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复习(共1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复习(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复习(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 分子和原子一、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性质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备注1.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2. 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3.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4. 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2、5. 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6.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二、 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三、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
3、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2.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3.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4.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5.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四、 物质的组成1. 宏观角度:水是由氢元
4、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2. 微观角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3. 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4. 物质、元素用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分子、原子、离子用于在微观角度分析问题。宏观和微观不可以混淆。5. 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例如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分子:例如:氯气由氯气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
5、成的。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例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第二节 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结构(1)原子结构的认识质子 (+)原子核原子构成 中子 (不带电) 电子()(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裂变和聚变)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6、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电性关系不带电的微粒:_带负电荷的微粒:_带正电荷的微粒:_某原子的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3、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层是用来描述运动的电子离核远近的区域不同。电子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叫三、四、五、六、七层这样,电子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分层排布:电子在原子核外是绕核分层运动的。能量低的离核近,能量高的离核远。(原子的体积主要是集中在电子运动的空间).排
7、布规律:核外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1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氦是2个)。电子必须排满低能量层再排向高能量层。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K、L、M).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圆圈表示电子核,圆圈内的“+”号和数字分别分别表示原子核带正电荷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个
8、,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变成阴离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的本质区别:核内质子数不同第三节 元素(一)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 素原 子区别含义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
9、铁原子构成。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3、 金属元素: 钠、镁、铝、钾、钙、锰、铁、铜、锌、银、汞、金等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 氢、碳、氮、氧、氟、硅、磷、硫、氯、溴、碘等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 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氦为2;这种结构为稳定结构。)4、元素的分布: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养闺女缺钙,哪家没青菜。)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元素符号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
10、个字母小写。2、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单质由单个原子构成的,还表示一种单质。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三)元素周期表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 原
11、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2 Mg 镁 24.3124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五、离子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2形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阴、阳离子互相作用可以形成稳定的结构。3.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4.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
12、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 阳离子:Na+、Ca2+、Al3+等 阴离子:Cl-、S2- 等5.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还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 表示两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6 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有关离子的小结(1)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2)常见原子团离子: SO42- 硫酸根离子 CO32- 碳酸根
13、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NH4+ 铵根离子 MnO4高锰酸根离子 MnO42 PO43- HCO3- 第三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1、化学式(formular),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提出的依据: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 微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我们以水(H2O)为例说明化学式的涵义以H2O为例宏观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该物质
14、有哪些元素组成的表示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一个分子里有多少个原子表示一个水分子中由2个氧原子和1个原子构成质量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H2O)=2Ar(H)+Ar(O)=2+16=18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如 aRbc a表示有a个这样的微粒b 表示一个微粒中有b个原子或原子团c 表示一个该离子中带有c个正(负)电荷如:3H2SO4 Ca2+表示钙离子,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注意:同元素符号的意义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教版八 年级 化学 第三 单元 物质 构成 奥秘 知识点 总结 复习 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