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共2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共25页).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工程品質通病預防措施 品質通病是指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和反復出現品質問題,主要包括管理通病、施工工藝通病和實體品質通病三類。一般具有兩個特點:一是不僅影響工程外觀,還危害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二是治理難度大,易反復。 品質通病可防可治,重在預防。近年來,工程人員按照精細化施工要求,採取科學有效措施和方法,嚴格遵守技術規範與操作規程,優化施工工藝,在工程實踐中形成一系列符合工程實際、效果明顯、經濟合理通病防治方法。本措施對通用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橋樑工程中常見品質通病現象、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有針對性防治措施。1. 通用工程1.1 混凝土工程表面蜂窩 原因分析 範本
2、拼縫不嚴,拼裝後有縫隙,密封不嚴產生漏漿。 混凝土水灰比控制不當。 振搗方法不當,振搗時間不足。 澆築時間過長,部分未振搗混凝土已初凝。防治措施支模是對範本縫進行有效密封,並對範本進行加固處理。配製良好品質混合料,選用合適水灰比。分層澆築,才用合適振搗工具,保證足夠振搗時間。對大面積混凝土應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對澆築時間過長混凝土斷面應按施工縫處理。1.2 混凝土工程麻面、氣泡多原因分析原材料不符合要求,級配變化大。澆築高度較高時,未設置串筒,使混凝土發生離析。振搗時局部漏振或過振。範本品質不高,表面不清潔。防治措施控制原材料品質,級配、含沙量等應滿足要求。當澆築高度超過2m時,應設置串筒或溜槽
3、,防止離析現象。振搗時要將振搗幫插入下層混凝土,並避免漏振或過振。儘量使用整體鋼模,並確保範本表面平整光潔,接縫平整密實。1.3 混凝土強度離散性大原因分析進場原材料品質差異大。施工配合比控制不嚴。振搗時間不足。混凝土構件後期養護品質存在問題。防治措施對每批進場原材料進行嚴格檢驗,保證原材料規格、品質統一。認真做好現場試驗,檢測砂、石等原材料含水率,對拌合設備及計量設備定期檢驗,控制施工配合比。在澆築過程中保證振搗時間和振搗品質。加強混凝土後期養護。1.4 鋼筋保護層厚度合格率低原因分析鋼筋骨架綁紮不牢固,在澆築混凝土時,振動使鋼筋偏位。範本安裝不牢靠,在混凝土重力、側壓力、施工荷載等作用下,
4、產生位移跑模現象,導致保護層成型尺寸不標準。墊塊品質不合格。混凝土澆築時,保護不到位,車壓人踩,使受力鋼筋變位、變形,防治措施加強鋼筋骨架綁紮,必要時應進行點焊。充分考慮混凝土重力、側壓力、施工荷載等作用對範本影響,防止出現跑模現象。墊塊品質應滿足要求,使用新型墊塊保證支墊品質。混凝土澆築時,施工跳板應獨立於鋼筋骨架,防止相互影響。1.5 護坡沉陷開裂原因分析邊坡填土質量差,未按要求分層填築、夯實。護坡碎石墊層未按規範要求鋪墊,墊層鬆散。砌築品質不符合規範要求,坐漿不飽滿。護坡未按設計要求設置泄水孔和反濾層。防治措施邊坡應按規範要求選擇填土材料,分層夯實、修平。應按規範要求進行碎石墊層鋪築,保
5、證品質。砌築施工應按規範進行,坐漿飽滿。按要求設置泄水孔和反濾層,如沉陷嚴重可能出現滑坡時,應對邊坡土體進行加固處理。1.6 涵臺牆身裂縫原因分析涵臺地基處理不到位,承載力不符合設計要求。涵身較長時,未按照設計要求設置沉降縫。在蓋板未架設安裝之前進行臺背填土,導致臺身橫向裂縫。涵底鋪砌不密實、滲水嚴重等使地基弱化,導致涵臺不均勻沉降變形,從而產生豎向裂縫。防治措施基礎開挖後應加強驗槽,確保基礎埋置深度、地基承載力符合要求;當基礎土層不均勻時,應挖除軟弱土層,保證基礎受力均勻,防止不均勻沉降。應按設計要求設置沉降縫,並可沿涵長方向分段澆築,接縫應設置在涵身沉降縫處。蓋板架設完畢後方可進行臺背回填
