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共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 2 了解各种小分子物质跨膜进入红细胞的速度二、 实验原理:1. 细胞膜具有对物质选择透过的生理功能。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水分子可通过由膜脂运动而产生的间隙。非极性的小分子如O2、CO2、N2可以很快透过脂双层,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尿素、甘油等也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尽管速度较慢,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糖则很难透过,而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H+、Na+、K+、Cl、HCO3 是高度不通透的。2.hemolysis(溶血现象):渗入
2、红细胞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使水进入细胞,引起细胞吸水胀破;即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逸出的现象称为溶血现象。3.isotonic solution(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 溶液。4.Hypertonic solution(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5.Hypotonic solution(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6.semipermeable(半透性):膜或膜状结构只允许溶剂(通常是水)或部分溶质(一般为小分子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其他溶质(一般为大分子物质)透过的特性。 7.osmosis(渗透作用
3、):膜两侧溶液浓度存在差异,造成化学势能差,在势能差的驱动下,溶剂穿过对溶质不透膜的过程。三、 实验材料及作用:150 mmol/L NaCl , 蒸馏水,5 mmol/L NaCl,65 mmol/L NaCl,0.8 mol/L甲醇,0.8 mol/L乙醇,0.8 mol/L丙醇,0.8 mol/L乙二醇,0.8 mol/L丙三醇,2%Triton X-100,氯仿(三氯甲烷)。1.NaCl的作用:将正常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NaCI溶液中:等渗溶液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双凹圆碟形;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红细胞逐步胀大并双侧凸起,当体积增加30%时成为球形;体积增加45%60%则细胞
4、膜损伤而发生溶血,这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仅留下一个双凹圆碟形细胞膜空壳,称为血影细胞(ghost cell)。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I溶液中时开始出 现溶血,在0.35%NaCI溶液中时完全溶血. 2.甲醇:小分子、亲脂性的非极性分子甲醇为低渗溶液,容易溶解于脂双层,并迅速透过,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3. 乙醇:乙醇是脂溶性小分子,可以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红细胞外有相对高浓度的乙醇,大量乙醇分子顺浓度差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内渗透压高于红细胞外渗透压,水通道开放,大量水分子进入红细胞,发生溶血。4. 丙醇,丙二醇,丙三醇的作用与甲醇,乙醇的作用相似,都是脂
5、溶性分子,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分子的增大,溶血时间增加。5. 去垢剂是一些具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和疏水的非极性基团的长链分子。非离子型去垢剂如Triton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可与脂双层形成混合微团,它们主要与蛋白质疏水部位相互作用,一般不会引起蛋白质变性。而离子型去垢剂与蛋白结合后可改变蛋白质结构,使之变性,尤其是加热后可使蛋白质解离为单体,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等。多种去污剂可以溶解细胞膜上的磷脂化合物,从而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细胞内物质。6.氯仿:氯仿是很好的脂类萃取剂,不能够发生溶血现象。四、 实验过程:1. 取新鲜羊血,加入适量抗凝剂备用2. 观察加入不同溶液之后的溶血现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膜 渗透性 实验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