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阅读训练(共20页).doc
《科技文阅读训练(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文阅读训练(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科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正面临生物入侵威胁 我国每年损失数百亿元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散到一个新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如何防止和抵御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们密切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 关于生物入侵的历史可追溯到很久以前,但对生物入侵的研究历史并不很长。1958年爱尔通出版了动植物入侵的生态学一书,才奠定了入侵生物学的基础框架,并预见到生物入侵的数量和危害程度会大量增加。全球入侵物种计划(GISP)是1997年建立的。它是应80个国家和联合国代表的共同要求而成立,专门应对生物入侵的国际组织
2、。 事实上,近十年来有关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危害的报告引起了众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据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的调查,在美国印第安那州低收入的公寓楼内,约50%的公寓有德国小蠊危害。我国也同样如此,20世纪中期被称为“洋蟑螂”的德国小蠊入侵我国,如今已成为城市主要害虫。前两年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上海蔓延后影响多种本土植物物种的生存。今年,上海又首次发现原产美洲,卵有剧毒且又凶猛的雀鳝淡水鱼,幸好专家表示雀鳝淡水鱼不适合在上海地区的水温和水质等自然条件下生存繁衍。 生物入侵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触目惊心。据1999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签发总统令时提到,按照一些专家的估计,生物入侵每年对美国造成的损失高达1230
3、亿美元。而我国,据2002年报告,仅11种主要入侵生物每年所造成的损失即高达574亿元,生物入侵所造成的总体损失可能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 我国生物学家徐汝梅认为:20世纪50年代,人们意识到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而从90年代后,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所面对的另一巨大威胁生物入侵。可以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及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货物及人员在全球各地区间快速、大量流动,自然会给作为载体的外来生物提供广阔的迁移空间和异地入侵的环境。显而易见,如今人类正面临生物入侵的全球性的挑战。 虽然生物入侵有一个复杂的链式过程。但一个新的入侵生物,一旦被发现对某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重
4、大影响时,说明它已经在该地区扎住了根,再想消灭它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正如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黄勇平博士说的那样:防范生物入侵是一项保障国家环境生态安全的大问题,涉及现代化农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等许多内容。 全球入侵物种计划的国际组织(GISP)研究表明,对于生物入侵,预防比控制其爆发更为可行,也更为经济。在生物入侵的链式过程中,抓住早期关键环节,即从入侵对象的引入到建立种群实施严格的、科学的监控,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摘自新民晚报2007年12月8日) 1.下列对“生物入侵”概念的理解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
5、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B.一些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的“生物移民”(也许是一种细菌、一种植物或者一种动物)来到异国他乡,由于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了湖泊、陆地,而“土著生物”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这就是生物入侵。 C.“生物入侵”是某个物种在某个生态系统中原来没有这个物种,是通过人为有意或者无意地从其他生态系统中引入到这个生态系统中。 D.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散到一个新的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入侵物种计划(GISP)是1997年建立的。
6、它是应80个国家和联合国代表的共同要求而成立,专门应对生物入侵的国际组织。 B.1958年爱尔通出版了动植物入侵的生态学一书,才奠定了入侵生物学的基础框架,并预见到生物入侵的数量和危害程度会大量增加。 C.生物入侵问题虽然在众多国家已经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但是事实上有关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危害的报告并没有引起众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D.有害生物入侵我国也很严重:20世纪中期被称为“洋蟑螂”的德国小蠊入侵我国,如今已成为城市主要害虫。前两年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上海蔓延后影响多种本土植物物种的生存。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入侵给我国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触目惊心, 据2002