6、,回填土應按照水準分層、對稱方式進行填築和壓實,臺背回填材料和壓實度應滿足設計要求。漿砌涵臺砌築時,坐漿應飽滿,不得出現空洞,砂漿強度應符合要求;現澆混凝土臺身時,應控制分層澆築厚度,確保振搗密實。1.7 涵洞洞口翼牆、擋牆等傾斜、開裂原因分析地基處理不徹底,地基承載力不滿足要求。洞口鋪砌出現空洞使水下滲,地基土弱化。牆後土壓力過大,引起牆身推移變形、開裂、傾斜,甚至傾覆。牆身砌築時,砂漿不飽滿、砂漿強度不符合要求,造成強度不足,引起開裂變形。振搗壓路機碾壓路基時振動引起推移。防治措施施工前應加強驗槽,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地基處理。若驗槽後發現土層分佈或承載力與設計不符,應進行變更處理,確保地基承
7、載力滿足設計要求。加強施工期間基坑排水,防止基坑土層浸水。牆後應分層填土壓實,嚴格控制分層厚度,保證壓實質量。砂漿強度應符合要求,砌築飽滿。牆後採用靜壓設備碾壓。1.8 灌注樁鋼筋籠上浮原因分析灌注樁混凝土接近鋼筋籠底部時灌注速度過快。澆築混凝土時間過長,混凝土初凝,混凝土將鋼筋籠托起。導管掛(卡)在鋼筋籠上,提升導管時將鋼筋籠帶動向上。防治措施當混凝土灌注接近鋼筋籠底部時適當放緩灌注速度,待導管底口提高至距鋼筋籠底以上至少2m時再恢復正常灌注速度。混凝土品質應該滿足初凝時間要求,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澆築。導管安裝時應注意接頭處儘量平順,儘量保持在鑽孔中心,以防導管上提時卡(掛)住鋼筋籠。在鋼筋
8、籠頂部適當加壓,防治鋼筋籠上浮。1.9 混凝土牆身裂縫原因分析過振導致粗集料下沉,頂部粗集料較少,加之頂部箍筋較密,由於塑性沉降,易在箍筋處引起表面裂縫。由於混凝土幹縮引起表面細裂縫。大體積墩身因水化熱引起裂縫。防治措施採用適當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灰比;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第二次振搗,消除塑性沉降產生分層,提高混凝土密實性。加強混凝土澆築後養生。澆築大體積混凝土時,採取措施降低水化熱。1.10 重力式橋臺臺身裂縫原因分析橋臺處存在軟弱土層或地基處理不到位,橋臺地基承載力不足,發生不均勻沉降,使前牆發生豎向裂縫。臺身砌築不規範,砂漿強度低,導致臺身強度較低,出現前牆外傾或水準裂縫。混凝土配合比不合
9、理,振搗不密實,後期養生品質差,產生裂縫。臺背回填控制不嚴、臺後填土滲水引起土壓力增大致使側牆裂縫。防治措施施工前應按要求加強地基承載力檢驗,對軟弱地基進行有效處理。砌塊之間縫隙應用砂漿填築並仔細插搗,確保砌塊之間砂漿飽滿,不得直接貼靠或存有空洞;當臺身分層施工時,上下各層豎縫應錯開,不得貫通。當橋臺採用混凝土澆築時,應嚴格控制澆築厚度並注意養生。臺後填土宜在梁體架設完成後均勻、對稱、分成壓實,填築材料、分層厚度及壓實度等應符合設計要求,並做好防水工作;錐坡填土宜與臺背填土同時對稱填築。2. 路基工程2.1 臺後路基沉陷(橋涵或其他構築物回填土頂面與構築物頂面出現高差)原因分析壓實功不夠。填料
10、不符合要求。臺背與路基結合部位臺階處理不到位、壓實厚度偏厚、填築速率過快。橋涵臺後基底底面清理不徹底或軟基處理不到位。防治措施儘量採用大型壓實機具,分層填築,控制最佳含水率和鋪築層厚度。當不能使用大型機具時,宜選用小型振動壓路機配合其他適宜壓實機具。填料優先選用砂類土或透水性材料,當採用非透水性材料時,應進行改良處理,分層回填壓實,必要時增設土工格柵。嚴格控制填土速率和開挖斷面臺階,臺階寬度不小於1m。條件許可時,主線路堤與臺背過渡段應同步回填分層壓實,採用反開挖方式進行橋臺施工。臺背回填前臺後基底應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2.2 路基縱、橫向開裂原因分析路堤填築高度過高、路堤自身壓實度不足導致工
