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区美术教研展示课听课评课活动(共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记一次区美术教研展示课听课评课活动(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一次区美术教研展示课听课评课活动(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记一次区美术教研展示课听课评课活动-雨花学校 魏 鹏听课时间:2011年10月20日上午星期4第2节课(45分钟)听课评课地点: 雅礼雨花学校授课人: 王 樱 老师听课成员:区全体教师。教学过程记录:校本教研 艺术与设计 -扎捆染一、 授入新课1、 师问:到底什么是扎染,它有什么特点?古称“绞缬”,民间称“撮花”或“撮缬”,其工艺历史久远。扎染可分为两大类: 针扎:在白布上用针引线扎成拟留的花纹,放入染缸浸染,待干,将线拆去,紧扎的地方不上色,呈现出白色花纹。捆扎:将白布有规则或任意折叠,然后用麻线捆扎,入染后晾干拆线,由于扎有松紧,上色便有深浅,呈现出“兰地白花”
2、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图案。分为单色染和多色染 。师问:看看我们黑板上的这几幅作品,它是成行的作品吗?为什么?生答:有的是,有的不是。(特点:蓝地白花不突出、色调模糊、不清晰、对比不强烈-)2、 扎染历史文化背景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东方古国。勤劳聪慧的中国人民为人类留下无数物质文化遗产。据史书记载:唐朝时,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百姓中一度流行扎染,当时社会名流把穿着这种“绞缬”的服装作为一种时尚。到了北宋时期,朝廷下令诏书严禁扎染的生产制作把扎染定为宫廷御用品。严禁民用把扎染霸占成皇权的专属品,慢慢地,扎染走向没落。但在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地避遥远,没有因当时的禁令而荒废
3、,经不断实践发展,成为当地少数民族手工印染艺术。到了明清,云南白族先民染织制作高度发达,出现染布商业行会,如:洱海红布、大理布。目前,我们把云南省大理市周城县称为扎染之乡。3、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品质的提高,崇尚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喜欢DIY自己亲自动手设计及制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提高,赋予它新的生命。在东南亚韩国、日本、印度也有扎染工艺,由于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扎染制作工艺也不一样。4、问一问(课件)(1)扎染的方法(老师演示学生回答)自由塔形扎、包豆子法(变成米粒、瓶盖、木头-是一样的方法吗?)打结法、折叠法、揉挤法、圆棍卷压法-(2)扎染的面料组成师问:摸一摸我们
4、桌上的面料,它有什么质感?生答:棉。师答:棉布、棉绸、土布师问:再找一找我们的桌上,你还发现了什么?不要放过我们桌上任何一个细节!生答:老师,有麻布,摸起来比较粗糙。师答:对,亚麻、黄麻、苎麻-(出示课件 面料的组成)由于我们的扎染染色工艺是热染所以备有点过、电炉等-(略)5、学一学 问一问 试一试(1)图片一 图案纹样特点-条形扎法(面料按经、纬线方向或斜对角方向按”屏风式折叠法”折叠成长条形,完成后的条形织物可以用扎线扎成一段一段的样式)(2)图片二图案纹样特点-圆形扎法(把织物从中心点提起后捆扎,也可在织物上任意取点捆扎) 6、捆扎要点:1、“折”与“扎捆”做到“折出层、扎捆要牢固”。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次 美术 教研 展示 听课 活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