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期末重点叶朗版本(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期末重点叶朗版本(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简答题:1、 试对美感的特征作出综合描述。“无功利性”“无功利性”的根源来自审美意象的“超越性”。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不再是单个的“自我”,而是超越了主客二分的“真我”,审美对象也不再是物理的、逻辑的外物,而是超越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本然之物,在这种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意象世界中,不会产生直接的实用功利,但是却可以使主体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直觉性”即审美直觉。直觉存在于瞬间感兴之间,不假思索,不掺杂推敲考量,是超逻辑、超理性的“现成”。审美直觉是“一触即觉”,超越了知识伦理,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虽然“直觉性”必须在超理性的感悟下勃发,却离不开审美主体心中久已积淀
2、下的对历史人文,宇宙人生的感悟和意会。所以审美直觉中含有理性的成分,美感中也渗透着“思”。“创造性”来源于美感产生于审美活动之中。美和美感同一于审美活动,美感创造的世界就是意象的世界,就是充满意蕴,生机勃发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是审美主体的情感付之于物,情景交融,并发挥想象而孕育出的。被照亮的意象世界因审美主体的不同而具有唯一性和独创性。“超越性”是对个体有限生命的超越,是与一切外物相隔离的“自我”的超越,是对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超越,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是对人生有限意义的超越。这种超越为审美主体带来了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当美感的这种超越性将审美主体带入宇宙人生的妙悟之中,便具有了一种庄严肃穆,敬畏
3、玄邈的神圣感。“愉悦性”同样根源于美感的超越性”。美感所带来的愉悦性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在审美活动中,由于超越了主客二分,超越了自我,审美主体不再受世俗的羁绊,从而将整个身心遨游于自然,感悟古淡幽溁的天人合一。在与宇宙的共鸣、妙合之中,审美主体于心灵之上产生了幸福感和满足感,这便是美感的愉悦性带给主体的“非常微妙的复合的情感体验”。2、 略述美的领域及其表现。美依据存在领域来分类,可以分为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自然美:自然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生活领域的意象世界,它也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艺术美: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3、 略述叶朗美学思想的主
4、要内容。人生的艺术化,就是追求审美的人生。审美的人生是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就是用审美心胸来照亮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体验它的无限意味和情趣,享受“现在”。创造的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发挥,显得五彩缤纷,充满意义和价值。爱的人生是感恩的人生,有一种拥抱一切的胸怀和对每个人以至万事万物的爱。4、 艺术形态在不同时代经过哪些发展阶段。艺术这个概念是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中国古代中的“艺”(“六艺”:礼、乐、书、数、射、御),实际上指的是“技艺”,是从实用角度讲的人们必须具备的一些生存技能。在西方,Arts最初也指技艺,如在古希腊时期的木匠、铁匠、外
5、科手术等技艺,都是人生存的一些基本技能。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自由的艺术”,即“自由的人的艺术”,是一个整合概念,也主要指的是技艺,包括低级的艺术如文法、修辞和逻辑,高级的艺术如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实用的技艺与非实用的艺术尚未区分开来。1746,法国美学家巴托第一次提出了“美的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诗歌、舞蹈、雕塑和建筑六种。之后,艺术逐渐摆脱实用的技艺层面,走向精神的审美的层面,且不断加深和扩大了其内涵与外延。现当代艺术概念、范畴的变迁仍在继续。1、 略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学界美学大讨论中的几派基本立场,并提出你的观点。客观派:以蔡仪为代表;他主张美是客观的,主观派:以高