11、後壓縮變形過大。半填半挖,或填挖結合區域設計不完善,或施工品質控制不嚴。地基承載力不足導致路基整體變形,在交通頻繁振動下產生滑坡、縱向開裂。防治措施嚴格分層壓實厚度和壓實度控制標準,及時完善地下排水系統和支擋工程。完善半填半挖、填挖結合區域方案設計,關鍵路段進行個別設計;施工過程中應徹底清除地基表面軟弱滑動層,開挖臺階後,沿路線全斷面採用同種築路材料填築。路基半填半挖與填挖結合路段應優先安排施工,並在基底處、填挖交界處以及路床範圍內增設高強或雙向土工格柵,必要時增設排水盲溝。2.3 溝塘回填未分層填築或分層過厚原因分析 不重視溝塘回填,有偷工現象。 清淤、排水措施不到位,導致溝塘底部鬆軟,第一
12、層土不易壓實穩定。防治措施 溝塘回填時應分層填築,嚴格控制每層填土厚度。 第一層回填土難以壓實穩定時,可採用碎石土或者其他材料回填。 確保溝塘清淤、排水到位。2.4 路基表面起皮原因分析壓實層土含水率不均勻且失水過多,碾壓不及時。為調整高程而貼補薄層。 碾壓機具或工藝選擇不合理。防治措施確保壓實層土含水率均勻且與最佳含水率差值在規定範圍內。嚴禁採用薄層貼補施工方式。選擇合適碾壓機具和工藝。2.5 路基表面網狀裂縫原因分析路基填料不符合路基填築土要求。碾壓時含水率偏大。壓實後養護不到位或暴露時間太長,表面失水過多。防治措施 選用符合規範要求土料填築路基,弱膨脹土或者高塑性土應進行摻灰砂化處理。
13、碾壓時土含水率應接近最佳含水率。 加強養護,避免表面水分過分損失。及時上土覆蓋。2.6 路基壓實後表面鬆散原因分析 粉碎拌合後未及時碾壓,表層失水過多。 碾壓時土含水率偏低。 採用粉砂土填築時,表面保水措施不到位。 壓實後養護不到位或者暴露時間太長,表面失水過多。 重載車輛碾壓。防治措施 嚴格控制碾壓時土含水率。高溫季節施工時,粉砂土路基在碾壓過程中,表面應適當補水,並應採用輪胎壓路機終壓收光,成型後應灑水養護一段時間。不宜過早開放車輛通行,以避免重載車輛碾壓。2.7 路基表面出現“放炮”現象原因分析 石灰質量差。 石灰未充分消解。 石灰消解後未過篩。防治措施 嚴格控制石灰質量。 石灰應在使用
14、前7-10天進行充分消解,並過10mm篩。取土坑燜灰時,加大翻拌次數,運到現場時應揀出未消解石灰塊。2.8 路基出現“彈簧”現象原因分析 碾壓時土含水率超過最佳含水率較多。 高塑性粘性土“砂化”未達到應有效果。 翻曬、拌合不均勻。 碾壓層下存在軟弱層。防治措施 低塑性高含水率土應翻曬到規定含水率方可碾壓。 高塑性粘性土難以粉碎,應在取土場進行摻灰“砂化”處理。 對產生“彈簧”部位翻挖摻灰後重新碾壓或換填其他材料。 對軟弱層進行必要處理。2.9 路基碾壓後表面輪跡明顯原因分析 壓實功不足或碾壓時含水率大。 重型壓路機壓實後,未採用鋼輪或輪胎壓路機進行收光。防治措施 保證壓實機具噸位和碾壓遍數。
15、在接近最佳含水率時碾壓。 重型壓實後,應採用鋼輪壓路機或輪胎壓路機進行收光。2.10 路基壓實度不足原因分析 壓路機噸位偏小,碾壓遍數不足,碾壓不均勻,局部漏壓。 填築厚度過大。 填料粉碎不充分。 碾壓時含水率偏離最佳含水率。 土質變化,未及時調整最大幹密度。 摻灰拌合到碾壓成型時間過長或成型與試驗檢測時間間隔過長,導致灰劑量、壓實度衰減。防治措施 確保壓路機噸位及碾壓遍數符合規定,不得漏壓。 填築厚度應嚴格根據松鋪係數確定。 填料應粉碎到規定要求。 路基土應在接近最佳含水率時進行碾壓。 土質變化時應及時重新進行標準擊實試驗,確定標準最大幹密度。 合理組織施工,成型後及時檢測與驗收。2.11
