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共21页).doc
《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 背景: 中国的传统教育由于受封建主义和科举制的影响,注重灌输知识,强调死记硬背,把儿童的思想禁锢在书本中,把儿童的活动限制在课堂上。清朝末年一直到二、三十年代,西方近现代教育理论开始逐步传入,但在幼儿园那种束缚儿童思想、压制儿童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死气沉沉的现象有增无减。且当时,在中国,幼儿园的课程非常混乱,例如:教会幼稚园的宗教课程,有蒙养园的日本式课程,也有少数幼稚园实施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的课程。中国本土的幼儿园教育又像“幼稚监狱”,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内容太简单又机械,也不管儿童的年龄和个体差异,忽略儿童的兴趣需要。针对这一社会事实,
2、陈鹤琴提出,中国的幼儿教育迫切需要改革,并努力致力于找到一种既符合中国的国情,又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五指活动”课程的设立就是以这两个原则为基准的。(一)新的儿童观 陈鹤琴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与民主精神的陶冶。认为“假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的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的。”从年起,他以自己的儿子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从其出生开始,做了两年多的详细记录,以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综影,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他曾具体描画出儿童心理的七个基本特点,这就是: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喜欢
3、成功,喜欢合群。并特别指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准备,而且应具有他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 (二)活教育的理论 针对旧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学校脱离社会,教学脱离儿童实际的弊端,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理论,并根据陶行知批判旧教育“教死书,死教书,看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著名格言,从正面提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口号。 陈鹤琴先生认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他告诉我们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
4、要源泉。他说,“从书本上能吸收的知识是死的,是间接的;而从大自然与大社会获得的知识是活的和直接的。不言而喻,在各个方面,后者大大优于前者。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儿童的认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因此课程的编排要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方便孩子的记忆和理解。课程内容要相互关联。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儿童做人。教育要培养儿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内在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这与我们现在提出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相吻合。从陈鹤琴这一主张中,我们可以看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子。杜威的课程论中明确地提出
5、以儿童的活动,即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课程的中心,学校要围绕儿童的需要和儿童的兴趣来安排课程。他反对以既有知识编写系统教材,而且也反对用这种教材进行课程教学。他认为,让学生学习各种各样的学科课程,虽然可以学到系统知识,但是这样做的最大缺陷是把儿童同实际生活割裂开来,这样必然会阻碍儿童的生长。他认为,让儿童学习系统教材,无异于是学习前人的符号积累,从而远离了儿童个人的生活经验,使儿童学不到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杜威的基本倾向是反对传统教育中的分科教学,反对现成的、孤立于儿童经验之外提供的知识。他要求把课程和教材建立在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儿童本身的活动就是课程,也是教材。他甚至提出要使儿童的学习
6、“循着历史上人类的进步足迹前进”,“把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很正常一番”。 杜威关于课程和教材的认识和实验,是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实际妨碍儿童身心发展的反拔。他关于教材与课程发展的见解有其合理性的,符合客观要求的一面,但是他过分夸大了儿童直接经验的作用,并且试图以活动课程完全取代学科课程,否定传统教育所使用的教材,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陈鹤琴先生正是认识到杜威的理论中的不科学性,他并没有完全照抄照搬杜威的理论,而是正确地肯定了书本的作用。他主张“我们并不是说在学习过程中要摒弃一切书本。如果恰当地用作参考材料,书本是有用的,但不应像过去那样,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他还对“恰当地用”作了具体的
7、阐述。他分析说,“依照活教育的理想,国语、算术的课本教学也应当打破。不过依照目前中国的情形及社会上的传统习惯,一时尚不能取消。为补救起见,只有想法尽可能改善这些课本的内容及教法。”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强调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他说,活教育的教学应“着重于室外的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作研究对象,以书籍作辅佐参考。 基于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理论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课程结构即“五指活动”的课程结构。所谓课程结构,是指构成课程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课程的纵向结构,即按年龄阶段水平来
8、选择并安排学习内容,是内容“上下”连贯;而横向结构即按某个主题线索将学习内容“左右”连贯起来,组成学习模块。陈鹤琴分析了当时的课程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结构即“五指活动”课程结构。“五指活动“课程目的: 课程应为目标服务。他认为“课程与方法都是达到目的的工具,所以谈教育,第一应当解释目的。在谈目标之前,他先确立了“儿童是主体”的思想。教师先测量儿童的个性,了解儿童。希望他们达到怎样的目的,然后选择最适宜的教材和方法,以达到所希望的目的。他提出,五指活动课程的目的在于发展幼稚生的心智和身体。具体目的有以下四方面: 1. 做怎样的人:应有合作的精神,同情心,服务的精神。 2. 有怎样的身体:应有
