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企业发展(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与企业发展(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经济全球化与企业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研究员 胡江云2002年5月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90年代才得到普遍认可,但目前这一范畴没有统一的概念。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总的来看,经济全球化是指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跨国延伸,资本、货物、服
2、务、劳动力和信息等市场扩展到国界之外,形成世界市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合理地配置。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一)国际贸易发生质的变化首先,全球贸易增长比GDP增长快。19811990年期间全球贸易(货物和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高出真实GDP增长速度1.3个百分点,预计19912000年期间高出3个百分点(见表1)。而且,90年代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增长率接近全球GDP增长率的2倍,贸易总额已超过7万亿美元。在乌拉圭回合以及开始的千年回合推动下,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国际组织大多估计下世纪初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仍会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表1 世界真实GDP、货物和服务贸易、货物贸
3、易的增长率(%)年份真实GDP货物和服务贸易货物贸易198119903.44.74.6199120003.26.26.519911.84.65.119922.54.74.619932.73.94.019944.09.110.019953.89.410.419964.36.86.019974.29.910.519982.53.63.919993.03.73.920003.56.26.2资料来源:WORLD ECONOMIC OUTLOOK,IMF,OCTOBER 1999。注:1999年和2000年为预测值。其次,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超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市场也是经济全球化新的领域,1985年全球
4、服务贸易总额是4016亿美元,到1997年已达到13659亿美元。在19801995年期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127%,而全球服务贸易增长了277%。在19921998年期间,除1994年和1995年以外,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货物贸易出口(见表2)。表2 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率年份出口量(十亿美元)出口增长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198119902294.8569.6199120004744.31214.9106.7113.319913498.5894.219923715.5986.96.210.419933705.91000.8-0.31.419944186.
5、21077.813.07.719955032.61226.220.213.819965253.31311.34.46.919975446.31365.93.74.219985327.91358.1-2.2-0.619995430.31413.91.94.120005846.51514.27.77.1资料来源:WORLD ECONOMIC OUTLOOK,IMF,OCTOBER 1999。注:1999年和2000年为预测值。第三,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占有重要地位。除服务贸易外,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新的动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发达国家的推动下,许多国际贸易变成了产业内和跨国公
6、司内部的双向贸易,而这些贸易的动力主要来自对规模经济的追求。目前产业内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1/3,预计2000年有可能达到一半;估计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也已达1/3,而且比重不断增加。(二)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的主体力量首先,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急剧扩张。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1997年全球跨国间直接投资输入额达到4000亿美元,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比1980年增加了6倍;1998年外国直接投资又增长近40%,达到6400多亿美元,估计1999年会大大超过7000亿美元。跨国公司资本输出的存量达到35000亿美元,其销售量达到95000亿美元,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
7、7%。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动机,同时直接投资的增长本身又是全球化的直接结果。其次,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发生重大变化。一是通过并购来加强其竞争优势。1997年全球跨国并购达3420亿美元,超大型并购案的数量正不断上升,在10亿美元以上的58起并购案,总价值达1610亿美元;1998年全球创记录地实现12500次兼并,金额高达1.6万亿美元,其中最大的兼并案是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花费400亿美元购买了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合并后成为全球第二大公司。二是通过国际分工来组织生产等。进入90年代以来,许多跨国公司为了寻求价值链整体的利润,母公司重新安排自己的某些职能,甚至连开发、采购、
8、会计、数据输入加工也转到子公司,母公司只是指挥中枢和利润中心。三是寻求最佳的投资场所。跨国公司注重寻找那些能够提供技术优势、基础设施、区域市场准入、特殊劳动力等优势的投资地点。根据联合国98年世界投资报告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53000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45万个在海外的子公司和附属机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2/3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可以看出,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力量。(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的每一次飞跃,都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信
9、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尤其是互联网络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中货物结构发生变化和运输成本下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二、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进程,把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卷了进来。在统一的世界市场中,各国经济之间的互相联系日益紧密,同时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趋明显。经济全球化将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已成为人们深切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讲,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经济全球化给企业提供
10、了机遇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为企业充分利用全球规模的统一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机遇。首先,有利于资源共享。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能够跨国界相对自由流动,缩小了交易的空间,节约了交易的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据世界贸易组织计算,1990年1997年,世界出口产品中1美元货物的运输成本仅占2%。技术转移和扩散的加快,也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利用“后发性优势”,通过参与国际生产和交换来带动本国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其次,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增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市场变得越来越一体化和自由化。企业不仅可以在本国内市场和区域经济市场竞争,而且可以进入世界市场竞