16、路基邊坡沖刷嚴重原因分析 路基頂面邊緣未設置臨時攔水埂。 急流槽數量、間距、位置設置不合理,未及時維護。 路基邊緣壓實度不足。防治措施 路基頂面邊緣應設置臨時攔水埂。 路基邊坡應設置臨時流水槽,並加強日常維護。 路基填築應有超寬段,並保證路基邊緣壓實度。3. 路面工程3.1 半剛性基層出現裂縫原因分析原材料品質不合格,尤其是細集料品質不達標。水泥劑量偏大、含水率偏大或水泥穩定性差。養護不及時,施工縫處理不當。養護結束後未及時鋪築封層,水泥穩定碎石強度未達到齡期即開放交通。防治措施嚴把原材料關並確保料源穩定,針片狀含量、單粒徑級配材料規格等應滿足技術要求。在保證強度情況下,減少水泥劑量,控制用水
17、量。壓實度檢驗合格後及時覆蓋土工布,在7天內保證及時灑水養生;縱、橫向施工接縫按規範要求進行處理。限制重載車輛在未達到齡期前通行,養護完成後及時鋪築封層。3.2 半剛性基層層間整體粘結性不足原因分析水泥穩定層間沒有噴灑水泥淨漿,導致層間黏結強度不足出現推移。級配偏細、細集料偏多,導致層間黏結性能降低出現分離現象。半剛性基層頂面透封層遭破壞,瀝青下麵層施工溫度偏低、油石比偏小,導致底部鬆散。基層表面鬆散,未清掃乾淨。防治措施水泥穩定碎石分層施工時,應在水泥穩定層底基層與下基層之間、上基層與下基層之間噴灑水泥淨漿,提高基層間有效黏結。採用骨架密實型級配,成型表面粗集料顆粒均勻分佈。加強施工現場組織
18、管理,應做到上基層鋪築完成1個月內及時進行瀝青下麵層施工,降低施工車輛對瀝青透封層損傷和破壞;油石比應滿足要求;瀝青下麵層施工時溫度應滿足要求,增強半剛性基層與柔性面層之間黏結性能。攤鋪瀝青下麵層前,及時清掃由於施工車輛運輸造成水泥穩定碎石頂面石子鬆散脫落顆粒。3.3 瀝青面層層間污染原因分析路面交叉施工,尤其是中分帶填土施工造成泥土污染和施工機械漏油污染。上基層透封層表面散落集料或覆蓋集料含泥量較大。防治措施攤鋪瀝青下麵層之前,應及時完成路緣石安裝和中分帶填土,統籌協調路面交叉施工問題;施工機械設備漏油污染,應及時檢查及時發現,並鋪設防油布。對散落集料應及時清理,覆蓋集料品質應滿足施工要求。
19、3.4 瀝青混凝土路面出現早期水破壞原因分析瀝青混凝土空隙率較大,雨水進入表面層,在行車荷載作用下導致水破壞。片面強調平整度,忽視壓實度,雨水下滲後積聚在瀝青層間,在荷載作用下產生泵吸、冒漿現象。瀝青混合料不均勻,雨水在一些薄弱點位被快速行駛車輛輪胎下產生較大動水壓力壓入表面層,造成鬆散。瀝青面層裂縫或半剛性基層裂縫,在雨水作用下,造成基層上部沖刷甚至鬆散,引發瀝青表面層出現水破壞。防治措施嚴格控制瀝青混凝土空隙率,優化骨架密實型級配。適當提高瀝青混合料出場溫度和攤鋪溫度,並按要求進行壓實,確保壓實度滿足要求,增強水密性能。完善壓實度評價體系,採用馬歇爾壓實度和理論最大相對密度壓實度作為雙控指
20、標,防止出現離析和不均勻性。加強半剛性水泥穩定層基層施工品質控制,優化水泥穩定層材料級配設計,合理控制水泥穩定層強度標準。3.5 瀝青路面出現縱、橫向裂縫原因分析氣溫驟降和反復溫度變化產生溫縮裂縫。半剛性基層幹縮和冷縮開裂形成瀝青路面反射性裂縫。縱向裂縫一般為荷載型裂縫,由路基產生滑移、不均勻沉降和縱向施工縫不規範所致。防治措施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時,溫度應滿足要求,防止氣溫驟降現象出現;對瀝青混合料組成進行優化設計,採用骨架密實級配並適當增大瀝青用量,改善混合料抗裂性能。優化半剛性基層材料組成設計,加強水泥混合料壓實和含水率控制,突出輪胎壓路機搓揉壓實作用,並加強灑水養生工作,有效降低幹縮和冷
21、縮開裂形成瀝青路面反射性裂縫。提高路基施工品質控制,防止路基產生滑移、不均勻沉降,施工接縫應按規範設置。3.6 橋頭跳車原因分析橋臺與路堤沉降存在差異,工後沉降不均勻。因橋頭與路面搭接處存在施工接縫,經雨、雪等水分滲透,長期會造成道路結構層軟化下沉,容易導致跳車。因橋臺背施工場地限制,在靠近橋臺處,採用小型壓實機具施工,造成壓實不足,或採用透水性差材料,造成路基排水不暢,產生軟化、變形。防治措施臺背回填,應與路基填土協調進行,保證壓實質量。臺背與路基結合部按規範開挖臺階,並保證臺背壓實質量;軟基段進行地基處理後再分層回填壓實,必要時增設土工格柵,以提高整體承載能力,採用透水性材料回填。在橋頭段
