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共15页).doc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中地理必修1、2、3(中图版)复习提纲必修1 第一章 地球在宇宙中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1)宇宙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200亿光年)(3)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绕日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
2、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存在生命原因是: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体水、可供呼吸的大气。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2)太阳活动
3、主要标志: 黑子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伴随发生,周期11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影响降水量;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干扰地球磁场,发生磁暴; 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1)比较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除 两极点外,都是15/小时 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年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 (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白天入黑夜的是混线此线上太阳
4、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东加西减)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北京时间 :是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伦敦所在时区:0时区(中时区):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5) 黄赤交角为2326,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春分3月21日秋分
5、 9月23日02326N2326S夏至6月22日冬至12月22日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春分3月21日赤 道向北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向南秋分9月23日赤 道向南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向北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6、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全球昼夜等长出现极昼范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全球昼夜等长(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反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时间太阳直射点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北半球南半球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移动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6月22日至12月22日向南移动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3月21日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
7、要特点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岩 石 圈 结构: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如右图2所示,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融再生。岩浆岩:由于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或停留在地壳中冷凝成岩浆岩。(内力作用) 沉积岩:露出地表的岩石经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使其成碎屑,搬运到较低区域沉积压实,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外力作用) 变质岩: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经变质作用成变质岩。(内力作用)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8、(见图3)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包括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和来自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生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褶皱:形成的地貌是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地堑:地貌常呈狭长的凹陷地带 如: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地垒:地貌形成块状山地 如:华山、庐山风力和流水的侵蚀、沉积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裸岩荒漠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科斯特地貌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课标:运用图表说
9、明大气受热过程1、(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2)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现象成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3)大气运动 (4)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垂直(运动),高空(近地面或高空)形成
10、高压,受冷的地方水平(运动),近地面(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高空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路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 由于太阳直
11、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7月)北移,冬季(1月)南移。 (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4)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
12、节移动。(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分布成因性质影响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强烈的太阳辐射不断加热地表,暖空气稳定上升热低压;湿热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度附近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向南北流去,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发生偏转,在30度附近上空积聚被迫下沉而成暖高压;干热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度附近南北两股气流相遇,暖空气上升而成冷低压,湿冷极地高气压带两极地区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积聚在低空,形成高压区冷高压,干冷风带分布风向成因性质纬度位置气压带之间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带南北纬30与赤道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北风 东南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受地偏力的影响偏转而成干热
13、中纬西风带南北纬3060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南风西北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受地偏力的影响偏转而成温热极地东风带南北纬6090之间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风 东南风极地高压的下沉气流在低空向低纬度地区运行,受地偏力影响偏转为偏东风干冷 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峰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3、(1)锋面锋面概念图示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实例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 暖气团进攻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
14、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进攻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前(前、后)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晴。一场春雨一场暖准静止峰冷暖气团实力相当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阴雨连绵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2)气压系统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天气状况气旋低气压上升北逆南顺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气压下降北顺南逆天气晴朗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 (1)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4个) 组成海陆间循环
15、的各环节蒸发、凝结、水气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6个)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蒸发、凝结。降水(3个) 台风登陆属水气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径流环节,它们都属于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只参与内陆循环。(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联系各圈层,进行水分的联系,同时进行物质迁徙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过程延续。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水循环还能塑造地表形态。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大渔场的成因。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
16、:秘鲁海区冷海水上泛 。课标: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不同的气候特点,影响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不同,进而形成不同地表形态: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流水作用弱,而风力作用(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蘑菇岩、风蚀城堡、沙丘、戈壁等 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V”型谷、河谷、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2.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天气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降水量相关:降水多少,影响流量大小;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如: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冬季流量大;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夏季流量大。 若河水的
17、来源主要是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气温相关。课标: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2在任何地理地域五种自然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某地域环境特征的形成中,地形、气候往往起主导作用。课标: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2世界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好适宜的平原地区、热带的高原地区、山区的谷地。 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是大片地形平坦,地势稍高的区域;因为其利于建筑减少投资;周围平坦的地区农耕活动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平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 热带地区:聚
18、落往往分布在高原上(因为低地过热,不宜居住) 山区河谷:聚落发展空间常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形态往往成为狭长形地带3平坦地区利于铁路公路等交通线的建设;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的走向、密度、建设投资、技术难度。课标: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变化的表现:冷暖干湿交替。2近代(近一、二百年)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变暖,(但幅度大小不同,有些的方可能降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植被的破坏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农业:高纬度收益(升温幅度加大,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中纬度受损(水分亏缺);病虫害爆发受害范围扩大;农作物分布范围扩大;粮食生产总体下降。工业:高纬度供暖
19、耗能减少、低纬度制冷耗能加大,影响能源工业;产生温室气体的工业压力大,节水节能、耐寒耐热的培育技术市场广阔。人类健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疾病发病率和传播范围加大。海平面和海岸带:导致海平面的上升;部分沿海地区被淹;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港口设备和建筑物受损影响航运;影响水产养殖等。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受影响大,某些渔场消失或扩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必修2 第一章 人口增长、迁移和合理容量11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 1770年之前增长缓慢:工业化之前 17701950年快速增长:西方国家开始工业化 19501999年更快增长:发展中国家开始工业化 1999年至今
20、开始减速:发达国家开始进入负增长,一些发展中国家进入增长下降阶段2、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即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3、人口增长模式 模 式特点分布原因问题对策 高高低 (工业化前)出生率、死亡率为35左右原始群落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生产力水平低下,营养不足,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基本生存、生活得不到保障发展生产力 过渡模式 高增长阶段 (工业化前期)首先是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仍很高一些发展中国家(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食品供应与营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增长快,人口压力大,自然资源供应紧张计划生育,开源节流,可持续发展 过渡模式 增长
21、下降阶段 (工业化后期)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下降缓慢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土尔其、阿根廷、印度、中国、韩国、新加坡)家庭愿意抚养更少的孩子,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 “三低”模式工业化后目前多数发达国家 (特别是西欧负增长, 死亡率略有上升);除了增长下降阶段的社会原因外,与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青年人推迟结婚、减少生育有关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负担重,老年人生活困难、孤独鼓励生育,鼓励移民,1.2人口的迁移1、 人口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a 空间位移:有迁入地到迁出地b 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会考 复习 提纲 图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