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
2、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学目标】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推测水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依据,知道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并能读懂第二种来源。死记
3、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学会用替换近义词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家常便饭”“集体大逃亡”的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3.了解火星上水留不住的原因。4.想象火星上洪水泛滥的画面,写成一段话。5.激发起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懂得大胆推测和科学论证是研究宇宙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板块一(一)教学内容:
4、复习导入,精读第二部分(二)完成目标:(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过程):1.复习。(听写词语、讲述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2.齐读第1自然段。3. 精读第二部分。过渡: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好比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们也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那么这种推测有没有依据?火星上的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接下来我们重点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学习第二自然段1.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种推测是有依据的)(1)“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出示火星河床图片)这就是火星河床的照片资料。谁愿意看着照片向大家介绍一下。(2)“2018年3月以后,人们通过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看
5、来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依据的,大胆的想象推测离不开科学严密的研究认证。2.(齐读)学习三至五自然段A、火星上确实曾经有过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1.出示学习单:(1)自由读读3-5自然段,哪些句子写出了火星上水的来源,用横线画出来。(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严谨。(3)时间5分钟2.自主学习3. 交流展示(1)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河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2)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B、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的推测。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懂的?(也许、可能)是的,毕竟是几十亿年前的事了,人类还没有诞生。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可以帮助人类来推测当时的情
6、形。C、让我们回到40多亿年前,地球与火星诞生之初。出示: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家常便饭”是什么意思?(很平常、经常发生)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它?(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看来,替换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那你觉得用“家常便饭”和“习以为常、十分寻常、普普通通”哪个更好?(“家常便饭”通俗易懂,更加形象。)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能说明当时太阳系内大大小小的碎片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经常、无数、四处”)对,根据上下文也可以了解词语的意思。谁能通过朗读来给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 (指名朗读第3段)D、读读表示第二种来源的句子,想一想它的意思
7、。你可以用口头介绍的方法来谈谈你的理解,也可以图解的形式,笔头进行表达。请一、两位学生口头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请一位学生上台补充示意图。火山喷发 蒸气(飘散在空中)矿物(水) 水 → 雨水(湖泊、海洋)(学生看着图练习解说)引读: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满了。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E、这样的文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尽量要用上一些四字词语,让你的文字把读者带入那个洪水泛滥的画面。出示学习单:(1)读着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也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词语。(浊浪滚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一泻千里)(2)时间:5分钟1.自主学
8、习2.交流反馈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冲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四)教学意图:说明文如果上成了科学辅导文,就会丢失“语文”的特性;如果不将知识说透,那么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这篇文章虽然是科普题材的课文,但是文中却有很多贴切形象的比拟,比如课题中的“孪生兄弟”、此段中的“家常便饭”以及下文中的“集体大逃亡”等词语。除此之外,此环节的设计还重在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将课文中的文字还原成画面,并通过学生的笔写成片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板块二(一)教学内容:精读第三部分(二)完成目标:3、5(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过程):1.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
9、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却没能留住呢?”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并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着说一说。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 检查反馈。指名交流。(1)校对学生画出的句子,并纠正。(2)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集体大逃亡”、“裹挟”赋予人的性格 )(3)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着说一说。5.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6.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四)教学意图:紧扣这些词语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理解火星上的水是如何逃离的,又能帮助学生领悟此类说明文的写法。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部分;完成语练三四部分以及缤纷园。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 可以把你相关内容制作成一张小报。【板书设计】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有水和生命 同样同样同样甚至推断 分析水源 突如其来 袭击 彼此碰 撞 家常便饭 最初的水潜藏 火山爆发 分离 释放 飘散 落下致命缺陷 小 引力小 气体逃亡谜热爱科学 探索宇宙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