11、争,经营有更大的空间,面临的消费者和供给者更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增多。(二)经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挑战首先,在全球规模的世界市场中仍存在垄断。1992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形成,1992年12月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3年11月成立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在这三大体系以外上百个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区域性经济合作安排,标志着世界经济正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尽管世界经济朝向全球化的趋势发展,自由竞争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特性,但是垄断是自由竞争的直接对立物,与自由竞争是并存的。最明显的表现是全球化中跨国并购活动越来越盛行,并购的结果是,在各个工业部门中,少数公司控制了越来越大的
12、份额,在一些规模经济要求高的产业中出现垄断趋势。最终,使得那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很难与跨国公司相竞争。其次,全球范围内人才和技术竞争更加激烈。在世界范围内,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也不例外。人才和科学技术成为竞争的焦点,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把劳动生产率推向新的高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经济的全球化。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其目前在市场中的优势和垄断地位,网罗人才和加大研究与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形成垄断。这些都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我们的对策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它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不参与全球
13、化的进程,就会被排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外,不能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各种好处。但是,全球化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既要清醒地认识和及时防范全球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和风险,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又要学会趋利避害,积极参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一)实行保护公平竞争的政策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国有企业或多或少地受到现有政策的保护,市场竞争不充分,但个别领域内竞争程度可能较高。相比较而言,非国有企业更适应市场竞争,承受市场竞争的能力有所提高。受保护越多,企业在统一的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越弱。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应当实行保护公平竞争的政策,逐步减少对国有企业的
14、保护,实行同等的待遇,率先在国内市场上使各类企业公平竞争,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最终走向国际市场。(二)对外开放政策应连续且稳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我们既要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又要在全球化条件下的适当时机不能错过机会。不顾主客观条件,在关系全局和经济安全的领域贸然开放,有可能造成市场剧烈动荡,损害国家利益;市场开放过慢,会丧失机遇,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贻误整个现代化建设大业。在过去20年里,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进展和历史性伟大成就,尤其是面临亚洲金融危机仍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并且积累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经验
15、。这些成就来之不易,都是在连续和稳定的开放政策下取得的。与全球化的大势相比,我们的对外开放只是完成一个阶段,整个国民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应当连续且稳定。(三)积极参与多边或双边谈判我国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多边经济体系,通过多边或双边谈判,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这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的利益所在。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争端会进一步增加。通过多边的协商和争端解决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维护我国的利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仅需要广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而且也需要发挥自己的国际作用和影响,
16、为自己争取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除了维护公平市场竞争等外部环境外,企业要做的最重要事情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是因为不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只要企业采取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制组织形式,就必然存在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在有关公司制的法律制度完善之后,要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关键在于董事。将公司的经营业绩状况与董事的利益(如升迁、加薪、奖励、惩罚)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实行董事职业化,通过市场影响其升迁、社会地位等,是促使其尽职尽责的重要措施。此外,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是极其重要的,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激励和监督机制的
17、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公司的透明度有待提高,规定董事会中必须有外部、专家董事也是提高透明度的有效措施。外部、专家董事参与董事会,有利于形成制衡机制,减少“内部人控制”现象,进一步激励和监督公司经理。(五)企业应更加重视人才和技术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才和技术是企业拥有竞争力的关键。我国企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要加快改革,创造条件和改善企业内部环境,培养、引进和吸引人才。企业还要重视技术。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通过市场要素流动来传播和扩散技术和专利。我国企业生产技术整体相对落后,可以利用全球化,发挥“后发性优势”。另一方面,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特点,加大研究与开发的力度。(六)运用资本市场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练好了“内功”,就有了立足之地,才有可能运用资本市场来扩大规模,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一是通过境内和境外上市,提高融资水平;二是通过并购,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实力。最终,企业成为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在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