22、增設水泥混凝土搭板和水泥混凝土墊層,搭板與墊層呈臺階形式佈置,搭板長度根據路線縱坡計算確定。3.7 水泥混凝土面層摩擦係數不足原因分析水泥砂漿層較厚,砂漿中砂偏細,質地偏軟易磨。混凝土坍落度及水泥用量大,經振搗後路表彙集砂漿過多,經行車碾磨後,形成光滑面。路面施工時抹面過光,刻痕深度不夠。水泥耐磨性差。防治措施嚴格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保證原材料品質。嚴格控制坍落度及水泥用量。刻痕深度應滿足要求。採用耐磨性能好水泥。3.8 水泥混凝土面層平整度差原因分析原材料品質不合格。施工實際用料與配合比設計用料不符,級配發生變化,造成成品混凝土不均勻收縮,影響路面平整度。施工工藝控制不嚴,拌合設備操作計量不准
23、;運輸車輛漏漿,改變新拌混凝土工作特性。攤鋪設備不能滿足要求。防治措施嚴格原材料品質控制。加強施工配合比管理,進場後砂石料採取避雨儲存。對施工過程混凝土品質嚴格控制,使用性能良好大型自動拌合機械,運輸車輛封閉性能良好。混凝土攤鋪設備應通過試驗進行檢驗,保證其滿足要求。4. 橋樑工程4.1 錨固體系安裝品質差原因分析錨具、夾片等不配套,安裝誤差較大。錨墊板與錨具孔未對正,造成錨墊板變形。錨固區混凝土不密實,或錨固區漏埋、少埋構造鋼筋,張拉力過大時錨下混凝土壓裂、鬆動造成錨墊板變形。預應力張拉完畢後,未及時封錨,錨固端外露銹蝕。豎向預應力施工時漏裝或未按要求安裝錨具,錨端變形鬆動,導致預應力損失較
24、大甚至失效。扁錨鋼絞線受力不均,預應力損失較大。防治措施在預應力施工前應對錨具進行配套檢查,並進行靜載錨固性能試驗,以保證錨夾具配套錨固效果。認真檢查錨墊板與範本間安裝情況,保證錨墊板位置準確並使與錨具孔對中。嚴格按照要求佈設錨固區鋼筋,錨固區可採用細集料混凝土,加強振搗,確保混凝土密實性。預應力張拉完畢後,及時進行封錨,防止錨頭銹蝕。豎向預應力嚴格按照規範要求施工。對於扁錨,應集中穿束,使預應力筋初始受力狀態一致。4.2 預應力孔道堵塞原因分析澆築混凝土時,波紋管振破,混凝土漿體流入管道內。波紋管環向剛度不足,擠壓變形。波紋管接長時銜接管口處連接不牢固,或密封不嚴,導致混凝土澆築時灰漿滲入。
25、波紋管安裝後,鋼筋網焊接施工時電焊火花灼燒波紋管,管壁產生孔洞,導致灰漿滲入。防治措施波紋管安裝前應逐根仔細檢查,不得有開裂、孔洞、嚴重變形等缺陷。振搗時保持振搗棒與波紋管間距,防止直接觸擊波紋管而使波紋管破裂。波紋管壁厚應滿足要求,咬合緊密。波紋管安裝完畢後檢查管口連接情況,可以採用橡皮圈緊箍或採用稍大套管緊箍連接等方式處理,錨墊板、喇叭管、套管連接處應密封、牢固,確保管口連接密封性、牢固性。當管道附近進行鋼筋焊接施工時,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加強波紋管覆蓋防護,防止電火花擊穿波紋管。在波紋管內安裝襯管是最有效手段,在施工過程中應適時抽拔,以防止滲入管道混凝土凝固。4.3 孔道壓漿不密實原因分
26、析管道變形、不暢通,漿體難以壓入引起局部空洞。壓漿時,封堵不嚴,灌漿壓力低,灌漿順序、時間不符合規定。壓漿材料配合比、原材料選用不當,膨脹效果不好,漿體泌水率過大,曲線預應力束孔道彎曲部位因泌水產生空隙。排氣孔佈置不合理或堵塞,尤其多發生在通長曲線段,排氣孔堵塞後管道內空氣滯留,引起局部空洞。防治措施灌漿前用高壓水沖洗清孔,清洗完後用壓縮空氣吹幹孔道,保持管道清潔、暢通。控制好灌漿時間,在灰漿流動性未下降前進行壓漿,並保持壓力;對曲線孔道應從最低處開始灌漿,待一定稠度灰漿從排氣孔溢出後方可堵塞排氣孔,但仍應穩壓一段時間,盡可能採用真空壓漿。合理選用壓漿材料,加強水泥、外加劑等原材料檢驗,防止漿