6、尔泰和吕荧为代表;他主张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主客观统一派:以朱光潜为代表;他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社会派:以李泽厚为代表。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我认为。2、 略述哲学家冯友兰关于“人生境界”四层次的思想。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具有不同境界的人,在宇宙间有不同的地位。冯友兰说的最高的人生境界即天地境界,是消解了“我”与“非我”的分别的境界,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因而也就是超越“自我”的有限性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也就是孔子说的“吾与点也”的那种境界,郭象说的“玄同彼我”、“与物冥合”的境界,宋明理学家说的“浑然与万物同体”
7、的境界。3、 按照各种划分依据,艺术的形态的分类都有哪些。 复习老师在PPT 4、 略述意境的性质及其构成特点。所谓意境,是指通过形象化的意与境偕的艺术描写,把读者带入到某种想象的空间,从而把握住作品的审美特征,在思想上受到感染的一种艺术境界。第一层是表现的是“境”,即象内之象。具体呈现为诗词作品中用语言描写出来的可见之象。像马致远天净沙中有十个物象组成的一幅荒凉寂寞的风景画。,这个风景画是具有鲜明的感官性、再现性和此岸性的。第二层表现的是境中之“意”,即诗人透过所写之境表达的艺术感受和情感情绪。有人把它称为诗的“内味”。第三层表现的是“味外之旨”。也有人称为“韵外之致”。这是诗的深层意蕴,诗
8、的哲理结晶。5、 略述形式美的构成及其构成组合规律。点、线、面、体(形)、色彩、声音 PPT 论述题:1、 试以中国美学的意境理论、意象理论等评析唐元稹的诗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2、 谈谈学习美学课程的感受和思考。1、 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结合审美意象理论,谈谈你对郑板桥这段话的理解。2、 运用美学知识谈谈动画梁祝。A、综合艺术;B、涉及的审美范畴;C、中国人的审美观。美的三个领
9、域: 美是自然与人的相遇,美也是人类自身的创造。从另一角度说,美乃是人类对一切特殊之他者的命名。它们栖居于自然界,徜徉在人类社会,弥漫于艺术领域,故谓之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 山不自美,水亦不自美,但因了人,山水就有了情味,山水的美就彰显出来。自然有了人,就不仅仅是纯粹的自然,还充满了情韵,参与到了人类的价值活动中来。社会美: 社会美是人类的创造。精神美或心灵美是社会美的重要构成部分。艺术美 艺术美其实是社会美中特殊的一种。包含:雕塑、舞蹈(杨丽萍的孔雀舞)、音乐(梁祝)、绘画、文学(陈子昂的幽州台)美学学科的性质: 1:哲学的分支学科(哲学是美学的基础) 2: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分为
10、: a自然学科:自然界;量化;证实或证伪 b 社会学科:社会制度、社会机构等;部分量化;部分证实或证伪 c人文科学(学科):人类精神现象;几乎不可量化;较难证实或证伪。对美学研究的看法: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以艺术为重点的审美活动或审美对象。其研究目的是总结审美活动的基本特点和普遍规律,提高人们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关于审美活动: 1、人类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a认识活动:求“真”;b道德活动:求“善”;c审美活动:求“美”。 2、审美活动的概念: 审美活动是人类一切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行为的总和,是人类高级的后发性的精神性活动,因此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其目的不是占
11、有、消耗对象(如吃),也主要不是认识对象(如科学实验),而是通过感知对象来获得情感愉悦,满足精神需要。审美活动是“特殊的”审美活动原因: 1审美活动是后发性的因而是“奢侈性”的人类实践活动。 2审美活动不是物质功利性的活动,不能解决物质生存方面的实质问题。 3审美活动是感情愉悦、精神净化的实践活动。一、 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二、 艺术是美学研究对象的重点。例析: 1艺术是广泛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是美学研究的必然对象和当然对象。 2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典型,更集中,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使人也更容易走进美的世界,了解美的特点,把握美的规律。 3艺术乃人类精神的显影。 4通过艺术来把握审美观念的
