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共75页).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共7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共75页).doc(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案任课教师:钟敏编写时间:2006年适用班级:计算机 自动化总学时数:70使用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 施晓秋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教学目标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逻辑划分计算机网络的拓朴结构重点和难点(专业词汇)计算机网络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LAN/WAN/MAN网络拓朴结构 总线型 环型 星型 树型 网状型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定义:将地理上位置不同且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在一起、由专门的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功能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软、硬件)
2、通信线路(通信媒体、通信设备)网络操作系统(单机OS功能+网络通信协议+网络资源管理+网络服务)资源共享(硬件、软件,如程序、数据库、存储设备、打印机)1.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一、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发四个阶段:1. 初级阶段 2. 计算机网络阶段 3. 标准或开放的计算机网络4. 高速、互连、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1.2.1初级阶段远程联机系统(20CEN,50-60年代) ComputerTerminalTerminalTerminal远程联机系统的发展典型:美国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AGEComputerTTTPSTN1.2.1 计算机网络阶段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成计算机-
3、计算机的网络:ARPA NET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结构1.2.2 计算机网络通信将应用与通信功能从逻辑上分离,应产生了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概念通信子网资源子网Host网络逻辑划分: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资源子网提供用户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包括加入网络的所有的计算机、终端外设及各种软件和数据资源 通信子网提供网络的通信功能(数据的传输与转发)1、 网络接口功能:实现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接口功能2、 存储/转发功能:对进入网络传输的数据信息提供转发功能3、 网络控制功能:为数据提供路径选择、流量控制等功能包括通信处理机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 1.2.3 开放的计算机网络 一、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IBM
4、的SNA(系统网络结构)-1974 DEC的DNA(分布型网络的数字网络体系)-1975 ISO的OSI 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977/1983IEEE的IEEE802标准- 1980年,二、网络的高速发展:ETHERNET(以太网) Internet 三、发展方向 高速:带宽的增加达到Gbps互连:Intranet Extranet Internet/Internet 智能:服务(QoS)管理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一、计算机网络有多种分类标准,如按传输技术(广播、点对点)、通信介质(有线、无线)、按数据交换方式(报文、分组、虚拟分组)、通信速率(宽带、窄带)和使用范围(私有、公有)
5、等。最普遍的是按地理范围划分: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s ,LANs)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s ,WANs)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MANs)1、典型的局域网技术举例:Ethernet Token-Ring FDDI2、典型的广域网技术有:Modems 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DS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 Frame relay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T-Carrier Seri
6、es (T1, T3, etc.) SONET (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 1.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一、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资源共享:程序、打印机2、快速传输信息:E-MAIL3、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4、资源的可用性与可靠性:平衡负载、后备5、任务的分布处理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信息检索2、现代化的通信方式3、办公自动化4、管理信息系统5、电子商务6、远程教育与E-Learning7、远程医疗8、生活娱乐1.5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见前面重点反复强调1.6 计算机网络拓朴结构 一、数学中的图论 二、网络的拓朴结构: 将通信子网