27、體收縮和有害腐蝕物質出現。結合施工季節,加強灰漿配合比設計和檢測,控制水灰比、流動度等指標,確保灰漿工作性能。排氣孔應合理佈置,壓漿時控制速度,緩慢、均勻進行,不得中斷,排氣孔依次逐一關閉,使孔道內排氣通暢。4.4 連續箱梁裂縫原因分析支架現澆箱梁施工時,由於支架發生不均勻沉降,導致箱梁跨中底板出現橫向裂縫。澆築順序不當,未考慮支架、橋墩剛度差,導致墩頂處箱梁頂面出現橫向裂縫。提前拆架或拆除順序不當、拆除速度過快等,導致跨中底板出現橫向裂縫。預應力管道定位不准,或澆築時發生偏移,導致波紋管處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足。由於預應力張拉時沿波紋管產生泊松效應,沿波紋管底產生橫向拉應力,加之混凝土收縮應力
28、作用,沿波紋管等混凝土薄弱截面易出現裂縫。由於預應力張拉不到位、錨固效果差引起預應力損失較大等,使預應力不足造成裂縫。底板澆築與腹板澆築時間間隔較長,混凝土收縮變形不一致,引起底板和腹板交界處縱向細微裂縫。通氣孔堵塞,箱梁內外溫差大。防治措施施工前加強地基處理和支架預壓,防止支架沉降變形。箱梁混凝土澆築順序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無設計要求時由跨中向兩端順序澆築。根據施工季節等合理確定支架拆除時間,不得提前拆除支架。支架拆除應由跨中向兩端均勻對稱進行,拆除速度不宜過快。加強波紋管定位,確保波紋管底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保證張拉時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加強預應力張拉控制,使張拉力符合要求,降低預應力損失。底
29、板和腹板混凝土澆築時間不宜相隔太久。腹板混凝土澆築時,應嚴格控制分層澆築厚度,並加強結合面振搗。確保通氣孔暢通,減小箱梁內外溫度差;改善混凝土配合比,加強振搗和養生,減小混凝土收縮變形。4.5 主梁下撓變形原因分析由於混凝土收縮徐變、張拉、管道摩阻力、錨口預應力損失等使預應力損失過大產生下撓。預應力管道定位與設計值偏差過大,使實際預應力偏離設計中心,導致下撓。節段澆築時,實際混凝土用量比理論值增大引起超重,導致縱向線形變化而下撓。跨中合龍段施工溫度選擇不合理,導致撓度增大。防治措施合理選擇混凝土原材料,優化配合比,控制外加劑品質和數量,減少收縮徐變對預應力影響;控制預應力張拉程式,按規定標定千
30、斤頂和壓力錶,確保有效預應力度;加強預應力管道及安裝品質檢查,防之管道變形、漏漿等病害,減小摩阻力,降低預應力損失;嚴格控制錨具安裝,減少錨口預應力損失。預應力管道定位應準確、牢固,以較小預應力束張拉後線形與設計中心偏離。加強施工監控,對實際澆築品質、臨時荷載大小、掛籃可能發生超重等影響因素進行監控,以免增加荷載而引起撓度偏差。合理確定合龍段施工溫度,避免不利溫度產生過大撓度。4.6 預製梁板尺寸偏差原因分析立模不規範或封錨厚度偏差過大,造成預製梁長與設計不符。範本剛度不足或側模支撐不牢固,澆築時發生變形、脹模,使梁體寬度產生過大偏差。斜交梁板預製時,端部放樣不准,澆築後樑端斜交角度產生偏差。
31、一次澆築混凝土時,內模下沉,導致底板厚度不足;芯模頂面過高,減小頂板厚度。防治措施範本安裝時應嚴格控制尺寸,端範本安裝應考慮封錨端厚度要求。範本製作應滿足強度和剛度要求,側模支撐穩定、牢固,拉杆佈設間距合理;澆築過程中及時檢查範本變形情況,加固支撐。對斜交梁板,端部範本架設時應嚴格校正;對橫隔板、預埋件位置,應保證準確。梁板一次澆築時,應嚴格控制澆築振搗後底板頂面高度,使底板厚度滿足設計要求;內模安裝時,應精確控制內模頂面高程,避免內模伸入頂板厚度範圍;當採用氣囊作為內模時,應加強佈設氣囊定位箍筋,定位箍筋應與底板縱向主筋連接固定;澆築時應注意平衡、對稱地進行澆築;當採用空心內模時,可採用壓重