7、年报告,仅11种主要入侵生物每年所造成的损失即高达574亿元,生物入侵所造成的总体损失可能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 B.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及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货物及人员在全球各地区间快速、大量流动,自然会给作为载体的外来生物提供了广阔的迁移空间和异地入侵的环境。 C.生物入侵有一个复杂的链式过程,一个新的入侵生物,一旦被发现对某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时,说明它已经在该地区扎住了根,再想消灭它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D.在生物入侵的链式过程中,抓住早期关键环节,即从入侵对象的引入到建立种群实施严格的、科学的监控,就能起到完全抵制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8、6题。 潜力无限的“白色生物” 生物技术的发展引人瞩目。以玉米和小麦为原料制成的塑料和纤维的新技术,将在全球掀起一场资源和环境革命。 2006年4月,法国产业革新部发表公告,为推动产业技术革新,政府将实施六大计划,其中就包括白色生物产业计划。该计划被政府概称为“白色淀粉计划”,其最终目标是将谷物的淀粉精制后开发具有石油产品同等质量的石油精制代用品,即研制出跟石油制品一样质量的谷物制的合成纤维和塑料等。在生物技术的世界里,制药产业被称为“红色生物产业”;农业被称为“绿色生物产业”;现在,人们把大量用于工业产业的“谷物粉末”称为“白色生物产业”。 白色生物产业的崛起,为各类替代石油的技术开发开辟了
9、广阔的领域。世界上许多大企业都在发展壮大各自的“白色生物产业”。据测算,2010年白色生物产业的市场规模将扩展到1250亿美元。预计该产业占整个化学产业的市场率将达到10%。现在已经达到770亿美元的规模,占整个市场的7%。大部分白色生物产业将占领生物酒精等生物燃料市场。 生物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欧洲生物产业联合会现任会长西布斯认为,白色生物产业的崛起也为欧洲的复兴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难得的发展良机。欧洲的目标是,用谷物淀粉制作轻软坚硬的新材料。迄今,“生物淀粉计划”中各项具体任务尚没公开。但纤维、塑料包装和道路铺设等产业部门却对此计划情有独钟,并联合起来组成了新的化工企业。按照“生物淀粉计划”的
10、框架,到2010年,将成立若干家生物精品研发所,并立刻投入开发研究工作。 目前,在白色生物产业的实用化领域独占鳌头的企业,首推美国谷物营销商卡基尔公司属下的某环保公司。该公司用玉米为原料生产出来的树脂,已被沃尔玛和戴尔等公司用来作为包装材料。用玉米为原料制出的“生物PDO”系列产品独领风骚,据杜邦公司负责人布林克古博士讲,他们推出的“生物PDO”系列产品中的一种命名为“索罗纳”的纤维,质量上可与用石油原料制出的纤维相媲美,前者更为柔软和轻巧,不仅富有伸缩性而且便于着色。再者,生物PDO系列产品,还可以作为增粘剂广泛应用于雪花膏里防止手皮肤皲裂和应用于体臭防止剂。 白色生物产业的各类产品将应运而
11、生。意大利诺克门特公司推出的一种命名“马特比”的产品,就是从玉米、小麦、大豆的淀粉中提取材料制出替代型塑料制品的。2006年在都灵举办的冬奥会上,便选用了由“马特比”生物原料制造的一次性玻璃杯。美国轮胎大亨克特耶公司制造的“生物轮胎”,其中部分材料也应用了“马特比”原材料。该生物轮胎的特征是,比橡胶轮胎更加适宜路面的柔和性,大大降低了燃料费和减少了噪音。 白色生物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咄咄逼人态势令世人刮目相看,其发展潜力值得人们期待。 (选自百科知识2007年8月) 4.从原文看,下列对“白色生物产业”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色生物产业是以谷物淀粉作为原料,旨在开发与石油产品同等质量的石
12、油精制代用品的产业。 B.白色生物产业生产重点在于研制跟石油制品一样质量的谷物制的合成纤维和塑料等。 C.白色生物产业风起云涌,短短几年工夫,业已占据整个化学产业市场的10%。 D.白色生物产业用途广泛,纤维、塑料包装和道路铺设等将是它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白色生物产业是推动产业技术革新的一项生物技术工程,它的研究开发将会催生一场资源与环境的大革命。 B.白色生物产业在农业和工业两大产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工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将因之而彻底改变。 C.白色生物产业的市场规模将日益扩大,在化学产业领域则尤其突出,而其中的重点又集中于生物燃料上。 D.白色
13、生物产业研制出来的一些产品已经在生产与生活中得到了运用,并且较传统原料制造的产品更具优势。 6.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等困扰人类的问题催生了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 B.欧洲的工业产业将会因为白色生物产业的兴起而起死回生。 C.白色生物产业计划被法国政府命名为“生物淀粉计划”是因为其原料为生物淀粉。 D.白色生物产业的研究尽管已经拉开了帷幕,但大规模实用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附参考答案: 1.D(A、B、C三项是对“生物入侵”这个概念的理解,但是不符合这篇文章内容的意思。只有D项符合该篇文章的意思,是文章中的原话。) 2.C(原文是“事实上,近十年来有关有害
14、生物入侵和扩散危害的报告引起了众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3.D(“在生物入侵的链式过程中,抓住早期关键环节,即从入侵对象的引入到建立种群实施严格的、科学的监控,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不能起到完全抵制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的作用。) 4.C(原文是“据测算,2010年白色生物产业的市场规模将扩展到1250亿美元。预计该产业占整个化学产业的市场率将达到10%。现在已经达到770亿美元的规模,占整个市场的7%”。) 5.B(“工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将因之而彻底改变”的说法绝对化,在原文中也找不到依据。原文只是说“白色生物产业的崛起,为各类替代石油的技术开发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6.B(原文是说“白色
15、生物产业的崛起也为欧洲的工业产业复兴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难得的发展良机”。并不能由此推导出“欧洲的工业产业将会因为白色生物产业的兴起而起死回生”。) 科技文阅读训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的过程中,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的退化中,已经进步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
