志,山坡上等高
17、线异常变化和中断;使斜坡不顺直、不圆滑而成圈椅状地形和槽谷地形;上部有陡壁与弧形拉张裂隙等(2)地层构造标志 ,滑坡周围岩石破碎、出现地层缺失、构造不连续(3)水文地质标志,地下水在滑体前缘成片状或股状益出;潜水位不规则、地下水无一定流向、水文地质条件变的特别复杂(4)滑坡边界标志,在滑坡后缘,即不动体一侧常呈陡壁,陡壁上有顺坡向擦痕;滑体两侧多以沟谷或裂缝为界;前缘多见舌状凸起8、 滑坡预测指的是根据滑坡发生的物质条件和诱发因素,采用定性和半定量的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叠加分析等方法,进行滑坡可能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判定,滑坡预报是依据对边坡或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成果,结合多种检测手段以及土力
18、学方法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进行滑坡的时间、空间范围、规模、方向的预测,指在滑坡预测基础上,对可能产生滑坡的地段和时间作出超前警示;9、 滑坡防治措施的基本原则:(1)应根据导致滑坡形成的原因和有利于此种现象发育的条件,来选定防治滑坡的措施 (2)对滑坡的地质构造特别是滑坡的滑动面的产生条件和形状等要研究清楚,以保证滑坡的措施的可靠性 (3)要运用综合性防治措施,保证其技术合理性和经济效益10、 滑坡的防治措施:(1)工程治理措施,比如人工开挖法、水控制法、支挡与锚固工程 (2)化学加固治理,主要采用某种材料或技术改善岩土性质 (3)综合治理,指采用生物、工程、化学等综合加固治理11、 滑坡的特
19、征:(1)形成特殊的滑坡地形 (2)滑坡位移形成了滑坡堆积的独特的内部结构 (3)滑坡保持运动过程的相对完整性,每一滑坡形成一个滑坡地段第五章 泥石流1、 泥石流是指斜坡上或沟谷中含有大量泥、砂、石的固、液相颗粒流体,流体体积密度一般在1.22.3之间2、 泥石流多发地带:环太平洋褶皱带(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欧亚大陆内部的一些褶皱山区3、 泥石流时空分布格局:南强北弱、西多东少、南早北晚、东先西后4、 我国受泥石流危害最严重的是成昆铁路和东川铁路支线5、 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数量多、危及面广且活动频繁,重复成灾6、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特点:(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
20、在两个带上,一个是青藏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 7、 泥石流的形成基本条件:(1)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泥石流的沟谷形态、集水面积、沟坡坡度与坡向和沟床纵坡降等 (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强度的关系和与地层岩性的关系 (3)短时间内
21、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泥石流水源提供有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堰塞湖)溃决溢水等方式8、 泥石流活动与山洪活动根本区别是泥石流中固体含量一般都超过15%,最高可达80%9、 泥石流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形成区内具备易于被水流侵蚀冲刷的疏松岩土体堆积物10、 泥石流的调查研究:泥石流区域调查、泥石流水文调查、泥石流地形地貌调查、泥石流地质调查、人为活动调查11、 区分是泥石流沟还是清水流沟:(1)环境特征,处于泥石流集中区或位于零散分布的典型泥石流沟周边地区有形成泥石流的内因,还需激发外因 (2)地貌特征,古泥石流地貌活动的沟谷、山沟与主河汇合处无明显的堆积扇,但在偏下游方向有主河流挤向
22、对岸,有堆积物形成急滩 (3)地质特征,岩层较坚硬,没有明显的不良地质体,有厚层堆积物而欠稳定,有可能的间隙期泥石流的积零成整的过程 (4)固体物特征,磨圆度差,堆积物松散,分选性差,松散物质储量大于10000m3/km2,流体密度有增大趋势,浆体稠度不稳定,有堵塞现象 (5)人为活动特征,不合理砍伐,陡坡垦殖,渠道渗漏,开山修路,采矿弃渣等 (6)地震与降雨特征,提供泥石流发生的动力12、 泥石流治理的原则:一般在沟谷上游以治水为主,中游以制土为主,而下游则以排导为主(六字方针:治水、治土、排导)13、 崩、滑、流的发生的基础主要取决于:地质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和方式、岩土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地质学 复习 提纲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