12、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是行之有效且事半功倍的。形式美形式美的基本元素:点:芭蕾之脚尖舞、米芾的米点山水画。 线:中国水袖舞,梵高的星空。 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体(行)、 声音色彩:冷暖色调、色彩的搭配。 形式美的组合原则:整齐一律(中国美的最佳规律:和而不同)、 多样统一、 对称均衡(建筑中的对称:滕王阁)、 比例尺度(中国山水画: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节奏韵律(中国的塔:西安大雁塔、开封铁塔等)、 主次关系(中国房屋的中堂与厢房)、 对比关系(中国的太极阴阳图,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自然美一、概念:狭义的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原生态(未经人直接改造)的美,有自然山水的美、自然事物
13、的美、质朴的人体美,等等。广义的自然美还包括人类改造过的自然事物的美,如花圃。二、自然何以美:美不自美,因人而彰。1、客体原因:形式奇特。例子:张家界风光2、主体原因:人类实践水平、主观需要,社会文化语境。与人类实践水平、主观需要和社会文化语境相一致的,同时其本身又具有奇特形式的自然事物则被称为“自然美”。3、主客体的异质同构。三、对自然美的欣赏:欣赏自然应是人类的常态。罗丹:自然总是美的。生存大与审美;生存先于审美。人类自然审美的历史:植物审美晚于动物审美原始人的动物审美的真相:生存巫术四、美的种类天体气象之美 无机物之美 水域之美 植物之美 动物之美五、自然美的特征:1、 自然美重在形式(
14、形、色、声等)2、自然美丰富多彩,富有变化3、自然美富有寓意和象征性六、 自然美的主要审美风格雄: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秀:柔和秀丽、优美妩媚。险: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奇:形态奇特、出人意料。幽:景色深藏、隐蔽、僻静。 奥:深奥莫测、变化无穷的封闭空间。旷:视野开阔、一览无余。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 ,黄山天下奇,峨眉天下秀,青城 天下幽。热爱自然吧:世界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法国加缪语)艺术品:概念:艺术品是反映外在世界(自然与社会)和内在世界(精神)的一种特殊的符号性存在。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生动性、感情性、想象性、虚幻性、创造性等方面。特点:1物质性 2人工性 3 精神性 4 形象性与
15、想象性。艺术品的层次结构:1物质材料层(物质) 2符号形式层(符号) 3意象世界层(形象) 4内在意蕴层(意蕴)。第九章 :优美与崇高审美类型:1主体与对象同一:优美、典雅 2主体低于对象:悲态、悲剧、崇高、荒诞 3主体高于对象:怪、丑、滑稽。第一节 崇高与优美一、 崇高1特征: 崇高,是一种庄严、雄伟的美,具有巨大的力量和慑人的气势。崇高,是惊心动魄而不是玲珑雅致。按照朗吉弩斯的理解,崇高首先存在于自然界,存在于某些自然事物中。 朗吉弩斯通过列举火山、海洋等对象显示出自然界崇高的美学特征:数量的巨大和力量的强大,威严可怕,令人惊叹,人的实践尚未征服的奇异。崇高也存在于社会生活和艺术中。朗吉弩
16、斯所理解的社会生活的崇高主要限于人格的伟大、精神的高远和感情的炽烈。2效果: 崇高的效果是能够唤起人的尊严和自信。人天生就有追求伟大、渴望神圣的愿望。在崇高的对象面前,人感到自身的平庸和渺小,人奋起追赶对象、征服对象、超过对象,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自豪。英国的博克论崇高 在美学史上第一个对崇高与优美进行比较的是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博克认为,崇高的事物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可怖。比如,浩瀚的海洋、晦暗的神庙、狂奔的烈马、一望无际的天空都让人有可怖的感觉,因而引起崇高感。而优美的事物共同的特点是可爱。博克认为,这些可爱的事物是能够引起人的怜爱或类似于爱的情感。过于阒寂无人
17、的地方有时亦是崇高的对象。恐惧源于陌生,也可能走向崇高感。 康德对崇高的分类:数学上的崇高体积的大 ;力学的崇高力量的大。崇高的概念: 是人与对象之间一种由对立冲突而最终趋于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其中人经由恐惧感、挫折感或敬畏感而获得精神快感,人的本质力量经过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得以显现或提高。恐惧对象转变为崇高对象的必要前提:1)安全地带;2)超出利害关系崇高的特征:1具有巨大的力量和气势:物理力量 精神力量 2在自然领域多具有怪诞的形式:粗糙、怪异、强劲、野蛮。 3 在社会领域常具有宗教的圣洁性、历史的进步性和道德的高尚性。:抗争、正义、大我 4是冲突后的和谐,痛感后的快感:害怕、敬畏对象 肯
18、定对象和自身。领悟净化:崇高最终是和谐统一,是精神的快感二、 优美包含:秀美、纤丽、阴柔、典雅、优雅、苗条、婉约1概念与本质: 是主体与具有怡人形式的客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对应、和谐共存的审美关系,其中客体直接适应和肯定人的本质力量,主题则获得持续的稳定的愉悦。简言之,优美即和谐,和谐是优美的本质。2特征: 从形式上看:小巧、轻缓、柔和,是生动、恰当、鲜明因而怡人的形式。 从主体心理来看:是持续稳定的和谐感、舒适感、轻松感等。悲与悲剧悲的性质: 是指与人具有敌对性、与人出于否定关系中的审美现象。原因主要在于:人虽然有了一定的实践力量,但还未强大到对客体有绝对的优势,还不能征服客体。具有二重性:以是