9、健康的体格,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 3. 怎样开发儿童的智力: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能力。 4. 怎样培养情绪: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 课程内容: 陈鹤琴说:“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 1. 健康活动:包括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2. 社
10、会活动:包括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及政治常识等。 3. 科学活动:包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4. 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5. 语文活动:包括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像人的手指生长一样,新的组织在已有的基础上生发出来,并共同构成新的结构,儿童变得更强,自身更完善。就像人的五个手指,共同构成了具有整体功能的手掌。“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构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油系统,合理的编制在儿童的生活上。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中有关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等均与新纲要相通相融,如: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
11、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领域划分是相对的,整合进行是绝对的。幼儿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并采用单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教学。学前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包括在这五指活动之中。但是这五个方面是有主次之分的。陈鹤琴认为,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强国需先强种,强种先要强身,强身先要重视年幼儿童的身体健康。身体强健的儿童,性格活泼,反映敏捷,做事容易。为了儿童的现在和将来,幼稚园的教育应注意儿童的健康。为了培养儿童健壮的身体,幼稚园应十
12、分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应带领幼儿多到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使儿童在接触自然中学到各种经验,还可以使他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沐浴到充足的阳光,活跃儿童的精神,强健儿童的体魄,增加儿童的欢乐。户外活动是保证和促进儿童健康的有利措施。此外,幼稚园应特别注意音乐,因为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鼓励儿童进取。幼稚园应创设音乐环境,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和技能。之所以形成这五类活动,主要处于以下考虑:生命以健康为第一,所以要有健康活动;人不能离群索居,所以必须有
13、社会活动;为了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了解自然与生命,必须有科学活动;人是有感情的,生活是有情趣的,所以艺术活动不可或缺;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又是儿童学习的工具,所以也被列为重要的活动。 即便如此,儿童能够学和应该学的东西也还是很多的,应该如何选取?陈鹤琴提出,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应遵照三条标准: 1. 凡儿童能够学的东西,就有可能作为幼稚园的教材,但有时在“能学”的标准之下,还要有点限制,比如,有些东西小孩子虽然能学,不过学习会妨碍他身心的发育,那就不必勉强他学习。 2. 凡教材须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 3. 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 课程的组织: 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陈鹤琴指出:
14、“小孩子能够学与应当学的东西,本来是很多的,但是我们不能就这样漫无限制的毫无系统的去教他。总必定要有一种组织,在相当范围内,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并使各科目中间互相连接起来发生关系。”他主张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但这种有系统的组织以什么为中心呢?他说:“这当然要根据儿童的环境。”他认为儿童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包括动植物与自然现象;一种是社会环境,包括个人、家庭、集社、市 等类的交往。可确定的中心如节期,包括中秋、重阳、元旦、端午等;自然界的应时物包括秋菊、冬雪、春桃、夏荷等;社会性事件,包括纪念日、庆祝会、恳亲会等。自然和社会这两种环境是儿童天天接触到的,应当成为幼
15、稚园课程的中心。尊重孩子,首先必须从关注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陈鹤琴先生说:“孩子是好奇的”。的确在游戏课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特别喜欢钻研,喜欢提问,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有一次自由活动时,一位大班的孩子无意中向老师和同伴提出了什么是“肿瘤”的问题,此时老师没有回避孩子的这一问题,而是好奇地和孩子一起聊了起来,并倾听孩子们的 想法,当时有十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出不同的认识:“肿瘤是圆圆的东西”。“肿瘤是红红的”。“肿瘤会一跳一跳的”。“肿瘤会发炎”。“肿瘤会出血”“肿瘤是长在肉上的皮球”老师没有直接去归纳结论,而是把孩子的经验一一记录下来,并鼓励孩子继续思索,进一步来论证谁的答
16、案正确,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想方设法,有的要去翻阅肿瘤大全、 知识百科有的想去问医学家、看电视“健康”栏目。孩子们的想法进发了思维的碰撞,他们相继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关于肿瘤的知识。没有时间,他们就学着安排自己的生活:周六看资料、周日外出活动。过了一阶段孩子们再来讨论,不少孩子修正或补充了自己以前对肿瘤的认识:“肿瘤不一定是圆圆的”。“肿瘤不会跳的”。“肿瘤是一种瘤,肿瘤有好的,也有坏的”。“坏的肿瘤叫恶瘤。”“肿瘤会变成癌。”“有的肿瘤是摸得着的,有的肿瘤是摸不着的”。“肿瘤是看不见的,肿瘤发炎了会疼的”。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把自己对肿瘤的认识变得越来越清晰。“好奇者,知识之门。”陈老说:“若小