7、中的具体设备视为“点或线”采用拓朴学的方法抽象出的关于节点与链路的几何构型三、常见的网络拓朴结构 总线型 星型 树型 环型 网状型 为什么要研究网络的拓朴结构 网络拓朴结构是决定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 。构造网络时,首先要选择采用何种网络拓朴结构来物理连接所有的节点与计算机。 1、线性总线(Ethernet)所有节点直接连到一条物理链路上,除此之外节点间不存在任何其他连接。每一个节点可以收到来自其他任何节点所发送的信息优点:简单、易于实现缺点:可靠性和灵活性差 、传输延时不确定 2、环型结构(Token-Ring)节点与链路构成了一个闭合环,每个节点只与相邻的两个节点相连。每个节点必须将信息转发给
8、下一个相邻的节点。优点:简单、易于实现,传输延时确定 。缺点:维护与管理复杂双环(FDDI)两个非相连的独立同心环主环+备用环(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环在使用)优点:在单环之上增加了高度的可靠性。缺点:维护与管理复杂,投资大3、星型 (Ethernet)网络由各节点以中央节点为中心相连接,各节点与中央节点以点对点方式连接。 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要通过中央节点优点:结构简单,管理方便,可扩充性强,组网容易。缺点:中心节点成为全网可靠性的关键4、扩展星型(campus-based)星型结构的重复( 中央星型拓朴上的节点是另一个星型拓朴的中心节点).减少了链路与设备的投资优点:在星型的优点之外,更富于层次,
9、从而可隔离某些网络流量5、层次结构(LAN/WAN)又称树型结构数据流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6、网状结构(广域网)又称无规则型。结点间的连接是任意的,不存在规律。是目前数据的传输有赖于所采用的网络设备优点:多条链路提供了冗余连接缺点:结构复杂7、完全网状结构每一个节点均与其他每一个节点直接相连。数据的传输有赖于所采用的网络设备优点:多条链路提供了冗余连接缺点:链路随着节点数目的增加呈指数增长。Homework复习本章内容 p17 1,2,3,4.3,4.4预习下一章(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分层?体系结构中的相关术语和概念OSI的各层及功能TCP/IP及其与OSI的比较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
10、结构教学目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ISO/OSI Model TCP/IPISO/OSI Model和TCP/IP的比较 重点与难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层,服务,接口,协议)ISO/OSI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数据封装(APDU,PPDU,SPDU,分段,分组或包,帧,比特)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一、网络通信的一般模型计算机网络所采用的一般模型为层次模型.entityentityLayer N+1Layer N-1Layer NLayer NLayer N+1Layer N-1Layer N protocolLayer N+1 protoc
11、olLayer N-1 protocol二、为什么要分层?以文件传输为例说明网络传输的复杂性l 线路质量问题l 寻址问题l 选路问题l 传输中错误问题l 拥塞问题l 速度匹配问题l 文件系统不同问题l 多用户问题分层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复杂性,提高灵活性-“分而治之,各个击破”以邮件传递为例说明分层的好处:YouWuhan AirportPostoffice A Your friendPostoffice B Beijing AirportPost ruleUser ruleAirport rule三、分层的原则l 分层是根据功能的抽象分层l 每个层次所要实现的功能或服务均有明确的规定 l 不同的
12、系统分成相同的层次,对等层次具有相同功能。l 每层功能的选择应有利于标准化l 高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时,下层服务的实现是不可见的 l 层次的数目要适当(太少功能不明确,太多体系结构过于庞大)与层次模型相关的若干术语1、源和目标源: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发送方目标:通信过程中,数据的接收方2、实体与对等实体Entity(实体):每一层上的活动元素,包括实现该层功能的所有硬件与软件Peer-peer entity (对等实体):相互通信的两个不同机器上的同一层次4、 服务与接口Service(服务): 每一层为上一层所提供的功能称为服务。N层使用N-1层所提供的服务,向N+1层提供更高的服务。Inte
13、rface (接口): 定义下层向其相邻的上层提供的服务及原语操作,但服务的实现细节对上层是透明的(不可见的)。5、 协议与协议数据单元l 协议(Protocols)和N层协议l 协议可以使通信更有效地进行。l 从源到目标还会出现数据传送的混乱定义: 为网络通信所制定的一组规则、约定和标准。网络通信是一种层到层的对等通信,第N层上的通信规则或约定称为N层协议6、协议的三大要素语法:定义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语义:规定协议语法成分的含义 时序:协议语法成分的顺序和速度匹配关系 关于协议要素的比喻例1:信封的格式由语法来定义,而格式的含义由语义来规定。例2:老师讲课:语法:中文语法规则语意:有意义的