32、或壓杆方式固定內模,避免內模上浮;在混凝土振搗時注意避免在兩側腹板進行強振或過振,以免引起內模偏移。4.7 梁板鉸縫病害原因分析鉸縫內兩側梁體未鑿毛,預留鋼筋未鑿出或鑿出部分過少,鉸縫內鉸縫鋼筋未按設計進行設置,導致整體受力性能下降;澆築鉸縫混凝土前未對鉸縫進行清理,縫內有殘留土、灰渣、垃圾等雜物。由於配合比不當導致鉸縫混凝土強度不足,低於梁板混凝土強度;振搗不足,導致混凝土澆築不密實。鉸縫底未封縫,導致澆築鉸縫混凝土時漏漿,鉸縫內混凝土不密實。鉸縫混凝土澆築後,在強度和齡期未達到要求時,承受過大外荷載,導致鉸縫混凝土提前破壞。防治措施在範本拆除後,應及時將梁體鑿毛,並將鉸縫鋼筋鑿出,按設計要
33、求綁紮鉸縫鋼筋;澆築鉸縫混凝土前,應清理鉸縫內雜物,濕潤梁體表面,保證鉸縫混凝土品質。加強鉸縫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加強振搗,必要時摻加適量微膨脹劑。鉸縫混凝土澆築前應用高強度等級砂漿對梁底勾縫,防止澆築時漏漿,採用細集料,便於澆築和振搗密實。鉸縫混凝土澆築後,在強度未達到要求前應封閉橋面,不得承受施工車輛、機械、材料等外荷載,在橋面鋪裝完成前對外荷載也應加以控制。4.8 鋼管混凝土不密實原因分析灌注混凝土前,鋼管內未清洗乾淨,管壁銹蝕、雜物等影響混凝土與鋼管粘結性能。灌注不連續,混凝土內殘留氣體,引起混凝土空洞。混凝土配合比不良,造成混凝土離析,或造成混凝土收縮性能增大。施工時溫差過大,混凝土灌
34、注時氣溫較高,隨後遇急劇降溫,鋼管收縮緊固初凝混凝土,加速混凝土收縮徐變,同時也加大鋼管殘餘變形,形成接合面脫空。防治措施鋼管製作時應除鏽,灌注混凝土前認真清洗鋼管,濕潤管壁後,先泵入水泥漿,然後再灌注混凝土,以加強混凝土與管壁黏結。保證設備和混凝土供應,以進行連續灌注。加強混凝土材料級配試驗,防止灌注後集料堆積,形成混凝土離析;在保證混凝土工作性能前提下適當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減少混凝土收縮徐變。當摻加外加劑時,應嚴格對外加劑進行檢測,保證各項指標符合要求。合理選擇適宜溫度灌注混凝土,高溫季節施工應採取鋼管降溫措施,避免混凝土灌注後遭遇較大反復溫差不利情況。4.9 焊接缺陷原因分析正式
35、焊接前未進行試驗,焊絲、焊條、熔劑、工藝等匹配不良。焊接時鋼構件溫度低,焊接後降溫快,焊接應力過大。焊接變形矯正變形量過大,施力不當或矯形時溫度過低。防治措施焊接前應對所選材料進行施焊,確認匹配性。按照鋼材品種對施焊構件採取預熱和保溫措施。矯正變形應按多次微調原則,防止出現矯正過度現象。4.10 塗層缺陷原因分析鋼箱梁基底表面有油污,除鏽不徹底,影響漆膜黏結效果。塗層黏度不符合要求;一次塗刷過厚,或下層未幹緊著刷第二層,或塗裝時氣溫過低,濕度過大,造成流掛。熔劑揮發太快,塗料黏度過大,表面形成橘皮。塗覆表面溫度太高,塗層太厚,引起龜裂和褶皺。兩層塗刷層間被污染,或兩層塗刷間隔時間太長,影響黏結
36、力,引起脫皮。下層表面處理不佳,塗刷不均,表面不平整,上層塗刷後即形成“魚眼”。底漆、面漆匹配性差,抗老化性能差,引起塗層粉化剝落。防治措施塗裝前應對底面進行清潔、除鏽、乾燥,尤其是陰角、轉折處,確保無焊瘤、焊渣、氣孔、飛邊、毛刺、鏽斑等。大面積塗裝可採用高壓無氣噴塗施工,不易噴塗部位可以採用人工塗刷。選擇附著力強、密封性好防銹塗料,避免一次塗刷太厚,第一層漆膜幹後方可塗刷第二層。控制塗料黏度,並選用相匹配合適熔劑。塗裝施工溫度、濕度應符合要求。兩層塗刷之間應保持清潔,防止層間污染,且兩次塗刷間隔不宜太長。下層表面塗刷應均勻,不平整區域處理後再塗上層。正式噴塗前應進行試驗,合格後方可正式進行,
37、噴塗完成後應及時進行養護。4.11 橡膠支座剪切變形過大原因分析支座本身抗剪彈性模量偏低。支座安裝時溫度過高、過低,因環境溫度變化、梁體溫度伸縮變形和汽車制動力等作用,引起支座過大初始剪切變形。同一梁板上其他支座出現脫空,導致個別支座受力過大而產生過大剪切變形。防治措施加強支座品質檢驗,對抗剪彈性模量不符合要求,應清除出場。選擇適宜安裝溫度,一般最好在年平均氣溫時安裝;落梁後要檢查支座初始變形情況,如變形過大,適當抬起梁一端使支座恢復形狀後再重新落梁,控制好初始變形量。檢查其他支座安裝情況,及時調整,防止其他支座脫空而引起個別支座集中受力,導致變形過大。4.12 支座鼓脹、破裂原因分析支座本身