17、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与事物相接触了;不与事物直接触,那他就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所以,在游戏课程中,教育不仅仅在于体现教师预设的教和直接的指导,还应不断鼓励孩子的思维,关注孩子的各种需要,包括认知需要,支持、呵护孩子的各种想法与需求,鼓励孩了自我求索。如果教育不尊重孩子,忽略孩子的需要,那有益的教育就会自然流失,孩子自主学习动机和认知欲望就会得到抹杀。 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陈鹤琴不主张幼儿园分科教学,他认为分科教学是模仿大学的,大学生程度高、知识深,非分科不可。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是四分五裂、杂乱无章的,是违反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的。他提倡的“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的、
18、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互相连接不能四分五裂的。他主张最好由一位老师去教,以体现整体性,而不致割裂。 课程应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陈鹤琴认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总是喜欢游戏的。幼稚园的课程又是很容易游戏化的,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陈鹤琴还主张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他认为幼稚生的年龄不齐、智力不同、兴趣不一,应当区别对待、分组施教,以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稚生都有所长进。以后,他又继续提出比较法、比赛法、替代法、观察法等。通过多样化的方法,生动、形象、具体地向幼儿进行教育,既可以增强教育效果,又使幼儿的兴趣格外浓厚。
19、 陈鹤琴还具体指出了教师设计与组织单元活动大约要经过的过程和要注意的问题: 1. 本星期教师会议上讨论下星期大约可以做些什么? 2. 把要做的活动拟订以后,于是商议它的内容,大约分几个步骤可以做的。 3. 将各活动内应用的材料和可以参考的书,教师详细预备。不过所谓预备是教师自己的预备,不是替儿童件件都装备停当,儿童是可以不假思索的来享受的。 4. 寻找或布置一个适当的环境来引起这个设计。 5. 儿童既然感到兴趣,教师顺着儿童的兴趣,引起各方面的活动,并且与各科联络。但是并不强求合乎预定的设计。 6. 时间完全不限制。多做就多做,少做就引起别的设计来。 7. 儿童如不能维持到做完设计全部的历程,
20、教师急需考察一下,究竟是什么缘故,可以补救吗? 8. 儿童临时发生特种兴趣,教师要尽力去指导,有时竟可以把全部预定的设计改变,做这个临时发动的事。 9. 幼稚生急需看到结果,所以各个设计中当分做许多小段落,他们的兴趣方才可以维持。 10. 在同一设计单元里,各方面的活动很多,儿童愿意做任何一方面,应该听儿童自由去做,不过希望每个儿童各方面都做到。 11. 在同一设计单元中,有许多活动要几个人合作的,有许多活动只需要独做的,教师可以做他们的领袖,同时可以训练几个儿童来做领袖。 12. 每个设计单元的每一个阶段或一方面的活动,得到结果,应当有极短的、简单的批评与讨论。 课程的实施: 依据活教育的教
21、学原则,五指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过程中: 1、十分注意“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也就是说,尽管幼儿园的课程需要预先拟订,但教师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临时加以调整、变更,这样才能体现活教育的基本思想:“一切课程都 是儿童自己的”,“是当时当地儿童自发的活动”。只有这样,课程才是真正符合儿童需要,有利 于儿童的充分的发展。 2、注意物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稚园的设备要充分,有了充分而适当的设备小孩子就可以随意玩耍,不但不致生厌,而且由此可以得到许多知识。 3、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教导儿童。游戏是儿童天生就喜欢的活动,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因此,用游戏方式实施课程,幼儿不但学得快、积极参
22、与的程度高,而且印象深刻,效果持久。 4、多采取小组教学法。由于幼儿的年龄参差不齐,智力各不相同,兴趣也不可能一致,因此,多采取小团体进行教学,更容易因人施教,取得较好的效果。 5、多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户外活动不但可以使幼儿在接触自然实物中学习,还可以使他们在新鲜的空气和明亮的日光下强身健体,增加儿童的快乐,活泼儿童的精神。 6、教师应当成为儿童的朋友,使幼儿不害怕、肯接近。教师应当和幼儿同游同乐。在玩中教,在玩中学。 评价: 1、 针对传统幼儿教育中,教育内容仅仅只是一些单调、零星的知识、技能的现象,教学方法的机械、死板、混乱,陈鹤琴提出的五指活动课程则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包含的教育内容
23、相对比较全面,组织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体系。 2、 五指活动课程是以活教育的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传统教育僵化的、固定的教育内容,主张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幼儿的活教材、活教具、活教师,是幼儿的课程。 3、 五指活动课程提出了课程实施中的“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开始意识到了幼儿活动中的一些生成的东西,对现代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4、 五指活动课程提出了“游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认识到了游戏对于幼儿 发展的重要性,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同时,也意识到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5、 五指活动课程的教育内涵中针对传统教育中
24、儿童只会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现象,主张培养儿童自动研究和创造的能力,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求知的方法,成为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新儿童。 6、 五指教育主张对幼儿实施整个教学法,认为儿童认识的世界是整体的,强调其分出的五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是像五根手指一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但也不免给人造成一种错误的引导,在确定教育内容时,应将其分为各个不同的部分。即分科教学。 综上所述,五指活动课程是陈鹤琴先生毕一生之精力所创建的。“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他创建课程的两大基本原则。在今天,这两大原则仍是我们这些后来者应时刻铭记在心的.陈鹤琴先生是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个有世界胸怀的人。他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陈鹤琴 五指 活动 课程 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