16、境为宗旨而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17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对其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成为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
17、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一个面积20多公顷的林区,这里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都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地生存着。长白山的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结构最佳参照模式。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中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
18、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第一自然段中的“秘密”具体指的是() A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获得发展。 B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种种报复和惩罚。 D人类能登月球造核武,为什么没能揭开人与自然的奥秘。 2对第三段“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一句的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人类以何种方式开发利用自然会招致大自然的报复。 B什么样的环境是适合众多的物种生存的最佳环境。 C人类怎样开发利用自然才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D哪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状况能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
19、借鉴。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生物圈计划是基于人们对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生存环境恶化和资源日益匮乏的认知。 B人与生物圈计划标志着已经登上月球的人类完全可以战胜自然灾害、有效保护环境。 C人与生物圈计划必将提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保共识成为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D人与生物圈计划将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物理的挑战 科技在中国古代很发达,物理的记录也相当早。早在唐朝(公元758年),杜甫就写下了“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的诗句。“细”,即仔细观察,讲怎么做实验;“推”,精密推理,讲怎么做研究科学
20、、试验和理论。“须行乐”,人要高兴,不要想能不能得诺贝尔奖,你必须本身有一种乐趣。我们中国古代,科学和艺术是很联合的,要不,杜甫怎么了解物理呢? 太阳是一个庞大的氢的核反应堆。瞬间在周边发生爆炸的星,我们叫新星。它的亮度要比太阳大几万倍。如果它一下子产生相当大的亮度,比太阳亮100万倍,那叫超新星。新星的寿命一般一两个星期,超新星的寿命差不多两年。全世界最早关于新星的记录是商朝,这是在一篇甲骨文中,记录了公元前1300年,也就是3000多年前的一个新的大星在星座出现,10天以后没有了。关于超新星,全世界最早的记录也是中国,是在北宋的宋仁宗年间,即1054年8月27日。它的纪录是这样的:突然间在
21、白天冒出一个很大的星,大如鸡蛋;它每天有多大多大,一直记录到1056年7月。这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对超新星最长时间的记录。现在我们知道它是蟹状的星云生成,在它中间有一个中间星,也叫脉冲星。所以新星和超新星的最早最完整记录,都是我们的老祖宗做的。 我们的老祖宗一向遵崇天圆地圆,黄道赤道。公元前2500年,屈原有17个文卷现在留下来了,里面有一卷是天文,说天是圆的。屈原是大诗人,想象力丰富:天是圆的,地假如是平的话,就会相交,相交显然不合理;既然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所以中国是黄道、赤道,是两个弯儿。屈原再问,天地是圆的,还是椭圆的?他说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是经度这边长一点,还是纬度这边长一
22、点?赤道是6378公里,南北是6356公里,相差22公里。屈原没有求出来。不过,这个充分解释的能力跟天圆地圆有关联,这在公元前5世纪,真是了不起,同时屈原的文章也写得好。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它们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所有的科学艺术之间的关系都是这样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这是庄子对宇宙的看法,这里的“怒而飞”就是宇宙最初的大爆炸。炎黄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就像宇宙大爆炸一样,它会永远扩大,发展,永无止境。 (选自李政道物理的挑战,有改动) 4下列关于“新星”“超
23、新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星不是新产生的星体,而是在太阳周边发生爆炸的老恒星。 B.新星和超新星在爆炸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比太阳更大的光亮。 C.超新星是由蟹状的星云生成的,又叫脉冲星。 D据记载,新星的寿命一般一两个星期,超新星的寿命差不多是两年。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杜甫的诗句在于告诉我们,科学和艺术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B.商朝关于新星的记录和北宋关于超新星的记录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十分发达。 C.我们的老祖宗一向遵崇天圆地圆,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就反映了这种观念。 D.庄子用寓言的形式再现了宇宙最初大爆炸的情景,这是艺术和科学结合的典范。 6依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 阅读 训练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