38、抗壓彈性模量、抗壓強度、形狀係數等不符合要求。梁體架設後支座出現破裂或側面波紋狀凹凸現象,表面出現龜裂現象,耐久性降低。由於局部脫空等原因引起支座局部集中受力,造成支座一側表面破裂或產生波紋狀凹凸。支座存放時保護不當,被一些化學物質腐蝕,使橡膠層嚴重老化。防治措施加強支座品質檢驗,對不符合品質要求者,應清除出場。確保安裝精度。檢查同一梁板各支座墊石高程,防止支座脫空;保證支座墊石表面平整,防止單個支座本身局部集中受力過大。加強支座存放時保護,嚴禁與酸、堿、油類、有機熔劑等接觸,遠離熱源且不直接接觸地面,以防支座污染、腐蝕或老化。4.13 支座脫空原因分析墩臺頂支座墊石高程控制不當,墊石頂面不在
39、一個平面上;墊石頂面不平,造成支座局部脫空。梁體預製時梁端三角楔塊不平,尤其是斜交板梁較難控制。支座墊石強度過低,受壓後墊石破碎,引起支座脫空。支座安裝溫度選擇不當,支座初始剪切變形過大而又難以恢復,使支座縱向一側出現較明顯半脫空。防治措施施工中,對支座墊石表面高程嚴格控制;支座墊石頂面應平整,保證梁下支座在一個平面內。確保梁端底面平整,厚度準確。加強墊石澆築品質控制,確保墊石強度。選擇合理氣溫安裝支座,支座安裝後選擇合適氣溫條件對支座變形進行恢復調整。對部分已經出現脫空現象支座,可採用自流平砂漿進行處理。4.14 仿毛勒伸縮縫病害原因分析橡膠帶與異形腔密封不嚴、握裹力不足,或由於對安裝溫度影
40、響考慮不周,未合理調整間距,致使異形鋼樑內銹蝕,橡膠條被拉裂或擠出。錨固件安裝、焊接品質差,造成伸縮縫裝置不牢,在車輛衝擊荷載作用下產生脫落、斷裂。由於錨固區開槽深度、寬度不足,或混凝土澆搗品質差,引起錨固混凝土開裂、破碎。伸縮縫安裝後與橋面高差大,引起橋頭跳車。防治措施加強伸縮縫品質檢驗,根據安裝時實際溫度合理調整組裝間隙。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預埋錨固件,錨固位置準確、牢固。安裝伸縮縫前清理梁端雜物,確保梁體能自由伸縮。開槽深度、寬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便於安裝和混凝土澆搗。採用高強度等級混凝土進行澆築,澆築時應採取密封措施,防止混凝土砂漿流入橡膠條或鋼樑異形腔內。伸縮裝置四周混凝土應充分振搗密實,
41、防止混凝土中尖狀物刺入位移控制箱,加強混凝土養生。伸縮縫初步定位後應進行臨時固定,檢查高程後,點焊邊梁與錨固鋼筋,予以初步固定,從兩側對稱間隔點焊,以免引起鋼樑過大翹曲變形影響伸縮縫與前面高差。初步固定後進行高程檢查,檢查無誤後對全部預埋件進行焊接,並確保焊接品質。4.15 泄水孔損壞或排水不暢原因分析泄水管材料選用不合理,易損壞。泄水管佈設數量不足、孔徑不足、長度不足,少設或漏設,導致橋面排水不暢。泄水管分佈位置不合理,影響排水效果。泄水管設置高程不合理,造成進出口水流不暢或易堵塞。泄水管周圍防水處理不到位,導致管口周圍橋面滲水。防治措施泄水管選用應考慮堅固性和耐久性,宜選用鑄鐵管等作為泄水管。嚴格按照射界要求佈設泄水管,孔徑應符合要求,不得漏設、少設或減小孔徑。同時,應注意伸出橋面部分有足夠長度和下傾角,以免管口水流沖刷、腐蝕梁體。根據橋面縱橫坡合理確定泄水管位置,橋面低凹段應加密佈設,橋面最低處宜佈設泄水管,防止橋面低凹處積水。橫向泄水管佈設時應嚴格放樣,準確控制管口高程,防止因管口過高導致水流不暢和積水,或管口過低造成堵塞和影響橋面外觀。嚴格管口周圍集水區施工控制,不得高於周邊橋面,應形成平緩凹槽,確保管口周圍能順暢彙集水流。管底防水層施工要求嚴格控制,泄水管安裝牢固,周邊混凝土密實,並與泄水管緊密結合,不得出現脫空、鬆動。 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