14、中文,含有一定的信息量,言之有物时序:老师先讲,同学提问7、数据单元(PDU)l 按每层协议所采用的数据格式,被对等实体用于执行其相同的协议l 网络中所传送的数据的逻辑组成单元l 从高层到下层,存在数据的封装过程l 从下层到高层,存在数据的拆封过程四、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定义:网络功能分层结构与各层协议的统称。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中分层的数量、各层的名称、内容与功能会有所不同。网络体系结构的例子:IBM的SNA(系统网络结构)-1974DEC的DNA(分布型网络的数字网络体系)-19752、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l Early 1980s -Mid 1980sl 计算机网络规模与数量的急剧增长
15、l 许多不同规格与实现的网络产品之间难以进行互操作l 专用系统的严重阻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3、专用技术与开放技术的对比专用(Proprietary):个别厂商开发、拥有并控制一个公司或一个公司集团掌握了整个技术开放(Open):技术的免费使用是对公众开放的,不同厂商的网络产品可以互相兼容,进行互操作. 五、ISO 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模型1、通过对当时已有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进行研究,借鉴其精华之处,于1984年公布了一个标准(文件ISO 7048)。2、OSI 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ng Reference Mode)l一个概念模型,并未确切描述用于各层的协
16、议和服务,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体系结构目前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主流模型3、OSI 模型的意义Interoperable 能共同操作的 (0)能共同使用的Facilitate 促进 Application protocolRepresentation protocol Session protocol Transport protocol通信子网APDUPPDUFrameBitsPacketSPDUSegment4、OSI中的数据传输数据流从源的上层逐层流向下层,在目的端则由下层逐层流向上层源 数据封装: APDU - PPDU - SPDU - Segments - Packet - Fra
17、me - Bits目的 数据的拆封: Bits - frame - Packet - Segment - SPDU - PPDU - APDU数据封装的例子5、OSI 模型各层的名称和功能Layer 7: 应用层 Layer 6: 表示层 Layer 5: 会话层 Layer 4: 传输层 Layer 3: 网络层 Layer 2: 数据链路层 Layer 1: 物理层1、物理层的功能负责实际或原始的数据“位(BIT)” 传送,通过传输介质将比特流由一个节点传向另一个节点。节点通常分为DTE与DCE两大类。DTE为用户端接设备,DCE为数据控制设备。该层协议的功能是定义网络物理设备DTE/DC
18、E的接口。物理层协议具有四个特性: 机械特性:设备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等电气特性:信号电平的高低、阻抗匹配、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物理接口上各信号线的功能规程特性:利用各信号线传输二进制位流的一组操作规程,即各信号线工作的规则和先后顺序。如何建立与拆除物理连接、全双工或半双工、同步还是异步传输。2、数据链路层的功能l 实现两个相邻的机器间的无差错的传输。通过对物理层提供的原始比特流传输服务的加强,向网络层提供服务l 成帧:规定数据链路层最小的数据传送逻辑单位帧的类型和格式。将从网络层接收的信息分组组成帧后传送给物理层,由物理层传送到对方的数据链路层。l 物理寻址和对网络拓
19、朴的存取l 差错控制:在信息帧中带有校验字段,当接收方收到帧时,按照选定的差错控制方法进行校验,在发现差错时进行差错处理。l 流量控制:协调发送方与接收方的数据流量,使发送速率不要超过接收方速率。l 共享介质环境中的介质访问控制l 链路管理:建立、维持与释放数据链路。 3、网络层的功能l 涉及将源端发出的数据(分组)经各种途径送到目的端,从源端到目的端可能要经过许多的中间节点-互连和路径选择(源网络-目标网络)l 通信子网的最高层,但是处理端到端(主机主机)数据传输的最低层。l 信息分组的类型和格式l 逻辑寻址l 路由和转发l 拥塞控制4、传输层的功能l 为高层数据传输建立、维护与拆除传输连接
20、,实现透明的端到端的传输(主机-主机)l 真正意义上的从源到目标的“端到端”层,源端的某程序与源端的“类似”程序进行对等通信l 屏蔽了上三层 (面向应用) 和下三层(面向数据传输)之间的界限,弥补网络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的不足,提供可靠的网络服务l 信息的分段(源端)和合并(目标端)l 流量控制和差错恢复l 多路复用5、会话层的功能l 建立、管理和终结不同机器上的应用程序或进程间的会话l 为表示层提供服务l 会话(Dialogue)的管理:令牌(Token)l 会话的同步 检查点(Checkpoint)6、表示层的功能l 表示层以下各层只关心可靠的数据传输,而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送数据的语法和语义。
21、完成语法格式的转换l 不同的计算机可能有不同的内部数据表示(抽象语法),表示层收到应用层传过来的某种语法形式的数据后,将其转换成适合在网络实体间传送的公共语法(传送语法)表示的数据。包括数据表示格式和转换、数据压缩、加密与解密、协议转换等l 与接收方协商所采用的公共语法类型l 表示层对等实体间连接的建立、数据传送与连接释放。7、应用层的功能l OSI的最高层,也是离用户最近的层,是计算机网络与用户之间的界面l 由若干的应用进程或程序组成。网络通过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多种网络服务。l 常见应用层服务: 目录服务 电子邮件 文件传输 虚拟终端 前面我们说的通信子网指的就是1、2、3层。2.3 TC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案 7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