19、人类目前还未把握,甚至不知能否把握的对象,二是人又在把握或征服它的过程中,怀着把握或征服它的信心和愿望,甚至不知道能否把握和征服却仍踏上把握 和征服它的途径。 在主体那里,悲起于人生之失意,升华为一种对宇宙人生之本体的询问,呈现为一份深沉的感伤情怀。这样的悲,体现主体对于宇宙规律的坚定信仰和人生价值之确信,源于宇宙规律和人生道路之偏离。在偏离中人们所询问的,不仅是宇宙和人生何以要设置偏离,也是 “为什么单单是我遇上了偏离” 。 悲态之一:别离 之二:人生追求不能实现却偏去执着追求。之三:伟大抱负在现实中的落空。 之四:个人的有限和宇宙的无限之矛盾 。悲剧悲剧的定义: 是正面主人公在对强大敌对力
20、量进行抗争之后却遭到失败或毁灭的审美形态。所谓正面主人公,即悲剧的主角常常是代表历史必然性或合理性的人。划分: 为广义的悲剧和狭义的悲剧两种:广义的悲剧属于美学范畴,狭义的悲剧是指戏剧艺术中的悲剧。悲剧: 1古希腊:命运悲剧 宿命论 2文艺复兴:性格悲剧 人格缺陷 3、19世纪:社会悲剧 社会不公 4、20世纪:日常悲剧 生活本身即是悲剧。舞蹈:用精炼的人体语言为传达媒介,利用节奏、表情、造型等基本元素,塑造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连贯形体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舞蹈是流动的雕塑,舞蹈是雕塑的流水线,雕塑是舞蹈的横截面,特点:1、以人体为艺术媒介;2、以抒情为主要目的;3、是动态的形式化得形体美;4、具
21、有鲜明的节奏感、韵律感舞蹈的美:人体美、动作美、造型美、意蕴美音乐:通过乐音(旋律与和声)在时间中的流动来创造音乐形象表达内在感情的一种表演性时间艺术。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有构想的“形象”);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审美特征:1、 是抒情的艺术或者情感的艺术2、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和再创作的艺术3、 是声音的艺术4、 是时间的艺术建筑:1、 使用至上,兼顾审美2、 属于巨型立体造型艺术3、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有音乐般得“节奏”与“韵律”)4、 历史的见证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雨果)5、 抽象性与象征性兼有动画梁祝1. 美学的艺术分类有:文学,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动画梁祝主要运用了以
22、下几个分类:(1) 文学:如当英台得知只能嫁给马文才时,写在纸上的话;了丈情思寸寸碎,尚以何言对故人。表现了一种哀伤的情感,有“悲”的美学在里面。(2) 建筑:动画梁祝里的建筑主要以木质结构为主,是中国式的传统结构,以实用为主,兼顾审美。(3) 绘画:如开场时表现祝英台在院子里漫步的动画背景,就是以中国传统的木版画为元素。(4) 戏剧:如祝英台祈求父母让她上学的片段,就有类似皮影戏的效果。(5) 音乐:动画梁祝片头曲采用我国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梁祝,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效果,使观众在情感表达上没有障碍,随着乐曲式或悲或喜。动画梁祝以洗炼、简约的手法,艺术地再现我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梁
23、祝传说,完美地渲染了环境,烘托了主题,拓展了内涵,体现了“诗画交融”,“情景融合”的美学原则。诗画交融现象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中得到了精到概括。诗中画的画与画中诗的诗指的是在主体头脑中形成的画境与诗意,是意识中未外化出的联想与想象。情景融合指的是将情与景有机结合起来,由景生情,由情见景,情景交互,使得文章充斥诗情、意境深远。动画梁祝就是将“诗中画”与“画中诗”结合起来,由逼真的画面来刻画梁祝两人的情感,也通过两人的情感来描绘境况,更显得情深意浓。,“草桥”、“书院”都是纯线条式的,或是桃花满树、绿水悠悠,春山黛离愁;或是画屏深锁、小径兰窗,一派春光。 动画梁祝没有刚性的勾斫, 情节柔和、 随意、劲爽, 画面干净、 清润, 随意恬淡。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大叶子下躲雨时,那种淡淡的情怀,清淡隽雅,清风古韵,不显山漏水,却余韵绵长悠远,唇齿留香,直入心底。再比如开头部分,温柔、细腻地勾勒出一片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光,婉转、悠扬地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纯朴、美好的相识,总体上体现了一种诗意的美。在此, 画真的成了 “心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情感, 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 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传达了 一种超远的诗意。看完动画梁祝,便心中有画;有诗便心中有情,有画便目中有景,诗画相合,自然情景融合。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