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课教案(共4页).docx





《古代诗歌五首课教案(共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五首课教案(共4页).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2.有感情地朗诵五首古诗,注音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3.学习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1.背诵古诗,体会感情。2.学习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3.诗人的形象教学过程:一、导语: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二、作者背景1.
2、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2.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三、赏析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时时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
3、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所见:时空的无限;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4.这首诗看起来比交消极,但其实则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
4、烈渴望。5.写作特色:气势磅礴,胸怀宏伟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胸怀宏伟:胸怀宇宙 望岳一、导入新课清人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对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是相通的。细细品读山水,我们可以读出自然界的绚丽多彩,读出山与水的性情,更读出一种追求人性至高境界的胸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圣杜甫的一首古诗,感受诗中山水的绚丽,感受诗人的情怀望岳一、齐读诗歌二、了解背景。1.泰山属五岳之首,主峰海拔1524米,春秋时的齐国、鲁国两国都可看见泰山。由于山势高耸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谓神奇秀丽。山中还常常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有古语云:孔子
5、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这个“岳”指的是“泰山”。五岳: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东岳泰山 中岳嵩山2. 背景介绍: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712770)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25岁时候他背起行囊再次漫游,来到齐赵。看到泰山,杜甫心胸豁然开朗,豪情迸发,吟诵出这首“望岳”千古名篇。这首诗即东岳泰山
6、,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三、理解内容1.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表现景物的特点?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写泰山高大雄伟。“齐鲁青未了”从占地面积之广,说明大;“阴阳割昏晓”说明高。2.小组合作,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进行赏析。、句。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宽广” 诗人当时喜悦的心情。”远望、句。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 近观赏析:“造化钟神秀”拟人手法,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阴阳割昏晓”“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开一样。说明泰山的南北明暗不同,说明泰山巍峨高大。泰山的特点:高大、秀美、句:诗人心胸很坦荡。激荡。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细看四、鉴赏诗歌
7、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说一说,尾联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有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补充:运用孟子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夸张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泰山的巍峨高耸。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想象”。想象是诗歌的生命。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五、背诵望岳。 登飞来峰一、引入读杜甫的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作者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登
8、飞来峰,看看这首诗的情韵。齐读诗歌。二、解题,了解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名-飞来峰。三、自主学习、展示成果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 用诗中原句回答 飞来峰上千寻塔寻:古代的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千”在这里不是实写,是指多。如我们学过的“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夸张2、诗人有没有看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 的奇妙景象?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闻说:听说。 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歌 五首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